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的人生恒河水

第289号 令人心惊的声音

  • 作者:一弯残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2-20 10:53:22
  • 字数:12500字

有一点是非常有趣的,唐太宗的时代就有这样的一种,某一部落曾经得到唐朝的扶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背叛唐朝。不得已派兵讨伐,而且当时就有人指出过唐太宗的问题,他给那些夷狄提供粮食。而这些粮食是从内地的百姓那里征来的,为什么要加重内地百姓的风去讨好那些夷狄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本人也对自己的做法有过探反思,当有人试图袭击唐太宗不成,事后唐太宗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采纳魏征的建议。不过唐太宗在驾崩之后,生活在狱外的遗体之名,也向丧失父母一样悲痛。对于唐太宗的很多做法可以讨论,可以反思,但这不影响对他的评价,因为人的见识始终都是有限的。晚年的唐太宗留下了很多的遗憾,特别是在他在遗作当中表现的非常沮丧和失落。我们必须正视,唐太宗其实并不是那么一个完美的皇帝,他也有很多问题,他自己也有反思。但我不主张抓住他的问题过分的去讨伐他,因为讨伐他的人大多另有所图。

今天中午的时候打来了一通电话,这通电话让我感到深深的不安。我以为那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酝酿、在发展,在推进。与此同时我还在计划着写一篇体面的新年贺词,同时我应该知道我的这篇贺词发出去之后,很可能不能掀起一点水花。当然,如果那件事还在不断的推进,他一定会败坏我的心情,从而让我没办法写出一篇说得过去的新年贺词。我总想在洋历新年讨个吉利,却很可能因为出了什么意外而导致这件事情就此终止。在这之前我曾经反复的向上天祈求过,如果要我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能够体面的走,没有痛苦的离开。如果上天要让我留下接受巨大的心理的冲击,在我看来,这远不如给我来个痛快的,直接让我与这世界告别。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亲爱的嘉凤女士: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主要不是体现在经济有多么的繁荣、人口是多么众多。而是体现在风俗非常的淳朴官员,大多自爱。贞观朝的很多高官离世之后都家无余财,那个时候如果你外出旅行不需要带粮食,一路上都有人接济你。正因为在人们的记忆当中,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年代,所以唐太宗越随着时光流逝,他的形象就越高大。当时就连夷狄之人也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戴他,像这样一个明君的典型现代社会的知识界人士,是不太喜欢他的。如果撇开其他的不说,单凭对历史贡献。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都值得说一说,唐太宗的时代泱泱大国、四方来朝,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但是他善待夷狄的做法,是不是应该被批评?这是可以讨论的,如果唐朝后来的皇帝都跟他一样优秀,那些夷狄自然也就不成其为问题,可如果后来的皇帝不像他这样问题就大了。

今天很多人在谈论隋炀帝的时候,替他鸣不平。首先,隋炀帝长得非常的体面,其次,隋炀帝文采斐然。在他被立为储君的时候,在他的老子面前表现的非常节俭。一旦他的老子驾崩,他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原来他不太喜欢朴实的状态,更喜欢用各种繁复的装饰。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他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他很喜欢炫耀,不介意加重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手底下的人一再失信,而且他跟很多皇帝一样有这样的毛病。无论怎么样他自己都是对的,绝不允许有人对他进行质疑,更不允许纠正。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毛病最终让他陷入绝境,相比于秦始皇和隋炀帝,晚年的汉武帝能够悔过改弦更张是非常难得的。秦始皇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犯错而产生的严重后果,隋炀帝在明知道自己已经犯错,并且意识到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仍旧不愿意悔过。

唐太宗的晚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与汉武帝一样反思了自己的过错。想要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不犯重大错误是非常难的,唐太宗也未能幸免。史书在评价唐太宗的时候,说他失爱于兄弟,失教于诸子。我不知道九泉之下的唐太宗如果看到了史书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该做何感想?我记得陈寅恪先生对唐太宗的一些做法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在他看来,后来宋朝你的处境之所以那么难过,跟唐太宗的做法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他过分的信任夷狄,使得他们借助中原的支持在短短的几百年内发展的非常快。最终可以与中原长期对峙乃至于杀进中原当家作主,我不知道这样的一种主张,是不是应该被支持,至少有一定的道理。

就在刚才我看到社群里李先生给出了回复,对于他的回复我应该进一步进行回复,这样才比较好,如果我对人家的回复爱答不理那是不妥的。我很怀念那个年代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就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现在这群人星散各地,再想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我估计到我的发言,可能让王先生没有办法赞同。与此同时我也开始计划明年的小说,我的愿望是把计划做得尽可能详细。这样一来写的时候就会按部就班,否则跟着感觉走,鬼知道书会写成什么样。这么多年写小说谈不上有任何经验,但却有了不少的教训,只是这些教训也不能一二三陈列出来,明年到底会怎么样?一切还处于未知的状态,不过在小说上线几天之后,如果看不到有好的反响,大概也就那样了。如果放的宽一点,也许我还能够写一点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在束手束脚的情况下,我能分享给大家的东西往往是大家都不感兴趣的。

