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中华世纪谈

383,北虏归顺

  • 作者:笑谈正说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28 11:43:34
  • 字数:8482字

俺答汗求贡不成,年年犯边抢掠,杀人放火,搞得边民都不敢下地干活。明军不敢出战。朝廷也无可奈何。

俺答汗控制了辽东的兀良哈部蒙古人。北京的东北方向也不太平。明军沿长城从东到西设置了蓟州、宣府、大同三个重镇环卫北京。

隆庆朝从始至终充满了大臣之间的倾轧。明朝的党争问题就是从隆庆开始。隆庆皇帝知道下面的大臣们分派互斗,但生性仁厚而平庸无力制止,致使党争愈演愈烈。

徐阶在嘉靖、隆庆交接班时起草遗诏和即位诏书,借机兴利除弊,平反冤狱,赢得了巨大声望。高拱嫉妒徐阶,恨徐阶起草诏书时只叫了张居正,没叫上他,开始跟徐阶产生芥蒂。两人之后的合作频起龌龊。徐阶忍无可忍将高拱赶走。

高拱借海瑞之手搞垮徐阶,随后又借言官之手赶走海瑞,利用借刀杀人之计连除两个异己。

高拱做的最出彩的一件事是解决“北虏”问题。

隆庆召回高拱。“胡汉三”回来了,那肯定得反攻倒算啊。高拱“扼阶(徐阶)不遗余力”,极尽打击报复之能事。

海瑞清查徐阶给了高拱一个好机会。高拱“尽夺其田,戍其二子”,几乎让他家破人亡。

1570年,俺答汗的孙子汉那吉投降明朝。

后来隆庆去世,张居正跟冯保联手扳倒高拱。此后张居正把持了朝堂。

不过高拱虽然热衷党争,但工作并没有耽误。他在任上还是做了一些事情。朝政并没有因为党争而混乱。

汉那吉父母双亡,从小被俺答汗的媳妇养大。俺答汗将汉那吉的未婚妻据为己有,惹恼了汉那吉。汉那吉一气之下叛逃明朝。

明朝这边的边将请示朝廷是否接受汉那吉投降。朝廷有人认为是福是祸难以判断,不如拒绝了事,省得招来俺答汗的报复。高拱力排众议要求边将不但受降还要厚待汉那吉,吸引俺答汗归顺。

俺答汗非常钟爱孙子,听说孙子跑了,率兵来追。追到明朝边境,明军边将告诉他想要回孙子必须归顺我朝。

张居正算是徐阶那边的人。高拱想把张居正排挤走。张居正发觉不妙跟司礼监太监冯保结为同盟对付高拱。冯保是隆庆自幼的玩伴,深得隆庆宠信。有冯保保驾护航,高拱奈何张居正不得。

皇帝不上班也不影响政府运转。这得益于成祖朱棣以来的列祖列宗创立的内阁,一个相当有效的管理机构。就像国美老板黄光裕进了监狱,他的几千个门店照样开门营业。董事会帮他打理一切。重要文件才送进监狱让他审批签字。

朱元璋是小老板做派,事必躬亲,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上朝,下朝以后还的批阅奏章,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一天不得歇,累得跟孙子似地。

他的儿孙比较会享受生活。嘉靖炼丹修道追求长生不老。隆庆皇帝泡妞把妹追求性福生活。

隆庆沉溺后宫,广修宫苑,犬马歌舞,每天要多名美女陪伴。为了最大程度享受性福,他大量服用春药。他自行开发研制出世界首款伟哥,俗称金枪不倒药,吃完以后“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纵欲过度让隆庆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病倒。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他误以为是大病初愈。他心情很好,决定上朝接见群臣。但是做上龙床忽然头昏眼花没法坚持,不得不匆匆退朝。感觉大限已到,他把高拱、张居正等人找来托付后事,令他们辅佐太子朱翊钧即位。

隆庆死时只有36岁。他在位期间似乎什么也没做,但好事都落到他的头上。困扰明朝多年的“南寇北虏”问题都解决了,四海靖平。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兴皇帝。并且,他沉溺后宫不理朝政也被理解为放手给臣子发挥才能的机会。

