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73,弘治中兴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2
  • 字数:7848字

皇帝勤政,朝臣自然不敢懈怠,群策群力改革弊政,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

明孝宗纳谏如流,对于臣子的好建议,“悉施行”。

明孝宗在做太子的时候已经对朝廷情况有所了解,一上台就清理了一大批庸官佞[ning]臣,把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全部赶出朝廷。明宪宗时期的传奉官也被大批淘汰或贬斥。

御史指控礼部侍郎李孜省等人要对明宪宗之死负责。

明孝宗是明朝中期唯一一个好皇帝。

明孝宗不仅每天早朝必到,而且加开了午朝。早晨是全体臣工的例行会议,中午是相关臣工的专题会议。另外定期召开经筵[yán]侍讲,和资深、博学的老臣讨论治国之道。手机\端 一秒記住《ww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明孝宗是一个非常宽厚的人,以守孝期间不宜杀戮为名,将李孜省等术士僧道流放,将梁芳等宦官、万喜等外戚降职外放。

通过这一番操作,专权乱政宦官外戚以及尸位素餐的庸官佞臣都被明孝宗清洗出朝廷。明孝宗先后淘汰“不职(称职)者”二千余人,赶走术士僧道一千多人。朝廷乌烟瘴气的问题迅速得到扭转。

皇帝直接和朝臣面对面,宦官就少了乱政的机会。明孝宗一朝,宦官安分守己,夹着尾巴做人。

他明宪宗遗物时发现一本性书,图文并茂,扉页写着“臣安进”。明宪宗热衷房中术。万安便投其所好搜集整理了一本房中术大全进献给皇上。明孝宗看到“臣安进”三个字火冒三丈:一个堂堂的内阁首辅大学士竟然给皇帝进献淫秽读物。他着人去骂万安:这是首辅大臣干的事吗?!下旨将万安撵出朝廷。

奸佞庸懒之流被赶出朝廷,原先被压制和排挤的正直之臣重新回到朝廷。明孝宗选拔贤能的官员来充任万安一派留下的空缺。他的内阁六部几乎全是新人。前朝老臣只留下一个。明孝宗一朝的阁老,诸如刘健、王恕、马文升等,后来都成为明朝中期的名臣。

明孝宗是非常敬业的一个皇帝,在这方面能和朱元璋相比。但相比朱元璋的冷酷与狠辣,孝宗非常仁慈、宽厚。臣工有什么小小不言的过错他都不予计较。比如跟皇帝开会时打嚏喷,奏章出现错别字,这在当时那个年代都属于对皇帝大不敬,可明孝宗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臣工的事情做得对不对、好不好。

地方遭灾,明孝宗在赈灾的同时组织救灾。对于流民,明孝宗用免役减负措施吸引流民返乡,不再使用武力驱赶。

明孝宗令人修订法律,禁止连坐,告诫司法部门务必依法办事,怀着慈悲之心办案,不能制造冤假错案伤害无辜。

明孝宗下令加强官员的考核,禁止买官跑官,更不允许官员跟宦官勾结。内外官员交结请托,内官交东厂处理,外官交锦衣卫处理,一律依法治罪。

皇后家族仗着朝里有人目无法纪,横行朝野。各级检察部门多有投诉,但孝宗佯装不知。有位大臣忍无可忍上书弹劾外戚的不法行为。皇后知道后大怒,跑到孝宗那里哭闹,要孝宗将上书的大臣推出去斩了。孝宗也假装很生气,拍着桌子叫人立即将那位大臣打入死牢。等皇后走后,孝宗又偷偷把人放了。有人说这个人在奏章中有对皇后言语不敬的地方,至少也得打一顿板子再放。明孝宗担心下面的人巴结皇后对那位大臣下狠手,再把人打死了,批示扣发三个月工资以示惩戒,嘱咐不得再有其他处罚。

孝宗也知道外戚多有不法,可碍着爱妻的面子不便深究。

皇后的两个弟弟到了嘉靖朝仍然不知收敛,多有不法行为。嘉靖皇帝将其下狱。张皇后求情不果,伤心而死。她的两个弟弟后来都死在狱中。

孝宗明辩是非,但在坚持原则方面做得不够。他的宽厚或者说软弱让他勤奋工作的效果打了折扣。明宪宗被称为明朝的中兴皇帝,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就,仅保国内基本上太平无事而已。

蒙古人仍然在边境猖獗。边官边将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忍无可忍的孝宗一度打算亲自挂帅去征讨蒙古。

兵部尚书刘大夏劝他:皇上神武固然不输给太祖太宗,但明军神勇已不复当年。我们还是守为上策。其实这话的意思是:皇上您从来没领过兵打过仗,神武根本不能和太祖太宗相提并论。现在的军队也不能跟那时的军队同日而语。我们能守住就不错了,还指望征服蒙古?

