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181章 舂陵刘密商自保 南阳李预谋聚义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8 01:29:40
  • 字数:9616字

有一天,邓晨,刘秀兄弟俩,在新野相会。二姐哥邓晨见刘秀城府很深,就直言不讳地试探刘秀说道:

“文叔啊:

但刘縯、刘秀兄弟十分清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新王朝虽然日趋腐朽,大厦将倾,但新王朝官府官军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贸然行事,无异于以卵击石。

刘縯、刘秀兄弟的行事,越发内敛检点,越发小心谨慎,不希望官府,抓住他们兄弟举事的把柄。

面对新王朝官吏大臣的腐朽堕落与下层百姓豪强强烈反抗的局面,刘秀兄弟复兴汉室的心愿,是越加地明显。

邓晨私下里,也非常担心。

刘秀的表现,却依然是一副平静自然,仿佛若无其事,它事与我无关的样子,显得城府很深。

他似乎对一切事情,都十分淡然,仿佛事不关己、无动于衷似地。

新室皇帝悖乱暴戾,盛夏杀人,这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时候了啊!

“文叔三弟,是不是因为坐牢这件事,把他吓坏了,变得杯弓蛇影、惊恐不已,有了心里阴影呢?

为什么现在,三弟依然如此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处处事不关己,漠不关心呢?”

从前,我和小弟你,以及你的伯升大哥,刘仲二哥几兄弟,一同到宛城蔡少公家里拜会之时,我们兄弟,所经历过的那件事情,你当时冒冒失失所说的那句话,难道真会在三弟你的身上,应验了吗?”

刘秀依然是假装糊涂,他只是腼腆地笑了笑,回答姐夫邓晨的问话道:

“伟卿哥:

就连一向自认为十分了解三弟刘秀的二姐夫邓晨,也似乎有些摸不准小弟刘秀的心思了。

荆州南阳地界,已经有英雄豪杰,耐不住寂寞,主动地四处招揽义士,聚义来了。

一天,刘秀照例到南阳郡城宛城(南阳郡治所-今南阳市)一带,去贩卖粮食,不想路遇了李通的堂弟李轶。

李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智勇双全,是宛城有名的豪族李氏家族的一代英杰。

“刘秀兄弟:

好久不见!我的大哥李通,正在四处寻找你们兄弟,有要事相商呢!”

李轶一见刘秀的面,就紧紧地拉住刘秀,不肯放手,务必要请刘秀,到李家去,去见一见他的大哥李通。

“李大哥:

请你原谅!小弟还在经营小生意,恐怕没有时间,去拜会贵大哥了,请李大哥见谅!”

听到李轶,奉自己的大哥李通之命,前来邀请刘秀兄弟,到家里一聚,有大事相商。

刘秀一听,心里有些担心胆怯,急忙找借口,向李轶推脱说道。

李家家族,在南阳郡城宛城可是赫赫有名,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大姓。

李通、李轶所在的李氏家族,虽然是世以贷殖(就是经商)为生的著姓,但在新王朝里,也有人仕宦做官,可谓声名显赫,有钱有势。

出生李家家族长房的李通,字次元,是南阳郡宛县人,长居宛城城里。

李通的父亲李守,身长九尺,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容貌绝异。

李守为人严毅,十分讲究礼节,居家如宫廷。李氏家族子孙,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李守初事国师公刘歆,喜欢钻研星历谶记,担任王莽新王朝的宗卿师一职,负责管理地方上皇族的事务。

起初,李通因父荫,亦在新王朝任职,担任赫赫有名的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补巫县县丞,在任之上,有能干清廉的美名。

王莽建立新王朝以后,理政不切实际,积极复古改制,对土地、钱币、奴婢等制度,都有所改变,招致天怒人怨,百姓怨恨,加之灾难频繁,民不聊生,以致四海动荡,天下不宁。

李通兄弟,经常与父亲李守一道,谈论天下大事,研读到符命图谶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之类的话语,深受影响,深信不疑,认为人心思汉,最终的结局定然如此。

眼见天下纷扰,盗贼四起,四海动荡,边塞不宁,新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李通兄弟的心里,也越来越忧虑担心,开始考虑这些严峻的事情,深思着保全家族的自救之策。