换个思路说,他也可能走的是“无为而治”的路子。皇帝无为而臣下有为。他似乎达到了“圣天子垂拱而治”的境界,揣着俩手就把天下治理得平安无事。只是他的第三只手不肯垂下,反而“昼夜不仆”,影响了他的形象,也害了他的性命。

但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很走运的皇帝。

隆庆临死前把内阁重臣高拱、张居正、礼部尚书高仪等人叫到跟前病榻托孤。

隆庆已经病得不行了,坐都坐不起来了,斜倚在龙塌上。皇后、贵妃旁边伺候。太子朱翊钧和司礼监太监冯宝站在床前。冯宝宣读圣旨,大意是:我已经不行了。太子年幼,我把他托付给你们好生辅佐。

朱翊钧是隆庆的第三个儿子。因为老大、老二死的早,朱翊钧被立为太子。当时朱翊钧只有十岁。

高拱等人流着泪接旨。

隆庆把高拱叫到跟前,拉着他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我这就把天下托付给你了。

隆庆死后,太子朱翊钧继位,史称明神宗,又名万历皇帝。

在登基典礼上,太监冯保一直站在万历的御座旁。文武百官见状惊讶不已。

冯保宣读隆庆遗旨,称先帝驾崩前对太子说:我死后,这个皇帝你来做。有事跟内阁和司礼监商量。也就是说,冯保也成了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

高拱闻听大怒:明明先帝亲口说的让我等辅政,何时又冒出一个司礼监?但当着万历皇帝的面,他又不敢公开质疑。

散朝后,高拱对人讲:这真是先帝遗诏吗?这个遗诏是谁写的?如果让我查出是宦官伪造遗旨,我一定把宦官全都撵出去!

他传话下去,凡事启奏皇帝或宫中传出什么旨意,必须通过内阁。“白老臣(高拱自指)折衷之”,也就是先经过我的审查。同时他上书万历要求修改工作程序,防止司礼监扣押奏折或代皇帝批复。

高拱的奏折交到宫中。万历那时才十岁,哪懂朝政,交冯保处理。冯保代皇帝回复:照旧制行。也就是驳回了高拱要求修改程序的请求。

高拱大怒:安有十岁天子而能自裁?这句话意思是:哪有十岁天子能够独立裁决的?言外之意,这根本不是皇帝的意思,是你冯保的意思。

冯保立即把高拱的话去向万历汇报。不过他将高拱的话稍加改动。他对万历说:高拱扬言“十岁儿安能决事”。十岁小孩怎么能裁决政事呢?言外之意,一个娃娃怎么能当皇帝呢?

高拱攻击的是冯保,冯保却巧妙地将高拱的矛头转移到皇帝身上。冯保把这事的前因后果都解释成高拱对皇帝的非议。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万历大怒,去找太后告状。

太后一听,高拱这是想干什么?要造反啊?质疑先帝遗旨不就是质疑新君继位的合法性吗?不让皇帝裁决政事不就是想独揽大权吗?

太后下旨,晓瑜群臣:当时先帝病榻托孤我在跟前。先帝亲口说把皇位转给太子,嘱咐在场的人辅佐太子。高拱“揽权善政”,“蔑视幼主”。决定将削职为民,即刻返乡,不准停留。

高拱当天就被撵出京城。

不久,另一个辅政大臣高仪病死。内阁只剩下张居正一人。张居正不是首辅也相当于首辅,开始统揽朝政。

不过朝政也并非张居正一人说了算。宫内还有一个内廷。内廷是冯保说了算。

内廷就是指司礼监。

司礼监本职工作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负责传递奏折,记录皇帝的批示,代管玉玺,传达旨意等。负责盖印的叫掌印太监。负责记录的叫秉笔太监。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地位高,相当于司礼监的头儿,或者叫秘书长。

外面的奏章送上来,一般情况下先让内阁过目。内阁拿出参考意见,写个条子附在奏章后面,这个就是前面提到的票拟。奏章和票拟送进内宫。皇帝看过奏章和票拟说“准奏”,秉笔太监马上用红笔把内阁的票拟抄到奏章上作为皇帝的批示。然后掌印太监审核后盖上玉玺发回去。

