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179号 我想去雪山湖泊修行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8-13 14:40:15
  • 字数:12390字

那天我偶尔翻到了李先生讲佛教的故事,他在里面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最早的释迦牟尼的造像。头发顶上凸出来的那一块是非常大的,可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小。佛陀的五官也从胡人变成了中原人的样子,最早佛陀的耳朵并不像现在那样,有很大的耳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大。这些变化都说明,人们都在按照主观的印象来塑造心中的那个佛陀。所以如果我真的遇到了释迦牟尼,我可能会大吃一惊,我会发现他的真实形象与我的想象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我也要提到有一部电视剧专门讲释迦牟尼的一生,里面释迦摩尼的形象还是挺符合今天人们的想象的。所以到底是历史造像靠谱还是今天的电视剧靠谱?相信今天生活在该国的人对释迦牟尼应该已经非常陌生了,如果连名字都非常的陌生,对他的形象,他的事迹应该就更不知道了。我对他永远充满敬意,如果有机会可以与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交流,当然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件事。如果人真的死后有灵魂,如果我的因缘足够,也许我将来真的有机会跟他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头上顶着烈日,而我和佛陀坐在一棵菩提树下,耳边还能够听到恒河流动的声音。可能有的人正在用河水洗刷自己的罪孽,那些人一边往自己的脑袋上浇水,一边唱着歌。歌声悲戚,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众生皆苦,你感觉到了吗?”我说:“有人说你所创立的这个教门没有神,事实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释迦牟尼说:“应该这么说,我所创立的这个教门,与后来的唯物思想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所以把我们说成无神教,恐怕还是有一点问题。但我们的确没有那么强调神,不是那么强调夸张的神力,在我们看来这世上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已经绝悟的人,也就是佛,一种就是没有觉悟的普通人。普通人和已经绝悟的人,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普通人没有通过修行做到圆满,超脱六道轮回。我们所描述的世界与唯物论的信徒所描述的世界完全不同,我们是讲觉悟的,是讲轮回的,是讲因果的。”

去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没有外出旅行。今年我虽然两次去过省城,但是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可能在下半年无法出行。本来按照相关规定,像我们这种性质的工作,会在每年安排放年假。可如今单位的长官黑不提白不提,完全当做没有这回事,我也不好去说这件事。这就是现状,他只要不提这件事就没有了相关的规定,也就变成了废纸一张。老师说发生在单位的事,老师说茅坑里的生活。这样会让我的语言,我的头脑,我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屎尿的味道,所以我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摆脱这一切呢?莫过于旅行。我生出一个愿望,就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雪山与湖泊之间放下一切去修行。王阳明说学问应该在事上练,意思是我处理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物来感悟大道。禅宗也有说法,行走坐卧皆是禅,把生活当中每一件事情都变成某种仪式感的存在,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一点一点去做。

在这种状态之下,人一定可以做成一番事业。一定可以让自己的境界不断得以提高,沙门与今天人们所理解的佛系有着很大的区别,所谓佛系就是放弃目标,凑合着过日子。而佛弟子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得道成佛!为了这个目标,广大的佛弟子纵然历经千辛万苦也不觉得后悔。多年以来,我对得道成佛,仍然心存幻想。回想当初自己在这方面也很想有一番作为,而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也进行过努力,现如今我每天练习冥想也是为了这个,可昨天晚上我的冥想进行得很不顺利,以至于中途选择了放弃。坦率的讲,在冥想方面,我的坚持已经大不如前。这种退步可能是非常危险的,这应该引起我的警觉。现如今我每天生活在尘垢当中,热切的期盼着有那么一天,至少可以暂时离开这些尘垢。在一个幽静干净透明的环境当中感受着禅意,想要参禅应该不宜在密闭的空间。

亲爱的玉树女士:

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可以与佛陀在一起交流。只不过那个时候一定不在雪山,也许是在恒河边河水里散发着恶臭。可能再是加牟尼的时代恒河里并没有那么多脏东西。在佛经里多次提到恒河,释迦牟尼曾经在打比方的时候多次说到恒河沙数,意思是恒河里的沙子多的数不清。可见那个时候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恒河就像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黄河一样。而不是像今天的恒河一样,人们竭尽所能,把尘世间所有污浊的东西都丢进了恒河。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在我们看来非常肮脏的东西,在别人的眼里可能根本不算什么。释迦牟尼到底长成什么样子呢?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普遍的释迦牟尼的造像与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一致呢?