因为李通家族,是宛城当地的一个富豪,家族中几代人在朝廷为官,因此李氏家族,在南阳郡不仅有很大势力,也有极大的人望和影响力。

巫县相距宛城,并不是十分遥远,但担任巫县县丞这样的小官,为五斗米折腰,并不是李通这些官宦子弟的最终理想。

于是不久,李通就辞官而归,离开巫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宛城居住,帮助经营家族生意。

那时,北方赤眉军、南方绿林军相继崛起,天下不宁,豪族大姓,纷纷组织武装,修建营垒自保。

等到绿林军所属的“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诸部,在南阳郡附近一带兴起活动之时,南阳全郡,越加骚动不安起来。

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地方上的豪族大姓,更是心惊胆战,彻夜不安,担忧家族安全。

豪族大姓同普通的庶民百姓一样,他们既害怕流民军的抢掠打劫,更担心官府的围剿,或者趁机强取豪夺,肆意掠夺百姓。

小民百姓无法生存,纷纷拖儿带母,投靠有势力的豪族大姓人家的营垒;或者家族避居到沼泽山野里,去占据高山大泽,修筑营垒自保。

国家动荡,社会巨变之时,人们一门心思,都在日日夜夜精心筹划,如何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免遭流民军队和官军的抢掠和蹂躏。

李轶是李通的堂弟。同李氏家族的其他子弟一样,李轶一向胸怀大志,好管闲事。

李轶与堂兄李通,英雄所见略同,也时常在思考,如何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李氏家族的问题。

李氏家族诸兄弟,李通、李轶、李松、李泛等,都是一代英雄豪杰,都在密切关注着天下的局势变化,常常关在自己的屋子里,窃窃私语,秘密地计议自保之策。

一天,李轶急匆匆地走到大哥李通的卧室中,与大哥李通一道商议自保,分析局势。

李轶听了分析,更加着急,抢着对李通说道:

“大哥啊:

如今,新室暴虐,四方扰乱,百姓不宁,大乱将起。人心思汉,已经是大势所趋。

小弟以为,新室且亡,汉当更兴。

在乱世求生,唯有抱成一团,彼此照应,同舟共济,才有保全家族,苟延活命的机会。

如果孤军作战,势必被官军盗贼击破,全军覆灭,功亏一篑,家族覆灭。

以小弟分析看来,南阳郡刘氏宗室子弟,虽然人数众多,但安众侯家族已经覆灭,复阳侯家族人丁凋零,独有舂陵刘伯升诸兄弟,刘縯、刘秀、刘赐、刘玄诸宗室子弟,能够关爱和容纳众人,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尤其是以刘伯升为首的舂陵刘氏诸兄弟,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慷慨好义,乐善好施,所作所为,能够称得上是英雄豪杰所为,可以作为我们的盟友。

不如我们折节下拜,主动前去,邀请舂陵刘氏诸兄弟,与他们李家,结成盟友,以应符命图谶。

让我们李家和他们刘家联合起来,结成盟友,一起共谋大事。”

兄弟俩心有灵犀。李通听后,十分赞赏,微笑着表示赞同道:

“兄弟见教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符命图谶上也说,‘刘氏当兴,李氏为辅’,此言当真。

寻找盟友,共谋大事,这正是大哥我的心意啊!麻烦兄弟,积极联络义士,争取英雄豪杰,共襄义举。”

兄弟俩计议已定。

不久,李通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只好待在家里休养。

所以,当李通得知李轶报告,刘秀在宛城避难卖谷之时,李通却无法分身,亲自前去,联络刘秀。

事情紧急,李通只得迫不及待地委托自己的堂弟李轶,前去邀请刘秀,前来李府,共商举义大事。

不料,李轶见到刘秀,说到大哥李通的邀请之时,刘秀似乎没有什么犹豫,就一口回绝了。

李通、李轶、李松、李泛等李家兄弟君子的风度和乐善好施,慷慨好义的为人,在宛城四乡传播,可说在南阳郡是名闻遐迩。

刘縯、刘秀、刘赐、刘玄等舂陵诸兄弟,实际上早就已经听说了李通兄弟的声名。

刘秀心里,实际上对李通诸兄弟,其实也早已经是仰慕很久,渴望与李家兄弟结交。

只是因为,当初刘、李两家,曾经发生的一场过节,让刘秀诸兄弟,不敢坦坦荡荡地接受李通诸兄弟的邀请,苦于没有机会,与他们结交。

西汉末年,快意恩仇,复仇之风盛行。

那时的士大夫,英雄豪杰,大多喜欢报复私仇,为自己的家族或者朋友、主子所受到的冤屈,复仇雪恨,不惜杀身成仁。

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庶民百姓,都是如此,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刘秀之所以不敢爽快地接受李通、李轶兄弟的邀请,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刘、李两家,当初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刘、李两家结下的那一件仇怨之事,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化解。

