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819章:唯物主义

  • 作者:菠萝炒土豆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4-01-13 02:12:17
  • 字数:11132字

过去孙权一直显得很尴尬,认为自己就是个反贼,手底下的人也不是真心要跟着他混,一旦有好机会,早晚是要跳槽的!

这事儿让孙权头疼了很长时间,直到鲁肃的出现,帮孙权解决了这个问题。前些年品三国特别火,这里面就讲了这件事,主要是鲁肃在床上为孙权谋划了一段未来,简称“榻上策”,又被某位专家强行附会为东吴版的“隆中对”。

非要矮子里面选将军,我认为曹操和刘备当中,刘备对汉朝更加真心一点。为啥?因为汉朝是他们老刘家的天下,他夺取天下做了皇帝,不就是忠于汉朝的一种表现嘛!

反观曹操就不同了,这位老兄整天拿着汉献帝做挡箭牌,一旦遇到道德问题时,就把汉献帝拖出来,表示:我这可都是按照大汉天子的命令去干的!

这句话用来致敬三国各路诸侯,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尤其是曹操和刘备这两位猛男,毕竟人家把主义口号喊得响亮,结果干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事儿。

好家伙,这是直接承认了自己的老爹和老哥是反贼了。甭管是不是有借口,孙权和曹操、刘备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夺取天下嘛!

孙权是最尴尬的,为啥?因为他手里没有汉献帝,自己又不是老刘家的人,他这个位置十分尴尬。你说他是江东主公吧,可他以什么名义统领江东呢?

作为汉朝的大臣?还是作为一方霸主?如果是汉朝的大臣,那是不是要听汉献帝的话?如果是一方霸主,那是不是就该承认自己造反了?

鲁肃是这么跟孙权解释的:

最关键的是,孙权的江东集团,还不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这就更尴尬了,走到台前,难道他要先发表一下捡漏感言吗: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小弟们,我是江东集团的新任话事人孙权。这个集团是我爹孙坚留下的老底子,我哥孙策带人打下来的!别以为咱们是山贼草寇,今后咱们要以替天行道为己任!

孙老板啊,你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但是没有关系,你要知道,汉室衰微是天下人都了然的事情。而且当年刘邦打算把义帝奉为天子,可惜项羽拦着不让啊!如今看来,曹操就是当年的那个项羽!如今看来,孙老板你只有在江东站稳脚跟,夺取荆州,以长江为天堑,继而称帝建国。这不就是刘邦当年走的老路嘛!

这番话,可算是让孙权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见识!过去一直淤堵在心里的烦恼,此刻也全都消散不见了。从此以后,孙权就有了名正言顺称霸江东的理由。

就算有人还是会对孙权指指点点,可是孙权自己内心的烦恼瓦解了,那烦恼的就是别人了。只要自己不烦恼,烦恼的肯定是别人。

这两件事孙权都不好承认,因此我们会发现,其实三国时期,孙权是很少在国际场合发言的。因为他不知道以什么样的身份出场。

孙权这个车骑将军、徐州牧,可算是江东地盘上最大的官了!有时候自己人并不是自己人,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得出来,只有借助外人的力量,孙权才能真正震慑住自己人。

第二步,骠骑将军、南昌侯。

光有个头衔还不够,必须要立下点功勋才行。因此孙权花了很多年时间,终于趁着关羽不注意,拿下了荆州大部分地盘,同时斩杀关羽。曹操连忙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

这么一来孙权既有功劳又有名头,真正成为了江东集团的领袖。他和手下人的差距正在越拉越大,手下人是不是也想着要进步?那就得逼着孙权也要往上走才行。

第三步,吴王、大将军。

这个时候孙权的骚操作出现了,他不仅没有往上走,反而选择向曹魏称臣。现在你知道了吧?孙权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当成汉臣,他们就是造反分子割据一方而已。如今选择投靠曹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孙权当时只是个南昌侯,而曹丕已经是皇帝了。曹丕也很大方啊,果断册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都督荆州、扬州、交州三州之地的军事。

公元220年,曹丕带汉称帝,建立曹魏王朝。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帝国。可是孙权却一直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这个时候曹操、曹丕、刘备都已经去世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没有哪个坏人会承认自己是坏人,正在做坏事。他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合法正当的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曹操一直以汉献帝作为傀儡,他也知道会遭人诟病,因此即使他一直行使着皇帝的权力,但他这辈子都没有篡位,看你怎么骂他了!

