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争论2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1:59
  • 字数:5160字

“小李老师,我是津孟开发区老余啊,真是不好意思啊,这么晚还在打搅你。”老余说话的声音都发抖了,此时要是李凡把电话直接挂了,他也不会生气。

“哦,余叔叔,没事,这么晚您打电话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您不妨说吧,我只要能够帮上的一定帮。如果万一帮不上我也会跟您直说……”

李凡让朱老把听证会筹备的事情交给平涛文化公司去办,这也是一箭双雕的事情。首先,有公司出面,各种费用的支出就不是问题,甚至还是一个强项。其次,现如今平涛文化公司可是名声在外,出面去请人也能起到相互烘托的作用。

平涛文化公司的第一部电视剧《汝瓷春秋》已经火了半年了,目前还在各个地方台轮放,因此接触到的文化人不在少数,更是一些古玩专家都很青睐这里,因为这里拍出了一部既富有人情味和国学文化传承的电视剧,又能在剧中真实客观的向观众讲述古董的知识和一些鉴别窍门,做到了**的统一,许多大家都认为这很难得,很是用心了。加上那电视剧的片头写着“古瓷顾问:朱家清”的大名,这能不让一些业内的大人物感兴趣吗?而目前正在杀青的电影《画情》,正片没上映,可是放出来的广告花絮就已经把一些人的胃口吊的足足的。

大揭盖的方式显然无法抵御现代社会的这种“知情权”的冲击,就是防也防不住,你总不能动不动就调来警察或者武警来维持秩序吧?就是来,能来多少?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有多少考古现场遭到了破坏和干扰,业内人说起来眼泪都是一把一把的,可是老百姓不知道啊,你没法去大面积的做这样的科普,即便是做了,仍然还是会有一些喜欢猎奇,喜欢别出心裁的个性人物,他们甚至都不惜卖国的去哗众取宠,还在乎你这点限制?没弄些地痞来给你玩个哄抢就已经算给足考古队的面子了。还有,那些旁观者中间,天知道有多少摸金校尉、土附子、搬山道人在旁边觊觎,他们一是来学习,看看什么东西出来值钱,二是想趁火打劫,这样的事情在考古界里可也没少出,丢失文物的案件可不在少数。

就这样,老余一边跟大老黑抽烟喝茶聊天打屁,一边隔一会按下座机上的重拨键,直到过了12点的时候才拨通,老余立即拿起话筒大声的说了起来。

好不容易把这些都打发了,李凡还是没能按时的睡觉,老余把电话又打进了他的房间,诉说着他和大老黑的郁闷。老余是怎么知道李凡的房间号码的?唉,在津孟县的宾馆里,马嵬曾不还住在那里嘛!以老余的本事,用不了几句话就从马嵬曾那里得到了李凡的房间电话号码,自然也就不厌其烦的开始拨打了。

为啥是不厌其烦呢?因为,在他们前面,先是朱家清跟李凡掰扯了半天,接着李凡又与江涛说了一阵子,老余想把电话打进去,难,那座机又不像手机有另外来电提示,接不通就是忙音,偏偏事情还急,逼得老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足足的打了二个多小时。把个大老黑急在屋子里来回溜达,烟都抽了一包。

这就是李凡的心态,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对方肯定有急事难事,谁会无聊的如此冒失?要是那样,这个电话根本就打不进来,能够知道这个号码或者告诉这号码的人,都是自己认可的。老余的为人他很清楚,不是重要的事情是绝对不会着急打这个电话的,也怪自己,手机应该打开,至少可以看到对方发来的信息嘛,充电是一个理由,可是边充边开机也是可以的啊。

“难道不会是为了防止骚扰,他故意的把电话拿起来放在旁边?”大老黑说。

“你可真是个糊涂蛋,如果是那样,你以为人家宾馆的程控交换机不会显示吗?用不了几分钟,服务员就上门去询问了,这也是一种宾馆房内安全提示的手段之一,如果怕电话进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拔掉电话线,现在可以肯定,他是在接电话,他应该很忙很忙,这要不是你找上门来了,我才不会这么晚还麻烦他。”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一开始打不通,大老黑就准备放弃了,可是老余却信心十足的要坚持,“他的电话这么忙,说明他的确是个能人,要不然哪里来的这么多电话?”

在李凡看来,只要把津孟发现汉代大墓的事情曝光在公众媒体之下,学校里写什么样的报告就不重要了,而参加听证会的时候,考古队也会全面阐述他们的观点,毕竟,在考古发掘中,要预防的不仅仅是空气的侵入,还有紫外线、红外线、闪光灯以及自然的风雨等等,说,考古发掘怎么还能遇到这些?太阳光里有紫外线,这是谁都知道的,那红外线哪里来?其实,说出来很简单,首先,大揭盖后,围观群众根本禁止不了,人家远远的看着,拿出手机来拍照算是简单的,要是来几个自媒体的人,或者是一些小报记者,独立记者,拿出长枪短炮,架上绝对强悍的摄影机,你不让人家拍,人家也能想法子隐蔽的去拍,为什么去博物馆里,几乎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是禁止使用相机的,更别提闪光灯了。

当下,江涛也是忙的厉害,这边电影《画情》刚刚杀青,那边周布斯又搞出来《乌蓬小镇》纪实片剧本,以纪实的手法,讲述江南古建筑的发展脉络,讲述藏在深山里的泰顺风貌。这刚刚弄出第一稿来,当地电视台已经预定了,许多旅游公司也加入了购买大军里。如果说《乌蓬小镇》纪实片的拍摄,那还仅仅是李凡策划的一系列文化产拼里的一个铺垫,周布斯的那个文学创作团队正在创作以宸全地产为原形的当代都市题材的电视剧《小镇风云》,接下来的还有描述地产业故事的电视剧《高屋建瓴》,总之,后面的计划是一套套的。在江涛看来,这些项目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弄出眉目,至于说投入多少回报多少,江涛都没功夫去琢磨了,他相信,只要有**在那里“点石”,跟着来的都是金子。

李凡交代的任务江涛不敢不去干,可他的确是分身乏术啊,好在李凡让他去学校里找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去客串,只要给了这些学生活动的纲要,不用担心学生们玩不了。同时,李凡也指点江涛,文化公司里不仅要有固定的员工,同时也可以拥有“项目合同工”“临时工”,没必要把自己限制死,而招收这些特殊人才就直接去找那些还在“漂”着的人,他们太希望有个机会了,这就是窍门。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