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74章仁者诛心

  • 作者:老山活着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7 01:24:21
  • 字数:12092字

“学生正是!”叶同声音中有些哽咽。看到他委屈的样子,刘娥忽然想起这孩子还是一个孤儿,不由得心一软,语气也温和了些:“好了!叶同,起来回话吧。”

“谢太后!”叶同磕了一个头,这才站了起来。也许是有眼缘吧。刘娥现在看叶同挺顺眼的,突然就变得很好说话:“你今年多大啦?”

赵祯见事不妙,忙圆场道:“母后恕罪!这不怪张茂实,是朕想见见这个人……”

“行了!”刘娥不耐烦的说道,”阎文应,去把这个叶同召来。哀家要见见他,除了官家和陈琳,其他不相干的人都退下吧。”

“太后恕罪!”张茂实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下官私自带他入宫。他……就在宫外候旨。”

叶同忍住眼泪,赶紧拾起巾帽戴正,挺身直跪。刘娥笑过之后,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前段日子笼罩在她心头的阴霾,似乎也一扫而空。不过当她瞥见叶同有些稚气的脸,又想起这是施平结义兄弟,便故意把脸沉下来问:“你是叶同?”

他一面伸直脖子做这动作,一面高声唱喏:“学……学生新野叶同,拜见皇上,拜见太后!”报过了家门,那顶巾帽却被他的脑袋越顶越远,模样狼狈极了!

“你是叶……哈哈……”

此时,叶同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一些,说话也变得流利起来:“禀太后,学生今年十八。”

叶同却尴尬极了!第一次觐见皇帝和太后,就出了如此糗事,羞臊的满脸通红,连眼泪都在眼圈里打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太后和皇上笑成一团,前面引路的阎文应有些莫名其妙,等他回过头见到叶同的模样,忍住笑提醒道:“叶同,你别现世宝了,快把帽子捡起戴上。”

“是,谢阎公公!”

“哦,十八。”刘娥面带微笑,和蔼的说道:”听说你过了今年的发解试,不错,年轻有为嘛!”

赵祯和陈琳相视一眼,心中都觉得奇怪,怎么太后一下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叶同这会儿说话利索了不少,赶紧谦虚一句:“太后缪赞了!学生还需努力。”

刘娥话锋一转,突然问道:“叶同,哀家问你,那个妖……嗯,你家公子把纺织作坊献给皇上,却把商行和钱庄交给三司打理,他这样做,究竟有何用意啊?”

看到这副滑稽样子,逗得眉头紧蹙的刘娥忍俊不禁,扑哧笑出声来。想想又觉不妥,忍了忍,又瞥见叶同还趴在地上够那个巾帽,头一顶一缩像个乌龟,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放声大笑了起来。同样想笑的赵祯和陈琳本就忍得辛苦,那还忍得住,立刻笑成一团。陈琳还只敢捂嘴偷笑,赵祯却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你就这么信任叶同,不担心他是施平安排的人?”刘娥咬着牙追问。

赵祯想了想,坦然说道:“母后,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即使是伯原兄长安排的人又有何妨?狄青如此,叶同也如此,只要他推荐的是有才之士,朕就敢用!母后您不知道,朕从来没有担心过伯原兄。朕打小就跟他玩在一起,比母后更了解这个人。”

刘娥一下说了太多话,胸口剧烈起伏。赵祯把刘娥扶到床边,亲自服侍她躺下,才温言道:“母后累了,身体要紧,还是早点休息吧!”

刘娥紧紧抓住赵祯的手,躺倒在床上,说:“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本宫执掌权威二十余年,什么人没见过?却始终看不透施平这个人。你和他小时候的事,又怎可用来判断此人的心性?你太轻信人了。人心险恶啊!想当初,曹氏何尝不是这样。别忘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啊!看人不要看一时,而要看一世。也许好人也有被误会,被诬陷的时候,但更多的坏人都有蒙蔽人们的手段。日久方能见人心!有的人你花一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看得出他的本性。这施平足智多谋,文武双全,一身的本事如同妖孽。连哀家都忌惮不已!哀家已经老了,将来哀家不在了,官家,凭你能够压得住他吗?”

