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上帝手段8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3:49
  • 字数:5434字

“你说的没错,我的家底是没有那么深厚,可我找到了资金来源,为了拯救公司,我借高利贷不行吗?只要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样的贷款在开曼群岛那些银行里很难找吗?我知道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我用什么做抵押换取了如此数量的贷款,可是,我就是不告诉你,这也是我权力!反正,那些想看我**的人可能要失望了,我们公司不仅不会垮,还要在华尔街好好的大干一场呢!”

希尔顿是借汤普森的口,告诉俱乐部的一些人,他们耍的把戏玩的阴谋都失败了,戴琦公司现在明白了当初的一切,大不了,大家重新再来玩一次。

霍夫曼没有想到,让出去的这2个培森,最后竟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当然,霍夫曼自己也是获得了非常大的收益,而且,那种成功感让他吹嘘了一辈子。与希尔顿不同,谢尔顿占有的股权多少还是用公司里现存的资产换来的,而霍夫曼纯粹是干了一次空手套白狼,真正借用名头捞钱的是霍夫曼而不是别人。

谈好了,霍夫曼拿出早就打好的协议,将几个空白处填好,又叫来了自己的律师,在律师公证下,双方签署了投资协议,特别申明,这个投资是“秘密”的。

霍夫曼霸气的说着,刘道源在傍边撇嘴,那意思是,“瞧你,何必如此得意?”

希尔顿的话并没有把汤普森给折服,反而是兴趣更大了,“根据我们的了解,你的家底似乎没有那么深厚吧?注资,向一个投资银行注资可不是一个小钱。”

但是,这样的债务往往又都是面临着“账期”的问题,啥意思?就是还没有到还款期限,想要把这样的往来账目结清,那就必须要牺牲一部分利息收入,这也是一个常态,比如,你想去银行将自己的定期存款提出来,你就得不到定期存款获得的利息了,道理是一样的。面对这样的讨债鬼,只要谈好了条件,希尔顿是立即支付,同时终结与那家公司的往来,也就是说,落井下石的企业都上了希尔顿新建立的黑名单,对此,方丹后来嘲笑他,根本无需搞那样的名单,你原来所有的往来企业都会上去,还不如搞一个值得信任的白名单来的简单呢。

就这样,许多账目结清,就连那笔郑德勋忽悠来的巨款,也以利息对折的结局将账目结清,此时的戴琦公司可以说是轻装上阵了,俱乐部里的一些人敏感的发现,希尔顿似乎从其他地方找来了投资,他们期待的破产申请一直没有发生。

在政客嘴里,总是会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都认为这是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或者是丘吉尔说的,殊不知,这是英国资产阶级商人里最早流行的一个俗语,为了利益,资本是不在乎你是朋友还是对手。在华尔街更是这样。

西方记者的问话里,往往藏匿诸多的陷阱,他们把诱导性的问话用的滚瓜烂熟,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掉进他们预先设计的陷阱里。就那汤普森的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可是却是暗藏杀机,希尔顿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绕不开他的陷阱,搞不好,还会被汤普森抓住小**,甚至可以直接举报希尔顿的戴琦公司在申报纳税报表上弄虚作假,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别看汤普森笑嘻嘻的,没安好心。

“你少绕我!我们的报表准确无误,不过是我把自己的所有家底都拿出来向公司注资了而已,法律有规定公司经营亏损的时候不允许股东自己注资吗?”

当初希尔顿之所以上当,与他注重利益的秉性分不开,人家给他画好了路线图,他觉得顺理成章,没有问题,于是上当,于是掉进坑里。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公司业务转移到东方后会让一些同行占便宜吗?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他衡量了获得利益的优劣和多少,才做出那样的决定。在这个事件中,他唯一失误的地方就是他对东方不了解,对华人不了解,他以为自己了解了,可他是从哪里了解的?不就是汤普森那样的记者成日价在媒体上的忽悠吗?如果希尔顿能像现在这样的了解华人,了解东方的变化,他会去上那个当吗?所以,希尔顿真正痛恨的反而不是那些俱乐部忽悠他的人,而是那些媒体和对真实掩盖的宣传。

在希尔顿看来,商场上勾心斗角,相互挖坑设陷是常事,要不就不是商人了,自己没有看清楚不能怪别人,可是,那些把真实信息掩盖,用虚假的资料忽悠人就可恨了,起码,让参与博弈的人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希尔顿恨他们。

摆平了华尔街的事情,在沪市,郑德勋就与钱博平下属的一家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协议,说起来,郑德勋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辰全集团拿出来的企业是平涛文化公司,而第一步让郑德勋到海外运作上市的竟然是这样一家文化公司,这简直是让郑德勋惊掉了下巴,可是,人家拿出来的报表和业绩,也是让郑德勋不得不服气,尤其是在两年前与大都会博物馆玩的那一把,那可觉得是上市公司最好的炒作题材啊,而且,平涛文化公司有着神秘画家的独家授权,有着诸多知名艺人的加盟,还有与世界上著名拍卖公司的合作协议,到哪里去找如此具有算不清潜力的公司?大批的无形资产几乎就是天价,更别提人家在影视行业里正在蓬勃向上呢?作为善于策划新公司上市的郑德勋,对平涛文化公司的资料是越看越开心,不到十天,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就出笼了,希尔顿立即在华尔街开始活动,把这个新的项目说的天花乱坠,说的神乎其神,可事实摆在那里啊,不信?去问问大都会的坎贝尔和幕后老板普特南啊,还有,方丹在纽约的办事处也是煽风点火,哎呦,说是要上市,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这边就已经满城风雨了,太招摇了。

“你能告诉我们,你是从哪里获得了新的资金吗?”华尔街《经济日刊》的资深记者罗伯特?汤普森找上门来询问,“贵公司这一周的表现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他们没有想到,你们到现在还有钱拿出来还账,是不是原来的报表不准确?”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好!2个培森就2个培森,但你必须要与我签署一个协议,不得擅自做主,更不能将公司的秘密公布于众,只要答应这些,你需要的资金三天到账!”

希尔顿和郑德勋两人第二天就分别离开了法兰克福,郑德勋是回到沪市去处理公司的“善后事宜”,戴琦?希尔顿则是返回华尔街去对付那些讨债鬼。

在华尔街,当公司经营被某些机构挂上了黄色警告的时候,一些相关的企业就会前来讨债,一旦进入申请破产的程序,什么债务就都被冻结了,到那时,就是想不受损失都不可能,债务的返还是由相关机构按照比例平摊的。所以,在戴琦公司还没有进入破产程序的时候,能要回一点就算一点,这几乎也是常态。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