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科举兴家

第17章 宝音寺

  • 作者:总会有晴天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08-01 06:41:27
  • 字数:6250字

邱氏原说要收拾房间请先生住下,沈先生婉言谢绝,言说自己托家带口的不方便,托周金川在周家附近租了个小院子,安置下来。

至此,周家兄弟踏上了卯时起亥时休的学习之路。沈先生是不在周家用膳的,每日卯时二刻上午开课,午时课休,便是吃饭休息时间,未时下午开课,酉时休课,再余下时间就是做作业和背书时间了。

很多时候,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缩影,周金川待邱氏爱重,亲近看重邱氏娘家人,邱氏自然也待周金川帖心,连带着爱屋及乌亲近丈夫的家人。

邱氏态度摆在面上了,府中下人自然懂眼色,做事更细致,听候差遣更用心。下人用心了,主人自然就舒心了。府里因为邱二夫人引起的躁动很快就平息下来。

大伯父周金川是个正派人,对父母孝顺,对弟妹友爱,对妻子也是极爱重的,大伯娘邱氏对待周家每一个人都十分的细心周到,这不但因为有周金川的态度在里面,更因为邱氏本身就是个宽和舒朗的性子。

沈先生原籍河东道,此番上京是为春试而来,然时运不济,杏榜无名。无奈只能再等三年考下一科,回乡路途太远又太过耗费盘缠,且此次科考,沈先生将家中妻儿都带出来了,家中亲长早逝,回乡后除了念书也无其他要事,几番思量之下,便决定留京备考了。

也是,在这高门大院里住着,衣食无忧,也不必操劳每日的生计,也不必关注田地里的禾苗长势好不好,就连想吃个点心都有人跑腿,这样的日子和之前在老家的日子相比,哪怕是多了些约束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不管是自家阿娘还是五婶,来京城后这些时日就一直收敛着脾气,遇着什么事儿也都能心平气和的各自退一步了,就怕不小心招人嫌了。

不过一个月功夫周云崇就瘦了一圈,看得周杏怪不忍落的,变着方儿给哥哥炖汤补充营养,又劝自家爹娘给定了个午休时间,周云崇自打上了沈先生的课后,没一天晚上在子时之前熄过灯,长期这样下去,周杏都怕周云崇身子吃不消了。

思来想去,自家孩子还是想放在眼皮底下看着,索性托人聘个才学品性皆好的先生,在外书房收拾了一间房出来做学堂,到时候儿子子侄四个一并交给先生教导了,自己平时得空了也能考教一二。

聘来的先生姓沈,不过三十上下的年纪,初见时周金川还有些犹疑,怕沈先生年轻气盛性子太傲,没有耐心教学生,就想找个年纪大点稳重些的,一番交谈下来,周金川发现沈溪性情温和,且与周家境遇相同,是耕读传家,对农桑之事也颇为了解,周金川正怕两个儿子没经历过农家生活,被养得不知人间疾苦,找这样的先生正合适,直接拍板定了沈先生。

周家姐妹也是要上学的,邱氏给请了个女先生,课业不重,每旬只上三日课,其余时间自由安排。

女先生读书绘画,插花调香,抚琴下棋什么都教一点,对周家姐妹要求不高,其他的只要了解就行,但是字是一定要练的。

周杏姐妹还是识字的,自打周金川考取了进士,周家老爷子自觉自家也算书香人家了,对识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单自己开始学认字,小儿子也被勒令教导小儿媳识字,疯魔程度高到恨不得家里看家的土狗也教会两个字,更别提周杏几个周家的子孙了。

周金川两个儿子都正是上学的年纪,邱氏原说要送到邱家族学去附学的,只是考虑到两个侄子也是要进学的,且邱家族学离周家有些距离,在邱家上学怕是吃住都得在邱家,实在是不方便得很。

到周金川中进士为官,几个弟弟都当了父亲了,再念书科考也不现实。

但是周金泰不一样,周金泰年最幼,当年周金川带着周金泰念了许久的书,四书五经都是念完了的,原进京备考时还想带着他,不料周金泰自己找了个媳妇,非闹着要成亲,成了亲又马上有了孩子,有妻有子要养活,自然就顾不上念书了。

