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216章 勇往直前战敌人 神机妙算破官军

  • 作者:星河灿烂876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8 01:29:59
  • 字数:9016字

请不要着急!文叔已经有了破敌之计。”

邓晨、马武、宗佻、李轶诸将见状,如释重负,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刘秀。

太常偏将军刘秀遂下令,趁官军败退之机,休整军队,赶快进食。

太常偏将军刘秀一声令下,汉军前锋部队,立即停止了进攻。

到了此时,汉军将士也疲惫不堪,饥肠辘辘。

“诸君:

诸将一边吃喝,一边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但讨论半天,依然没有万全之策,骠骑大将军宗佻等汉将,不知道何去何从,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心里着急。

刘秀对着将领们,讲述了起来。诸将微笑颔首。

此时,奉命前来增援的汉军后续援军,还在陆陆续续地向官军的阵地推进。

刘秀看见援军,豁然开朗,开心地笑了起来。刘秀顿然心生一计,胸有成竹地对诸将说道:

太常偏将军刘秀,庚即下令道:

“诸位将军,请迅速前去,集合好你们自己统领的汉军兵马,依计行事。

刘安,速将刀笔送来。”

太常偏将军刘秀,也十分忧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默默沉思,冥思苦想,想着破敌之计。

只听刘秀说道:

“伟卿哥:

俗言,擒贼先擒王。官军仗恃人多势众,没有将汉军看在眼里,我们不如冒险一试,冲破官军阵营,直捣敌人中军,扰乱官军。

昆阳城外狭窄,并不利于大兵团作战。

官军人多势众的优势,反而成为了劣势。

我们从昆阳护城河西郊,沿着护城河,向前攻击,就可以直捣大司徒王寻兵团的中央营垒,扰乱官军的阵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功绩。”

刘秀向邓晨建议道。

邓晨越听越兴奋,喜上眉头。邓晨勇气勃发,竭力赞同道:

“三弟,真是好计!

虽然此计,有些冒险,但比原地等死强多了。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也。

不主动攻击敌人,岂不是坐以待毙吗?

岂是我辈英雄豪杰所为呢?”

“好!伟卿哥,我们依计行事!”刘秀拍板道。

此时,汉军各部将士,已经十分快速地吃喝、集结完毕,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打着瞌睡,正在休整,养精蓄锐。

不久,汉军将士的精力和勇气,迅速恢复了过来。

他们静静地呆在原地,等候着将帅们的命令。

刘秀紧急下令,从汉军将士中,挑选了三千壮士,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命令剩下的汉军援军部队,由骠骑大将军宗佻、李轶、马武等汉将统领,作为后备队,原地待命,暂时不要出动。

骠骑大将军宗佻、李轶、马武等汉军诸将,却对刘秀的排兵布阵,分兵的部署,有些半信半疑,心里疑惑不解。

眼见诸将忧虑不安,可能影响汉军战略的顺利实施,刘秀很是担心。

刘秀急忙言简意赅地向大家解释道:

“诸位大哥,诸位将军:

兵法云,与敌作战,奇正相依。

小弟所献的计策,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擒贼擒王之策!

昆阳城外狭窄,依山傍水,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官军的人马虽多,但难以发挥他们的优势。

何况,官军将士,大都是来自各郡各县。

各部将士,乡音难改,方言俗语都十分复杂,势必交流不畅。

而各部将士,彼此又不相统属,势必指挥不灵。

敌军见我汉军兵少,势单力薄,一定会对我汉军,心存轻视之意,认为我军只能够采取守势。

我军出其不意,主动出击,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势必会打乱敌军的阵脚,扰乱敌人的部署。

我军就可以趁火打劫,乱中取胜!

而且,山人还有锦囊妙计!暂时天机不可泄露。

诸位大哥,你们相信小弟吗?”

刘秀胸有成竹,面露笑容,充满自信地向大家解释道。

汉军将领们听了,大受鼓舞,颔首称赞。马武抢着说道:

“太常将军:

你的英勇无畏,神机妙算,我们早就已经见识过了!我等怎么敢不相信太常将军呢?

