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最三国第2卷

第39章 绝战 2

  • 作者:范军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6 11:40:39
  • 字数:7324字

鲁肃不明白的有两点。一是周瑜为什么那么狠?二是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冷?

周瑜的狠已经有目共睹了,鲁肃需要知道的是原因。至于诸葛亮的冷则是鲁肃私人观察得出的结果。当其时也,当周瑜准备要让黄盖死翘翘,怒发冲冠之际,鲁肃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着急了,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

心中有爱有信仰的人,可以承受一切。忍耐一切。

人人都是戏中人

毒打是一回事,仇恨是另一回事。周瑜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不会离开自己的窝,而有些人哪怕天天供着他也不可能笼得住。这一切的分野就在于爱和信仰。

打完之后,有一个人不明白了。鲁肃。

当时的周瑜是这样说的:“操引百万之众,连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意思是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在这个当口,黄盖开始发飚了。他叫嚣说别说三个月,就是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如果这个月能破曹,那就破了;如果这个月破不了,我看啊只能像张昭说的,弃甲倒戈,投降曹操算了!

不仅镇定自若,还冷若冰霜,坐视一场暴力剧你死我活地开演,自己却默不作声。鲁肃的老毛病又犯了——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然了,在这样的场合,除了当事人,更多的是看客。很多看客是同情黄盖的,他们不明其中原因,以为今天真要倒下一个人,纷纷上前替黄老爷子求情,周瑜自是不肯,还恶狠狠地打了敢于出头的甘宁的屁股,将一场杀黄戏演得一波三折,令人惊心动魄。

当然,杀黄戏的结局是打了折扣的。在经过众将领再三再四的求情之后,黄盖的脑袋总算没有从脖子上掉落,可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背部、屁股却遭了殃——被打了五十脊杖,直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视觉效果非常刺激。

诸葛亮这次很痛快地告诉了他答案,因为需要鲁肃帮他一个忙——在周瑜面前说自己是笨蛋。

他需要掩饰,需要鲁肃帮他掩饰。一个人的聪明有时是锥子,在布袋里掩藏得再深,锋芒却是遮不住的——诸葛亮怕周瑜看出他的锋芒。

鲁肃却不明白这一切。他需要诸葛亮给他一个答案。诸葛亮如是说道,子敬兄啊,你难道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是苦肉计吗?不用苦肉计,怎能瞒过曹操?他这是要用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去通风报信。唉,只可惜苦了黄将军。对了,子敬见到公瑾时,千万别说我已先知其事,只说诸葛亮也埋怨都督便罢了。

周瑜听了,勃然变色。黄盖也摆老资格,说东风吹战鼓擂,当今这世界谁怕谁,我黄盖自从跟了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哪会怕这个毛头小伙子?周瑜大怒,很有叫黄盖人头落地的意思。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阚泽以为,他要发挥语带双关的意思了——一个不想语带双关的字不是好字,同样,一个人如果不含义丰富的话,也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人。或者说有意义的人。

阚泽对黄盖说,你做了很多了,现在该轮到我了。

黄盖:你怎么做。

阚泽: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黄盖:你真聪明。

阚泽:聪明不重要,比聪明更重要的是含辱负重。

黄盖:还是聪明。

心怀破绽,心就是破绽

长江的夜是静悄悄的夜。夜幕下的长江什么都没发生,但是什么都发生了。阚泽被捉住了。

阚泽是故意被捉住的,这是他的目的。没有人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包括曹操。当巡江军士将阚泽抓住,连夜送到曹操那里时,曹操对这个渔翁打扮的人充满了好奇。

这不是善意的好奇,而是敌意的。因为在曹操看来,战争下的长江无渔翁,只有敌我双方。所以他要做的决定是杀还是不杀。

杀当然不是问题,所谓“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这是战时杀人的心理基础。可曹操想知道,不杀是不是更好——如果阚泽能为其所用的话。

阚泽主动说话了,说他是东吴参谋,有机密事要汇报。

曹操不置可否。

阚泽表情生动,侃侃而谈:黄公覆是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所以想投降丞相,以为报仇之计。我与公覆,两个人就像一个人啊,所以冒死来为他献密书。不知丞相是否肯容纳我们?

曹操还是不置可否。

他在观察,阚泽的表演是否有破绽。看不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是表演的高手——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世界就是我的舞台,而你注定是我唯一的看客。阚泽直面曹操,心里对自己如是说道。

阚泽的表演开始走向一个新境界——欲擒故纵。他见曹操半天没反应,就转身要走,同时还发出悲怆的笑声:人人都说曹丞相求贤若渴,今天我算是领教到了。黄公覆啊,你真是瞎了眼了,找什么人不好,偏偏要找到这儿来?!

