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76,大礼仪之争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3
  • 字数:8514字

1521年,朱厚璁登基坐殿,史称明世宗。因为他的年号是“嘉靖”,所以又被叫做嘉靖皇帝。

嘉靖就任后和众臣讨论父母的封号问题。儿子做皇帝了,老子怎么也得给个名分吧。他希望追认自己死去的父亲为皇帝。

首席大学士杨廷和向太后提议让武宗的堂弟朱厚璁[cong]继位。他说按照大明帝国的祖训,皇帝绝后应当兄终弟及。可武宗皇帝独子一个,没有亲兄弟。那只能在堂兄弟里找。朱厚璁跟武宗血缘最近,他爸兴献王跟武宗父亲孝宗是亲兄弟。并且朱厚熜家教很好,会成为一个好皇帝。

太后也没有什么主见,见杨廷和这样讲就同意了。杨廷和马上拟旨,以武宗皇帝遗旨的名义请朱厚璁“来京嗣皇帝位”。

明武宗死时无子,留下遗言让太后和大臣们商量着办,自己只管闭眼死去。

杨廷和一时语塞,只得默认朱厚璁进金銮殿即皇帝位。

一个月后,朱厚璁从封地赶到京城。杨廷和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朱厚璁,请朱厚璁先进东宫即太子位,再去金銮殿即皇帝位。朱厚璁说我接到皇上的遗旨让我继皇帝位,怎么成了继太子位了?

杨廷和这时才意识到遗旨写得匆忙出现疏漏,仓促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杨廷和当即反对。他说武宗皇帝叫您来“嗣皇帝位”。这个“嗣”是继承血统的意思,就是让您承接孝宗、武宗一脉的香火,说白了就是把您过继给孝宗做儿子。你的户口页已经迁到孝宗的户口本上了。亲属关系一栏写着“次子”。你现在应该管孝宗叫爸爸,管武宗叫哥哥。你原来的爸是现在的爸的弟弟,所以你应该管你原来的爸叫叔叔。您的叔叔顶了天只能称王,不能叫皇帝。

按照惯例,以小宗(非嫡系)继承大宗(嫡系长房)都是走过继程序。朱厚熜应该先嗣太子位再嗣皇帝位。杨廷和遗诏写的有毛病。而这个毛病被朱厚熜抓住了。

杨廷和不敢说,那遗旨其实是我写的,我疏忽了这个问题,我的本意其实是继嗣。那样的话等于公开承认遗诏是假的。伪造遗诏是要灭族的。不仅如此,遗诏如果有假,朱厚熜继位的合法性就没有了,政局将会出现不可预估的变数,很有可能爆发夺位大战。

嘉靖不干了。谁说我过继了?遗旨上写的“嗣皇帝位”是让我接任皇帝一职,没提过继的事。

杨廷和深悔自己起草遗旨时措辞不够严谨,但事关先帝血脉传承和礼法,硬着头皮也得顶住。他引经据典向嘉靖说明,旁系亲属继承大统都是这么个规矩。他引的经是程朱理学,据的典是汉宋两代的例子。汉成帝、宋仁宗无子把侄子过继过来立为太子。

嘉靖说不过他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管爹叫叔、管妈叫婶的安排。他强行下旨追封父亲为皇帝。杨廷和也不含糊,抗旨不遵,把嘉靖的圣旨原件退回。嘉靖鼻子都气歪了却拿杨廷和没辙。

“遗诏”没有明确“继统”还是“继嗣”问题。也就是说,遗诏是让朱厚熜来继承皇位,还是先过继到明孝宗名下成为明武宗的亲弟弟之后再继承皇位,没有说清楚。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s://www./

嘉靖大喜:“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我终于能把我爹保住了。

陆续有其他人声援嘉靖。朝野隔空辩论。在野党以王守仁的心学对抗朱熹的理学,以“求是”批评“凡是”派的死板教条。

杨廷和一派强调理和礼。在野党强调心和情。“心即是理”。没心没肺谈什么理?“圣人缘情制礼”。没情没意的谈什么礼?

