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

第292章 国粹·书画三·终

  • 作者:曲末殇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9-30 07:51:13
  • 字数:5034字

眼看着苏轼三年的任期即将结束,儋州人都有些不舍,然后,喜从天降:宋哲宗“欧耶”了。

继任的是赵煦的弟弟,赵佶,也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宋徽宗。

整个儋州,最繁华的城区只有一条街,街道上行人稀稀落落,最让陈祎觉得绝望的还是道路两旁用来打广告的幌子:十个幌子里,至少得有三四个“通假字”。

用我*祖爷爷的话来说,儋州这里,可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097年的海南,比陈祎想象中的要贫瘠得多。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陈祎还是第一次来海南,虽然这个时代的海南处处都透漏着一股原始气息,可架不住陈祎喜欢一个人的旅行。

陈祎花了三一个月的时间,游遍了海南,然后回到儋州,静下心来,硬啃基础的材料和力学资料。

赵佶的上台,并不是苏轼幸福时光的开始,反而给苏轼带来了噩梦:新扎的太后是保守派,而朝中主政的官员,大都是改革派,这就导致了苏轼依旧尝不到好果子。

破败不堪,像是被炮火洗礼过县城,只是一年多,就有了几分杭州的模样;原来坑坑洼洼泥泞的道路,也铺上了石板;原来门可罗雀的店铺,也有了顾客,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操着粤语的广东人。

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之外,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也让陈祎侧目不已:原本动不动就“你瞅啥”的儋州土著,见到陌生人,终于知道问好了,衣着也总算不再是衣不蔽体了……

虽然苏轼很快就被调离了儋州,可之后的任职地却是比海南更恶劣的广西。

之后,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官员,开始变着法子折腾苏轼,每到一地,任职不足三个月就会调离:廉州、舒州、永州……

虽然每次调任,苏轼都会坦然面对,可他毕竟已经快要“奔七”了,实在是难以承受频繁的舟车劳顿之苦。

儋州城里,肉眼可见的变化,随处可见。

陈祎叹了口气,从兜里摸出一块腰牌,递给了守门的侍卫。

腰牌是秘书省的腰牌,是高俅给陈祎求来的,而陈祎之所以来大宋的国家图书馆,除了想利用打发一下研究之余的时间,也想给这个即将陷入混沌的时代留下点什么。

大宋的国家图书馆叫崇文院,管理机构是秘书省,虽说崇文院的图书号称有几十万本,可每本书中的字数却并不是太多。

陈祎的看书速度很快,跟在一旁的图书管理员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陈祎的目光从书页上扫过。

这位图书管理员并不知道,陈祎的眼睛已经变成了扫描仪类似的存在,眼睛扫过一页之后,就已经在陈祎的脑海里存档了。

照例“扫描”完图书之后,陈祎离开了崇文院,回到了附近的家中,拿出纸张,开始设计平板运输车。

虽然每天的生活都枯燥乏味,可陈祎却甘之如饴。而日复一日相似的日子,让陈祎差点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高俅找上了门。

“师父,我感觉不太对劲!”

已经六十多岁的陈祎,抬起头,打量了一下须发已经花白的高俅:“说说吧,具体怎么回事?”

“东边水泊江山已经闹起来了,而南边江浙一带,摩尼教的方腊……”

“我记得几年前,你托人带了张纸条,说朝廷打算连金灭辽?”陈祎笑了笑,“辽国倒是灭了,可大宋的虚弱,也展露无余!”

高俅心里咯噔一下,躬下了腰:“弟子无能!”

“这不怪你,大宋已经烂到根子上了,”陈祎笑了笑,“不过,仲明,你估计一下,金国大概什么时候,对大宋动手?”

高俅咬了咬牙,考虑了一下,抬起头,回答道:“顶多五六年!”

陈祎微微叹了口气:“虽然我很瞧不起官家,可这些年毕竟欠下了因果,待两国战起,我自当还了这份因果,倒是仲明你……”

高俅咕咚一下,跪下了:“陛下待我恩重如山,若有那一日,弟子定当结草衔环,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五六年的时间,说长也长了,说短也短。

对于已经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的大宋朝来说,以骑兵为锋的金兵,根本就无可抵挡。

让东京汴梁城的老百姓欲哭无泪的是:在汴梁打过一次卡的金兵,打算再次打卡……

靖康二年,烽火再次席卷东京城,城内人人自危。两年之前金兵的那次进攻,很多人依旧记忆犹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无数人流离失所。

而在东京城外的某个偏僻的小树林里,有些人似乎早已闻到了战争的味道,提前逃离了东京城。

“师祖,请随叔平一起离开吧!”

陈祎看着眼前跟高俅长得类似的青年,微微叹了口气:“我欠赵家一份因果!”

“师祖,我只剩您一个亲人了!”会在地上的青年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哭腔,“父亲和兄长已经战死沙场了……”

“叔平,我以师祖的身份命令你,活下去,”说着,陈祎从兜里摸出一枚金牌,塞到高叔平手里,“钱塘的钱家,欠我一份人情,这份人情足以让你安安稳稳地读过后半生……”

“师祖……”

“快走!”陈祎亮出了自己的长枪……

对面的高叔平见陈祎决意,抓住令牌,“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目送着徒在远方的夜幕里消失之后,陈祎挽了个枪花,翻身跨上了一旁一匹马匹,踏上了在大宋的首次征程……

以陈祎眼下的水平,自己研发新材料可能够呛,可山寨已有的材料,还是很容易的。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平板运输车、颗粒饲料机,养猪场的水净化工艺,也该转化成图纸了……”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纵然有陈祎这样的老中医,也架不住偶像身体创痕满身……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陌生而又悲伤的《百鸟朝凤》,在大宋的夜空中响起。

几天之后,苏轼带着陈祎搭乘一页扁舟,渡过雷州海峡,到达了所谓的儋州。

帮着苏家的儿子将苏轼送到汝州安葬之后,陈祎从熟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对于此时的陈祎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想做的事情做完了,可离死还有很长的时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陈祎,在离开海南之前,曾经给自己把过脉,身体健壮无比。

而在大宋生活的这二十多年里,陈祎差不多已经将材料和力学相关的知识都啃得差不多了,就连一些很高端的理论,陈祎也用脑袋里的模拟软件做过模拟。

苏轼也是这么想的,刚上任,就组织人员,开办书院,修路修桥兴修水利,修整农田,组织垦荒……

而陈祎,在苏轼到任之后,就开溜了。

阅读从刷单开始的特殊业务生涯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536.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