孝宗也对土木之变心存阴影,于是不再坚持远征。一方面派兵防守、修造长城;一方面选拔武将、训练军队。希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明朝一直在不停地修长城。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都是明长城。

国内频发的灾祸也让孝宗分心不少。不是旱就是涝。黄河几乎年年决堤,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饥荒遍地。

黄河水含沙量大,有“斗水七沙”之称,水少沙多。大量泥沙被黄河水从上游冲到下游,沉积在河床上,天长日久把河床一层层垫高,最终把黄河变成地上河、空中河。“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成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决堤泛滥,洪水从天而降。

黄河屡坏屡修,屡修屡坏,不是这决堤了,就是那溃坝了,不仅让下游百姓频闹饥荒,也让远在北京的皇帝饥一顿饱一顿。北京的粮食都靠运河从南方运来。黄河泛滥也影响了南北漕运。

1492年,黄河在张秋(离武松打虎的景阳冈不远)发生大面积决堤。黄河分成三股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流去。洪水灌入运河,使漕运再次瘫痪。

孝宗下决心根治黄河。他派工部侍郎陈政率领十五万民工整治黄河。但陈政忙了一年,把自己活活累死也没能把洪水归入旧道。

孝宗再派得力大臣刘大夏接着治理黄河,给了他三十万人。

刘大夏赶往灾区。他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黄河水急根本堵不住。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上游分流、减弱下游的水势,然后再筑坝堵住决口。

决口的地方在山东的张秋镇。他在上游河南开挖河道让河水往南分流,经徐州入淮河最后排到黄海。在分流后,组织敢死队堵住了缺口。

孝宗非常高兴,专门派特使去工地嘉奖刘大夏。

其实分水南流的办法并不是最佳方案。南边地势相对高,水往南流水势渐缓,泥沙沉积渐多,过不了多久就堵塞河道,形成新的灾祸。但刘大夏没有选择,因为要保北边的运河就得祸水南移。

黄河有史以来较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六次。这次是重大改道的第五次。黄河经过若干次改道,从最初的北上天津入渤海,步步南移最终南下徐州入黄海。后来发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难以抗拒,到了清朝还是改为让黄河北上入海。

治理黄河是非常麻烦的事。刘大夏没有能力根治黄河,只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后来黄河泛滥如故,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头痛的问题。

治理黄河是明孝宗干得最大的一件事,虽然不够完美,但也尽力了。

在孝宗一朝,因为孝宗比较勤政,并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问题。孝宗在决策方面主要依靠朝臣,天天按时上朝和文武百官商讨国事。宦官没有欺下瞒上一手遮天的机会。不过,明孝宗并没有放弃使用宦官。宦官依然是明孝宗的重要助手。并且,特务政治也依然继续。

孝宗执政中期因为多病开始懈怠朝政,人也变得有些昏庸。

宦官李广鼓吹丹药可以祛病延年,自称能炼出长生不老药,并且吹嘘擅长法术能去灾避祸。孝宗受其蛊惑,封李广为官。传奉官因此再现江湖。

朝野得知李广受宠,纷纷来走李广的门路。李广趁机大敛其财。有人弹劾李广贪赃枉法,霸占民田。明孝宗不信,置之不理。

转过年,李广建议孝宗在万岁山(北京景山)上建座亭子镇灾辟邪。孝宗对他言听计从,立即照办。没想到亭子落成之时传来孝宗女儿的死讯,随后宫中发生火灾。孝宗找人占卜,说是万岁山上建亭子压了龙脉。孝宗大怒,让人去叫李广。李广闻讯自杀死亡。

孝宗下令抄家,抄出一个账本子,上面记满了文武大臣贿赂李广的金额。孝宗又惊又怒,下令锦衣卫彻查。交接宦官的大臣连夜去求皇后的弟弟。皇后受人之托出面求情,明孝宗放了他们一马。

不过这件事对明孝宗震动很大。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重新抖擞起精神投入工作,远离佞臣,倚重贤臣,重回明君行列。

明孝宗执政期间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成就,但相比明朝中期的玩乐皇帝和懒虫皇帝,他还算是一个很不错皇帝。

张皇后利用皇帝的宠爱给家人谋取了不少好处。她的父亲从一个刚拿到大学文凭的监生(中央党校学生)一路被提拔为侯爷。她的两个弟弟以及堂兄弟、表兄弟也都得到破格提拔。

满朝举双手反对,但反对无效。孝宗为了取悦妻子,尽量满足妻子的要求。

明孝宗提倡节俭,削减宫廷用度,减轻百姓负担。明孝宗停止不急的工程,免除四川为皇家采木(伐木)的劳役,停办江南织造(纺织)、陶瓷工厂,减少百姓的劳役。

孝宗任用贤能,勤于政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倡导节约,力图建立一个朝廷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明朝因此出现“中兴”局面,人称“弘治中兴”。“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

1487年——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即位,任贤良、驱奸佞,励精图治,明朝中兴。

明孝宗还是很专情的一个皇帝,一生就娶了一位皇后,像民间百姓一样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这恐怕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大概是吸取了前辈后妃成群争宠夺嫡的教训。

夫妻俩很恩爱,同居同卧。皇后给他生了两儿一女。次子早夭。长子朱厚照成了唯一的继承人。

皇后姓张,活泼开朗,为人谦和,但是有个毛病私心有点重,偏袒家人。

李孜省原本是地方小吏,因为贪赃被追究法律责任,畏罪潜逃。后来听说明宪宗这个人非常迷信,喜欢交接术士僧道,便自学符咒作法,贿赂宦官梁芳、外戚万喜等人,通过他们的引荐得宠于明宪宗,被封为礼部的官。他与梁芳等人相互勾结,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干涉朝政。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术士僧道被他们引荐给明宪宗。明宪宗吃了他们的丹药得病身亡。

御史建议将李孜省、梁芳、万喜等人全部处死。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