刘秀循规蹈矩、胆小怕事,但心思缜密,办事小心谨慎,善于体察人心。

得到李通、李轶兄弟的邀请以后,刘秀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刘、李两家的恩怨情仇,害怕是仇人专门设计的圈套,落入仇家的陷阱,遭来杀身之祸。

当初刘、李两家的冤仇,是这样结下的。

李通有个同母的兄弟,名叫公孙臣(或叫申徒臣)。公孙臣是一个江湖术士,精通一些医术,在南阳郡小有名气,算是当地的一个名医。

一次,刘縯的母亲樊娴都病重。有些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刘縯,却是一个孝子,对娘亲十分尊敬孝顺。

刘縯见娘亲病重,非常着急,急忙与二弟刘仲和三弟刘秀等人商议,决定前去南阳郡,邀请最著名的术士申徒臣,前来舂陵,为母亲樊娴都治病。

不知道是真的脱不开身子,还是别的什么缘故,申徒臣竟然死活也不肯给刘縯兄弟面子。

申徒臣始终不肯答应,同刘氏兄弟一道,前去舂陵,为刘母樊娴都治病。

想到母亲的病情十分严重,刘縯兄弟只好放下前朝贵族的身段,低声下气地向申徒臣不断求乞,希望能够说服申徒臣,前往舂陵,去给母亲樊娴都看病。

申徒臣傲慢无礼,仗恃自己的医术精良,毫不让步,拒不答应刘氏兄弟的请求。

在江湖人士、英雄豪杰、士大夫面前,刘縯一向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很受英雄豪杰尊敬。

见申徒臣执意不从,刘縯感到大失面子,不禁恼羞成怒,发起火来。

前朝汉室宗室贵族家庭出生的刘縯,一向心高气傲,性格刚烈,加之母亲樊娴都的病情十分危急,刘縯当然是忧心如焚,非常着急。

依刘縯刚烈自傲的性格,岂能受到申徒臣的拒绝,忍受申徒臣的傲慢无礼呢?

一怒之下,刘縯竟然动起手来,拉扯申徒臣上车。不想,刘縯力大,一时失手,竟然把申徒臣撞到车上,一命呜呼,死了。

从此,刘、李两家,就结下了这件难以破解的血海深仇。

那时,复仇之风在社会上非常盛行。

刘家子弟,纷纷走避,避免与李家之人接触。刘氏诸兄弟担心李家报复,心中自然有了一些提防之心。

所以,在接到李通兄弟的邀请以后,刘秀在头脑里反复琢磨着这件事情,担心是不是李家兄弟,设下的陷阱,伺机报复他们兄弟,心里一直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决定。

所以,当李轶前来约请刘秀,前去与他的大哥李通聚会之时,刘秀深怕陷入李家兄弟牢笼,是二话不说,就将李轶拒之门外,坚决不予理睬。

李轶一见,非常失望,只好回报大哥李通。

新王朝的政事,是更加地混乱不堪。百姓民不堪命,天下人怨声载道,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经出现。

各地民变蜂起,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新王朝的苛政。

当时小弟年轻冒失,无意之间说出的话语,你怎么能够当真呢?

天命这个东西,玄妙难解,谁人能够说得清呢?”

经历再次的牢狱之灾后,刘秀对王莽新王朝的黑暗与腐朽的认识,也越发深刻,内心对不公不平的新王朝也越发不满和怨恨。刘秀的怨怒自保之心,也油然而生,变得更加强烈。

二姐哥邓晨失望万分,有些绝望道:

“原来三弟蝇营狗苟,胆小怕事,胸无大志,我伟卿真是看错你了!”

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年末,新王朝的内忧外患加剧。

闲暇之余,刘縯、刘秀等舂陵宗室子弟,就开始一边联络仁人志士,交结英雄豪杰,一边苦苦地经营舂陵家族的产业,积蓄力量。

刘秀也不改初衷,冒着粮食被人抢劫的危险,依然艰难地经营着自家的粮食生意,为家族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为大哥刘縯的反莽大业,筹措必要的经费。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944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