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54,红巾军起义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29
  • 字数:6406字

黄河又在济阴(山东菏泽)决口。朝廷派礼部尚书“奉珪玉、白马致祭于河神”。但河神并不给面子,黄河照样决口。

祸不单行。黄河流域地震频发,灾民遍地,变乱纷起。

汉人反抗蒙古统治的起义一直不断。灾民的大量存在更是为反蒙起义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兵源。

1341年,“山东、燕南,强盗纵横,至三百余处”。仅山东、河北一带就发生起义300多起,已是遍地烽火。元朝军队忙得焦头烂额。

元朝末年,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变乱频繁。最大的灾害首推黄河泛滥和大旱。水灾和旱灾交替肆虐,间或瘟疫流行,使黄河流域成为重灾区。灾民遍地,易子而食。

有人建议先赈灾。受灾最严重的山东地区已经出现“大饥,人相食”问题了,修不修黄河先放一边,赶紧“发仓廪赈之以收人心”。但朝廷置之不理。没人在意百姓的死活。

元朝在拼命扑灭遍地星火之余也做过其他努力,试图挽救他们的统治,比如说抗灾赈灾,减少灾民。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灾民还是越来越多。

1344年,黄河在曹州(山东菏泽)决口。脱脱“雇夫万五千八百修筑之”。曹州刚修好,“河又决汴梁”。汴梁还没弄好,白茅堤(山东菏泽曹县庄寨镇白茅村)又决口了。紧接着,“黄河又北决金堤(在山东、河南交界),曹、濮、济、兗皆被灾”。并且,黄河泛滥危及到运河和盐场。

灾害和变乱不仅仅发生在黄河地区,江淮地区也是灾害和变乱频发。“沿江盗起,剽掠元忌,有司莫能禁”。

元朝的朝廷开始讨论修黄河。当时脱脱病退,没有参加讨论。

修黄河工程巨大,元朝朝廷议而不决。

1249年,脱脱被妥欢帖睦尔召回复职。

脱脱复职后开始张罗修黄河。“河决五年不能塞,方数千里,民被其患”。脱脱希望通过整治水患,解决变乱问题。变乱频发是因为饥民遍地。如果把饥民组织起来修黄河,既解决了水患,又给变乱釜底抽薪,一举两得。

修黄河的动议在朝廷引起巨大争议。多数人不主张修黄河,认为没法修,不如顺其自然。都水监(水务局局长)贾鲁独持异议,认为黄河能修。他通过实地考察拿出了整修方案。

运河是内地的交通命脉。盐场是财政的重要来源。这两处受到威胁不能置之不理。

在修黄河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后来成为元末最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引子。

“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早前在百姓当中就流传一个歌谣,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那年月谶[chèn]谣流行。谶谣是那种有预言性质的歌谣。人们相信但凡有大事发生,老天爷一定会事先通风报信。谶谣就是老天爷向人间预警的一种方式。因为天机不可泄漏,老天爷说半句留半句,让大家去猜。

谶谣肯定是人编的,只是无法考证来源,于是人们就认为来自于神秘的上天,来自于老天爷托梦。

对于“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个歌谣,人们一直没整明白是什么意思。“挑动黄河天下反”一句顾名思义,好像是说黄河不能动,一动就会引起天下大乱。但一只眼的石人是指什么?百思不得其解。

修河民工在施工中挖出一个独眼石人,背上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众人惊呆了——原来歌谣里提到的“石人”是指它!

消息传开,人人以为天意。既然老天爷预言“天下反”,那肯定就是造反有理,革命无罪,英特耐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

“天下反”三个字触动了人们的神经,让他们觉得莫名地兴奋。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早就恨死蒙古人了,都希望早日结束当牛做马的日子。

这时,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和香主刘福通适时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个独眼石人其实是他俩刻好埋下的。那个谶谣也是他俩事先编造的。

制造谶谣利用“天意”,是老百姓挑头造反时常用的策略。“造谣”的本意就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制造谶谣,后来引申为胡说八道。陈胜吴广造过“大楚兴,陈胜王”的谣;王仙芝、黄巢造过“金色蛤蟆睁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谣。

