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66,安南撤军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1
  • 字数:6242字

明仁宗普调诸王的年薪,结好于诸王。

对百姓,明仁宗广施仁政。给百姓造成负担的政策陆续被取消。无偿征用改为公平购买。过重的税赋被减轻。受灾百姓得到及时救济。

武人出身的明成祖更偏爱朱高煦一些,出征打仗都把他带在身边。朱高煦在“靖难”时出了大力,立了大功。明成祖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好好干,你哥哥身体不好。暗示要传位给他。

不知道朱高炽身体怎么不好。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肯定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他因为太胖,没办法随父出征,也找不到能驮动他的马。所以每次明成祖出征时,他都是留守后方。不过他的行政能力很强,把公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大臣里面非常有人缘,也深得民心。

明成祖生前为曾立太子烦恼。长子朱高炽仁厚,次子朱高煦英武,明成祖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好。

那些因触怒明成祖而被下狱的大臣也被放了出来,恢复了工作。

解缙所说的“好圣孙”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如果说明成祖在儿子里面最喜欢朱高煦的话,在孙子里面最喜欢朱瞻基。这孩子几乎挑不出毛病,并且长相酷似少年版的明成祖。明成祖在朱瞻基孩童时期就对大臣们说过:这孩子必成大器。

成祖被解缙说动,立朱高炽为太子。

他加强官吏考核,防止他们苛待百姓。他要求执法的官吏严格依法办事,不得法外用刑,并且明令禁止鞭刑和宫刑。

明仁宗果然是仁厚之人,上台伊始在宣布大赦天下。那些在“靖难”时被镇压的大臣们的亲属也在赦免之列。

明成祖杀了跟随建文帝的人,同时将他们的亲属罚没为奴,遇赦不赦,永世不能翻身。明仁宗说明成祖杀得那些人其实也是忠臣,只不过各为其主而已。明仁宗下令赦免这些人令闻者动容,感叹皇上圣明。

明仁宗以自己仁厚之心纠正父亲的过失。朝廷内外都庆幸遇到一位明君。

郑和下西洋的计划被中止。这种远航目的不明,劳民伤财。郑和改任南京守备(城防司令)。这是宦官首次被列入朝班,有了实职实权。

作为皇帝政治秘书的翰林学士也被赋予实职,兼任各部尚书(部长)。他们的官级从四五品升为一二品。翰林学士正式成为内阁成员。

明成祖死后,朱高炽灵前即位,史称明仁宗。

当时明仁宗死在北京。太子朱瞻基在南京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明仁宗死前让人去南京召太子速来北京即位。朱高煦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在乐安(山东东营广饶县东北)设伏,谋杀太子。但他的动作再快也没快过太子。太子得到消息后就疾驰北京。朱高煦的伏兵还没到位,太子已经过乐安到了北京。

太子顺利登基让朱高煦懊悔不已。他决定孤注一掷发动叛乱。他觉得自己是明成祖第二,明宣宗是建文帝第二,自己起兵叛乱将是“靖难之役”的翻版。

只是,在朱高煦宣布反叛后才发现,看起来肉巴巴的小皇帝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惊慌失措望风而逃,而是御驾亲征主动出击,自己反倒一下子慌了手脚。大兵压境,手下作鸟兽散。朱高煦只得出城投降。

“靖难之役”成了一场闹剧。他挑起的“靖难之役”最终“靖难”了自己。明宣宗兵不血刃就解决了他。

明宣宗也比较仁厚,抓住朱高煦之后并没有杀掉他,而是在宫外找了一处房子把他囚禁起来。过了些日子明宣宗念及叔侄之情去看他。没想到朱高煦仍然怀恨在心,手被铐住脚还不老实,一伸脚把宣宗勾了个跟头。宣宗大怒,下令把他处死。

叛乱结束后,明宣宗得知朱高煦在叛乱前打算跟朱高燧联手,给朱高燧去过信。朱高燧虽然没有响应但也没有报告明宣宗。有人建议明宣宗把朱高燧也抓起来。明宣宗没有同意,说三叔并没有反嘛。他让人把大臣和自己的意见转告朱高燧,敲山震虎。朱高燧吓坏了,自愿交出所有兵权表明自己绝不会有造反之心。明宣宗顺水推舟接收了他的军队。首发 www..