岁月是非常无情,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曾经是多么美好,它总在不停的流逝,过一天就少一天。流逝的不光是岁月,还有各种美好的景象。人从稚子变成成年人,然后变成老人。就像是一朵花结成果实,果实又烂掉干掉。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呢?也许能说明无常,也许能说明空,也许能说明禅。事情从后往前看,人们就会说天有形成事情,从前往后看就会说无常。我二哥离世之后,很多人都感叹黄泉路上无老少。其实我所说的很多人,也就是我们家那几个人而已,谁也不知道自己明天能不能醒来,能不能等到后天的太阳。一切都是没有办法预见的,很多事情都在似是而非之间。今天许多人每天都在做一种叫做规划的东西,后来他果然按照自己的规划达成了心愿。可很多事情的结局又在大多数人的规划之外,不管你是多聪明的人,你的眼界,你的想法,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世上全知全能的人,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现在更没有。

一直以来我就有一个想法,我盼望着自己的学问,越积累越厚实。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我希望自己的这种能力能够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博个虚名,其实如果真的能够获得一些名声,也许也是可以接受的。最不划算的交易就是你干了半天,人家却像傻子一样看你。在那个令人作呕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耍心眼儿,每个人都想着如何捉弄别人。如何让自己的好处拿的多一点而干的少一点,许多事情之所以干得一团糟,是因为相关的设计做的不合理。如果干得多的效率高的,能够处理复杂问题的人拿的钱多一点。反之就少一点,这样多干活的人不会抱怨,少干活的人也无话可说。有时候规则苛刻没有那么恐怖,关键是要做到公正透明。只要规则是完全公开的,是被大家所熟悉的,即便是稍微苛刻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说:“关于唯物论的各种说法,我略知一二,他们也提到因果。”释迦牟尼说:“对于唯物论的细节我是不知道的,如果你要有所指教,我很高兴,你把这些说给我听。但凭借我的直觉可以想象到,在唯物论信徒所描述的世界,一定与我们佛门弟子所描述的世界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这么说,他们说的因果与我们说的因果不是一回事。”我点点头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要觉悟,可始终没有成功,到底是为什么呢?”释迦牟尼说:“想要得道与能够得到道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就好比想要赚钱与能够赚到钱,有美好的愿望并不意味着愿望能够达成,许多人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弄巧成拙成了大器。”

当然也有可能那里只有一座小庙,建筑谈不上宏伟,但小巧玲珑,非常的宜居。里面住着一位高僧,而我跟着他一起修行,每天清晨起来,他就开始礼拜佛陀打扫庭院。而我跟着他一起干活,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就开始诵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经文都渐渐背下来了。偶尔也会讲经,偶尔也会辩经。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脑袋变得越来越灵活,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每天粗茶淡饭,却过得非常。偶尔也会有居士来访,他们会把外面发生的事情说给我们听。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听。但也可以不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在茅坑的恶臭当中与那些蛆进行争斗。而是在一个优雅整洁的环境里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所期待的这一幕能够发生。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我在充满恶臭的茅坑里跟蛆在一起挣扎了一辈子,也有可能在我人到中年或者半接近老年的时候,突然从单位被踢了出来。失去了饭碗,不知道人生的下半段该怎么过。

一般情况下你到一个单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整个人应该变得越来越抢手才对,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假如真的像我估计的那样我真的被从单位里踢了出来,那个时候我能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是扫大街还是干点别的什么?时间没有让我变得越来越清晰而是变得越来越粗疏,没有让我变得越来越聪明,而是变得越来越愚蠢。从那位张先生被批评的情况来看,我对于眼下发生的一些事情感到由衷的悲哀。现如今一个人想说心里话,说真话是非常困难的,在公开场合以后,可能在私下常人只能说一些场面话。相信未来,不管你来自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背景,说出来的话都是一样的。就如同明清的八股文章,大家说着一样的话,不是因为彼此之间看法一致,只是因为你要想得中就必须这么说。

我说:“佛门弟子特别强调不要执着,另一方面却又特别强调愿力,请问愿力和执着有什么区别呢?”释迦牟尼说:“发自佛家弟子的郑心就叫做愿力,如果不是发自正心就叫做执着。”我说:“实际上无论是愿力还是执着都在给人带来痛苦。”释迦牟尼说:“如果发心是对的,他就只会造福人类,而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如果发心是不对的,他带给人的何止是痛苦,还会把人引向一条邪路。”我说:“当人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喜欢拜观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了观音你还负责救苦救难吗?”释迦牟尼说:“其实佛菩萨救不了你,只有自己救自己。在关键时候有人愿意出手帮助你,是因为你或者你的前辈种下了善因才得此善果。所以如果你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搭救,那你平时就应该多行善事,不过也要说清楚,行善要量力而行。”

我说:“如果有人因为行善而过着痛苦的生活,或者说表面上痛苦,心里却非常愉悦的状态,你对此怎么看呢?”我说:“人们很容易有一种想法,只要行善就是对的,其实并非如此对的事情,有对的方法做才能够有对你的结果。错的事情如果用对的方法做,他有可能逃避惩罚,拿到自己想要拿到的东西。所以执行比决策重要,方法比动机重要。因为执行和方法真正决定事情的结果,决策和动机不过是导致执行和方法的因素而已。一个人如果出于好心而办了坏事,与坏心办了坏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你真的想要做好事,那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万一做错了会给别人带来多少负面的影响。如果你只管一味去做,不计较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与作恶真的没有区别。”

