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59,胡服骑射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2:50
  • 字数:6844字

齐军打着平息燕国内乱的旗号进入燕国。燕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齐军占领燕国后烧杀抢掠,激起了燕人的反抗。太子平带领燕人反抗齐军。

赵国希望扶植一个亲近赵国的人做燕王。赵武灵王将客居赵国的公子职送回燕国即位,即燕昭王。

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偷偷把公子稷接到赵国然后送回秦国争位。

公子稷是秦惠文王的嫔妾芈八子生的孩子,被秦惠文王送往燕国做人质。

秦武王无子,按照规矩,王位应该由秦武王的兄弟继承。但秦武王兄弟一大帮,究竟该由谁继位出现纷争。朝臣各拥一个王子争夺王位。几个兄弟互不相让不惜刀兵相见。秦国转瞬间四分五裂。

当时燕国乱得连城门都没人把守。齐军轻而易举就占领了燕国。禅让的两个主角燕王哙和国相子之都被齐军所杀。子之被剁成肉酱。

燕王哙接受了公孙衍合纵抗秦的主张,参加了五国攻秦之战。但是燕军并没有参加实际作战,一看三晋军队败给秦军就跑了。虽然如此,燕王哙仍然担心参加五国攻秦会招致秦国报复,到处请教怎么才能让燕国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

苏秦的弟弟苏代跟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把王位禅让给他的国相子之。强国跟禅让有什么联系让人匪夷所思。商鞅当年见秦王从帝道、王道、霸道三种角度探讨强国之道。苏代是从帝道和霸道两方面忽悠燕王哙禅让。尧舜禹禅让获得万世敬仰。齐桓公放权管仲成为春秋首霸。苏代让燕王哙相信禅位子之名利双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燕王哙接受了苏代的建议,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去做太上皇。

燕昭王是燕王哙的庶子。他母亲是秦国公主。

子之铁腕治国让“燕人恫怨”,不仅恐惧而且怨恨,很快引起内乱。燕太子平为了夺回权力起兵叛乱攻打子之。燕国数月之间,死了数万人。

正在齐国宣传仁爱的孟子建议齐王趁火打劫干掉燕国。

太子平岂肯让出王位,出兵攻击燕昭王。燕昭王在燕国无法立足。他母亲出面向父亲秦惠文王借兵。秦惠文王当然希望自己的外孙能做上燕王,出兵增援燕昭王。秦军借道魏国,拉上魏军一起杀入燕国。

太子平战败被杀。齐军灰溜溜退出燕国。燕国随即复国。

燕国复国后跟赵国走的很近。秦国跟楚国大战时,担心燕赵站到楚国一边,极力拉拢燕赵。秦惠文王将公子稷送往燕国为质,向燕国保证秦国决不会与燕国为敌。秦惠文王送质是单方面的,不要求燕国跟他交换人质,以此向燕国表示自己的诚意。

史书记载:“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子之,自己把自己架空了。他希望自己和子之能成为齐桓公和管仲那样的搭档,自己负责吃喝玩乐,子之负责富国强兵。而实际上呢,子之当权之后“燕大乱”。

秦国内乱持续了两年。秦国恢复秩序还需要一定时间。这给了诸侯难得的喘息机会。

38,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前295年赵武灵王改革,实行胡服骑射。楚怀王受骗入秦,被拘于秦。齐、魏、韩三国攻函谷关。秦国割地请和。

在秦武王搬起大鼎砸自己的脚的那一年,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

那个年代的中原人的穿着都是宽袍大袖,走起路来玉树临风、摇曳生姿。尤其是赵国人,走起路来跟模特走台似的倍儿飘逸的感觉,因此有“邯郸学步”的传说。

但是好看不能当饭吃。打起仗来,干起活来,长袍大袖就有点累赘了。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改穿紧身窄袖的短衣长裤,并且组建骑兵,学习骑射。

赵国是最早设立骑兵兵种的国家。这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赵国人管北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人,叫“胡人”。胡人在战国时期就开始骚扰中原,到汉朝时才把他们打跑。

胡人个个都是一身短打扮,窜上跳下比猴还灵。胡服便于骑马射箭。而中原人的袍服不便于骑马只能坐车。和胡人打起来,胡人骑着马来去如风,中原人驾着战车根本追不上他们

战车的优点是冲击力强,防守能力强,但是车体笨重,速度比较慢,对路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一点不如骑兵。骑兵机动性强,快速,灵活,爬山涉水,神出鬼没,。

