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最三国第2卷

第27章 时代的弃儿 2

  • 作者:范军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6 11:40:36
  • 字数:6766字

张飞却不安之若素。他引着二十余骑,出现在长坂桥上。他要目睹那个叫赵子龙的人以何面目出现在他面前。

赵子龙其实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回不去了。

他是第一种。所以,蔡瑁是注定受他摆布的。不错,今天的蔡瑁是镇南侯、他的水军大都督,但明天会是吗?曹操后来这样对心存疑惑的荀攸解释说,蔡瑁是不可重用的,我只是利用他而已。我们这些兵都是北方来的,不习水战,所以暂且用此二人。

乱世中,有人不知下落

相比之下,蔡瑁在这方面就游刃有余了。不仅在第一时间粉碎了王威的蠢蠢欲动,而且成功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再次行走在权力之巅。蔡瑁以为,这是他人生的成功,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他那样,游刃有余。但是,在曹操看来,没有人可以成功,除了他自己。曹操以为,世上的人分两种,一种是摆布他人的,一种是受人摆布的。

刘备相信,赵子龙对他的忠诚属于后者。所以他看上去安之若素。

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刘备的人马被打得七零八落。他的身边只有百余骑;百姓、老小还有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等,都不知下落。

刘备只能又嚎啕大哭。刘备总是这样,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嚎啕大哭,边哭还边自虐地说:“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不是他身负重伤、身陷重围,而是他受托照顾的刘备家小包括甘、糜二夫人与刘备的儿子阿斗都在行军中失散,赵云无脸去见刘备。

所以刘备只能收拾残局。无可奈何地收拾残局。更要命的一个消息突然出现在眼前:糜芳飞报——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刘备的第一反应是不信。他相信赵子龙的忠诚。刘备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忠诚是需要磨难来证明的;而另一些忠诚是不需要磨难来证明的,否则就是对此类忠诚的侮辱。

所以接下来,他的一个使命是找到他们,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可能了。这样的乱世,不可能一个都不能少。乱世当中,注定有很多人不知下落,不管他们的身份是高贵还是低贱。

赵云只保得了阿斗归。他所付出的代价是,身负重伤。

刘备怒了。在接过阿斗的那一瞬间发怒了,紧接着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举动:将还在糨褓中的小儿子阿斗狠狠地扔在地上,然后怒发冲冠地指着阿斗说,为了你这个畜生,几乎折损我一员大将!你还活在这个世上干嘛?!

这样的自责当然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减轻刘备的道德负罪感。在此之前,诸葛亮继续尽人事知天命,跟随关羽往江夏去搬救兵,但如此亡羊补牢式的解救行动事实上只是一针安慰剂,不起什么作用。一是曹军闪电出击,江夏刘琦部队能不能及时回救是个大问题;二是即便及时回救了,能不能救成功也是个大问题。曹军浩浩荡荡,江夏刘琦部队则如杯水车薪,除了无济于事还是无济于事。

对手戏对手戏,有一半戏其实是对手的,张飞现在就等着对手的到来。他们来了。

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人。他们站在在长坂桥上,看见了一个经典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很有“世界,我来了”的意思。

与此同时,作为背景,曹仁等人看到了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铺天盖地,这是有伏兵的征兆啊!

有,还是没有?有没有你不知道哇?!张飞一声怒喝,吓得曹仁等人不敢前进。

于是最后的裁判曹操被请出来了。曹操一生多疑。多疑之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怀疑一切。有,他怀疑;没有,他也怀疑。长坂桥上,对手戏被演僵了。张飞势头十足,对手们却犹犹豫豫,不敢往下演。

张飞只得一声怒喝,打破僵局:“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的嗓音是超高八度,当世第一超级男声。这一声怒喝,那叫一个声如巨雷,吓得曹军一个个大腿发抖,进入尿失禁的临界状态。

曹操更加多疑了:一个人,要有怎样的自信,才能如此中气十足?他吩咐手下,不可轻敌。

张飞继续上演,又发巨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还是一个超高八度。此次巨吼的一个重要效果是,曹军阵脚乱了。张飞发现,这支部队隐隐有后退迹象。