本来是嘉靖和杨廷和争论谁说了对,现在却演变成朝野争论朱熹和王守仁谁说的对。具体事务的争论上升到抽象理论的争论。看法分歧演变成路线斗争。

王守仁那时还活着,但是因为家里有丧事没有参与辩论。按照古代的规矩,有孝在身“三年不言”。他需要守丧三年,不谈政治。但是他创立的心学为张璁等人的辩论提供了弹药。

礼法的辩论正在激烈进行当中,嘉靖的母亲来到北京。

她听说自己唯一的儿子变侄子了,想不通,留在通州(北京通县)不肯进京。我是来看儿子来了,不是来看侄子来了。我儿子当了皇帝就不认亲妈了吗?

嘉靖闻讯大哭。他对杨廷和等人讲:这个皇帝我不做了。我跟我妈回家去。我不能因为贪恋皇位失去了在母亲跟前尽孝的机会。

中国自古以孝为先。因为礼法逼着人家母子不能相认确实有点不近人情。

并且嘉靖在家是独生子,归到孝宗一脉传承孝宗的香火,兴献王(嘉靖的生父)一脉就断了香火。断香火就是绝户了。这在古代也是无法接受的事。

嘉靖以辞职相要挟。这让杨廷和为了难。遗旨写是就是让嘉靖继位,不能换人。换人就失去了法理,就会引起天下大乱。杨廷和担不起这个责任。

杨廷和一派不得不做出妥协,拿出一个折中方案,不再要求嘉靖称生父为叔父,而是要嘉靖称孝宗为皇考(已故父亲称考),称亲爹亲妈为本生父母,让俩爹并列。

你在家是独子,继承了这边香火就断了那边香火,那咱就两边香火一担挑。等你生了儿子,大儿子继承皇位,二儿子继承兴献王,到那时咱再把两边的香火分开。这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嘉靖接受了折中方案,“追尊父兴献王为兴献帝”,为死去的生父追封了帝号。母亲被尊为兴献后。

但兴献帝这个帝号只是一个名誉头衔,只是帝而已,而并非皇帝。“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先有三皇,后有五帝。皇比帝更尊贵一些。说通俗点,帝比王高半级,但比皇低半级,介于皇跟王之间。

嘉靖也想给生父加上皇字,称兴献皇帝。但群臣不干。大臣对他讲:“皇者,正统大义”。皇帝一脉是正统,兴献帝一脉属于旁系,两者不能混淆。

嘉靖试图坚持。但杨廷和等人以辞职相威胁。大臣们也玩辞职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嘉靖也没辙了,只得作罢。

有些大臣开始站到嘉靖这一边,认为加个皇字也不无不可。两边都是父亲,平等对待嘛。

张璁更是进一步建议,兴献帝也应该称为皇考,把他的牌位放入太庙祭祀。

朝廷分为两派又开始争论。

因为这个所谓的大礼仪事件,双方争论了整整三年。君臣对立,两派对立,正事都给耽误了。

在这三年里,鞑靼频繁犯边,国内灾祸不断,民变不断。君臣的注意力被牵扯到大礼仪问题上,无法集中精力操心国事。

到了第三年头上,礼法之争进入白热化。

与之前不同的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嘉靖利用这三年时间坐稳了皇位,提拔了一大批自己人入朝。一直站在他这边的张璁现在已经成为内阁成员。有一些之前支持杨廷和的人经过大辩论改变立场站到了他这边。他在朝廷不再人单势孤,腰杆硬了,底气也足了。

与之相比,杨廷和那派势力越来越弱。杨廷和因为礼仪之争心力交瘁,向嘉靖申请退休。嘉靖顺水推舟马上批准。礼仪派失去杨廷和以后群龙无首。

杨廷和退休后,马上有人出来拍嘉靖的马屁,上书嘉靖提议称兴献帝为皇考,称孝宗为皇伯考(皇伯父)。嘉靖将提议交由朝廷讨论。

礼仪派气疯了,坚决不同意。让你称亲爹为生父已经够意思了,怎么还得寸进尺呢?把孝宗称皇伯考?这不是旁系逆袭、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吗?