太常将军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即使太常将军不说出来,我们依然相信太常将军的神机妙算的!哈!哈!哈!哈!”

诸将也跟着呵呵大笑了起来,一致同意太常偏将军刘秀的部署。

分拨已定,见汉军诸将没有异议,刘秀大喜,命令开始行动。

诸将按照部署,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阵营。

太常偏将军刘秀,偏将军邓晨、邓奉叔侄,率领由汉军三千壮士组成的这一支敢死队伍,迅速进发,向官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此时,官军主将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已经看出了汉军援军的异动。

但官军统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仗恃自己兵强马壮,人多势众,阵营稳固,虽然看见汉军主动攻击,却并没有把刘秀统领的这支渺小的汉军杂牌部队,看在自己眼里。

大司徒王寻,没有领教过汉军的厉害,对汉军尤其轻视,认为这支服装不齐、盔甲不全,三千人左右的援军部队,不堪一击。

大司徒王寻,带着十分轻蔑的神情,哈哈大笑着,对大司空王邑说道:

“哈哈哈哈!司空大人,汉军逆贼,居然敢主动前来,挑战我军,岂不是急着赶来送死吗?

定陵、郾城两城,在昆阳的正东方,而澧水、昆水,环绕在昆阳城的南边,呈东西方向流过。

所以,即使刘秀这个小贼,率领的汉军,要与城内坚守的汉军配合,要想从城东、城南,绕到城西,去攻击我们官军的队伍,他们至少要来回渡上两次河,才能够达到。

当汉军渡河之时,我军主力趁势拦截,岂不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彻底消灭汉军流寇的大好时机吗?

司空大人,盗贼主动前来送死,这岂不是天赐良机,是天帝神灵,要盗贼灭亡吗?”

“司徒大人言之有理。但刘縯、刘秀兄弟狡诈无比,老奸巨猾,我们还是小心谨慎为是!”

大司空王邑,久经沙场,多次经历战阵,好意提醒大司徒王寻道。

“大司空大人:

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区区蟊贼,有什么可怕的呢?

大司空大人,你稍稍休息,看小弟排兵布阵,收拾这伙蟊贼。”大司徒王寻不以为意道。

大司空王邑,见大司徒王寻对刘秀统领的汉军敢死队的进攻不以为意,心里更加担心。

大司空王邑,生平谨慎,再次叮嘱大司徒王寻道:

“大司徒大人:

区区毛贼,的确不足挂齿。但骄兵必败,却是治军至理。

大司徒大人派垒尉巨无霸,去收拾他们就得了。杀鸡焉用牛刀,何须司徒大人赤膊上阵呢?”

大司徒王寻,依然不以为然,临上阵时,还特意嘱咐大司空王邑道:

“请大司空大人放心:

我身为主将,如果不挺身而出,奋勇争先,怎么能够鼓舞士气呢?

请大司空大人,为我压阵,我亲自率领中军部队,奋勇上前,迎击盗贼的敢死队,务必将这伙盗贼,一网打尽,碾成齑粉。”

大司空王邑,非常清楚王莽,十分信任年纪青青的大司徒王寻,生怕得罪他,见王寻不听劝阻,遂不再言语。

于是,大司徒王寻,在阵前巡视一番以后,亲自率领自己统领的一万人的精锐嫡系部队,开始组织对汉军援军的反击。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还下令各营道:

“布告各营:

没有大司空,大司徒大人的命令,任何队伍,都不可以擅自行动,扰乱军规!

违令者,军法论处!”

