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47章 洛阳行

  • 作者:老山活着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8-25 01:30:31
  • 字数:12040字

“你是谁,有事吗?”那年轻人问道。

萧管家抱拳说道:“敝姓萧,我家公子姓施名平字伯原,特来贵府拜见张相公。这是我家公子的拜贴,麻烦这位小哥转交主人家。”

后周立国之初,郭威郭雀儿为了图省事,索性就把都城定在了汴梁城。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柴家的天下。这位宋太祖一直心中有愧,便想要迁都,远离东京汴梁这个城市。于是他把洛阳定为西京,与开封遥相呼应,算是大宋的第二个首都。

赵匡胤打算等时机成熟时,再迁都洛阳,毕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洛阳可真算是“得天独厚”。古语有说:“得中原者得天下”。洛阳位于中原中的中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西靠秦岭,东临嵩山,北边是太行山,南边是伏牛山,又位于关中与华北平原要冲,著名的险关——“函谷关”、“虎牢关”,在东西两侧守护。北边有黄河,但又不像开封一样,有被淹的风险。

隋唐时候,洛阳是天下第一等繁华的所在,也是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战乱侵袭,洛阳城早已破败不堪,大运河也淤塞不通,如果要从南方运送粮米,必然要依托新开的洛河,经过汴梁城才能转运到洛阳。

听到萧管家和那老头的对话,施平望向那棵老榆树,树边那院宅子大门紧闭,门前还积着些落叶,显然主人家病了,连下人都没有心思打理宅子。既来之则安之,施平示意萧管家上前敲门。不多久,院子的小门打开了,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施平打算去拜访张知白,第一次登门不方便带女眷,寇珠儿和墨儿便留在马车行里休息。施平和萧管家来到码头,乘船到了对岸的洛阳县城。下船后,两人找了个酒肆随便吃了些东西,便租了两匹马,骑着前往萧管家打听到的地址——天津桥附近西苑坊珠玑巷的张府。

走了半个多时辰,才找到珠玑巷,这条巷子不宽,不过青石铺路,十分清幽。萧管家见巷口石墩子上坐着一位老者,正在晒太阳,便下马向他打问。

那年轻人接过拜帖并没有进去,而是打开看了一眼拜帖,又转头打量了一下施平,突然冒出一句:“阁下可是“施楷书”?同书门下平章事王相公的关门弟子!”

“哦,张相公病了多久了?”萧管家又问。

“唉,咋说呢?”老者叹了口气说道,“算日子,都差不多快半年了!张相公从京城搬来洛阳,就一直卧病在床。除了郎中过来诊病,那院宅子大门就没怎么开过。”

施平一愣,“施楷书”,我啥时候多了这么一个牛逼的外号。他也看出来了,这年轻人身份绝对不是门子那么简单,听说张知白十分节俭,连仆役都没有几个。他不敢怠慢,忙抱拳笑道:“是不是施楷书,在下倒是不知。但王相的确是在下的恩师,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原来是师弟来了,太好了!”那年轻人脸上第一次露出笑容,他抱拳说道,“伯原贤弟,在下张子思,字退之,比你入门早,也是王相公的弟子之一。你要拜见的张相公是我叔父,我叔父卧病在床都快半年了。愚兄来时听王相说你医术高明,让愚兄去找你替叔父诊病。本打算这两日就去新野登门拜访,没想到今天就来了,倒省了愚兄跑一趟。来,快快有请!”说着就伸手相邀,请施平一行人进门。

施平揖礼客气道:“不敢当,师兄先请!”

“张相公家?”那老者打量了一下萧管家,这才指了指不远处的一颗大树说道,“瞧见没?巷子里面那棵老榆树边就是。不过你们不必去了,张相公病了,概不见客。”

“别慌!我来看看。”

施平先戴上口罩,然后疾走几步来到床榻边。他发现床上的张知白虽然双目紧闭,但气息并不微弱,只是对外界的呼唤已经没了反应。他迅速抓起张知白一只手去切脉,半晌,又换了另外一只手重新切脉。

片刻之后,施平问道:“退之兄,张相公服药多久了,这方子谁开的?”说着起身走到正在熬药的婆子跟前,伸手揭开了药罐,仔细打量。

“伯原,方子有问题吗?”张子思闻言立马紧张起来,说道,“不可能啊!这可是回春堂的神医李郎中开的方子……”

