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紫色

第一卷_不服你来4

  • 作者:situhan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8 18:57:19
  • 字数:5024字

说起这宁古塔来,其实也是有一些传闻的,说,最早的宁古塔其实是在更北的雅克萨一带,后来由于老毛子远征军到来,整个外兴安岭地区遭受沙俄远征军荼毒,在这里不得不说,当时的西方人是真的很野蛮,他们居然像五胡乱华里的羯族那样的吃人肉,所以,沙俄远征军到了哪里,那里就被祸害的不成样子。

正因为这群野兽像他们的祖先那样没有人性,一下子就把当地各民族都给弄毛了,最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把那些老毛子杀了片甲不留。可原来在那里的流放地也没法继续了,于是,这个专门流放官员的地方才南迁到了当下的海林县。

说起瓷艺来,意大利人其实也很悲催,他们引进的烧瓷技术不是正传,而是经过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二手货,所以,在烧制瓷器上的突破一直不理想,到了十八世纪后,其瓷器的烧制技术和精美,反而不如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和俄罗斯等新兴的瓷厂,所以,意大利的陶瓷烧制在历史上具有一定意义,可在精美和成熟上却是很难进入史册,而到了现代,意大利干脆放弃了家用普通器皿的研发和烧制了,而率先向厨卫瓷器方向发展,曾经有过最好的马桶,最漂亮的浴盆等等,后来更进一步开发出各类建筑用瓷,可是这些都与正宗的瓷艺不相干。

而欧洲其它后来兴起的瓷厂,尤其是那些突然出现的欧洲各国的“官窑”,他们为什么就一下子超过了意大利的瓷器生产呢?这里的窍门就在于,这些瓷厂是直接从华人手上学到的烧窑技术,不仅学的是第一手技术,同时还引进了部分华裔烧窑师父,正是这样的烧窑技术西传,最后才出现了更牛掰的水泥技术。

这意大利的瓷业其实在欧洲是占有很重要地位的,严格说,欧洲最早从东方引进烧瓷技术的就是意大利人,他们从十四世纪就开始了烧制各类瓷器的活动,而西方人里,最早向东探索的也是意大利人,正是马可波罗的记载,让许多欧洲的探险家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东方之旅,也正是这样的动因,使得欧洲人与卡在半中间的奥斯曼帝国死掐了数百年,在这个过程中,拜占庭灭亡了,大批天主教徒开始向欧洲西部蔓延,可在蔓延的过程中充满了血腥,于是,又引发了宗教改革。

学过历史的人会说了,康熙那个时候正面临着三藩之乱,面临着西域准噶尔部噶尔丹等部落的叛乱,如何如何,其实,那些都不过是疥癣之疾,最关键的是满人始终认为极北之地为荒蛮地方,拿过来也没有用,别看满人是从北方发端的,可满人却是格外的怕冷,要不然,怎么动不动就以“流放宁古塔”相威胁呢?

纵观西方瓷器发展史,没有华人到西方传授,你以为那些梅森啊,赛弗尔啊等传承了200多年的欧洲瓷厂就那么容易成功吗?就连俄罗斯帝国瓷厂也是如此,看看那个瓷厂的发展脉络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了,彼得大帝想学着欧洲那样建立自己的瓷厂,询问过一些学者,俄罗斯不仅不缺原料,而且还有精美的原料,可为什么彼得大帝就没把这事干成呢?直到几十年后,由彼得的女儿俄罗斯第一任女皇伊丽莎白下令建造瓷厂,而且一开始的生产规模非常小。

仅仅看官方史料记载,或许看不出有啥机巧,可如果把各国的历史横向对比着看,就会发现,许多事情竟然是那么巧合的重叠在一起了,而且还相互关联。

以海林县的纬度和气候条件,可以说比起哈尔滨来不能说好到那里去,但绝对不比哈尔滨差,在清史上谈虎色变的宁古塔怎么可能会那么好?一些文章里说那里如何如何,可仔细去看,你还真找不着具体恶劣的地方,要不,后来嘉庆皇帝流放和珅家族的时候,为嘛不送宁古塔而送到哈尔滨去了?

当时的沙俄是个什么情况呢?可以说,与满清王朝差不多,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北欧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在那个时候刚刚只传了四代,而发生雅克萨战役的时候恰好就是彼得大帝秦政的前一年,那时,彼得一世只有十五岁。

而满清这边呢?恰好是康熙朝的25年之后,正是康熙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治理政务得心应手的时期,同时也是满清王朝国力大幅度上升的时期,吃掉一个不足千人的远征军就吹的天昏地暗的,其实,在后来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上,不仅没有占到便宜,还把外兴安岭以及尼布楚丢失了。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满清时期,与西方列强对弈中只有一次是被吹的天花乱坠的,那就是“雅克萨战役”,而这场战役是以满清王朝全胜告终,俘虏的许多老毛子还被送到京城游街,前往东边探险和扩张的这支沙俄远征军最后是全军覆没,一个都没回去。

要说这西方人玩起噱头来,那是无所不用其极,马特奥请来了媒体还不算,还请来了意大利瓷业协会里的一群老头做鉴证,把整个事情的级别给推的很高。

早在明代,就有大量的福建广东沿海居民南下大马、婆罗洲去谋生,而这两个地方自古就是窑口密集的重地,福建有泉州窑、建州窑,而广东则有石湾窑、海康窑、潮州窑等等。千万别以为这岭南的窑口没名气,那是在国内,在国际上,最早打出名气的就是岭南窑口,他们通过海上贸易把精美的瓷器输送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发散到西亚次大陆、中东和欧洲,而这样的贸易活动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能够如此,除了靠海的地利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东南沿海一带有数量庞大的质量尚可的瓷土,直到今天,这一带还是瓷土的产地。

岭南瓷器为什么在国内不出名呢?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岭南通往中原的道路太艰难了,在唐宋,岭南是发配烦人和犯官的地方,苏东坡不就是流放到了海南的儋州吗?岳武穆被害后,他的后裔也被流放到了岭南、云南一带,可见,那个时候,岭南是多么荒蛮荒凉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秘色瓷能够在古代长期保有技术诀窍的原因,中原匠人看到那么精美的瓷器,可却是不知道釉料是何许,拼命的想仿制,结果是秘色瓷没有仿制出来,却又另创了汝窑,不信?把两种瓷器摆在一起仔细的去品,用不了多久就能咂嘛出味道来了,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阅读紫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02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