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明争暗偷4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09:15:02
  • 字数:5078字

哈维此时正在给李凡打电话,可惜,李凡不在学校,到下面去考察一个地方了。哈维又拨打李凡的手机,结果发现不在服务区,电话居然接不通。这让哈维觉得很是奇怪,以他对李凡的了解,这人不会如此与外界隔断联系啊?

李凡的确像哈维说的那样,是不可能与外界隔断联系的,只是,他现在处在的山峦里没有手机信号,他使用的是学校配发的卫星通讯电话,只是这个号码知道的人很少,李凡也没有给哈维,所以,哈维一时半会就联系不上李凡了。

“唉!要说起来,这加里亚诺家族在制造小提琴上也是有贡献的,进入十九世纪后,欧洲经济繁荣,许多人都开始喜欢演奏小提琴,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而斯特拉迪瓦和瓜尔内里都已经作古,他们留下来的小提琴毕竟数量有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加里亚诺家族开始大规模的制造用于普通人玩乐的小提琴……”

蒙斯特开始给刘道源讲起了欧洲小提琴生产的历史,在他的描述中,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的小提琴生产流于世俗化,并且开始了工业化大规模廉价生产,使许多纯手工工匠被排挤,正因为如此,这一百多年里,就没出什么名琴。

“那三把琴是不是已经被那个啥古琴协会给定性了?如果修复后效果不错,到时候古琴协会还会不会有兴趣啊?我记得加里亚诺琴在当年的销售不错的!”

很快,蒙斯特就与斯泰因协商好了,那三把琴象征性的收费1000欧元,好歹也弥补一下前期的一些开销,不管怎么说,那个地下室让斯泰因觉得是鸡肋了。

可要说加里亚诺家族生产的小提琴没有好的也不对,他们在接受当时在欧洲还存在的哈布斯堡家族各分支王室订单时,还是很仔细的挑选木材和精细加工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像斯特拉迪瓦和瓜尔内里那样的制琴传承,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着差距,这也是斯泰因祖辈为奥匈帝国王室进的一批货没有被接受的原因。

“如此说来,那些加里亚诺琴未必就真的是不好,如果找到好的工匠修复,说不定还是能够换发新春的。”刘道源若有所思的说道,他是知道石大庆的本事的,“这样,如果您原意,去与斯泰因和哈维先生商量一下,那三把琴转卖给我如何?我去找人修复,如果修复后有效果,您是第一购买者,这个我保证。”

李凡此次去的是川陕交界的汉中地区,当地人说那一带很有可能会存在没有被发掘的古墓,也不知道是哪个大学的一个讲师,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洋洋洒洒的几万字论证了汉中地区存在古墓的可能性,本来是一篇为了升职而写的花样文章,却引发了诸多人的关注和兴趣,最后引发了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蒙斯特倒不是相信刘道源能够把那几把垃圾琴起死回生,在他看来,那琴就算是完整的修复了,在音色和演奏上肯定也就是一般,否则,奥匈帝国王室是不会拒收的,就算是当时的王室里有人搞猫腻,搞名堂,可是从现在发掘出来的看,都已经开胶开裂,这根本无法与斯特拉迪瓦和瓜尔内里遗留下来的古琴想比啊。

既然蒙斯特都想清楚了,他为什么却要帮刘道源去找斯泰因商量购买呢?虽然制琴大师鉴定那些琴已经是垃圾了,可是作为文物送到一些不大不小的博物馆里摆放还是可以的,多少还是可以有些价值的,至少斯泰因可以以做善事的由头把那些琴捐赠给一些小镇的博物馆吧。蒙斯特这是对刘道源有所求,他从西蒙那里已经了解到,华人已经把木管乐器的材料研究得很高深了,至少那种材料,在欧洲目前无法合成,也找不到,要想进一步得到好的木管乐器,蒙斯特和西蒙都认为,只能找刘道源去活动,去找那个作坊购买,哪怕价格再高上一些,也在所不惜。蒙斯特就是怕西蒙再次走在前面,这才自己亲自来到巴黎,他要第一时间跟刘道源说好,再有好东西,他应该是拍在前面的,对此,刘道源心里也明白。

首先,一群盗墓贼们如获至宝,别看那些小说里写的,什么盗墓贼都善于“风水堪舆”的,真论起实在史料,盗墓贼们掌握的绝对没有学者多,没有史料的印证,到处都是适合墓葬的好风水,没有史料的记载,难道把所有的地方都刨一遍吗?所以,真正的盗墓团伙里,往往都会有几位秀才,帮助他们搜集史料,寻找历史的脉搏,否则,他们是没有办法去寻找古墓的,没有古墓他们去盗个啥?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这怎么可能?那三把琴最多作为文物放在博物馆里展览,他们也去找过当今的一些著名制琴大师,都认为那些琴都是垃圾了,如果你想要,我可以给斯泰因打电话,现在就打!”蒙斯特说着话就拿出了自己的手机,走到一边去拨电话。

话说到这里,刘道源才算是有些明白了,看来斯泰因那边的事情发生了变化了。哈维承接项目的时候是不收费的,双方商定要用地下室的藏品收益的一半来平复开发的费用,现在,被蒙斯特这样一说,前景似乎已经很暗淡了,难怪哈维最近没找自己,或许地下室的发掘进度也有了变化,万一这群只看眼前的欧洲人搞出啥蠢事来……刘道源不敢想下去了,他连忙又问了蒙斯特一句,

工业化生产必然在许多细节上忽略了精雕细琢,同时,使用的材料和辅料都有变化,比如,到了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使用化工合成黏合胶,简单好用,可是却无法像传统的生物胶那样保持持久,一旦遇到酸碱等侵蚀,立马就开胶。

另外,当时的油漆也出现了合成化工漆,要知道,欧洲是没有天然漆树生长的,在非洲殖民后,他们发现了一些树脂具有防腐防水的功效,于是就发明了凡立水这种无色的涂料,在国内被叫着清漆,而国内使用了几千年的却是大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漆,生漆经过各种调配是可以非常完好的保护各种器皿和家具的,早在战国时期,漆器就已经有了,到了汉代,许多精美的漆器是大户人家必备的,直到今天,正宗仿古家具上还是必须使用大漆,如果是用其它化工漆替代,那定然是冒牌货,是达不到大漆制作的效果的,一些精致的明代家具保留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有大漆的保护,否则,那些家具怕是早就烂掉了。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