孝宗的确是嘉靖的伯父,但嘉靖把孝宗称为皇伯考等于公告天下孝宗一脉绝嗣了。孝宗绝嗣,这是孝宗时期的老臣无法接受的事实。

嘉靖不顾群臣反对,下令更改称呼,让人把生父的牌位从老家迁来,供到太庙里去。嘉靖不仅给了父亲皇帝的封号,还把父亲的牌位放进太庙的正殿。

正殿按规矩只能放9位皇帝的牌位,已经满员了。嘉靖把只当过一年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给请了出去,把自己爹塞了进去。

不断有人上书反对,“请罢兴献帝称考立庙”。嘉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将反对者一一“下锦衣卫狱”。

礼仪派真急眼了。他们在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带领下绝地反击。

杨慎号称“明朝三才子”之一。唐伯虎的“江南四才子”跟人家不是一个等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是杨慎写的。不过是他被贬后写的,有感而发。

礼仪派的大臣们也豁出去了。二百多人散朝后不走,在朝堂外静坐、示威、喊口号、递交情愿书。嘉靖令人好言相劝,不走。群臣摆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杨慎当众发表演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带领群臣哭谏,“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嘉靖被激怒,派出锦衣卫去武力镇压。当时在场的134位大臣“悉下诏狱”。闹得欢的被处以廷杖。有16位大臣被当场乱棍打死。杨慎被当众扒光裤子狠狠打了一顿屁股,然后贬往云南。杨廷和被认定为“幕后黑手”一度被判死刑,后来念其拥立有功饶其不死,开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和剥夺所有荣誉称号。

礼法之争引发的君臣对立以嘉靖痛下狠手清洗朝堂而告终。

这场礼仪之争历时三年。君臣因为称伯还是称叔这点屁事相互对立吵闹不休。这场风波被称为“大礼仪之争”。

嘉靖感觉自己人单势孤,便以科举试题的方式将君臣矛盾公开,让全国人民大讨论。

一个叫张璁[cong]的新科进士立即上书支持皇上。他说杨廷和举的那两个例子跟皇上的情况不一样。那是先收养入宫再立为太子。您这是直接接任皇帝,没有过继一说。如果说继承皇位就必须抛弃亲生父母,那也太不近人情了。礼法是根据人情制定的,不是凭空臆造的。他从“情”的角度反驳杨廷和的“礼”。

杨廷和是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嘉靖这个皇帝可以说是他立的。并且在武宗死后到嘉靖上任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代理皇帝一职,纠正了很多武宗时代的弊病,在朝野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杨廷和做了很多好事。而嘉靖一上台就做了一件“错事”。群臣都站在杨廷和一边,希望嘉靖听杨廷和的。嘉靖刚即位,立足未稳,轻易不敢犯众怒。

1521年——1524年明武宗堂弟朱厚璁即位,是为明世宗。世宗欲推崇生父,引起礼仪之争。

那年代理学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属于“高举”和“坚持”的。礼法被认为是大是大非的大问题。圣人既然立下这个规矩,后人就得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群臣多数主张嘉靖应该遵循礼法。

可嘉靖从感情上实在接受不了管爹叫叔的所谓礼法。捡了一顶黄帽子戴却把亲爹整没了。

可一张嘴辩不过百张嘴。嘉靖和杨廷和打嘴仗,文武百官都过来帮腔。

在等候朱厚熜到来期间,杨廷和以皇帝遗旨和太后懿旨的名义,遣散豹房一干人等。江彬之流被杀被关被撵。武宗搜罗来的美女被遣返回家。武宗各种荒唐的命令被撤销。不急的工程被下马。武宗时期的弊政被陆续纠正。

杨廷和拨乱反正赢得朝野交口称赞。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