“朕是先帝钦点的太子,名正言顺的登基。这大义在朕,母后又何必杞人忧天呢?”赵祯目光炯炯,用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语气说道,“朕是顺受天命的天子,这皇位不是谁都可以觊觎的!赵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使伯原能力再强,但想取朕代之,也只是昙花一梦。朕相信,伯原他心里也有数。他出山以来,的确是做了不少善事,不管是献药方救人,还是推广海外良种和新农具,这点点滴滴让伯原在士大夫中,还有民间都留下了好名声。听说他离开中原后,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专门为他在新野郊外盖了一个庙宇立了长生牌位,整日里香火不绝。甚至在民间还有了药神和农神的名声。可那又怎么样呢?他如今远在岭南,即使仙云山庄还在,可他的影响力总有一天会消退的。母后自己也说过人都是健忘的!时间长了,中原还会有多少人能够记住他。所以,朕就从未想过刻意去打压他,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呵呵,古往今来只有暴君杀人,朕只想做个仁君,不杀人,但朕会诛心!眼下最要紧的是母后尽快把身体养好,朕年轻,还离不开母后啊!只要母后身体康健,朕这心里就有了主心骨,这天就塌不了!”

“不杀人,但会诛心!”听到这话,刘娥若有所思。

眼前自信的赵祯让刘娥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心中暗忖这孩子终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前自己倒是小觑了他。两人都不说话了,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须臾,刘娥感到了一丝疲惫,慢慢的合上眼睛,不久就酣然入睡。

——————

施平最近的日子过得很逍遥。自从他上次出海遇险以后,寇珠儿和墨儿两个死活不让他再去海上冒险了。施平自己也有些后怕,还真是隔行如隔山,以为上辈子在海南岛出海钓过几次鱼,把自己当成了老水手。只有真正到了大洋里,施平才知道海上不是那么好混的。就凭他那微不足道的航海知识,这辈子想纵横四海,怕是没这个可能性了!

穿越到宋时,对施平来说,最无奈的就是生活实在太单调了,都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现在一切走入了正轨,庄园里该做工的做工,该种地的种地。萧懿大管家天天呆在工地上,指挥广州城墙的修建工作,有钱就好办事。有了充足的资金,武卫军干起活来也特别卖力。加上比这个时代先进多了的施工设备,工程的进度非常顺利。

估计明年开春,广州的西城城墙就可以完全竣工。到时候新的广州府衙也会搬到那边。至于憨牛,这小子正带着仙云山庄的小兄弟们蹲在菖蒲涧的军营里操练新兵呢。训练新军这在新野时都是做熟了的事情,有现成的操点和训练手册。平日里不需要施平这个都巡检太操心,偶尔过去视察一下就行。市舶司也没有什么事需要他去管,至于府衙那边,每天他去巡检衙门点个卯,就算是交了差。

虽然两个美女天天陪着,这日子久了也是没滋没味的。施平说起来还真不是啥好鸟,寇珠儿怀孕四个月后,墨儿找个机会钻了施平的被窝。这小子终究是没有忍住,犯了男人会犯的错。食髓知味,一不小心又把墨儿的肚子也搞大了。好吧,家里一下子多了两个孕妇,都对施平痴缠的不行。这下子他哪里都去不了,只能每天守在家里打转转。

施平一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找点事做。正好这时他收到了张子思从京城写来的信,天圣五年张子思依然是名落孙山,好在第二年张知白升任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同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又重新调回了京城,张子思又跟在自己的叔父身边打杂。原本的历史上,张知白因为肺病一年前就该死了。不过有了施平的西药和中药调理,张知白至今还是活蹦乱跳,身体也好了很多。张子思最后在信中询问,那种小药丸还有没有?他想要备一点,免得张知白的身体又有反复。

