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

251、安北都护府

  • 作者:大笑卮言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2-28 01:53:42
  • 字数:9110字

“不能。”唐俭口风利落。

“换,还是不……换啊?”裴寂墙头草飞。

李渊打断唐俭的话,唐俭只得停住话头,讶异的看着他。

“朕准备让智云解围霍邑后,让大郎领兵驱逐颉利可汗。此是为了重塑太子的威信,减轻智云的辛劳。”

“朕有点想法想听听两位的。”

“看来,两位都觉在智云势头上,朕不该临时换帅。”

唐俭先委婉的提示了一句,他想知道李渊在这事上,是不是已经心里有了决定。

裴寂道:“此次大郎二郎都兵败霍邑,的确是令太子声威受损。其他人倒还罢了,而太子若是兵败后不能在突厥人面前重新树威,将有损大唐的国威。臣认为陛下深谋远虑。此举只是……咳咳咳,此举还需汉王有胸怀才是。”

李渊想要李建成领军,虽说是临时起意的念头,但是他内心还是想要压李智云一头,不想让他冒出来。

唐俭不知道,裴寂并不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裴寂知道李渊对李智云心有所忧,不信任李智云。他只是提醒李渊,这么做别逼急了李智云。

因为太平关一役后,凭李智云的实力,他完全可能直接把颉利可汗打发回大漠。

那有点可惜了,可惜了自己的大郎,又一次屈居庶子之下。

大郎的储君之位若是有动摇,不是小事。甚至还可能直接动摇他这个帝位。所以说,储君之位也是国之根本。

唐俭心里骂一句,裴老儿真会说话,我就是太直了。

稍顷。

“臣认为,太子若是领军,陛下得重赏汉王才行。”

李渊看着准备洋洋洒洒说话的唐俭,脸上不动声色,眼神示意他说下去。

“此次河东道告急,全靠汉王力挽狂澜,虽说现在军情还在瞬息万变,但陛下心里也明白。颉利可汗数日即折了八万人马,已经元气大伤,与汉王无法一战。汉王旌旗刀锋所指,必出关塞,颉利可汗大败之势已定“。

“此时若是树太子重威,倒也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太子领军,汉王冲阵,自然是声威大震。但陛下不得不考虑,事将为,赏罚之数必先明之。虽都是皇子,效命于陛下,若是缺失了公平,必然留下遗患。陛下临阵换帅,若是罔顾汉王的一番努力,必然令汉王心中不悦。”

“所以,臣认为,陛下应当先封赏汉王,以仁心厚德宽慰他。使汉王不至于因此事,而心生龌龊。”

李渊看着唐俭,他的眼眸里有些浑浊,但又有内敛的光稍纵即逝。

“长史的话似乎还没说完,汉王打胜仗,朕难道会不封赏他吗?”

唐俭知道自己心太急,在李渊面前没有掩饰得住急切的心情。

“臣是认为应该重赏。”

“如何个重赏法呢?”

“臣认为,其实封赏对几位皇子来讲,不过食邑爵位,已不是最重要的。让皇子担重责,守护一方疆土,重用其才即是重赏。”

“说说看。”

“西汉时期,为统辖外族,守境守土,在西域之地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臣建议,我大唐也应借鉴这一制夷的手段,在河东道一带设立安北都护府。”

“如何设立法?”

“从河东道抵御外侮的长远来看,设立安北都护府,让汉王任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总督河东道的马邑郡、楼烦郡、雁门郡、榆林郡等地。既是封赏汉王,又是重用汉王让其守土担责。若是有汉王在北方,自然关外就是铜壁铁墙,可保中土不受突厥、室韦等外夷的侵犯。””

李渊听了这番话,双眉微蹙,沉默了下来。

裴寂看了唐俭一眼,一副惊骇的表情被自己生生又给压了下去。

而唐俭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这话出口总算没有让李渊暴怒到不可接受。

李渊坐下后,脸色微僵,良久过后才说道:“长史的意思是把河东诸郡都给汉王,才能安抚得住他。”

“微臣认为,这不止是安抚他,也是鞭策他。毕竟,他……他麾下士卒如此神勇,不用到该用的地方,恐怕也不合适。”