胡人经常依仗利箭快马南下劫掠赵国,捞一把就跑。赵国追不上他们只好回来闷头修长城。

当时赵国最主要的胡人敌人是中山国。燕国内乱时,中山国趁火打劫占领了燕国数百里土地,实力暴涨。中山国不仅劫掠赵国的财财物还侵削赵国的领土。赵国几次讨伐中山国都没有成功。中山国益发猖狂。

赵武灵王发誓要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他带领全体指战员走上改革之路,穿胡服学骑射组建骑兵团。

但是,改革之路向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要接受习惯势力的挑战。“胡服骑射”的改革方案一经提出,立即引来反对声一片。

将军们只熟悉战车的战法和战术,对骑兵战一窍不通。就象现在打了半辈子集团冲锋、人海战术的老将军,乍对电子战、信息战等新名词顿感手足无措。

不过反对最激烈的还不是“骑射”而是“胡服”,认为这是“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把穿胡服和离经叛道相提并论。

早先人们穿的是“衣裳”。“衣”是褂子。“裳”是裙子。男女都是上衣下裳,类似现在苏格兰人的传统服装。衣不贴身,肥肥大大。尤其是那袖子,跟个面口袋一样,也的确可以当口袋使。裳长至脚面,要不然腿冷。古人不穿裤子,连内裤都不穿。天冷了会在小腿上套上“胫”。“胫”其实就是俩裤筒,类似现在的长护膝。战国时期“衣”和“裳”合二为一改叫深衣,其实就是袍子。不管是裙子还是袍子都不便于活动,别说跑,走快了都拌跟头。古人行走坐卧都规规矩矩的,跟穿和服的日本女人一样。这倒很符合“礼”的要求。ぷ99.

可穿着很“礼”的长袍大袖怎么打仗呢?尤其是骑马,衣裳裹着腿上马都上不去。

这时胡人的短衣窄裤就显示出优势。所以赵武灵王要求抛弃传统服装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苦口婆心地做通了叔叔公子成等高级将领的工作,并且带头穿胡服上朝。大家一看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随之改穿胡服,也就是短衣窄裤。

推行“胡服”之后,赵武灵王开始训练士兵“骑射”。“胡服”是为“骑射”服务的。建立骑兵部队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那时侯还没发明马镫子,骑马时得用两腿紧紧夹住马肚子。刚开始学骑射时士兵们两腿紧夹马肚子,两手紧抱住马脖子,惟恐摔下来,根本没办法弯弓射箭。训练了很长时间以后他们才逐渐松开两手弯弓射箭、挥刀挺矛。

拥有骑兵以后,赵军的战术也增加变化。骑兵和战车相结合,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小试牛刀,率军攻打中山国。赵军几路出击,连下中山国数座城池。中山王吓得割地求和。

赵军转而向西,一直打到内蒙。林胡(内蒙一带的胡人)献马求和。

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军队实力大增。胡人已经不再是赵国的对手。沿袭旧战法的中原诸侯也不在赵国话下。

赵国迅速崛起,取代魏国成为三晋的领头人物。

果然,公子稷在魏冉的支持下打败众公子登上王位,人称秦昭王。

因为秦昭王年幼,芈八子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芈八子做太后之后被称为宣太后。

当时公子稷的年纪很小,他的母亲芈八子随行照顾。与人为质是没有约定期限的。芈八子母子很可能就要在燕国自生自灭。但秦武王意外身亡给芈八子母子带来转机。

赵武灵王将芈八子母子送回秦国夺位。

公元前307年——

赵武灵王帮助公子稷回国夺位可能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加重秦国的夺位内乱,把公子稷当做搅屎棍子让秦国乱上加乱,最好是乱得一蹶不振;二是如果公子稷能够胜出会对赵国拥立抱有感激之情,不会跟赵国为仇作对。

当然如果公子稷夺位失败,赵国要冒得罪秦国的危险。新任秦王很有可能要找赵国秋后算账。

不过赵武灵王既然决定这么做自然是颇有胜算。这个胜算来自公子稷的舅舅,也就是芈八子同父异母的弟弟魏冉。魏冉在秦国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有魏冉在,赵国的目的必得其一。

强秦往弱燕送人质,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是秦国的外交策略。秦国一直在拉拢燕国跟他连横,以此来破坏诸侯的合纵。不仅燕国,齐国、越国也是秦国的拉拢对象。秦国的外交策略就是远交近攻,分化诸侯,各个击破。虽然越国早已四分五裂,但仍能对楚国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早在诸侯合纵初期,秦惠文王就把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以消除燕国对秦国的戒心。后来太子继位为王,也就是燕易王。燕国跟秦国一直平安无事。只是燕易王不长寿,在位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燕王哙继位。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