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70,夺门之变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2
  • 字数:7770字

也先于是再次率兵南下。瓦剌兵临太原城下,以英宗名义要求借路。郭登拒绝,说:我们已经有新君了。言外之意,英宗现在已经不是皇上了,说话不好使了。

不过这也难不住瓦剌。瓦剌已经洞悉明军防线的薄弱之处,绕过太原寻隙而入,长途奔袭北京。

朝廷乱作一团,主逃的声音喧嚣尘上。明朝五十万精锐丧失,朝廷已无兵可战。京城守军老弱病残加起来也不到十万,士气涣散,毫无斗志。即使全国总动员招来勤王之师,皇帝在人家手里,这仗也没法打,投鼠忌器。万一激怒了瓦剌,人家要是撕票怎么办?战无可战,那只能跑。很多人主张迁都南京,然后跟也先讲和。

时任兵部左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于谦坚决主战。他说:跑是绝对不行。宋朝南渡是什么后果,大家不是不清楚。“国为重,君为轻”。皇上被逮去了,我们再立一个不就结了。这样他们就再也没有办法要挟得到我们。

土木堡兵败,明英宗被擒,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惊。

跟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监喜宁,对英宗忠心耿耿,投降瓦剌后对瓦剌人也忠心耿耿。他把明朝的虚实一五一十告诉给也先,向也先献计以送回英宗为名入侵明朝。喜宁料定明军投鼠忌器不敢与瓦剌军对战,明朝只能迁都躲避。瓦剌占领北京后跟明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

景泰帝登基后通告各地守军:明英宗已经不再是皇帝,不得再按明英宗的命令行事。全力抵抗瓦剌的进攻。

他发此令是针对也先利用明英宗来招降明朝守军。

于谦派兵在紫荆关(在河北保定易县境内)阻击瓦剌军。喜宁亲自带路,从明军防守薄弱之处杀入,夹击明军。明军大败。紫荆关失陷。

来到大同,也先让明英宗去叫开城门。这时大同已经接到朝廷命令,拒绝听命。明英宗亲自来到城下,对守将郭登说:咱俩也算是儿女亲家。你怎么忍心将我拒之门外呢?郭登说:我奉令守城,不敢擅开城门。英宗的手下担心英宗完不成招降任务会被瓦剌人杀了,以头撞门,连哭带喊。但郭登不为所动,最终也没有打开城门。

瓦剌不敢强攻太原,只得离去。

瓦剌很快便杀到北京城下。

北京城下这时已经集结了二十多万勤王之师。于谦亲自指挥勤王军队迎战瓦剌军。他下令关闭北京所有城门,以示破釜沉舟,不胜不归。将士们明白无路可退,只有拼死一战才有活命的机会。

也先指挥瓦剌军进攻北京城。城外明军奋勇杀敌死战不退。城上明军居高临下以箭炮猛轰瓦剌军。瓦剌军死伤无数。

在此之前,也先挟持着明英宗去招降宣府城。宣城守将杨洪拒绝开城,让城上守卒谎称自己不在城内无人做主。也先无奈,只得转向大同。

也先频频派人来议和,条件越降越低,最后挥泪大甩卖,只求恢复朝贡贸易。明英宗也派人送信回国,希望朝廷接他回去。

群臣不断给景泰帝施压,要求接回明英宗。

景泰帝不乐意了,说:不是我贪恋皇位。当初是你们死劝活劝要我做皇帝,现在你们又要迎我皇兄回来。

景泰帝不希望明英宗回来,担心明英宗回来会跟他索要皇位。他登基时向群臣表示自己只是在兄长不能履行皇帝职责期间代理皇位,但真正坐稳皇位后就不想再下来了。

于谦说:皇位归属已定。这个事实不会改变。瓦剌无条件讲和,结束战争状态,这对社稷有利。

景泰帝得到群臣不会支持明英宗复位的承诺后同意与瓦剌讲和,派特使北上谈判。

特使将景泰帝同意议和的亲笔信交给也先,然后去拜见明英宗。明英宗托特使给景泰帝带个话,说自己绝没有复位的打算,只求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回去颐养天年。他给太后、景泰帝以及群臣写了三封信,书面保证决不谋求复位。

和议达成后,也先把明英宗送回北京。

明英宗进京后跟景泰帝和群臣见了一面,之后就被景泰帝软禁起来。群臣多次请求拜见太上皇都不获得批准。

景泰帝担心明英宗跟群臣串通复辟,派兵把守明英宗居住的南宫,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大门上锁,并且用铅灌注锁芯。食物通过一个小洞送进去。

明英宗在里面被关了七年。

景泰帝废立太子,让自己的儿子代替明英宗的儿子做太子。

明英宗年纪尚青,在位期间没有立太子。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抓走了。太后让景泰帝监国暂时代理朝政,等明英宗回来。她搜罗宫内的金银财宝去赎明英宗。结果也先收了财宝却不肯放人。太后绝望了,以为明英宗再也回不来了。于谦率领群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劝太后同意立景泰帝为帝。太后别无选择,只得答应。不过她提出一个条件,要求景泰帝立明英宗的儿子为太子,等景泰帝百年之后再将皇位交还自己儿子一脉。景泰帝一口答应。太后于是下旨立景泰帝为帝。天真的老太后以为皇位跟自行车一样,借走骑两天还能送回来。没想到景泰帝坐稳皇位后就宣布废太子。太后欲哭无泪,无可奈何。www.)

