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杂说6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2:03
  • 字数:4962字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我们先说元朝。元朝的兴起是从一个部落开始的,这个部落就是被汉唐打散的东胡后裔乞颜部,虽然很古老,可是传承到铁木真这一代时已经很弱小了。

知道成吉思汗的人很多,可是知道铁木真的并不多,其实,这是一个人,成吉思汗的名字就叫孛儿只斤。铁木真。人们都说蒙古人没有姓,其实,在帝王和部落首领以及贵族中是有姓氏的,比如,元朝帝王的姓就是孛儿只斤氏。后来的忽必烈、窝阔台等等,其实就是叫他们的名字而没有加上他们的姓氏,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姓孛儿只斤。在这里呢,孛儿只斤其实也是后来成吉思汗自己定下来的,他们的那个乞颜部本身就姓,按照原来的意思,“乞颜”是要放在“孛儿只斤”之前,表述为“乞颜·孛儿只斤”。这个意思就是“乞颜的孛儿只斤”,到了成吉思汗时代以后,才单用孛儿只斤为作为独立的姓氏,彰显尊贵。这与汉民族里许多姓氏是从古姓“姬”“姜”中逐步演化出来的道理是一样的。

外族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二次成为统治者,第一次是元朝,第二次是清朝。这两次外族的统治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是从荒蛮的游牧部落迅速的进入社会顶部,不同的是,被汉化的程度不同,一个被赶走了,一个被同化了,而产生这种不同结局也是与人们对历史认识的进化和影响。

蒙元的褊狭心胸不仅使其内部快速的**和内斗不断,也使汉民族的地主阶级无法忍受了,该得到了利益没有,反而连科举最后都取消了,这已经严重的触及到了百姓的到底底线,于是,各地兴起了反抗,仅仅90多年,元蒙就被老百姓给赶到了漠北去了,从此一蹶不振,直到今天,究其根本的败因就是拒绝向中原文化低头,不接受高级文明的洗礼,没有文化的人,智商再高也有限。

铁木真时期,整个华夏其实也就是个军阀割据的局面,只不过当时的军阀各有民族,比如,占领东北、华北是鲜卑族的金国,占领漠北草原的是大蒙古国,占领河西走廊到西域的是党项的西夏,还有占领青藏高原和部分云贵高原的吐蕃,而南宋其实是一个经济发达可是却很逼仄的小朝廷,仅仅控制着东南沿海和湖广一带。铁木真生前并没有完全统一华夏,他是在攻打西夏的时候死在六盘山的。

铁木真死后,他的四个儿子开始疯狂的扩张,最后形成了除华夏元朝以外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四个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这些汗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最远的已经到了第聂伯河,俄罗斯被欺负的不要不要的。这些,其实都是他们民族在上一代死后要分家的劣根性,内部没完没了的互斗,兄弟相残,女人干政。铁木真在的时候,让他们去开疆裂土,自己找食吃去,可是,这些汗国都没有能够长期的维持统治,先后被当地民族推翻。

可是,历史并不是能够按照地主阶级原先构想的那样,打着蒙古皇帝的旗号重新划分利益范围,当蒙古人拿下了天下以后,事情的发展完全变了样子。

当时的蒙古人在文化上落后,而且心胸有褊狭,非常怕被外族同化,因此,忽必烈后的历届皇帝都是尽全力打压汉文化,尤其是汉文化带来的威力让他们害怕,让他们不知所措。而此时的一些汉大臣在蒙元如此高压的统治下,顽强的坚持汉文化的传承,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赵孟頫,黄公望这些人物。

而在华夏大地上最后建立元朝的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忽必烈按照排行,无论如何是当不了蒙古帝国的大汗的,他的父亲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那个拖雷,拖雷是铁木真的第四个儿子,而忽必烈又是拖雷的第四子,所以,怎么轮也到不了他的手上。拖雷是铁木真的老儿子,铁木真死后,将老家底蒙古帝国的汗位留给了他,其他的四个儿子赶出去扩张,建立了另外四个蒙古汗国。拖雷死后,传给了长子蒙哥,可是这个蒙哥在攻打四川的时候死了,一下子弄的蒙古帝国没了大汗了。此时,比忽必烈小四岁的老七阿里不哥在大都蠢蠢欲动,图谋汗位,在蒙哥死后不久靠着蒙古贵族的支持,自己登上了汗位,可他手上没有军队,干脆召集民兵,忽必烈在接受汉族谋士的计策,十个月后在中原开平自立称汗,随后跟弟弟玩了一个花活,明着说自己要继续南征,实际上偷偷的返回了大都,然后哥俩就开干,这一打就是四年,最后在昔木土脑儿这个地方,老四把老七干趴下了。昔木土脑儿这个地方在现今的蒙古境内。随即,忽必烈正式登基,而且,人家不跟那些叔叔伯伯们折腾,也不叫啥“汗国”了,接受汉大臣的建议,改称“元朝”,并且开始了对华夏的统一战争,而在这个战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蒙古的铁骑,而是当时汉民族里的地主阶级和他们的代表人物,说白了,还是一场内部的改朝换代,是一场地主阶级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盛京,是满清王朝第一代皇帝的“龙兴之地”,而且,满清第一代皇帝就接纳了汉文化,很讲究,所以,在清朝的时候,人们为了避讳,管盛京也叫“奉天”。到辛亥革命的时候,这里的军阀也叫奉系,这奉系其实就是从奉天府这里来的。

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是历史学中的一大难题,因为,在唐末的时候,文字记载中几乎没有关于蒙古族的记录,直到11世纪,才在一些零散的文字中出现了“塔塔尔”这个叫法,由于古代文字通假,后来逐步演化出了“鞑靼”。13世纪,铁木真经过多年的拼杀,总算是统一了草原上的各部落,并且成立了统一的“大蒙古国”,铁木真正是登基为大蒙古国大汗,蒙古一词才正式登上历史记载。

早期的蒙古族没有文字,铁木真登基前俘虏了回鹘人塔塔统阿,是这个塔塔统阿将“畏兀字母”演变成了最早的蒙古文字。其实,这个“畏兀字母”就是被后世通称的回鹘文字,是一种从阿拉伯那边传过来的拼音字母,说白了,就是阿拉伯文的一种,只不过阿拉伯文是从右向左写,蒙文则是把这些字母从上往下写。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