说他杀兄徒弟,当时两强相争,实在是情非得已。说他篡改史书实在是荒唐至极,我曾经说过,如果他真的要篡改史书,最关键的就是不能留下他曾经看过实录的记载,而这件事情被留了下来,就足以说明他没有动过这个脑筋。有人说唐太宗想要掩盖事实,我实在不知道他掩盖了什么,玄武门之变前后说的非常清楚。更有甚者说真观潮所取得的文质武功以及前期他的战场上立下的功劳都是他编的。这种指控是非常主观的,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也有人拿出另外一本书,显示与正式完全不同的记载。由此推定,正史里的记载都是编的,而野史的记载都是真的。理由是那本书的成书年代早于《新唐书》或者《旧唐书》,史官在修史书的时候,并不是无所本,在那里随意编造。你能确定史观的修士的时候,没有见过他们所提到的那部著作吗?要知道修史的人并不是唐朝的史官,而是后来的史官。

古代的人之所以要抨击唐太宗,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皇位是抢来的,而且是从自己的哥哥手里抢来的。这一点不符合伦理纲常,但他却成了教科书一样的皇帝,他后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用的东西也是儒家的那一套纲常。这多少有一点反讽的味道,难怪他没有办法教好李承乾,因为他老子的经历告诉他伦理纲常并不是那么重要。其实历朝历代捧唐太宗的和反唐太宗的很多都是儒生。捧唐太宗的人说的是贞观朝,树立了王道的典范!而采唐太宗的人则认为他败坏了纲常。这是历代精英对唐太宗的二元化评价,但是在传统时代的老百姓都是非常喜欢唐太宗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太宗时代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一个是唐太宗和他的大臣在治理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其实这几年网络文学并不像前几年那么热闹,很多在网站卖的特别好的作品,翻拍成影视剧以后,却没有好的表现。我觉得可能是看小说的人和看影视剧的人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的反响,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影视剧作为呈现文学作品的手段,有各种各样的局限。今天在影视剧当中特效已经随处可见,但是很多时候特效也做得非常的粗糙,以至于你一眼就能够看出来那是特效。那些眼花缭乱的特效非但没有让人产生多大的兴趣,反而像是在提醒人们这部影视剧里所呈现的东西是假的。不能拍出那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作品就不会有太强的代入感,当观众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剧情当中时,这部影视剧也就注定不会有好的反响。

我觉得很多人像我这样有一些可怕的地方,就是对一件事情完全没有做过调查研究,谈不上知道内情,却能够对这件事情侃侃而谈,发表各种各样的看法这不妨事,但有些人却希望做这件事情的人按照他的想法来进行。比如两个人在擂台上打拳击,看台上有一个人,希望台上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可坐在看台上的那个家伙,根本就没有学过打拳。谁要是听他的主意,一定会被揍的鼻青脸肿。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手段对台上的拳击手施加影响。如果台下的人都这么做,台上的比赛就很难做到真实,的确在这世界上有另外一类比赛,他不是真正的赛事,而是具有表演性质的东西。比如两个人在台上打拳,决定输赢的不是两个人的实力,而是剧本。

任何东西只要把名利掺杂进去,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围绕着一个小小的赛事,一堆人在里面争名夺利。其实征名逐利也没有关系,只要是光明正大的争,按照规则去争。只可惜很多人是不择手段的争,如此行事实在是让人没办法接受,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对。假如台上的拳击手以及负责指导他的教练,以及背后提供服务的团队,大家如果都没有心思取得好的成绩,却围绕着争名逐利搞出了一堆花样。这只能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关于正在酝酿中的新年贺词,我已经有了几个想法。我在网上找到了几位在今年去世的青年演员的名字,同时了解了有关今年去世的两位网红的信息。除此之外,还了解了其他一些相关的信息。我的思路就是先描绘一个非常悲伤和无助的场景,然后再这样一种场景之下发现人们的善良。然后再用这善良虚构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不知道这个设想能不能成功?

很多时候我也想过,如果大唐能够延续更长的时间。如果唐玄宗不犯那么严重的错误,如果安史之乱没有发生,如果怛罗斯之战没有战败。情况也许就不是后来的那个样子,很多人把唐玄宗前期想象成一个明君,其实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了。开元盛世只是经济上非常繁荣,若论武功,岂是比不上贞观。因为开元年间在西南和东北朝廷都没有办法直接控制,即使唐玄宗不犯后来的错误。周边出现的问题也会让他焦头烂额,或许他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但他绝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雄主。唐太宗作为皇帝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他在成为皇帝之前是一位武功赫赫的名将。但他又不只是一位优秀的将军,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善于笼络人才。大量的智谋之士和勇猛之将聚集在他的麾下,这就意味着天下总有一天会归他所有。历朝历代应该都有非遗唐太宗的人,攻击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杀兄屠弟,一个是篡改史书。