刘备就更别提了,一言不合就道德绑架,二话不说就搬出汉室基业作为门面。这谁扛得住啊?而且即使他做了皇帝,也没啥说的,毕竟人家也姓刘。

唯独孙权是最无奈的,他环顾四周,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理由。因此孙权就跟个草寇一样,割据一方,一直等待着。

等到自己建功立业,等到自己的地位慢慢攀升,等到大家习惯自己的统治,这个时候他再拖一拖,让大家主动觉得,孙权再不称帝都有点儿说不过去了。到了这个时候,孙权再称帝,那就名正言顺多了……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牛掰的文臣武将,尤其是那些帝王身边的智囊,一个个脑子别提多灵光了。正是在这帮人的帮助下,若干开国帝王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比如说姬昌有姜子牙,勾践有范蠡,刘邦有张良,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有刘伯温。我们仔细去看这些人,其中唯一真正彻底功成身退的,只有范蠡一人。

范蠡这个人了不起啊,真正做到了丝毫不拖泥带水。辅佐越王勾践灭亡吴国以后,范蠡不仅自己退休了,也没让自己的儿子在越国享受荣华富贵。因此范蠡的结局也是相对比较好的。

那么剩下这几位顶尖人才,他们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如果遭到君主的猜忌,你又该咋整呢?

这或许是权臣想要继续享受自己一生努力成果的最好办法。如果再往前走一步,那就学习曹操、司马懿,这就有点儿不厚道了,而且建立帝王家族的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如果再往后走一步,其实也不妥,因为极有可能遭到清算。

姜子牙作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王的谋臣,居然没有因为年纪太大而退休。姜子牙拿的东西还真不少,不仅在周王室辅佐周武王一直到死,而且还给儿子争取来了齐国的封地。

又吃又拿,这品相的确不太好,但是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后来的谋臣可就不敢这么搞了,顶多给自己弄一小块地方做食邑,保证自己及其子孙的生活来源有着落。

当时是什么状况呢?姜子牙得到了封地齐国以后,并没有去上任,而是继续在周朝的镐京担任太师的职务,辅佐周成王、周康王,手握天下权柄。

此外姜子牙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长期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手握王宫禁军的军权。也就是说周天子一大家子的安危,全都是姜子牙说了算。

即使等到姜子牙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齐丁公姜伋依旧手握禁军大权,而且成为了仅次于召公奭的辅政大臣,牢牢掌握着周朝的军政大权。这就是姜子牙父子俩的求生之道,长期掌权但不篡位。

诸葛亮的做法就更加纯粹一些了,他总喜欢以德服人。诸葛亮这个人的品行那是真没得挑,三国各路人,不分敌我都很佩服他。

他手握蜀汉大权以后,心里知道,人任务还没完成,可不能让那些有歪心思的人给破坏了大业啊!于是他到死也没有放弃权力。

很多人都很诟病这一点,其实你要知道,人心险恶,如果把大权让出来,蜀汉估计不出三天就要崩盘了,因为除了诸葛亮这种刘备的铁杆粉丝外,其他人谁愿意给刘备的儿子刘禅打工呢?

诸葛亮和曹操、司马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诸葛亮从来没有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曹操的儿子、司马懿的儿子,可都是顺利接过了他们的权力的!

张良我们也很熟悉,他是刘邦身边的第一智囊。但是为啥张良在大汉建立以后,功劳却不是最高的呢?而且只被封为留侯?原因就在于张良不是刘邦的嫡系。

刘邦刚出来打江山的时候,只是个泥腿子,而张良是韩国贵族,他们祖上几代人都是韩国的相国。要是秦始皇没有灭掉韩国的话,那张良或许也是韩国相国。

此后张良依旧辅佐韩王,而不是辅佐刘邦。一直等到韩王成被项羽杀了以后,张良才算是彻底跟了刘邦了,而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做大,成为了汉王,你说刘邦能对他有多好呢?

就算刘邦愿意给张良数一数二的功劳,其他功臣们也不可能答应!张良这个人其实对这些也不太在乎,当然了只是看似不太在乎。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拖泥带水啊!既然想要隐居,要不就直接学习范蠡好了。不仅自己走,把自己的家人也都带走好不好?

结果张良是这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他总是说自己身体不好,所以常常闭门不出。但是你要说张良彻底消失了,那也不是,他偶尔也冒出来说两句。

比如说,当时刘邦打算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结果吕后哭着找到了张良,张良为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她去找商山四皓撑腰,果然说服了刘邦放弃了易储。

等到刘邦去世以后,张良打算彻底去修仙了。可是在吕后的一番劝说下,居然依旧留在长安,这就有点儿无语了,这仙,您老还修不修了?

