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西域故事2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3:24
  • 字数:5222字

大马士革钢本身可不是出现在大马士革,而是出现在公元五六世纪的古印度,通过坩埚将铁水冶炼成钢水,在锻打武器的时候是一边打一边向被打的刀片上撒碳粉参碳,由于锻造过程中不可能将碳分子均匀的混合到钢坯里,无论如何打都做不到,所以锻造出的刀身上有各种各样水波样花纹,这成了大马士革钢的标记。

当时在印度洋和南海之间从事贸易的是阿拉伯商人,是阿拉伯商人将这种武器和材料带到了华夏,这有些像数字符号的传播,在欧洲,现代数学0—9的计数符号叫阿拉伯数字,这种高碳钢由阿拉伯商人传入华夏后,就被叫大马士革钢了。

看到这把剑,李凡也是惊叹,“这可是稀世珍宝啊!小心的拿出来,放进无氧的保存箱中,先用光谱分析仪看看材料,我估计是很复杂的合金材料。然后做一个碳14分析,先别从那个剑上取样,就用这些锈蚀的剑鞘的样本,小心剑把上的材料,我似乎看到上面有红蓝宝石,那个剑把可能也是特殊材料做的。”

这边的学生小心的按照李凡说的去处理那把古剑,这边李凡就忙不迭的去翻书了,作为学院院系里的教师,去寻找资料可不是去找度娘的,那得去跑图书馆了,还不是一家两家的图书馆,光是这一个礼拜,李凡就跑了三家图书馆,脑子里逐步的形成了一个概念,此时,他还要等到化验室里出来的结果,如果分析数据结果与自己推断差不多,那么,许多在考古发掘中存在的谜题也就有了解释。

一个学生小心的把那锈蚀的剑鞘拨开后,发现里面的宝剑竟然只有些许乌黑的氧化层,剑本身并没有像外面看到的那样锈蚀的没法看了。不禁叫李凡过去看。

“有许多人都喜欢看武侠小说,这里我不评判当下一些网络上的神鬼修真的东西,那些小说里干货不多。如果你们看过梁羽生和金庸写侠客小说,你们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关于冷兵器使用材料的描写,在近代的一些地方志的记载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而大家看到最多的恐怕就是缅铁、大马士革钢、陨铁这类打造冷兵器上等材料。实际上,缅铁是以柔为特色的,也就是说起柔韧性特别好,一把用缅铁打造的宝剑甚至可以像腰带一样缠在腰上,但这种兵器一般还是做防身的武器,真正在战场上砍杀是做不到的,而大马士革钢则是在近几百年才出现,以锻造表面有花纹为特点,现代研究也已经表明,那就是高碳钢。至于陨铁,则是天外飞来的铁块里本身就包含着镍的合金,锻造出来自然与普通铁不一样。

在y大学里,李凡本身就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首先,他现在是最年轻的副教授,这还是因为年纪太小,给教授职称怕有些人不高兴,从减少负面作用,凝合学校合力的观点出发,学校做的一点没错,可是校委会里却有人冠冕堂皇的提出,“不能给他太高的荣誉,免得他过早的发飘,那是害了他!”

在许多场合里,有些话不说比说了好,正因为某位权威说了这不该说的话,李凡直接向学校递交了辞呈,他回答学校的询问也很直接,“学校说什么理由都可以成立,可是,把对我的培养说成是条件就不合适,好像我占了学校多少便宜,你们拍拍胸脯问问自己的心,那是事实吗?只有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才会用那种没有油盐的论调去折腾别人,我在这里追求的是学问,是知识,可不是什么职称!”

有人会问,阿拉伯商人运到华夏的是武器,怎么可能会叫大马士革钢呢?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了。早在隋唐时期,华夏的锻打工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类似向锻打材料里撒各种粉末的技术,早在春秋战果的欧冶子时期就很成熟了,

其次,李凡的课讲的很风趣,内容也很扎实,模棱两可的概念在他的讲课里是不存在的,更重要的是,李凡讲课往往广征博引,把历史的问题现代化,把现代的问题历史化,往往让学生在嬉笑和发愣中获得了知识,所以,李凡要讲新课,想来听新鲜的学生就少不了,他几乎每次外出考古回来后,都会有怎么一次。

硕大的课堂里,已经坐满了人,看着年轻的学子,李凡拿起话筒就开讲。

我们的古代工匠可不是简单的向通红的材料商撒点碳粉了事,能够撒的东西多了,甚至包括动物血和人血,别以为使用血液是残酷的,在血液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是许多天然材料在当时无法做到的,当特殊的加工工艺被摸索出来,才有后来的干将和莫邪,那可不是什么古人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而是有科学道理的。

正因为隋唐时期的工匠加工工艺的水平不低,单纯的向隋唐贩卖那种很单薄的怪模怪样的异国兵器并不被欢迎,甚至有些武将买回来后重新回炉锻打。于是一些商人按照客户的要求干脆直接将坩埚的熔炼钢坯贩运过来,于是,就有了大马士革钢的称呼,注意啊,这个大马士革钢是没有花纹的,与现代普通钢锭没多大区别,那为什么这种钢锭会得到锻打者的欢迎呢?难道当时华夏没有?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小老大叫真了,学校那边也知道说那个话的人犯忌了,李凡是学校里几十年难见的学术人才,人家根本就不计较什么学位职称啥的,用那样的话去恶心人家着实有些过分,可是谁来做这小子的工作?朱老是一推二六五,按照他的想法,李凡是可以直接上教授职称的,在古代学领域里,现在无人能超过李凡。最后还是那个早就离开学校的杨校长给李凡打了电话来了,也不啰嗦,简单的一句话,“啥也不说了,你小子给我一个面子!”于是,李凡服软了,收回了辞呈。

(adsbygoogle =|| ).push({});

“李老师,这是把什么剑啊?与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不一样哦!”

学校化验室这些日子几乎天天加班,可有些分析是需要时间的,想快也快不了。十几天后,化验室里得出了初步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那个剑鞘是隋唐时期的,而通过光谱分析,那把剑的材料还真是像李凡说的,是多种金属元素的合金材料,具体说还是以铁元素为主的钢剑,可细看起来,现代合金钢需要的其它金属分子在剑体中几乎都有,最让李凡吃惊的还是宝剑锻打的工艺水平,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特殊的课题,李凡在学系里开了一堂大课,为什么是大课呢?古代学系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学生,几个年级加起来怕是有近三百人了,加上与之相邻的历史学系、中文系等对这个课题有兴趣的学生,不开大课怕是不行。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