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祐唐

第151章李二想明白了

  • 作者:方非烬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10 07:24:50
  • 字数:4368字

“祐儿刚回长安那天,伺候朕喝了一回齐州的烈酒。”李二却不回答长孙皇后这个问题,反而说道,“朕当时也喝得头脑发晕,忍不住便教训了这小子几句,说他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猪油,稍微做些事情便要显摆一通,让他好好学学承乾,那才是方正君子。你知道祐儿怎么说?”

“怎么说?”长孙皇后问道。

于志宁学问精深,自然知道应该遵从哪一个。而且李二当年干的不就是刘邦在鸿门宴上那一套吗?只不过刘邦当时以此为借口撒丫子跑了,李二却操起刀来把兄弟给宰了。

但是他有些不解的是,为何今日帝后二人都站到了太子那边?要知道,于志宁做太子左庶子已经七八年了,这些年作为太子的“家庭教师”,只要他跟帝后告李承乾的状,那肯定李承乾就要被召唤过来挨一顿狠狠的批评。这七八年的时间,于志宁告状告得都有些上瘾了:于志宁告太子的状,说明于志宁方正强项、不避尊强,给自己赢得了莫大的名望;李二和长孙皇后因此训斥李承乾说明帝后以国事为重储君为重,又兼尊师重道;李承乾挨了批评还要老老实实感谢于志宁的教导,说明李承乾这个太子善于纳谏,有乃父之风;更兼于志宁接受太子的道歉和感谢,那心里的满足感就更不用说了……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干大事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长孙皇后先问这话何解,又问白日醉酒与兄友弟恭孰大孰小,其实问的就一个问题:当大礼仪与小礼仪冲突的时候,应该遵从哪一个?

“那也不能放得太松了。”长孙皇后便笑道,“要是真惹了麻烦,头疼的不还是二郎?不过二郎这么一说,臣妾也觉得奇怪,祐儿这一脑袋的奇思妙想是哪里来的?莫不是因为没有人管教着,所以这小马驹儿自己便寻了一处水草丰茂的草场?”

于志宁一时陷入了沉思。

李二见于志宁沉默,反倒是以为于志宁无话可说、低了头,便挥了挥手,道:“于卿,你乃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向来朕是极为信任你的。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子,你每日寻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告到朕这里来,到底有损太子威望。还望卿谨记!”

“祐儿当时颇为不屑,道有朕和观音婢言传身教,承乾本就应该是个方正君子!错就错在朕给承乾找的这几个老师!他让朕好好想想,少年时可曾得遇名师?这一身帝王之术是从何人之处学来的?李纲等人又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

“二郎今日为何帮着承乾说话?”长孙皇后等于志宁走远了,才笑着问李二道。

“教训啊!”李二长叹了一口气,“之前青雀也是如此,不过是受了些许委屈,便要处处使小心眼儿,原本按照朕原来的性子,是要好好教训他一顿的,可是这股子火憋在他心里,早晚还是要发出来。那天朕和颜悦色和他讲道理,这小子便听进去了,这几日心情开朗了不少,也肯如原来那般做学问了,不再计较当日祐儿糊弄他的小事情了。青雀如此,朕想来承乾也必定会是如此吧?其实也不需比照青雀,单说朕。朕如承乾这般年纪的时候,也是走马斗犬,纨绔一个,虽然弓马娴熟,但毕竟不是长子,也只能做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而已。可是朕自继位以来,这皇帝做得如何?这可不是大儒教出来的!有祐儿的教训,朕这半年总想着,是不是之前的想法就想错了?朕这几个孩子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原本还有祐儿和愔儿两个不听话的臭小子看着头疼,但如今眼瞅着祐儿已经开始帮着朕做事情了。愔儿虽然还有些不堪,但有恪儿帮着管教,比朕的庭杖还好使。既然本性不坏,又何必非要让人处处管着?孔颖达、于志宁教书育人能教出方正君子来,但恐怕教不出志向高远的明君来!既然如此,倒不妨稍微放松一下缰绳,让小马驹儿自己撒开蹄子奔跑一番!左右朕还有的年头好活,惹了麻烦朕也还兜得住!”

“朕当时喝得有些糊涂,这些话听到便丢到了一边。后来慢慢想起来,倒是真的细细思考了一番。朕这一身帝王之术,说是天生的有些自夸,但确实是朕这些年南征北战、帮着父皇处理政事一点一点自己总结出来的。最多多听听无忌、房卿、杜卿他们的意见而已。所以与其让承乾跟着于志宁孔颖达学,倒不如跟着朕学一学。至于李纲这些人教出了什么学生,朕想一想便忍不住一身冷汗,于志宁孔颖达暂且不说,李纲名满天下,承乾是他第三个弟子,可是前面两个是谁?一个是杨广,一个便是我那好大哥!那杨广年少时也是人人称道的好太子,可是继位之后如何呢?我那大哥也是文治武功颇让人称道,可是却想要了他亲弟弟的命!”

说到这里李二颇有些怒气,深深喘了两口气才继续道:“所以啊,朕是想明白了,承乾、青雀、恪儿、祐儿、稚奴甚至愔儿、恽儿都是好孩子。有我这个父皇,有你这个母后,这些孩子长不歪!寻师傅好好教一教学问也就是了,但年少轻狂的时候,天性却不可压制,越是压制越是适得其反,杨广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不过不压制天性还不够,亲兄弟之间还要引导着他们好好相处才好,朕实不愿父皇当年的诅咒重现啊!”

李二长长地喟叹一声,长孙皇后也跟着沉默起来。

“喏,臣记住了。”于志宁萧索地答道。说完也不待李二发话,便自顾自退出了两仪殿。

“祐唐 (.)”!

所以太子的老师告一下太子的状而已,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受益的人很多啊,多告两次有何不妥?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帝后二人今天竟然忽的转了性子,并没有把太子叫到跟前来批评一顿,反倒是帮着太子找借口找理由,批判起了于志宁这个太子左庶子的不是了。

这怎么得了?以后还告不告状了?名望还要不要继续捞了?

阅读祐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420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