此后张良的儿子更是继承了留侯的爵位,结果在长安犯了事儿,要杀头且剥夺爵位。好在用所有家产赎回一条小命。如果当初他爹能坚定一些,早早学习范蠡远遁世外,或许会有不同的结局。

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看来刘伯温要比诸葛亮更加高明了?其实不能这么看。毕竟三分天下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功劳,一统江山同样也不是刘伯温一个人的功劳。

不过刘伯温的确很有水平,他能辅佐朱元璋这个活阎王,到底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明朝开国以后,刘伯温只被封为诚意伯。

为啥?因为刘伯温和张良一样,也不是朱元璋的嫡系。他早年给元朝打工,后来朱元璋做大以后,他才投奔了朱元璋。

刘伯温这个人自命清高,压根就做不了什么大官。所以应该早早归隐才对,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也打算早早退隐。

可问题是,您老兄要退隐就好好退隐吧,千万别再掺和朝中的事情了,结果两件事彻底改变了刘伯温的命运。

第一件事:品评李善长。

李善长长期担任宰相,这让朱元璋很不舒服,所以朱元璋就把刘伯温喊来,问他怎么看李善长的。刘伯温表示李善长很厉害啊,一定不能撤了他。

这可把老朱的脸给说黑了,大哥啊,皇帝啥心思你看透了也就算了,何必要这么点破呢?再说了李善长的事情,跟你真的没啥关系,你又何必为了自己的好名声,故意这么说呢?

原来李善长总是在朱元璋跟前说刘伯温的坏话,这事儿大家都知道。现在刘伯温死活不肯说李善长的坏话,这是几个意思?当然是要好名声呗!

第二件事:换宰相事件。

老朱让退休的时候,肯定是要退休的。李善长光荣下岗以后,宰相的位置该由谁坐,朱元璋又把刘伯温给叫过来问了一遍。

老朱第一个提出的是杨宪,因为杨宪跟刘伯温关系好。可刘伯温却连连摇头,表示:杨宪虽然有才能,却没有度量。

老朱第二个提出的是汪广洋,刘伯温再次连连摇头,同时表示:这货的度量还比不上杨宪呢!

老朱又提出了胡维庸这个人。刘伯温冷哼一声,表示胡维庸这个人太会惹事儿,这货说不定会闯下大祸!

这可把老朱气坏了,他好不容易看中了这三个人,全都被刘伯温给否了。所以老朱索性说:要不你来干好了!

刘伯温又表示自己性子耿直,而且快退休了,干不了。把领导想好的答案都否了,自己又不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员工领导会喜欢吗?

隐居之前,刘伯温办的这两件事,虽然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心底光明磊落之人。可是多管闲事的坏毛病,最终还是害了刘伯温。

刘伯温之死,有人说是胡惟庸所为,但更多人倾向于朱元璋。当时刘伯温生病,胡惟庸在朱元璋的指示下,带着御医给胡惟庸看病。

结果刘伯温吃了御医的药以后,身体就更差了。这事儿传到老朱耳朵里,老朱居然只是随便安慰了几句,似乎知道啥情况。没多久刘伯温就去世了。

要么牢牢掌握权力,要么干净利落转身。

虽说这是两种极端,但是总比拖泥带水和多管闲事的人强得多。要么手握大权,学习姜子牙和诸葛亮,要么就是功成身退,早点去干别的事情,参考范蠡。

如果像张良这样要走不走的样子,这是相当危险的。刘伯温这种也很可怕,走就走呗,还那么多废话干嘛?你多说两句,难道领导给你的退休金会翻倍吗?

。手机版网址:

第一步,成为车骑将军。

因此在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和刘备就互相利用了起来。孙权表奏刘备代理荆州牧,而刘备也表奏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徐州牧。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最烦恼的可能就是刘备了,这下子没法道德绑架了,过去还能以汉室宗亲的名义在孙权那儿炫耀,现在还能怎么玩?只有撕破脸皮,为了利益讨价还价了!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早年孙权的职位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驻守在吴郡。基本上是把江东主要地盘上的实权都给抓住了。

但问题是这种职位是无法真正一统江东的,随便其他一个地方的太守,就可以在职位上和孙权平起平坐,人家为啥要听你的呢?孙策又不是皇帝,他说传位给你,你就能坐稳江山?

所以说孙权上台以后,庐江太守李术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此外就连老孙家自家人,庐陵太守孙辅都要跟曹操暗通款曲。

实际上呢?曹操对汉献帝可真的太狠了,他一边奉汉献帝为君主,一边杀了汉献帝的两位媳妇儿和一堆儿子,这种臣子有多远给我滚多远,后世没有一个帝王愿意要这样的臣子给自己打工的,毕竟危及了老婆儿子的小命。

曹操手里有个汉献帝,所以他完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汉朝的旗号到处发号施令。刘备本身就是老刘家的人,他一辈子都在喊着恢复汉室的口号,所以这也无可厚非。

阅读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8891.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