施平拿着一双筷子,一边翻看药材,一边答道:“方子倒是治疗肺病的方子,只不过有点不对张相公的症状,你看,李郎中的这副药里面有夏枯草,白果。方子以补肺益气,收敛祛痰为主,早,晚各食一次。的确是治疗肺病的方子。但这个方子对咳嗽痰稠的病人不适宜。而且这位郎中在里面还加了曼陀罗,想减轻病人咳嗽时的痛苦,却不知曼陀罗很容易让病人陷入昏睡,一般的郎中不敢这么开。恐怕是张相公难以忍受病痛,很久没好好睡过了,这才逼着李郎中加了一些安神的药,有些草率了!”

张子思神色黯然:“是了,叔父自从病后,一直彻夜难眠,李郎中来过几次为叔父针灸,开始还有些效果,后来就没啥用了。叔父依然无法入睡,这才要求李郎中开些能让自己安睡的药,自从开了这个方子以后,叔父的睡眠才好了一些。”

“这个方子不对症,别再熬了。拿去倒掉!”施平对婆子不容置疑的命令,又对张子思说道,“待会我先帮张相公施针,完后再开一个方子,你们重新抓药。我还要在洛阳呆一段时间,这些天我每天过来替相公针灸,退之兄,相公的肺病应该是年轻时就染上了,拖的时间太长了,要彻底治愈几乎没有可能,缓解一下病症还是可以做到的,这种病只能够靠养,尤其是要注意平时的保暖。”

施平正准备替张知白针灸时,张知白总算是醒了,两个人寒暄了几句,施平继续替他针灸。完了施平也开了一个方子:白萝卜二两,鸭梨二两,牛乳二两,鲜姜三钱,蜂蜜两勺,黄酒一勺。张知白接过来一看,笑了,扬了扬方子调侃道:“呵呵,伯原的这方子好!怎么看像个菜谱?”

施平认真的说道:“相公的病恐怕有几十年了吧?您这得的是肺痨,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目前没有办法完全根治。而且这种病很容易传染,所以我才要求他们戴上口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看这方子里都是些普通食材,其实恰好对症,也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能够润肺,清热,补虚。记得让人先把白萝卜和鲜姜清洗干净,放在纱布袋子中,把汁挤出;把鸭梨清洗干净,去核,切成碎块,搅成汁;把萝卜和鸭梨汁放入锅中汁熬煮,等变成膏状时,把姜汁,黄酒,蜂蜜,牛乳倒入锅中,搅拌均匀,用文火慢慢煮片刻即可。以后每天早、中、晚各服用一次。总之,您这个病只能靠养,尤其是要注意平时的保暖。”

张知白见他说的严肃,也认真的点点头说道:“伯原的医术高明,在仕林中老夫有所耳闻。行,老夫全都听你的!”

施平转身又在药箱里鼓捣了半天,最后才拿出一个纸袋递给张知白,表情严肃的说道:“相公,这是我翁翁留下来的特效药,如果您二十年前服用,本来可以彻底治好您这种病的,可惜您拖的时间太长了。这药很珍贵,存量不多,我这里也没有多少了,现在拿一些给您。记得一定要按时服药,这可以缓解您的病症,延长发作的时间。”说到这,施平叹了一口气,有些遗憾的说道,“可惜翁翁没有留下制法,这种药用一点少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够重新研制出来。”

听到这药如此贵重,张知白神色一凛,立马招呼张子思帮他起身,坐起在床上,张知白稽首一礼,说了一句“多谢伯原厚爱,老夫感激不尽”,这才慎重的接过这个纸袋。打开一看,里面又有三个小纸袋,那边又炭笔写了用法和用量。里面的小药丸做得非常的精致,药丸的外面还包裹着红色蓝色的胶囊,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成分。

这些胶囊其实是口服的抗结核的药物利福平、链霉素和异烟肼。肺痨这种病在后世并非不治之症,只需服用这种抗结核的药物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就能治愈。可现在施平哪有这种条件!那诊所里的药毕竟数量有限,的确是用一点少一点。施平出于对这位清官的敬重,才会拿出一些来,否则连门都没有。施平是个护短的人,身边的人都顾不过来呢,哪有余力去管天下人?再说,他也管不了。

