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正确之道

  • 作者:疯神狂想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7-21 16:34:37
  • 字数:4690字

根据前人的经验,苏麻离青和麻仓土的获得应该不难。

麻仓土也是这种情况,他需要对景镇那边的古矿坑的一些高岭土,进行处理,最后很可能会得到他想要的麻仓土。

也就是说,不管是麻仓土、还是苏麻离青,陈文哲都不太担心找不到。

虽然没法直接买到合用的原材料,但是买回能用的还是可以的。

所以,有着前人的经验,陈文哲做什么都很方便。

把整个清青花的制作工艺,全部梳理一遍,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苏麻离青和麻仓土。

那么制作仿古元青花,就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甚至仿制一些精品元青花,都不在话下。

因为之前就有人做过,这可不是他的妄想。

这就是国内一些仿古大师的厉害之处,也就是有着他们兜底,陈文哲才会耗费大量功夫,学习元青花的烧制工艺。

既然限制元青花的原材料不会是问题,那么他只要学习好制作元青花的工艺就可以。

再就是工艺,不管是拉胚、还是纹饰,这反而是最简单的。

制胚就不说了,就说纹饰和器形的仿制。

在仿制元青花方面,以纹饰的仿制和器形的仿制相对容易。

因为在他之前,景镇那边已经有不少大师,真正复烧过一些元青花精品瓷器。

有着完整的元青花制作工艺,陈文哲自然不会这么麻烦,他只需要自己动手画一下就可以。

对于他来说,最难的还是胎土和釉色的仿制

对于利用新原料,仿制古瓷的人来说,胎土和釉色的仿制是最困难的。

如同模仿一幅书法作品,你可以模仿字形,却很难仿出风格。

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

南宋以前,景镇瓷器的胎土,一直以单一的瓷石为原料。

当上层瓷石出现能源枯竭时,南宋末年,景镇瓷工在浮梁瑶里乡麻仓村,发现了麻仓土。

后在高岭村发现与麻仓土一样性质的泥土,名高岭土,这是制瓷工艺一大转折。

“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自此让景镇瓷器自元代起扬名全国。

今天景镇的很多陶瓷作坊,为了节约成本,直接购买来自外地制泥厂的原料。

在景镇的南山里也有不少这样的制泥厂,用这些原料制作的瓷胎,很容易识别真伪。

比较难鉴别的,是严格按照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制作的瓷器。

然而终究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尤其是明代早中期的瓷胎。

由于麻仓土已经消失(消失于明中后期,据说这也是明后期大龙缸屡屡烧制失败的原因),今天已经不可能复制。

而釉色的仿制,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不论是青花的钴料,还是釉里红的铜料等。

不同时期的产地和配方,也有差别。

以青花瓷的钴料为例,从元代的苏麻离青到明初的石子青,再到成化的平等青、嘉靖万里的回青、天启崇祯的珠明料,最后到清中晚期的洋蓝等等,都因产地的不同,而呈色效果各异。

随着很多原料的消失,今天普通工匠已经很难仿出那一时代真品的效果。

当然,釉水的稠稀比例和上釉方式,也影响着最终的呈色效果。

至于对重量的仿制则更难,毕竟,对于大部分仿制者来说,他们并没有机会亲手接触真品实物,所以这一点也不易仿制。

在今天瓷器的鉴别要素中,掌握胎土和釉色的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收藏爱好者在刚入门时,可以先买一些瓷片标本学习。

等琢磨透之后再买完整器,方是正确之道。

其实,在研究仿制元青花工艺的时候,陈文哲最佳的一条途径,就是使用老原料结合新工艺仿制。

元代流传下来的瓷器,虽然不太多,但是也不算少。

特别是一些出口瓷器,像是海捞瓷之中,就有很多元代出海,并沉没在海底,流传到现在的瓷器。

这些瓷器一般都腐蚀严重,但是瓷胎还能用。

老胎新绘、老釉新胎、旧件新器、复火,这些都是比较顶级的仿制工艺。

还有,景镇仿制古瓷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地下资源。

这里可不止是高岭土,还有历代的瓷器遗存,不论完整与否,数不胜数。

在当地的古玩市场和跳蚤市场,你会看到令人不禁感叹的一幕。

这里出土瓷器之众,尤其大量的瓷片标本,更是初学者的珍贵教材。

有人曾在昌江畔,即将消失的吊脚楼一个工地上捡瓷片,不到两个时辰,便收获了十余片明清的民窑青花瓷片,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的景镇艺人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在仿制古瓷上费尽心思。

比如刚才说的老胎,如果不想弄碎了,重新拉胚制作一件新瓷器,那可以选择老胎新绘。

比较常见的是利用清代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使其价值增倍。

这时你鉴别,就不能单纯依据胎质状况了。

70

这里顺便也提醒陶瓷收藏爱好者,在学习瓷器鉴定知识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死记硬背上面的纹饰特征和器形特征。

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必须在市场中,多实践多学习,避免按图索骥造成损失。

现代古玩市场之中,很多店铺老板,往往会花数百元或数千元买一件出土的、已经破损的瓷器,目的是为了仿制上面的纹饰。

除了直接仿画之外,他们还会采用细毛笔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用透明白纸印出轮廓,再将该纸贴在新的瓷胎上摹,这样往往仿得比较到位。

国内仿制元青花的历史也不短了,现在已经有着完整的产业链。

水平最高的,甚至采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几乎丝毫不差。

器形也是如此,今天的古瓷仿制者,比较起过去的艺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利用各种博物馆图录和图书。

他们更加高明,会根据上面的图片和数据,模仿纹饰和器形,水平高的甚至可以做到惟妙惟肖。

之后就看他的处理手段了,只要手段高明、正宗,复烧真正的元青花,并不是梦。

甚至是,如果短时间内复烧不出来,他还能找一些国内仿古瓷工艺大师,学习一下他们的手艺。

阅读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0296.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