阚泽没能走出曹营。不是曹操拦住了他,而是士兵拦住了他。曹操继续不置可否,似乎对阚泽的表演没有感觉。

但是两分钟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信在哪里?曹操想通过书信,看到更多的蛛丝马迹,以形成对这件事情的独立判断。

阚泽交出了书信,表情从容,呼吸平静,没有任何破绽。

信是这样写的:“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这封信曹操看了不下十遍,这中间,没有人说话。只有呼吸声。曹操的。还有阚泽的。

曹操的呼吸声时重时轻,时清时浊,充满了狐疑和猜测。阚泽的呼吸声始终如一,就像他的表情,很有坦荡如砥的意思。

因为阚泽自信,这封信毫无破绽,是他一生中的杰作。但是,阚泽过于自信了,他忽视了曹操的多疑——曹操在信里看出了破绽!

曹操突然间拍案大怒,说:黄盖用苦肉计,让你写下诈降书,想就中取事,这点小伎俩,你以为我看不破?来人!给我推出去,砍了!

阚泽的心沉了下来,呼吸声也不始终如一了——他不知道曹操从哪里看出了破绽,但眼前的事实是,曹操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阚泽痛苦地认识到,信有没有破绽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多疑。对一个多疑的人来说,世界处处是破绽,只要他睁开眼睛。

唉,一个人心怀破绽,心就是最大的破绽——阚泽现在只可惜自己的锦绣文章,被一个多疑之人反复看了十遍,真是糟蹋它了。但是,不能束手就擒。

阚泽以为,人生很多时候虽然败局已定,可要是使劲扑腾,变败局为乱局,一切犹有可为。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乱中取胜。

他笑了。笑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很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思。

在笑声中,曹操疑心又起——一个临死之人,心中要有多少浩然正气,才可以笑得如此中气十足?

他叫停了阚泽的死亡进程,目的是要搞一个明白。

曹操:你为什么笑?阚泽开始钓鱼——不为什么。错,一个人不能无缘无故地笑。笑需要理由吗?在我认为需要的时候,需要。

……

你可以说出来,如果不想冤死的话。不说。不说是不行地。我有保持沉默的权力。对不起,你……没有。

唉……为什么叹气?不为自己。为谁?黄公覆。

理由。黄公覆不识人啊!你在逗我玩。敢逗丞相的人,还没生出来。这话听着舒服,却是假话。

真话在哪里?真要我说?愿闻其详。好。知道什么是奸伪之道吗?

不知道。你造假信,就是奸伪之道。信里有奸。信中哪件事是奸计?如果真心献书投降,为什么不明约时间?

……

但是蔡中、蔡和听了却无动于衷。起码从表面上看是这样。有动于衷的是参谋阚泽。这个过目不忘的山阴才子不仅记忆力,文章写得也好。

在阚泽看来,天地间其实就是一文章。人人都是字,不同的排列组合赋予那些字以特殊意义。

鲁肃一声苦笑,感觉真是人生如戏,人人都是戏中人。周瑜在演戏,黄盖在演戏,连诸葛亮也在演戏,大家都不以真面目示人,个个表情真切却表里不一。唯独他一脸懵懂,在这人生的舞台上找不到感觉,台词尽忘,问了这个问那个,或穿针引线,或惹火烧身,已然是局外人了。

黄盖侧卧在帐内,像一条鱼。当然不是死鱼,因为他在大声呻吟。

周瑜最后同意了。他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尊重这样一条人生格言: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在这个世界上,呻吟其实也是一种秀,叫呻吟秀。不仅很多女人擅长此道,大将军黄盖表演起来也毫不含糊。

当然黄将军的表演没有色情的味道。他不黄,却很暴力,咬牙切齿地问候了周瑜的母系亲戚。不知内情的人听了,还以为他是暴力狂。

事实上黄盖的表演是有目的的。只为那两个人——蔡中、蔡和。蔡中、蔡和目击了他挨打的经过,却无法了解他的内心。黄盖想用自己的呻吟向他们剖露心迹。只向他们俩。

黄盖挨打了。起因是他顶嘴。顶了周瑜的嘴。

一般来说,一个老同志顶顶嘴,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算什么,但这一次的情形却不同。一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二是周瑜当时在做战前报告。

阅读最三国第2卷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4216.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