施平替张知白看完病,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儿,张知白有些困倦了,施平和张子思退出了卧室,两个人来到客厅喝茶,聊一些学业上的事情。张子思也在准备参加明年,即天圣五年的秋闱,两个人聊起来倒有不少共同的话题。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施平便起身告辞。他谢绝了张子思的殷切挽留,留下了一堆礼物和一幅字,这才告辞而去。

——————

从张府出来,施平和萧管家逛了一下洛阳县城的各个街道。洛阳县城靠近老洛阳城的内城,紧挨着以前的皇家内院,所以整体还是保存着比较好,人口也比河南县要多出不少,只不过面积偏小一点。虽然街道两边的房屋比较破旧,但各坊的整体建筑格局还在,隐隐还能看见隋唐时候帝都的风采。

下午酉时,施平和萧管家才乘船再次回到洛河南岸,再看河南县这边的县城建筑,相对于洛阳县就更显得破败多了。这里紧挨着洛阳外城,地广人稀,河南县衙管辖的范围很大,差不多方圆有五十里,这规模几乎与开封府的外城不相上下。仅仅从规模大小上来讲,这根本不应该是一个县衙的规模,可宋太宗赵光义就是这样划分的,就是这么任性!

但与开封府城人烟辐辏相比,河南县城内到处稻田遍布,鸡犬相闻,整个一片乡村景象,城内繁华街道反倒没有几处,说白了这就是一处大农村。晚唐五代乱离,洛阳城内城外多次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这个时期的军阀打仗都喜欢拿本地老百姓当作人盾,掩护军队攻城略地。说起来悲哀!五代时期军阀混战最激烈的时候,洛阳城的户籍人口下降到不到百户,真正千里无鸡鸣。持续一百多年的战争带给这座千年古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彻底的摧毁了这座园林式的城市。

洛河穿洛阳城而过,与开封城里整齐有序的汴河相比,洛河两岸便就显得粗犷了很多,除了天津桥上游很短的一小段河道,洛河两岸几乎没有筑堰,而是任其自然流淌。此时已过中秋,两岸柳树的叶子已经染上黄色,吹来的风带着凉意。洛河比东京城人工挖成的汴河宽广了许多,秋季多雨时节,也显得混浊。河上偶尔飘过几片白帆,顺着河水须臾远去,让人看不清真容。站在船上,看着脚下汹湧奔流的洛河,施平叹了口气,眼前分明一副田野风光,哪里还像座都城。

放眼望去,洛河两岸虽然有些高门大第,但更多的都是柴扉茅屋,中间间杂着大片的农田,以及一小片一小片的菜园花田。虽然从后周柴荣开始,中原朝廷就往洛阳迁徙人口,一直持续到赵匡胤死后。时过境迁,中原朝廷再也没有能力,重新恢复这座千年帝都往昔的繁华了。

等施平和萧管家下了船,回到车行已经戌时。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天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昔日高大的洛阳城墙早已经破败不堪,时断时续半埋在满目荆榛之中,在这夕阳的余晖之下,显得有些萧瑟。

施平刚进入车行后院,迎面遇到狄青和一身便服的书吏庞修,三人见礼之后,一起来到客堂坐下。还没来得及上茶,狄青便说道:“大哥,德祖兄(庞修的字)的眼线报告说,项安通派了几拨人去了翠云峰,估计是打探李老道这帮土匪的下落,我们的人也注意到最近车行附近多了不少鬼鬼祟祟的人。德祖兄担心这家伙怕是察觉到我们有了防备,没摸清我们底细之前,估计最近一段时间姓项的不敢动手。”