如果皇帝不同意票拟会跟司礼监的太监讨论,或者把内阁叫来讨论。但有的皇帝懒惰或者宠信太监,只跟太监讨论甚至干脆让太监代他批阅奏章。准不准、盖不盖章都是司礼监的太监说了算。这样司礼监也有了跟内阁一样参与国事的权力。司礼监也就被称为内廷。掌印太监成了内廷首辅。

皇帝越依赖内廷,越宠信宦官,内廷的权力就越大。内阁的权力相对就变小,甚至成了摆设。

武宗时期,掌印太监刘瑾被人叫做“站皇帝”,武宗被叫做“坐皇帝”。在群臣眼里,俩人都是皇帝、都是爷。凡事刘瑾说了算。内阁实际上就是个摆设。

武宗死后,杨廷和假传遗旨清洗宦官势力,杀的杀、关的关、撤的撤。一时间宦官老实了很多,从此把尾巴夹起来低调做人做事。内廷也不复存在。

嘉靖迷恋道家不理朝政,宦官势力又开始抬头。有个老太监给小太监讲古,说嘉靖前期我们见了内阁首辅得拱手致意、低眉顺眼;中期的时候就敢平视了,也不作揖了;到了后期(也就是严嵩当政时期),内阁首辅见了我们开始打拱了。这说明内廷的地位在嘉靖时期开始逐步回升,最后超过了内阁。

隆庆沉溺酒色,宠幸太监,但在朝政上面主要还是倚重内阁。宦官攒足资本开始乱政的时候,隆庆及时死了。所以,隆庆朝的宦官问题不算严重。

但是到了万历朝,情况发生了改变。宦官起手就获得了朝政控制权。冯保矫诏成为辅政大臣。

《明史》明确说冯保拿出的那份遗诏是假的。但是也有一种说法,隆庆死前交代万历,内事问冯保、外事问高拱。也就是说隆庆让冯保负责宫内的事,让高拱负责朝廷上的事。冯保起草遗诏时隐瞒了这个情节。

但是不管遗诏是不是真的,它得到了太后和万历的认可。太后和万历信任宦官,希望借助遗诏让司礼监制约内阁。

在万历朝,内廷跟内阁地位是平等的。司礼监跟首辅是平级的。冯保被称为内相。张居正被称为外相。两个宰相共同执政。

冯保跟张居正关系挺好。冯保贪财不贪权。张居正贪权不贪财。两人没有冲突,相处得非常好。朝中的政事基本是张居正说了算。冯保并不干涉。

太后跟万历也非常信任张居正,视张居正为忠臣,愿意做他的后盾。张居正因此敢于在朝廷放手大干。张居正的各项改革也因此得以实行。

隆庆皇帝是个宅男。他在位六年只上过两次朝,其余时间都眯在后宫,结果沉溺后宫,精尽人亡。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是宅男。前任皇帝嘉靖在位的最后27年只上了4次朝。

俺答汗说:其实我也不想打,我只求互市而已。如果你们同意讲和,我愿意接受你们的册封,做你们的藩属。

消息传回朝廷。高拱拍板接受讲和,封俺答汗为王,在边境设立市场进行贸易。

1570年——1572年俺答汗归顺明朝,四海靖平。隆庆纵欲亡身。万历幼主登基即位。

俺答要回了孙子,发誓再不侵略中原。此后北方果然战火熄灭。

明朝跟蒙古人打了二百年,终于消停了。

1572年,隆庆皇帝死了。

高拱是隆庆的老师。老师被撵走,学生心里不痛快。隆庆本人也不喜欢徐阶,嫌他管得太宽,手都伸到了宫里面。我开个宴会,任命个宦官他都要管。

高拱一派也一直在攻击徐阶。徐阶申请退休,以退为进,想以此逼皇帝出手压制住自己的对手。但没想到隆庆批准徐阶退休。徐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好黯然离职回家。

阅读中华世纪谈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3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