唐俭的暗示,不外乎也是在戳李渊的担忧。李渊的确也担忧李智云过于强大,一旦超出自己的控制,就会成为心病。

但是李渊另外还有一层担忧,他并不十分的放心李智云。

他看向裴寂,裴寂眨巴着眼睛,忙向前一步道:“臣认为,长史的这番建言有合适的地方。汉王与太子合力驱逐了突厥人,太子重塑声威,汉王留守关塞,这可成顺理成章的事。长史说要设立安北都护府,总督若干郡,专心对付北方诸夷,倒也无大碍。主要是秦王和齐王,又如何想这件事呢?”

唐俭继续解释道:“设立都护府,不外乎便于让几个郡的军政能够统一调度,边塞防御更加有力。而并不是设立诸侯方国。都护府除了总督军政外,其下设的各郡守、都尉、都护府官吏等,都还由长安来任命。大都护府,也不是不可控制。”

裴寂追问:“那秦王和齐王呢?”

“大唐东有高句丽,西又室韦等外夷,若有必要,秦王和齐王也可为大唐开疆拓土,攻城掠地,再设两大都护府,也不是不可。”

李渊听了唐俭的解释,他却突然开窍了一样。

他禁不住频频点点头,赞赏道:“长史的想法听起来倒是不错,也想得周到。如此,让皇子们多在外夷身上使劲,不要只把眼光盯着彼此,倒是一个好策略。大唐边塞,兵祸连绵,皇子们守境守土,重用即是重赏。朕看长史的建言好,丞相下来照此弄个详细的规划出来。”

裴寂和唐俭看李渊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言,大家都暗自吁了口气。

“总算,把这小子的话给他兑现了。”

唐俭心里在暗想。

李渊指点着裴寂道:“给朕拟旨,仍命大郎这个河东道大总管领军,收服河东诸郡失地。另外,将楼烦郡、雁门郡、马邑郡、榆林郡四地,划为安北都护府,由智云担任大都护……”

李渊的一番说辞,唐俭听了又心塞了。

李智云要的是河东道诸郡,而李渊只给他苦寒之地的四郡,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四个郡,说白了就是边塞上跟突厥人犬牙交错的地方,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安宁的,也不富庶,不知道李智云听到后会怎么想。

陛下真是狡黠如狐。

他是不是已经看出了,我跟汉王有什么交涉呢?

唐俭正遐想,李渊又指着他道:“长史又得劳你跑一趟去宣旨了。朕看,你每次去汉王那儿,汉王都挺听话的。”

“汉王是忠君言,臣不过始终是臣。”

“朕放心你去,你去了跟汉王多聊聊。让他明白朕的一番苦心。以后突厥人交给了他,安北都护府那可就是大唐的北方大门了,他这个王,要为父皇守好北大门。跟突厥人打交道,其实除了朕以外,就数秦王最熟络。不过,朕过去是跟突厥人明里暗里都有交道。你是老臣,要替朕敲打汉王,可不能护着他。要他不要跟当年朕一样。朕当年是对付不了突厥人,才跟他们玩两面手法。”

“突厥人此次太平关损失惨重,恐怕汉王已被突厥人视为大敌。”

李渊点点头,“辛苦长史了,你此去也安抚一下二郎和元吉他俩。替朕在他们面前,多说些暖心的话。皇子们也不容易,劳师远征,守土有责。”

一番话后,唐俭就退了出来。

看着唐俭离开,李渊对裴寂道:“丞相今日话不多啊。”

裴寂略微有些尴尬,一笑道:“长史思虑深沉,为臣一时真没反应过来。”

“唐长史好像是早有此想法了。”

“什么想法?”裴寂的确有些恍惚,他现在没跟上李渊的思路。

李渊白了他一眼,“安北都护府。”

“哦,对对对!陛下这么一提醒,为臣倒是想起来了。长史一番话,经过思虑,直接了当。若不是事前想过,还真不太可能说得出来。”

“长史跟智云走得很近?”