历史上好心办坏事的人并不少,如果我说这与坏人坏心办坏事没有区别,一定会伤害一部分人的感情。可我还是坚持这样认为,如果有人出于坏心,竟然办成了一件好事。那也应该受到表彰,在表彰中应该写明他是出于坏心办的好事。我知道这又会让人接受不了,这么做到底是要表彰他还是要贬损他呢?我的想法是功是功过是过一切分开来说,这才能公平公正。如果因为有弓就把过错抹掉了,这才是极为荒谬和错误的。今年后半年到底会过得相对悠闲一些,还是忙得像狗一样的,比如去年年底一直都在忙于应付审计。这样的剧情在今年会不会再演一遍?我不确定上面会不会做这样的决定,就是把严格的审计常态化,一年做一次,年年都如此。不过组织这样的活动也是要支付相应成本的,它真的可以持续吗?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就是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不友善的,都是怀着恶意的都是想要算计你的,特别是在工作的状态下,在交易的过程中。过去我外出的时候,曾经多次吃过亏。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说的难听一点,他们就是在骗钱。而我一次次选择了忍让,是因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我担心自己会遇到麻烦,也许别人也就是利用了我的这种心理一次次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够放下一切,曾经的一切都与我没有关系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在雪山与湖泊中间建立起一座宏伟的寺庙,也许里面会住着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仁波切,有众多的弟子跟着他一起修行。

新丰九年六月三十日

面对雪山,一位老仁波切给身边的小沙弥倒了一杯茶,小沙弥赶紧用双手把茶碗接了过去。老仁波切说:“看到面前的雪山了吗?在云雾当中若隐若现,太阳出现之后,整个雪山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美丽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宇宙的奥妙,而佛陀所发现的大道就在这奥妙当中。”小沙弥说:“不是有汉地的高僧曾经说过,行走坐卧皆是禅吗?”老仁波切说:“无论在远在近,在简在繁,在抽象还是在具体,都隐藏着禅机,都隐藏着大道,聪明的人善于从中发现禅机和大道,而不聪明的人知道浑浑噩噩,茫然度日。”小沙弥说:“发现和觉悟有什么区别吗?”老仁波切说:“发现是人云亦云,觉悟是从自己的内心冒出来的一股清泉,他可以洗掉人的不纯粹和愚钝,整个人变得通透干净光明。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活的不够明白,如果你真的看破了,所有人所有问题,一切都在你的鼓掌之间,只有你给他们增加烦恼,他们又怎么能够给你加烦恼呢?”

最近一位曾经的青年歌手惹上了麻烦,有一位女士跟他有过长达九年的感情长跑,我没有想到最近他们分手了。分手的理由很简单,是因为那位男士不想负责。音乐到底是什么?好的音乐能够让人变得典雅,变得纯粹。而不好的音乐容易把人引向歧途,而这位先生就是胃不好的音乐影响歧途的人。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他的脑子是一个非常粗犷的人,而他自己却比他的脑子表现的要细腻太多。可岁月终究告诉人们,他与自己的老子其实还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这位先生曾经说过,虽然自己父母离异,感受到的爱却并不比父母还在一起的人少。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是我这个人偏保守吧!所以才会觉得这样的话有些不中听。希望未来我能够更多的利,有一些好的方式,把自己从那种茅坑的臭味当中引导出来,哪怕是短暂的一瞬也是好的。

三候,大雨行时。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就好比人们所认为,好的水一定是活水。参禅悟道,也要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因为最近的一段时间,过多的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了工作当中,使得我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觉悟。昨天晚上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人问那位十四岁的运动小将如何才能够赢?对方的答案很有意思,就是什么都不用想。那个人说只要想着赢?对方说只要做好每一个动作。人要是想成佛,就要做到心无旁骛,而我在练习冥想的时候。发生在单位里的事情就像是一锅煮沸的水,不停的在我的脑子里激荡。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可无论我怎么想让自己安静下来,都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从我的精神世界当中排挤出去。生活总不像人希望的那样,而是充满了痛苦。我所说的痛苦既包括生理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愿上天保佑我能够有条件,更多地把精力从工作当中抽离出来,去做一些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我的愿望是这样,但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因为在茅坑里藏匿着太多的邪恶。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练习观,想所谓观想,是在冥想的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或者会有人说关系和冥想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我之所以把二者联系到一起。是因为我想把自己目前练习打坐的这个状况再往上提升一个档次,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可这个愿望实在是太难实现了,冥想的过程当中怎么处理进行不下去这样一种状况呢?是应该继续坚持还是果断放弃。在冥想当中毅力是不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呢?毅力也许会化为一种定力,定力也许会化为自然,如果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可以保持一个姿势很长时间,这就非常接近得道了。我期盼着自己能够具备更强的能力,复杂的环境下,进退自如。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