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外一章 朱元璋——草根逆袭之旅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0
  • 字数:8320字

于是,朱元璋毅然离开了寺庙,义无反顾地投入革命的洪流。通过汤和的引荐,他投到郭子兴的帐下。

郭子兴“奇其状貌”,看他相貌非常奇特。朱元璋的脸长得跟骰[shǎi]子似的,大麻子里面套着小麻子。据说朱元璋一共有72个麻子。这么鬼斧神工的一张脸,搁到身边能辟邪。于是郭子兴收为亲兵,让他跟随左右。

朱元璋是个穷苦人家出身,放过牛,要过饭,后来出家做了和尚。

他在做了皇帝之后写过一个“自传”刻在大明皇陵碑上,将自己的身世广而告之。与其让狗仔队瞎猜,不如自己坦白,以正视听。

想当年红巾军起义的时候,未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在安徽凤阳一个小庙里安静地敲着木鱼。

寺庙里日子毕竟太清苦,太枯燥,太寂寞了,20郎当岁的小伙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哪能受得住这般死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庙里的世界很无奈。同样都是免费食宿,干嘛不出去闯一闯。

但是,全国性的DJH,寺庙也不能幸免。朱元璋进寺的时候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朱元璋在庙里待没俩月,粮仓就见底了。“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主持不得已发话了:庙小盛不下你这大肚佛。这里除了香灰再没有可吃的了,你带上饭盆化斋去吧。

朱元璋只好端着钵出寺“云水飘扬”。说好听是云游、化斋,其实就是流浪、要饭。

朱元璋脑瓜聪明,作战勇敢,讲义气,会来事儿,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三来两去,郭子兴把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招他做了女婿。

忽然有一天,小时侯一起放牛的伙伴汤和的来信,邀他一起去参加革命。

朱元璋心动了。

马姑娘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民间传说,马皇后是大脚。俗语“露了马脚”就是打她这来的。

马氏做了皇后以后,经常参加各种国事活动。为了遮羞,她总穿着拖地长裙。可巧一次刮风,裙角飞扬,一双大脚赫然映入人们的眼帘。于是“露了马脚”被当作一件奇闻张扬出去。

她那年代以小脚为美,三寸金莲,一步三摇,大脚片子让人笑话。

朱元璋要了几年饭,挨了几年的白眼,终于熬过了饥荒,回到庙里。青灯古佛,白菜豆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朱元璋的日子就这么过着。

朱元璋做了郭子兴的女婿,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在日后的戎马生涯中,他救过郭子兴的命,立过很多功,地位越来越高,成为郭子兴的左膀右臂。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顺理成章地坐上了帅位。

朱元璋率军南下,攻占了集庆(南京),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他改集庆为应天府,以应天为中心发展壮大。

当时应天东面是张士诚,西边是陈友谅。他们都是反元的起义军。张士诚占据了江浙,陈友谅占据了湖广,朱元璋被夹在两强之间。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按理说夹在友军之间是好事,安全。但事实正好相反,友军比敌军更危险。革命尚未成功,鞑虏尚未驱逐,这些起义军就开始窝里斗,争抢地盘,自相残杀。他们既和元军打也和友军打。只要能扩大自己的地盘,见神杀神,见鬼杀鬼。没有道义只有私利。张士诚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不惜接受元朝的招安,把自己的队伍由义军变为伪军。朱元璋夹在这样的两强之间,危险可想而知。

但朱元璋不但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还做大做强,最后以蛇吞象吞并了两强,统一了整个南方。

朱元璋能做到这点主要得益于他的政治谋略。

他的谋士李善长建议他要学习刘邦。他说你别看刘邦是个大老粗,不懂军事,不懂政治,但是会用人能容人。知人善用才能得天下。

朱元璋因此处处以刘邦为榜样,把刘邦的先进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揽了一帮能人为他卖命。李善长是他的萧何,刘伯温是他的张良,徐达是他的韩信,三驾马车载着他一路顺风顺水。

朱元璋攻打应天前歼灭了一支起义军的叛军,俘获了数万叛军将士。这支叛军曾经杀死了郭子兴的儿子。他们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但是朱元璋不但没有杀他们还下令在他们中间挑选500名壮士担任自己的警卫。

当晚,朱元璋和往常一样解下盔甲,上床安睡。他的警卫,也就是那五百降卒,“环榻而寝”,睡在朱元璋睡榻四周。

朱元璋对这些降卒毫不设防,感动得他们一塌糊涂。降卒疑惧顿消,死心塌地要为朱元璋卖命。在攻打应天的作战中,这些降卒如敢死队一般第一批冲进城去。

朱元璋跟陈友谅混战的时候攻占了陈友谅的一个城池,活埋了3000降卒。陈友谅大怒,亲率大军杀向应天,连下数城,直逼应天城下。

应天城内慌作一团。众将也是惊慌失措。有说赶紧跑吧,有说赶紧降吧,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朱元璋也没了主意。

这时,谋士刘伯温站了出来,对朱元璋及众人喝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在这节骨眼儿除了拼死一搏,任何选择都是死路一条。

当头断喝惊醒了朱元璋。他冷静下来一琢磨,是这个道理。他活埋了人家3000降卒,再去投降就等于自己往坑里跳。躲也不是个办法,躲的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最终还得面对战与降的抉择。并且大战当前不战而逃,士气容易涣散,以后的仗更难打。不如现在就下定决心和陈友谅拼死一战,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朱元璋当即拍板:就在应天和陈友谅决一死战。