新丰九年十月十九日

敬礼

你的朋友陶唐

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试图发现传播学的相关规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其实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何先生做的是跟营销有关的东西,但是在跟他接触的过程当中,我对他的营销没有太大的信心。在社交网络总能够见到这样的人,说某人能够有今天的影响力,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了不起,而是有人在帮助他运营。在这样一群人看来,只要有人愿意,哪怕是一头猪都能够飞上天。对于这种说法我是不相信的,这世上自然不缺有钱的人。如果他们能够轻轻松松的把一个人捧红,世界就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样子。一位女士曾经在某部电视剧里扮演配角,后来与知名富商结合在了一起,由此她也成了一位名人。在一段时间内她很受大家关注,可到了现在社交网络上再难听到有关于她的消息。如果有谁总是说自己是一名独立女性,很可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个真正优秀的女性根本不需要标榜这样的身份,而且今天我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过去可能对女权的定义太过于宽泛了。

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工作的权利,我不倾向于把它定义为女权。只要是人,只要客观条件支持这个人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他就应该去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作。这是作为一个人该拥有的权利,而不局限于女性。那么什么是女权呢?我觉得女权应该建立在女性身份的基础之上。比如支持,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而给予适当的照顾,比如当一位女性成为母亲之后,承担了男性没有承担的责任,因此应该给予更多的照顾。反过来这世上有没有一种东西叫男权呢?男权这个概念是根据女权提出来的,在女权这个概念出来之前,这世上没有一种说法叫男权。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父权社会,父权不能等同于男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世书城]

除非父亲在未来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消失了,否则父权就会一直存在。我们意识到在父权社会,儿女在面对母亲的时候,仍然是要尽孝道的,作为母亲仍然是有权威的,由此可以推断,即便是将来进入了某全社会乃至于女权社会。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父亲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所收敛呢?当然相对于父权社会,父亲作为一个权威的存在,一定会被极大的削弱。我理想的社会是这样的,无论是作为男性还是作为女性,都不用性别去评价一个人。如果要说对性别的认知,我的观点是尊重自然。如果大自然的创造有瑕疵有问题,我也支持人进行必要的干预。可如果你生来就是一个男性或者女性,却想着变成另一种性别。这种认知的错误到底应该怎么去说呢?是从心理层面去纠正,还是要从生理层面去纠正,我觉得是应该选择一种成本最低的方法。相比之下,从生理层面去纠正要难太多,一般来说接受过那种纠正的人,他的生理机能会大受影响。

我已经记不清哪一天又搜了那位女主播的故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她无论是在生前还是生后,都没有被这个世界所善待。通过他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我有被善待吗?反过来我有善待过别人吗?正如前面我提到的那样,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及时悔过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其实不只是皇帝作为一个普通人具有这样的品质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人在有生之年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犯错之后,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予以纠正,这样的人是值得珍惜的。上午的时候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谈的是有关皇帝的问题。因为这不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大多数人都保持了沉默。秦先生曾经说要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他发的朋友圈,我也注意到他的确在做这件事情,但我觉得他做的事情意义不大。

此致

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着意研究一些人物的晚年。比如秦始皇在最后的时光依旧在执行他那个庞大的计划,落实自己脑袋中宏伟的蓝图。他的愿望是可以长生不老,退一步讲,他相信他留下的基业可以传至万代。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秦始皇的晚年生活应该非常的奢侈。同时又要指明在他的晚年并没有怠政的迹象,相反种种迹象显示,即便在晚年,他仍旧勤于工作。最后的几年里他忙着四处巡游,我们今天可能觉得他是在旅游,实际上他拖着病体行走四方是非常辛苦的。秦始皇的宫殿和陵墓修得宏伟壮丽,留下的版图也是空前的壮大。今天我们指出他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在他那个年代找不到相关的经验。只是在黑暗当中去摸索,我们不得不承认,人都是有局限的。秦始皇是如此,你我也是如此,所以大可不必嘲笑古人,特别是古代的上人。

之前我曾经也谈论过相关的一些议题,古代最受百姓爱戴的皇帝有汉朝的文帝和景帝。因为这两个人在位的时候,百姓的负担比较轻。但后世在评价功绩的时候,最受瞩目的皇帝应该是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统一海内,版图远超过三皇五帝时代。而汉武帝在秦始皇的基础上又开通了西域,如此一来,我们与西域诸国的来往就越来越密切。因为有了我们与域外的交流,大量的财富涌入内地。唐太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皇帝,一方面他取得了赫赫武功,同时在文治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可以这么说,在唐太宗的身上兼有秦始皇汉武帝和汉朝文景二帝的特质。这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现象,在唐太宗之前以及之后都没有这种状况。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缺陷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是因为他能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没有像很多皇帝那样,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宁可一错到底。在他的帝王生涯,曾经不止一次检讨过自己的错误。

阅读我的人生恒河水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6898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