看完手中的信,施平苦笑着摇了摇头。山洞里那个小诊所并没有多少药,早特么用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也快到了失效的期限。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敢轻易使用。以前在仙云山庄的时候,施平曾多次尝试着培养青霉素,虽然能够在实验室做出来一些,但分量很少,而且成功的次数少得可怜。只能偶尔应应急,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好在他上辈子学的是中医,没有西药也一样能够治病。今后再遇到肺痨的病人,若想要治愈,他也就无能为力了。

广谱抗生素药品分为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常用的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是罗红霉素,红霉素等。其他类抗生素及抗菌药物,比如氯霉素类,磺胺类和甲硝唑类等。可以在病人有细菌性感染的时候酌情给予选择和应用。可在这个时代,施平想要把这些抗生素都制备出来,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什么抗生素,是容易生产出来呢?坐在书房里,施平一下子陷入了沉思。大蒜!对呀,我怎么把它给忘了?大蒜这东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这玩意儿就传入了中国。到宋代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时代的古人也发现了大蒜能够治疗急性肠炎和风寒的功效。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施平却知道真正起作用的是大蒜素。大蒜素是天然的广谱抗生素,这东西提炼出来也有些难度,不过相对于青霉素,门槛却低了不少。

在后世,大蒜素胶囊作为家庭备药之一,它的适应症有很多,主要有:细菌性痢疾、肠炎、百日咳、菌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结核、肺炎真菌病,是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传染病科等专用药物,由此可见大蒜素的适应症是如此之多。如果把它现在开发出来了,这简直是穿越神器呀!

说干就干,施平立刻召来陈忠,让他去采购一百斤大蒜,等大蒜买回来后,施平又召来那十个宫娥剥蒜,剥一百斤大蒜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帮女孩子被折腾得叫苦不迭,最难受的是人人身上都散发着大蒜的臭味。这帮女孩子在背后把施平给骂死了。

提取大蒜素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CSF-CO2)萃取法,前两种方法大蒜素提取率和纯度都很低,其中以超临界萃取的大蒜素稳定性最好,得率最高,品质最优。提取率可达到92%以上,大蒜素纯度达84%。不过,适合这个时代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水蒸气蒸馏法,其中的关键技巧就是控制温度。

大蒜子剥出来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把大蒜子搅碎,把蒜泥钻到容器里酶解,大蒜本身并不含大蒜素,而是大蒜细胞液中的物质通过酶解后,才能形成大蒜素。这个过程要注意密闭防止氧化。酶解完成后,把大蒜移转移到蒸馏器里用水蒸馏,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跟提取精油的方法完全一样。只不过要注意温度,为大蒜素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影响产量。很快施平就提炼出小瓶黄色的油状物。

不过,施平不太确定这就是大蒜素,于是他就在早就准备好的培养皿做抗菌试验。等第二天早晨起来检查培养皿时,菌群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空白圆环,这说明抗菌的效果好极了!这让施平欣喜若狂。

在剩余的大蒜素中加入白糖和玉米淀粉等东西,制成一个大大的药丸子,等阴干后压片密封,装入玻璃瓶中保存。完成了这一切后,看着手中的大蒜素片,施平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就感。总算有了靠谱的抗生素,未来的人生至少又多了份保障!

(未完待续)

叶同走后,福宁宫只剩下母子两人。赵祯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之中,刘娥却眉头紧蹙陷入沉思。良久,刘娥突然问道:“官家,你觉得这个叶同怎样?”

赵祯答道:“母后,朕觉得他是个经济之才,希望他明年可以中第,朕打算把他安排到三司。如果落第也没有关系,这一样会给他个官做,让他帮朕打理内府。”