张飞决定趁热打铁。于是,燕人张飞一生中最具威力的断喝出现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张飞的一声断喝最直接的杀伤力是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夏侯杰。

当时的夏侯杰正在曹操身边,已进入鸭听天雷的状态。张飞的晴天霹雳惊得他肝胆碎裂,立马倒撞于马下。这让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回马就走。于是跟随曹操的众将士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回跑,那场面如退潮一般,相当的壮观。

张飞笑了,笑得像第一男主角。笑完之后,张飞做了如下这些举动:让树林中来回奔骑的二十几个随从解去马尾树枝,停止“扫地”工作;将长坂桥桥梁拆断,以绝曹操追兵,然后回马去见刘备。

刘备一声叹息,为张飞的功败垂成。唉,张飞还是不懂——人世间的有些事情其实是不需要收尾的。它们没有结束。不结束的状态就是结束。现如今,张飞将长坂桥桥梁拆断,只能给曹操这样一个信号——张飞示弱,此处无伏兵,可以追击。

张飞却不承认自己的失策。张飞以为,长坂桥桥梁拆断,正可以绝曹操追兵,怕他个鸟。刘备又一声叹息,为张飞的目光短浅。

不错,长坂桥桥梁拆断,是可以断绝交通的,但曹军“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刘备对曹军的反攻能力做如是估计,由此他又做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还得走,下一个目的地是汉津。

曹操果然见微知著。一个多疑的人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谨慎。比如好奇。比如见微知著。

好奇使得曹操重返现场去一观究竟,见微知著则是曹操在现场的所见所得。他看见桥断了,人没了,他看见张飞式的阴谋正在清晰呈现。曹操传令派一万士兵,速搭三座浮桥,当夜就要过桥。

李典则比曹操更谨慎。他不仅想到了张飞,更想到了诸葛亮。李典说:丞相啊,这怕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啊。

曹操此番却斩钉截铁,认定只是张飞玩弄的小聪明——他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张飞在长坂桥上已经很寂寞了。当赵云的忠诚被通过之后,张飞现在要呈现给世人的是勇敢。还有他的计谋。

这是张飞一生中最闪亮的一次出演。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演砸,但是张飞知道,一出戏要演好,仅有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对手的配合。

刘备的惊人之举取得了极其良好的戏剧效果——赵云哭了,发自肺腑地哭了。因为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分量:大于阿斗。这是什么分量?!这是值得死生相报的分量啊!赵云立刻从地上抱起阿斗,向刘备表忠心,表示今后即使肝脑涂地,也不能回报大恩大德于万一……

刘备也哭了,心情复杂地哭了。因为他无法解释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是做秀吗?不可能,谁敢拿自己儿子的性命来做秀?!是发自肺腑的吗?好像也不可能,因为怒掷亲子之举不符合他一贯的仁慈形象——一个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爱都要致其余死地的人,怎么可以爱他人,爱世人呢?所以只能说是权宜之举。

王威就是不相信“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真理所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蔡瑁以为,王威起码在两点上铸成了大错,一是出什么馊主意伏击曹操。笑话!曹操是可以伏击的吗?有些人的命天生就很硬,一辈子只让别人人头落地,自己的人头永不落地,就像曹操。退一万步讲,曹操的人头真的不小心落地了,以刘琮之才能,就可以扭转荆州败局吗?告诉你,世界,我不相信!大错之二是王威跟着刘琮上路了。蔡瑁以为,王威这是在找死。在这个世界上,举什么旗,跟什么人,走什么路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他决定着一个人的死生荣辱。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王威犯了致命的错误,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别人的。

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充满了权宜之举。权宜之举是爱恨交加,是趋利避害,是在利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是做给别人看,也做给自己看,是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但是说到底,它是经不起拷问的,一拷问就破绽百出,烟消云散。

所以没人的时候,众将走光的时候,刘备会泪流满面地抱着自己的心肝宝贝阿斗,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但他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哭,只能很压抑地哭,就像这个乱世中的人心,呜咽,千回百转。

张飞的长坂桥

刘备继续在路上。继续着日行十余里的漫漫长征。

曹操开始追赶,他令部下精选五千铁骑,星夜前进,限一日一夜,赶上刘备。

阅读最三国第2卷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4216.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