叛乱还牵扯到明宣宗的一位堂叔。明宣宗对这位堂叔就不那么客气了,剥夺了他的王位,将其贬为庶民。

坐稳了皇位,宣宗开始专心治国。

宣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边患。北边的蒙古人、南边的安南人、西边的吐蕃人、东边的倭人频频挑起事端。

明成祖武力吞并了安南。但是安南人始终不肯屈服,以游击战、丛林战对付明军。明朝损失了大批将士、钱粮也最终不能摆平安南。明宣宗上台后觉得这么一直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咬牙宣布撤军,放弃了安南。

明朝在安南的遭遇和美国在越南的遭遇如出一辙。美国的“越南战争”打了十几年最终也不得不宣布撤军。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越南人不肯屈服,战争就无法结束。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就得一直投入兵力、物力、精力。战争消耗成为美国沉重的包袱。越南到处是山地丛林,也非常难打。兵力优势、装备优势在这里不容易发挥。

明军从明成祖时期打到明宣宗时期,一直无法彻底征服安南人。明宣宗失去耐心,接受安南讲和,撤销明成祖在安南设置的州县,允许安南以明朝属国的身份继续存在。安南自此独立,退出中国版图。

明宣宗更为关注的是北边。阿鲁台和兀良哈欺负明宣宗年轻,屡屡在边境滋事。明宣宗于是仿效爷爷明成祖御驾亲征兀良哈。

1428年,明宣宗率军北上讨伐兀良哈。

恰逢兀良哈一万多人入侵明朝,明军与兀良哈在喜峰口遭遇。明宣宗亲率三千精兵迎击,“亲射其前锋三人”。明军两翼夹击兀良哈军,“飞矢如雨……神机铳叠发”。“虏人马死者大半”。明宣宗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兀良哈。兀良哈一看明宣宗比明成祖还厉害,输得心服口服,向明宣宗投降。

摆平了兀良哈,阿鲁台的日子就难过了。西边瓦剌打他。南边明朝打他。现在东边的兀良哈也开始打他。阿鲁台的实力日渐消耗,最终日薄西山,亡于瓦剌之手。

明宣宗又派兵平定了青海吐蕃诸部及其他边境的少数民族叛乱。明朝的边境终于安静下来。

朱高煦当年因为解缙一句话没能得到太子之位,一直心怀怨望。他先是进谗言害死解缙,然后跟三弟朱高燧合谋,打算以同样方法扳倒太子取而代之。明成祖一度相信了朱高煦的谗言,派人去调查太子朱高炽,但得出的结论是太子没有问题。于是明成祖怀疑朱高煦谋夺太子之位,反过来调查他。朱高煦“恃功骄恣,多不法”。明成祖查出他有“不法数十事”,大怒,扒了他的冠袍,打算将他贬为庶民。太子仁厚,反过来替朱高煦求情。明成祖看在太子的面上,将朱高煦由云南改封乐安(山东滨州惠民县),并且杀了他的亲信官僚,夺了他的兵权。

明仁宗继位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好生抚慰。但明仁宗一闭眼,朱高煦又开始谋夺皇位。

明仁宗决定把都城迁回南京。北京偏远,粮食等物资运输不便。虽然疏通了沟通南北的运河,运输成本依然很高。南京处于中国的中心,交通便利。但这个决定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明仁宗就得病而死。

明仁宗得的什么病,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说是心脏病,这是“三高”患者的常见病。明仁宗即位不满一年就一病不起,死了。

1424年——1428年成祖崩,仁宗立。仁宗崩,宣宗立。宣宗撤兵安南,稳固北疆。

他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因为颁布了很多仁政而受人称道。他心地宽厚,将明初以来比较严酷的政策转向温和,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明仁宗的儿子,就是明成祖的那位“好圣孙”朱瞻基继位,史称明宣宗。

明宣宗上台后也引发了一场“靖难之役”。叔叔朱高煦为争皇位和侄子兵戈相向。只不过这次叔侄大战的失败者是叔叔。

朱高炽是长子,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是明成祖看他胖成那样,担心他命不长久,立了也白立,有心改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又下不了决心。

明成祖跟解缙讨论这事。解缙力挺朱高炽。他一方面念朱高炽的好,一方面提醒明成祖您“还有一个好圣孙!”暗示即使朱高炽果真短寿,您还有一个好孙子在后面等着接班呢。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