彼时周金川正外放途中,且顾不上了,如今安定下来了,自然想周金泰再捡起书本,能不能成也只看天意了。

周金川本来还想让人先适应下在京里的生活再行安排,只是叫邱二夫人这么一闹,闹得府里人心惶惶,不但老两口着恼,下面几个弟弟弟媳妇心里也是惶然不安的,只得给几个弟弟安排些事做也好安安他们的心。

周家姐妹与温家姑娘在邱家相识后,便一直有来往,这不,温柔这次来信说,温家姐妹要去城外的宝音寺烧香,邀周家姑娘一道去。

对于此事,邱氏自然无有不应的,道正好,娘家祖母也要去宝音寺听佛,就邀婆母妯娌一道去。

宝音寺在城郊,香火鼎盛,要不是提前预定了院子,只怕还找不到清净的地方休憩。在院里稍稍休整了一下,与温邱两家接上头,便相约一道去烧香。

跟着长辈烧完香,捐了香火,又求了签,庙里的师傅就引了长辈们去听佛,剩下小辈们就自便了。

温家这次来了三个姑娘,除了温婉温柔,还有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名叫温仪,是温柔嫡亲的妹妹。

温柔温婉与周梅关系最好,一见了面就凑到一块儿说话去了,倒是温仪落了单,周杏与温仪倒也处得来,就带着周梨和她说话。

温仪性子比姐姐倒还稳重些,说起话来也落落大方的,“家里管的严,一般人家的宴席也不带我们去,咱们上回见面还是静雯姐姐出阁,我早就想找你说说话,可惜一直不能成,今儿可算得偿所愿了!”

闻言,周杏只是笑了笑,不是温家姐妹出门少,而是周家本身根基浅,在京中交好的人家少,拢共也才那么两三家,这两年来周家姐妹出门的机会极少,与温家姐妹碰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咱们虽见得少,书信交流可不少,我家里单是你一个人的信就有那么大一摞了,先生交代要练的大字都没这么多呢。”

周家小辈们上课学习日子过的有声有色,长辈们也没空着,二伯父周金河接管了城外田庄的事宜,周金平则帮着管了外头经营的铺子生意,这都是周金川这些年置下的产业和职田,虽不多,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日常开销却也足够了。

至于周金泰,就被周金川扔到沈先生那里和侄子一道听课去了。周金川知道几个弟弟都算聪明的,只是当年家中贫困,只能供自己一个,周金河和周金平是要下地帮衬父母做农活的,自己在家时还得在两个弟弟得空时教一教,最后也只是把字认全了。

乡下是没有给女孩请先生或送学堂念书一说的,周杏姐妹都是由各自父母有空了就教一教,两个兄长下学了教几个字,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学,好歹三字经千字文学完了,把字认齐全了。

练字就没那个条件了,周家在乡下日子虽不难过,但周老爷子那会儿正卯足了劲攒钱呢,自然不舍得买那么昂贵的纸笔给小孩儿练字,所以周家姐妹除了偶尔用用兄长们的笔墨,就能用手指在桌上比划比划了。

自打邱老夫人寿宴归来,周母便没再给邱氏脸色瞧,待这个长媳又亲近起来,似乎因为邱二夫人提分家而引起的争执隔阂已经消弭。当然,这可能与邱氏明确表示过不愿分家有关,邱氏言说,“当初相公来家里提亲时就说过,日后会与公婆兄弟一起居住生活,我是知道的。”

女先生来上课的第一天,对几个姑娘考教几句,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只是这满意只维持到下学时姑娘们交作业那一刻。

想起看见周家姑娘交上来的连狗爬都算不上的墨团子作业的女先生捂着胸口,一副犯了心疾的青了又白的脸色,周杏心里还有些小羞愧的,虽然在乡下没什么练字的条件,但来京后这两个月无论时间和笔墨纸砚都有的,只是自己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也该读些书练练字的。

受了刺激的女先生下了死命令,三个姑娘一人每天必须写二十张大字,每旬上课时交上来检查,周梨年幼幸免于难,一天两张描红交上来就行了。

有时候周杏也会想,自家爹娘都是勤快人,也算是脑子比较灵光的那一类,就算分了家,哪怕做点小生意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也不必谨小慎微的样样都想跟着大伯娘学,生怕出了丑丢了人,叫人耻笑了。

可是在老人心里分家是很了不得的大事,许多家庭都是在父母都过世后才会分家的,只怕不单阿婆阿爷,连自己爹娘和叔伯婶娘也不愿分家的。

阅读科举兴家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8778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