老百姓没权、没钱、没势,没有知名度、没有号召力,想挑头干那么大件事,动员起那么多的人,当然得动动脑筋宣传自己。给自己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是最简单实用的办法。那时侯人迷信,认这个。

利用宗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张角是太平道的教主;方腊是白莲教的教主;而这个韩山童也是白莲教教主。

白莲教挺有意思,在哪朝反哪朝。在宋反宋、在元反元、在明反明、在清反清,是一贯的“反对党”。清朝以后白莲教更名“一贯道”。“一贯道”在中国大陆已经基本绝迹了,在台湾还挺兴盛,据说有上百万的信徒。

韩山童、刘福通谶谣、宗教双管齐下,发动群众闹革命。

韩山童、刘福通眼见百姓已经被鼓动起来了,决定趁热打铁发动起义。

韩山童挑了个良辰吉日,把教会的骨干集合到颍州(现在的安徽阜阳)开会,正式宣布起义。

在会上,韩山童被推选为“明王”。白莲教在南宋时期与明教合二为一,所以起义军用了明教的“明”字作为自己的名号。

大会约定用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辩识标记。明教又叫拜火教,崇拜火,喜欢红色,所以起义军选择红巾做标志,把自己打扮得跟火柴头似的,人称“红军”,又名“香军”——打扮得像一根燃烧的香,史书称之为红巾军。

他们杀牛宰马,歃[shà]血为誓,祭天拜地,搞得挺热闹。不想动静太大就惊动了官府。官兵闻声而来抓住了韩山童。刘福通趁乱逃出包围。

刘福通立即召集白莲教众杀奔颍州劫法场。可惜还是来晚一步,韩山童已经人头落地。刘福通无奈只好奉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明王——人称“小明王”——继续先烈的遗志。

修黄河的民工得到起义的消息,纷纷赶来投奔红巾军。几天的工夫,红巾军象气吹的一样一下子膨胀到十几万人。

刘福通树起反元大旗。全国各地的百姓群起响应。

江苏徐州的芝麻李、湖北浠水的徐寿辉、彭和尚、安徽凤阳的郭子兴、江苏高邮的张士诚也先后扯旗造反,向元朝宣战。

徐寿辉和郭子兴也是白莲教徒,所以同样奉小明王为主。

妥欢帖睦尔得知慌忙派兵镇压。只是曾经弯刀快马横行天下的蒙古人,天天玉液酒喝着宫廷菜吃着,个个脑满肠肥,现在已经拎不得刀骑不得马,在潮水般的复仇大军面前一触即溃,只会“阿卜!阿卜”地大叫。

“阿卜”是蒙古语“快跑”的意思。

刘福通率众横扫河南,攻陷开封,收复宋朝故都。徐寿辉攻克武昌,顺江而下横扫长江两岸。彭和尚起兵响应徐寿辉,推徐寿辉为帝,建天完国。芝麻李横扫安徽。定远(安徽定远县)豪富郭子兴起兵响应,聚众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首发 www..

起义军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贾鲁疏浚了黄河的故道,然后将27艘大船装满石料首尾相接同时沉入黄河决口,迫使黄河重新回到故道。

工程进展得很顺利,半年就完工了。此后几十年没再闹水患。

脱脱力排众议,拍板修黄河,安排工部尚书成遵去实地考察,拿出具体的施工方案。

成遵是汉人,进士出身。他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贾鲁的方案不可行,并且认为“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修黄河需要二十万民工。二十万聚集在一起,可能会有不测发生。

1340年——1351年贾鲁修和天下闹。白莲教众起义反元。各地纷起响应。

脱脱闻言大怒:你的意思是说他们聚集在一起就会造反呗。

脱脱将成遵免职,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并且担任治理黄河指挥部的总指挥。

1351年,脱脱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印了200万锭银票给贾鲁作为工程款。

为了筹集军费,元朝一面加重赋税,一边大印特印钞票,使钞票愈发贬值严重。“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得”。一张面值十两纹银的票子买不了一斗米。百姓叫苦不迭。

百姓负担越重,反抗越强,起义越多。火种迅速向全国蔓延,最终酿成全国性的社会大爆炸。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