李渊的声音低沉,犹有不满。

裴寂宽慰李渊道:“唐长史为人宽厚,他跟皇子们少有亲疏之别。”

李渊点点头,算是认可他的这个说法。

因为李渊还是知道唐俭为人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常常要跟唐俭商议一些机要之事。

甚至某种程度上,李渊觉得唐俭比裴寂还有用。

裴寂代表的是李渊的过去,而唐俭可能才是未来。

翌日,唐俭即刻奉旨出京,往河东道而去。

数日之后,唐俭一行快马紧赶到了临汾郡城。

李智云听说唐俭到了,心知有些事是有了结果。

两人一见面,李智云一看唐俭的脸色,心里就好笑。

唐俭一面的肃然看着自己,几乎不带一丝的笑意。他严肃起来,李智云就觉得他是在惺惺作态。

“长史……”

话还未说完。

“汉王领旨!”唐俭板着脸,不搭话,直接就拉开腔调要宣旨。

李智云即跪下接旨。

唐俭把圣旨宣读完毕,然后交给李智云。

李智云起身,他还在琢磨李渊的新颁旨意。

唐俭看了看他的脸色,开口道:“接了旨,就即刻挥师北上。我还以为,你都早已经进了霍邑城了。这都过去近一个月了,你不会是在临汾等皇上的旨意吧?”

李智云淡笑道:“长史猜对了,我正是在等父皇的旨意。安北都护府?如果我没猜错,长史在父皇面前,那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差点把老臣的头都想秃了。”

“长史辛苦了。”

“实话说,汉王满意与否,对臣来讲都不重要。”

“长史也觉出我不满意了。”

“安北都护府下辖四个郡,已经是破天荒的例子,虽然不是诸侯国,也是一方大员。皇上还得考虑秦王和齐王,还得顾虑汉王会不会借此跟突厥人走得近与否,你说,汉王你就算不满意,老臣还能为你做到哪一步?”

“父皇对我戒心如此之重,又要满足你的提议,他老人家一定也是深谋远虑了一番。”

“当然,陛下得顾及江山社稷,还要顾及汉王的感受,你说他难不难?”

李智云点点头,“总之,这事我不怨长史。你也尽心了。安北都护府的四个郡,虽说都是些边塞之地,如被发配边疆一般,但还算是给我一个体面的地方了。”

唐俭没听懂李智云说的发配边疆什么意思。发配一般是宋代以后才有的事,以前都叫流、徒几千里。

“老臣还是要说汉王几句。”唐俭郑重其事的样子,让李智云回应他尽管说。

“霍邑城为何不攻打了?是突厥人太厉害了?”

“突厥人在贾胡堡一带究竟多少人,我得弄清楚。毕竟太平关一战,乌云铁骑也减员不少。而且最近天气不好,我也心绪不宁,就没有发兵。”

“你这最后一个理由是什么道理?”

“以后,唐长史就明白了。”

唐俭见李智云不想多言,就不再提。

“只是,臣还得到霍邑城去给太子宣旨,你准备什么时候给霍邑解围啊?”

“既然如此,你就先放心的在这呆几天。”

“呆几天也好,陛下还有事要臣跟你交代。”

“父皇您还有何话对大哥讲的?”

唐俭也不想隐瞒,这事也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就直言道:“封你安北都护府大都护,你就得让太子来领军……”

“那两位有何高见?”

裴寂和唐俭互看一眼,心想,我俩还是太天真了。既然陛下非得要我们答应,又何必假惺惺的问我们呢。

而现状就是这个太子有点弱。其实原本也不是多弱,但是一跟自己那个强悍的庶子比较,就弱得有点狠。

“那两位……两位觉得,大郎这威信还要不要了!他还是河东道大总管啊。”

“微臣进言些微。全靠陛下圣明,汉王神勇。汉王渡过黄河,不动如山动若雷霆,一杀就是数万人马。突厥人这次应该被打老实了。臣估计,汉王会很快将颉利可汗赶出马邑去……”

“要!”

“当然得要!”

唐俭和裴寂急声附合。

唐俭呆了呆,他没想到李渊现在这么不讲究了,开始如此露骨的偏袒太子。

“汉王锋芒正盛,恐怕这样不是很合适吧?”

阅读大唐:逆天庶子夺嫡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69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