刘伯温是被后人神话为仙的人物,料事如神,文韬武略,和诸葛亮、张良齐名。诗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听起来比诸葛亮还牛。事实上,刘伯温的确为朱元璋出过不少奇谋、化过不少妙策。朱元璋曾亲切地称之为“吾之子房也”。但是朱元璋并不是真的很重视他。他只是朱元璋众谋士之一。朱元璋坐天下后论功行赏,刘伯温勉强排在长长的功臣榜的末尾。排在第一位的是李善长,之后是朱元璋的五虎将。他们都被封为公爵。刘伯温只是被封了个小小的伯爵。李善长年薪4000石,刘伯温只有区区240石。刘伯温被后人拔高,可能和其他功臣大都被“肃反”,不适宜再宣传有关。

众将见老板已经决定打只好转而讨论怎么打。有说这么打的,有说那么打的,又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朱元璋一敲作战地图,道:在这里打伏击,一举歼灭!

做一个成功的老板就要有这么一门功夫:当别人都有主意的时候要能分辨出谁是好主意,当别人都没主意或者没有好主意的时候自己要有主意,并且还得是好主意。

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成功的老板。他采用了刘伯温的意见决定打,又制定出最佳的作战方案。

两个成功的决策带来一场痛快淋漓的胜利。朱元璋派“无间道”将敌军引入埋伏圈。伏兵四起聚而歼之,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陈友谅侥幸逃回,此后好长时间不敢再去招惹朱元璋。

张士诚也不敢招惹朱元璋。他只能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去欺负比他弱的刘福通。刘福通在与元军作战中实力大损,今非昔比。

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刘伯温劝朱元璋别管闲事,让他们死去。小明王跟刘福通在一起。小明王死了你正好取而代之做皇帝。但朱元璋不肯。他很仗义。

朱元璋带兵前去救援。在三方混战中,红巾军创始人之一的刘福通战死。小明王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

这时陈友谅趁虚而入,进攻朱元璋的重镇洪都(南昌)。朱元璋只得放下张士诚回军自救。

朱元璋率领舰队截断了陈友谅的退路。两军舰队在鄱阳湖展开大战。

大战中,朱元璋寡不敌众落在下风。但他敏锐地抓住陈友谅舰队的弱点发动火攻,反败为胜,扭转战局。

陈友谅相比朱元璋显得优柔寡断,败给朱元璋后不敢再战,也不甘心认栽撤走,犹豫不决直至粮草耗尽。在仓皇突围过程中,陈友谅战败身亡。

朱元璋拿掉陈友谅后,转过头对付张士诚。他使出声东击西、围城打援之计大量消耗张士诚的兵力,最终把张士诚困在老巢苏州一举歼灭。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凤阳出来的小和尚成了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实现了草根的人生逆袭。

韩国人热衷上面动刀。泰国人热衷下面动刀。有谁逼她们了吗?如果说有逼迫的成分,那也不是礼法而是畸形的审美情趣。

裹脚在元代兴起,在明代定型。马皇后所处的年代是元末明初。那时已经以小脚为美,虽然大脚还不至于嫁不出去,但至少因为不美找婆家困难。马皇后肯下嫁养父的九夫长(相当于警卫班班长),恐怕也有因为脚大找难对象的原因。

有人考证,女人裹小脚始于宋代,兴于明清。元朝以小脚为美,大脚为丑。女人开始流行裹足,但还没有明清那么畸形。

据说最早开始裹脚的女人是歌妓。为了方便跳舞,她们把脚裹成细长形,尤其是把脚趾收拢起来,跟现在芭蕾舞演员穿足尖鞋的效果差不多,既便于旋转又能避免在旋转时折断脚趾。男人看到这样细长的脚形觉得非常好看。男人的推崇使裹脚流行开来。女人以“小头鞋履窄衣裳”为时髦装扮。为穿上“小头鞋履”“以帛缠足,令纤小”。随着裹脚女性越来越多,裹脚由时尚转化为风气。

朱元璋能够登基坐殿做上皇帝,活脱脱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宋代裹脚以纤细为美。到了元代以小巧为美。小脚女人一步三摇,在男人眼里那叫婀娜多姿。畸形的审美情趣使裹脚也向畸形方向发展。社会以大脚为耻,小脚为美。女人不惜摧残自己取悦男人。当时相亲看脚不看脸,也迫使女性不得不这样做。三寸金莲的背后是被裹脚布勒得骨骼变形的脚。

现在风气变了,看脸不看脚。于是女性又开始跟脸较劲,开刀子下药,割肉削骨,无所不用其极,别说健康,连命都不要了。这实际上比裹脚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说裹脚是封建礼法对妇女的迫害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裹脚跟减肥、整形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畸形的审美带来的畸形的风气。以小脚为美就往死里裹脚;以瘦为美就跟自己的肚子较劲;以尖下巴为美,蛇精脸开始出洞。

他在“自传”里写道:自己出身贫农,老爹是一个种田的农民。“农业艰辛,朝夕彷徨”。生活很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天灾流行,眷属罹[li]殃”。后来碰上天灾,几乎全家死光光,只剩下我和二哥。“殡无棺椁,被体恶裳”。下葬的时候买不起寿材、寿衣,用破衣烂衫裹巴裹巴,刨个坑就埋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埋葬了父母、大哥,回到四壁空空的家里,哥俩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日后该怎么生活。“仲兄少弱,生计不张”。二哥年纪也不大,也没有什么生活本事。没办法,“兄弟异路,哀动遥苍”。兄弟俩洒泪而别,各寻出路。二哥出外逃荒,自己摸进寺门剃头做了和尚。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