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我有无敌舰队

第270章 祸水东引

  • 作者:晓小锋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02 00:57:28
  • 字数:5766字

郑国军队,在北方诸国中也算是十分强大的,在五六万郑军的镇压下,很快那些聚集起来的难民潮就被打散了。

尽管民变已经被镇压,但申屠明与郑国官员都知道,这一切的平静都只是暂时的,那些误导民意之人,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

这座饱欲盛名的历史古城,此时却是人心惶惶,从高高在上的君臣,到底层平凡的百姓,脸上尽是担忧之色。

因为灾,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就只能外出逃荒,灾民数量增加,其中就不乏几个别有用心之辈。

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都,它拥有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半坡文化,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佛教古刹大雁塔。

县城、集镇被攻破,原本还有一口饭吃的百姓,也因巨大的慌乱失去了粮食,从而也成为了灾民中的一员,攻破的县城集镇越多,灾民的数量就越庞大。

加上一两个有心之人带领,那些看不到希望的灾民,很快就揭竿而起,冲进府衙和仕绅的大院,开始烧杀抢夺。

当心中的某个恶魔被放出来,事情就已经走向了不归路,特别是那几个带头之人,手中开始掌握权力,心中的欲望便被放了出来。

在看到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保境安民,使自己管辖之地不混乱,把灾民以武力驱赶到其他州县去后。

但毕竟是一群平头百姓,既没经过军事操练,也无趁手兵器,很快便在州府城下大败而归。

经过州府的失败,很多人也看清楚了形势,他们开始把目标选择在那些县城或者是集镇。

郑国朝廷也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那就是把闹事的灾民驱赶到其他国家去,竟然要祸害,还不如去祸害其他国家,削弱邻国实力,也算是为国做贡献了。

在选择目标时,郑国官员齐齐看向了梁国与吴国。

因为北汉内部也是灾民四乱,赶到北汉去,很快灾民又会返回来,南唐有长江之隔,渡江并非易事,北边的大燕,经过两年前一战,边境防守严密,也不是一个好目标,唯一的目标就仅剩下梁国与吴国。

他们脑中,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想法,他们开始裹挟越来越多的灾民,看到乌泱泱的人头,胆子自然也越变越大,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县城、集镇,他们开始有目的的逼向各地州府。

胶州到平度、一百二十里。

胶州到即墨、八十里。

胶州到浮山前所、一百里。

以及高密到平度、一百里。

即墨到浮山前所、八十里。

平度到莱州、因为中间相隔大泽山,所以只能选择绕行,距离也从原有的六十里延长到了一百二十里。

等西部官道建设完毕,就会进行三条大干道的修整。

第一条就是从胶州出发,穿过莱阳与栖霞,最后分别抵达登州与宁海州。

第二条,从莱州出发,穿过龙口抵达登州,最后南下宁海州。

第三条,从即墨出发,过海阳与牟平、文登,最后分别抵达威海卫和荣成,再把登州、宁海州,威海卫连城一线,半岛的各条大动脉就将完成大概建设。

官道修建完毕,各地之间的路程就会大大缩短,经济也能更加繁茂,王新对各地的掌控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哔吡咇……”

骑兵训练场中,尖锐的口哨声响起,刚才还懒洋洋地汉人士兵和蛮族士兵纷纷站起身,以最快的速度,跑向自己的训练场地。

乌木尔是一个蛮族人,是骑兵三团的现役战士,被从复州卫带到这里时,他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

听到自己被纳入骑兵团后,他的是抵触的,但为了自己的家人着想,他还是选择了听从。

原本以为自己与家人,以后的生活将会是辛苦不堪,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他,并没有迎来欺压与虐待,反而还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那些人不仅给自己家人分配的住处,而且还给安排事情做,并且自己也每月有二两银钱,更加可贵的是胶州商业繁华,家人生活、吃穿用度也比以前好上不少。

数月过去,他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唯一不妥的是他与家人还没有获得这里的户口,听队里的上官,想获得户口,就必需拿功勋值去换。

所谓的功勋值,就是战场斩杀敌饶多少?功勋值,不仅能换胶州户口,也能换土地,更能加官进爵。

生活安定以后,很多蛮族士兵都开始尽力去融进这个圈子,他们白刻苦操练,晚上就抱着课本去学习汉语或者认字。

对于蛮族的识字权,王新并没有剥夺,这个时空的人与蛮族有民族界限,可从后世而来的王新却没有,五十六个民族共荣,才形成了伟大的共和国。

尽管满清给汉人带来了诸多痛苦与耻辱,也让汉人民族经历了百年羞辱,但那都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事情,这个时空有他,他相信那些事情将不会再发生。

哨声响起,五百个蛮族士兵纷纷跨上马匹,经过片刻列阵后,五百匹战马,列成了前后三排战斗横阵。

一声哨响,他们抽打马匹,握紧斩马刀开始冲锋,前方扎满了密密麻麻的稻草人,隆隆的马蹄声响彻骑兵训练场,五百骑兵以高速冲过目标区。

刀光闪动,一个个稻草饶头颅被削上了空,稻草人并非完全无害的稻草人,稻草人手中也握有长矛兵器,而且都是固定好的,若是稍不留心,就很有可能被刺个对穿。

之所以给稻草人加上长矛兵器,主要考验的就是士兵的躲闪能力,以及对战马的精确操控。

蛮族士兵马术极好,冲过目标区后依旧是完好无损,可目标区内的稻草人却是面目全非,不是缺胳膊缺腿,就是少了头颅。

教官朝着冲过去的蛮族士兵吹口哨,用手指着等待区域内的蛮族士兵,又用手指了指被砍得碎屑横飞的稻草人。

意思是让他们把战马骑回来,让给下一批冲锋的士兵,然后去仓库把新的稻草人搬过来安放好。

更换稻草饶间隙,就可以让马匹稍微休息,恢复到巅峰体力。

把玩着铁制口哨的教官也是很无奈,因为战马不足,现在的骑兵训练只能分批进校

看着手中的口哨,训练教官不经称叹道,这东西还真好用,声音不仅清脆明亮,而且还不用像牛角那么奋力吹。

训练教官手中的口哨,自然是王新的发明,兵工厂的制造。

为了让军队训练更方便,王新让兵工厂做出了一些口哨,因为制作不易,并没有大范围普及。

口哨常用于团体集结口令、和行进节奏的口令,可以按照规定把口哨声当做各种传递信息。

西部大体主要分为七条。

胶州到高密、五十里。

因为战争,此时两国边境防线虽然也高度紧张,但那只是用来防守其他国家军队的,只要自己按兵不动,灾民他们应该不会太在意。

毕竟都是汉人百姓,这样逃荒逃到异国他乡去的也不少见。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三月三日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主意敲定,郑国地方官府与军队就在有意的驱赶灾民,朝着吴国与梁国的边境线靠拢。

胶州。

经过政务院几商讨,重建官道的方案已经确定,政务院的建设方针是,先西部在东部,这也是因为资金紧张的原因,所以先选择修建西部。

在饥饿面前,百姓的情绪很不稳定,很轻易就会受到误导,在因郑国朝廷无良赈灾,地方官府也个个推脱责任。

在看哪些官府老爷每大鱼大肉、吃喝不愁,而自己却要忍饥挨饿,心中那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立刻就跳了出来。

阅读我有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70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