群臣对此颇有微词。明英宗回来,你不说主动还位也就罢了,还把人家儿子的太子之位也废了,这有点太不厚道了。朝廷百官大都是明英宗提拔起来的,内心还是偏向明英宗。

景泰帝的儿子当上太子没多久便死了。景泰帝也就这么一个儿子。群臣趁机劝他恢复前太子的太子之位。景泰帝断然拒绝。他打算加把劲再生一个。

有个大臣冒死进谏,说你废了太子强立自己的儿子,结果儿子不久夭折,说明太子才是天命所在。你应该让太子赶紧复位才好。

景泰帝气坏了,令锦衣卫将其抓去乱棍打死。

景泰帝在后宫辛勤耕耘,但苦干三年颗粒无收,还把自己的身子累垮了。

1457年,景泰帝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于谦等人劝皇帝早立太子,说你要不乐意恢复前太子可以在其他侄子里挑一个。景泰帝答应了,说等我想好了告诉你们。

团营总兵官(相当于北京军区司令)石亨进宫拜见景泰帝,看到景泰帝病得不轻,出来后对人说皇帝可能活不了几天了。他跟亲近的几位将领和太监曹吉祥、御史徐有贞密谋抢在景泰帝宣布太子人选之前让明英宗复位。他们密报太后得到了太后的全力支持。

这帮人说干就干,连夜带兵直奔南宫。南宫守卫不知所措不敢拦阻。这帮人砸开宫门冲进明英宗的寝殿,架起明英宗就走。来到皇宫,卫士上前阻拦。明英宗断喝:我是太上皇!卫士一看果真是太上皇,赶紧让开。明英宗来到金銮殿,命人击鼓鸣钟,召唤文武百官上朝。

卧病的景泰帝在后宫听到钟响,问手下:是于谦吗?他认为于谦手握兵权最可能发动政变。手下告诉他:是太上皇复位了。景泰帝沉默片刻,说:好,好。

百官有日子没上朝了,忽听得宫中钟鼓齐鸣,以为景泰帝病好了,急忙入宫朝见,进宫才发现是明英宗坐在龙椅之上。

面对既成事实,群臣也只能接受。

明英宗复辟后立即把景泰帝降为王,迁出皇宫。没几天,景泰帝死了。有人怀疑是明英宗害死了景泰帝。

明英宗以普通亲王的规格安葬了景泰帝,给景泰帝一个恶谥“戾”。在古代谥法中,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称为戾。明英宗对景泰帝见他回来不说让位还把他关起来满怀怨愤,指责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

明英宗命令景泰帝的妃嫔殉葬。“妃嫔唐氏等赐帛自尽,以徇葬。”

景泰帝的皇后,一个死了,一个被废。明英宗命令废后殉葬。大臣劝他放过废后。她之所以被废是因为劝景泰帝不要废立太子惹恼景泰帝。她带着两个女儿幽居冷宫已经够可怜了。如果让她殉葬,两个孩子就成了孤儿。明英宗动了恻隐之心,放过废后。

于谦等景泰帝重用的大臣被逮捕下狱。于谦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拥立景泰帝为帝。明英宗将其处死抄家。郭登守大同时拒绝明英宗的招降。明英宗将其流放甘肃。

明英宗展开疯狂的报复。

他重新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明英宗死后,有人给景泰帝抱屈,认为给景泰帝“戾”的恶谥有失公允。景泰帝对江山社稷是有功的。没有景泰帝,大明王朝可能在土木之变后土崩瓦解。是景泰帝和于谦等人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景泰帝在位期间,国内灾害频频,尤其是黄河决堤,造成国内饥民遍地,社会动荡。是景泰帝组织抗灾救灾,赈济灾民,减免赋税,保持了社会稳定。

也有人为于谦喊冤。于谦在大明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挺身而出,保住了北京也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可最终却落得弃尸街头的下场。

朱见深也知道父亲做事有些过分,下令给景泰帝恢复皇帝的身份和待遇。景泰帝的谥号被改为“景”,有布义行刚,致志大图,德行可仰等意。这是一个好谥号。

于谦等人被平反。郭登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

朱见深顺应民意给南宫之变画上一个句号。

也先知道明朝又立了一个皇帝,留着明英宗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想以明英宗为筹码跟明朝议和。

群臣大多欢迎议和。于谦不同意。他认为如果同意议和就得接受瓦剌的苛刻条件。我们不能做危害江山社稷的事。“社稷为重,君为轻”。我们不能牺牲社稷去交换明英宗。何况明英宗已经不是君了。

瓦剌善野战不善攻城,久攻不下。

这时宣城、辽东的勤王之师赶到,对瓦剌形成夹击之势。

1449年——1657年土木之变后,大臣于谦拥景泰帝为帝,领导抗击瓦剌入侵。明英宗回归后一度被囚禁。大臣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发动政变拥明英宗复辟。

也先毕竟是孤军深入,最害怕的就是攻城不下受到里外夹击。也先趁后路未断,匆匆撤兵而去。

郭登等边将趁机出城袭击瓦剌军,令瓦剌军再次损兵折将。

瓦剌大败而回,士气严重受挫。明军则士气重振,一扫土木堡之败的阴霾。

于谦取得了皇太后的支持,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yu]为新皇帝,即景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景泰帝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部长),总揽军务,备战瓦剌。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