大司徒王寻年青气盛,眼见刘秀统领的这支服装不齐、盔甲不全的小股军队,居然敢单独前来,挑战官军的主力阵营,不由得怒火万丈。

大司徒王寻,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即派军,前去屠灭汉军敢死队,将汉军屠杀殆尽。

太常偏将军刘秀,亲自率领三千敢死队伍勇士,从城西的水上从容渡过,冲上官军的前沿阵地,对官军的指挥部中央营垒,发动一场猛烈的攻击。

官军见汉军前来攻击,急忙迎战。

突然,汉军阵势突变,一分为二,邓晨、邓奉叔侄二人,率领一支队伍,飞马冲出汉军主力的阵营,在其他汉军将士的掩护下,冲向了昆阳城下。

官军前军垒尉巨无霸见状,急忙出军,前去拦截邓晨、邓奉叔侄的队伍。

只见邓晨、邓奉叔侄二人,身先士卒,已经飞马奔到了昆阳城城池之下。

邓晨、邓奉叔侄,迅速地拿出身后的弓箭,分别裹上一封信札,向城上射去。

官军前军垒尉巨无霸见壮,大惊道:

“哎呀,不好。这两个汉军贼子,是想向城上的汉军报信,里应外合,攻打我军!

我们绝对不能够让这些盗贼的阴谋得逞!”

官军前军垒尉巨无霸知道邓晨、邓奉叔侄二人的意图以后,急忙命令官军,用乱箭拦截。

仿佛是上天作怪或者是信札太重的缘故,邓晨、邓奉叔侄的箭杆,刚刚飞到中途,就双双向下跌落。

邓晨、邓奉叔侄二人发射的信件,很快就落入了正在攻城的官军将士的手里。

官军前军垒尉巨无霸,如获至宝,急忙取下箭杆上的信件,飞骑跑向官军大营,向统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报告。

官军士卒,迅速迫近了邓晨、邓奉叔侄二人的队伍,妄想消灭这小股汉军,活捉邓晨、邓奉叔侄。

邓晨、邓奉叔侄二人,一边躲避官军追赶,一边用洪亮的声音,向城上汉军大喊起来道:

“汉军兄弟们:

宛城我军大捷!请你们守好城池。

陛下与大司徒大人等诸位大将军,已经亲率汉军百万人马,来解昆阳之围!

诸君努力,好好守城,不要泄气!”

10

城上守卫的汉军,闻听宛城汉军胜利的消息,顿时欢声雷动。

官军将士,急忙迫近邓晨、邓奉叔侄,阻止二人向城头上的汉军喊话。

邓晨、邓奉叔侄二人,见官军将士迫近自己的队伍,似乎感到了恐惧,立即拨转马头,准备奔回汉军大营。

仓促之间,邓晨、邓奉叔侄二人,身上所背的箭信旗帜,统统掉落在了地上。

邓晨、邓奉叔侄二人,来不及捡拾自己的物品,慌不择路,惊慌失措地逃回了汉军的营垒里。

汉军将士,急忙上前,接应邓晨、邓奉叔侄二人的队伍,掩护他们撤退,反击前来追赶的官军将士。

新军士卒,检获叔侄二人遗落的书信等物品,大喜过望,如获至宝,放弃追赶邓晨、邓奉叔侄,急忙将截获的箭信旗帜,给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送去。

11

官军前军垒尉巨无霸,欢天喜地把截获的信函等物品,呈送到了统帅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的手里。

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读罢邓晨、邓奉叔侄二人遗落的书信,顿时大惊失色,脸色突变。

不久,南阳郡城宛城,已经被汉军攻陷的消息,在新莽的军营中,迅速疯狂地传播开来。

新军将士见状,人心浮动,军心不稳。

而昆阳城内外的汉军将士,却是士气高涨,信心百倍。

刘安立即前去,叫来了二姐夫邓晨。

刘秀一见邓晨,很是高兴,与邓晨窃窃私语起来。

刘安动作敏捷,迅速取下马鞍下收藏的刀笔和简牍,递到刘秀手上。

刘秀奋笔疾书,书写起来。

到了中午时分,在汉军援军的奋力攻击下,新军前锋部队,失利退却,收兵回营了。

刘安见少主人刘秀,在如此紧要关头,居然还有闲情逸趣,手写不辍,很是不解,疑惑地看着刘秀。

刘秀没有理会刘安,书写完毕,刘秀立即对刘安说道:

“刘安哥啊,请你把伟卿哥叫来,有要事相商。”

汉军将士,利用短暂的战斗间隙,开始进食,喝水。

刘秀也利用空隙,召集诸将,一边喝水吃饭,一边商量下一步的进军对策。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5944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