庞修也补充说:“公子,您可不要小瞧了这个项安通,他背后的势力不像表面上这么简单。项家从五代时就是这洛阳一霸,洛阳城里面的赌场和妓院基本上都是项家在经营。如今洛阳居住着很多权贵和致仕的高官,不少高门贵第的管家和项安通有利益纠葛。这项安通很滑头,对洛阳权贵和上官阿谀奉承,出手也非常大方,笼络了不少官员和权贵为他撑腰。这家伙还组织了一个所谓的商会,笼络了一批地痞泼皮为他所用,经常巧立名目盘剥本地的商铺,敲诈勒索来往的客商。他早就盯上了仙云山庄的车行和船队,幸亏当初开业时,八王府的赵管家带了几个内侍来道贺,这家伙因为摸不清车行和船队的底细,一直不敢动手。不过放着这么一大块肥肉在嘴边不能吃,在下看他迟早会忍不住的。车行和船队还要千万小心,免得遭他暗算。”

施平听了神色不变,抱拳说道:“多谢德祖兄仗义帮忙!要不然我们在这里还是两眼一抹黑。你这算是帮了我的大忙了。跟我猜测的差不多,这家伙就是这里的一颗毒瘤,不早日拔除,迟早会流脓的。今天我把这事和张府尊说了一下,他也听说过这个项巡检作恶多端,只是苦于拿不到此人的把柄,张相公支持我们引蛇出洞,到时候来个一网打尽,还洛阳一个朗朗乾坤。”说到这里,施平转头看向狄青,“汉臣,明天你随我去一趟张府,张相公会给你准备一份河阳府掌书记调屯田营厢兵剿匪的公函,有了河阳府的背书,官面上的事情自有张相公替我们料理。这样我们动起手来也名正言顺。”

狄青大喜,抱拳说道:“太好了!有了河阳府的背书,咱们动起手来也少了很多忌讳。”

汉臣是狄青的字。自打认识了庞修,狄青见他这个小小胥吏也有字,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了。他如今也算是识文断字,自诩为读书人。于是狄青缠着施平给他取个字,施平想都没想,便把原时空范仲淹替狄青取的字还给了他,范仲淹的本意是让狄青做个大宋忠臣。至于施平则不一样,他的解释是让狄青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为汉家守护这大好的河山。

庞修接下来,他先前还平静的脸色,反倒露出几分无奈起来,叹了口气,说道:“施公子,汉臣贤弟……恐怕我这份县衙书吏的差事,也干不长久了!”

施平和狄青闻言皆愕然,不明所以,顿时面面相觑。

(未完待续)

“叔父,叔父!”张子思轻声呼唤着,但是张知白似乎睡得很沉,毫无动静。

“贤弟,怎么唤不醒叔父!”张子思大惊失色道。

两个人在门口客套了一番,这才并肩而行走进了院子。施平边走边问道:“退之兄,怎么不见你家下人,而是你来开门呢?”

张子思笑了笑,说道:“叔父患得是肺疾,他怕这种病过人,所以让家人和仆役都回东京了,只留下了一个老仆看门和两三个婆子和丫鬟照顾日常,今天不巧,苏伯出去采买,愚兄只好临时充作门子……”

施平最终还是决定去探望一下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张知白,也顺便游览一下洛阳城。

施平摇摇头,叹道:“张相公一生清白,对自己太苛刻了……”

张子思默然无语,眼圈微微发红。跟着他进了院子,张府内有三间砖瓦房,房子窗明几净,看上去,张府也就比他在沿途路过的一些人家稍微显得生活富裕一些,实在与张知白宰相的身份不相配。

来到后面的卧室,屋里有个婆子正在煎药,还有个丫鬟在旁边打下手,张知白就躺卧在朝南的卧房内,似乎已经睡了。他身盖薄被,房内布置有木床,木凳,十分的简陋。

可人算不如天算!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完成迁都就死了。他那个目光短浅又疑心病很重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担心洛阳城将来坐大,可能威胁到东京汴梁城,这家伙索性把这个唐朝的帝都人为的拆分为两个县,分而治之。从此洛阳城以洛河为界,北岸属于洛阳县,南岸属于河南县,由两县分别管辖。这才造成了现在一城两县的奇怪格局。

为了对付坐地分赃的项巡检,狄青、憨牛几人被留在河南县这边,开始做行动前的准备工作。那位庞书吏和狄青很快成了好兄弟,得知施平要对付项安通后,非常痛快地加入了进来。庞书吏是本地的土著,有了他的加入,仙云山庄在洛阳本地就多了一双耳目。

阅读一梦千年话汴梁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47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