叶同恭声答道:“回太后的话,我大哥说,现有的三十九家纺织作坊已经惠及天下几十万人,给了那些平民生计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种恩出于上善事最好是由皇家做。当今官家仁慈,想必也不会刻意去盘剥那些苦哈哈的打工人。而朝廷的相关衙门就不一定了,如果朝廷遇到财政困难,官员为了升迁,为了完成业绩,很有可能会刻意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榨取最高的利润,最后引得天怒人怨。我大哥说衣食住行,穿衣是比吃饭还重要的头等大事,可见纺织行业的潜力无限,还有扩大规模的空间。整个大宋开一百家纺织作坊,也不会嫌多。到时候惠及的又何止区区百万平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官家就是船,天下百姓就是水。有了百姓的拥护,这赵宋的江山就是铁打的。再加上不少将门也在纺织作坊投了资,皇家和将门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官家和太后圣明,其中的好处就不言而喻。”

“这小子倒有几分见识!”刘娥微不可察的点点头,又问,“钱庄和商行为什么只能交给三司呢?”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心头一紧。半晌,刘娥长长的嘘了一口气,看向张茂实问道:“张茂实,那个叶同现在在哪?”

叶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不慌不忙的说道:“至于钱庄交给三司,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便于今后收税和纸币的发行。四海钱庄变成了大宋钱庄,三司衙门可以在全国各个县城开办分号,到时候将各地收的银钱重新熔炼制成金币、银币和铜币,形成三级货币。然后把这些货币当做准备金,与铜元券一同发行。铜元券更方便携带,将来肯定会有很多人,尤其是商人长途旅行时会尽可能的携带纸币,这样在路上更安全。只要能够保证铜元券的价值不变,时间长了,纸币就会取代金银铜币,到时候大宋也就没了缺铜的麻烦。当然,发行纸币远远不止这些好处,我大哥写了一本书,专门讲的就是货币。如果纸币用好了,不仅可以为国敛财,甚至可以当做武器打击敌国,削弱外敌的经济实力……”

前些年,叶同跟在施平身边时,学得最多的就是有关经济的学问,尤其是施平抄来的《货币的战争》这本书的部分内容让他体会最深。谈到这些专业知识时,叶同就会变得信心十足。现在他在太后和皇帝面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跟刚才进门时简直判若两人。他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形象和刚才那滑稽的样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在场的几个人都啧啧称奇。这些新颖的观点闻所未闻。刘娥和赵祯听得津津有味,也时不时听得瞠目结舌。

刘娥万万没想到货币还有这么多奥妙。出身平民的她年少时经过商,比赵祯更容易理解叶同讲的内容。施平身边的学生居然也如此博学。刘娥不敢想象施平又是什么样的水平。想起这些,她就不寒而栗,对施平越发的忌惮。瞥了一眼正在虚心向叶同请教的赵祯,刘娥心里暗自叹气,这孩子什么都好,既孝顺又仁慈,还能够放下架子虚心纳谏,就是性子太软不能够坚持原则,可以当个好儿子,但不一定能当好皇帝。赵平啊赵平,你意欲何为!老娘活了大半辈子,自诩阅人无数,可如今就怎么也猜不透你的心思呢?

不多久,一身白衣的叶同被阎文应领了进来。第一次进宫见太后和皇帝,叶同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此刻他的心脏砰砰乱跳,几乎要跳到嗓子眼了。他亦步亦趋跟着阎文应的身后,悄悄的深吸一口气,勉强稳定一下心神。不过这没什么卵用,叶同毕竟是个乡下孩子出身,依然喘不过气来,刚跨过门槛就两腿发软,站都有些站不稳,干脆纳头便拜。

宋代文人平时喜爱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宽博的衣衫,以为高雅。宋人把这称为“高装巾子”,叶同是新野过了发解试的士子,打扮上自然不能免俗。不过这下子就出了丑!怎么回事呢?原来他刚才进门之前,因为紧张周身冒汗,便随手把头上带的巾帽朝上推了推,为的是揩拭额头上的汗珠。没想到这一磕头就出了问题,因下跪伏身太快,那顶没有戴紧的巾帽竟冲了出去掉在地上。叶同脑子里轰的一声就有些发懵,顿时傻了眼。看着巾帽想去捡,又不敢伸手,犹豫了半晌,只得乌眼鸡似的慢慢伸头前去想把那帽子勾起采。

阅读一梦千年话汴梁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79475.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