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火红年代大江淮

第1章 来了个痴子

  • 作者:琅琊居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10-16 21:08:55
  • 字数:8770字

大队会计笑话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虽然是笑话,但说的也是事实。

山上到处都是野桃,一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桃红柳绿。

西山小队大约三十户,离山脚一里路左右,都是童姓,老百姓自称童家庄。

苏省山阳县红旗公社桃园大队西山小队,竟然有一座小山,虽然不是很高,但在平原地区就很突兀。

一开始来的时候,李国强啥事也不会做。毕竟是城里的娃,而且一直上学,农村来都没来过,农村的事他哪懂?

身边一块儿下乡的人,一个接一个的都走光了,只有李国强没有动静,依旧稳如泰山地窝在了这儿。

村民们异样的目光透露出十分的不解,这小子到底玩的哪一出?难道要在我们这乡下扎根?

大队长童爱国看他确实还是个学生娃的样子,有意护着他。

大家知道,其中一定有隐情,也就不再追问了。

李国强高中毕业就响应号召来了桃源大队,已经在这儿待了好几年。

可这李国强却不买他的帐,田间农活,河道清淤,样样抢着干。

童爱国知道,年轻人嘛,他这是要面子。

李国强的性格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元素,一起来的,人家都能咬着牙干,自己的牙不能咬吗?

也有人问他为啥不回城,他却没有回答任何人。

可是这大冷的天,谁愿意下水去呀?

这个时候,李国强站了出来,“我来吧。”

农村大哥自己不肯下去,但却很关心李国强,“国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会冻伤的。”

“没事,我年轻。”

“那你这样,先在岸上活动活动,给身上加点热量再下去。”

一脚踩进水中,李国强就冻得浑身哆嗦。

这个时候他也有点后悔,自己发什么神经呀,非要下来。

可谁也不下来,这工开不了啊。

结束的时候,他就感觉双腿麻木了,几乎没有知觉,后来还是大家把他拖上来的。

上来以后,他感觉两条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根本站立不了。

所有人一下子就都慌了,马上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

腿算是保住了,但左腿瘸了。

从此,他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瘸子李。

久而久之,大多数人都不记得他的真名了,西山小队甚至桃园大队的人,没大没小的,都喊他瘸子李。

喊他瘸子李,其实本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农村人没有那么高的修养罢了。

但李国强却不这样想。腿瘸了,人生就瘸了。

现在是个残疾人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此思想上一蹶不振,没事的时候就把自己关在屋内,不想见人。

自己是为了集体的事变成了残疾,可是大家还送他个外号“瘸子李”,这事换了谁受得了?

悲、愤、恨!

大队长童爱国看他这样很可怜,何况人家还是外来的,便跟西山小队的小队长童大洪交待,给他个轻巧的活。

早年大队成立了农科队,队部就放在西山小队的社房。

所谓农科队,实际上是一个炸馓子的副业组。

童大洪一想,干脆就让李国强干这个,至少不用他拖着瘸腿到处干重活了。

社房里每天都飘出诱人的香味,引得路过的人都垂涎欲滴,有些人也不知道偷偷吞下多少口水。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连肚子都吃不饱,一个烧饼、一根油条,都是朝思暮想的美味佳肴。

不时有过路人骂道:“这狗日的瘸子李,他倒是因祸得福,干了轻活不说,还可以偷嘴。”

更有人不服气地说:“这好事我们姓童的没捞着,怎么给了这么一个外姓呢?”

气归气,说归说,村上的人倒是没有一个真和瘸子李来争的,因为这瘸子李确实是为了集体的事瘸了的,谁还好意思真的来争呀。

到了副业组,李国强也只管坑头做事,寡言少语的,一天到晚闷闷不乐。

一晃1981年的春节到了。

三十晚上这天下午,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包子、搓汤圆,整个西山小队都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气氛当中。

日子虽然有点苦,但大家已经习惯了,大过年的,勒紧裤腰带也要找点乐子。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外面天寒地冻。

可孩子们却欢天喜地的,成群结队地在外面欢呼雀跃。

毕竟过年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只有这个时候有新衣服,还有好吃的。多少还能有个压岁钱,哪怕三五分,也是开心得不得了。

忽然有孩子喊了起来:“老痴子,小痴子……”

后来便是孩子们一起喊:“老痴子,小痴子……”

屋里的大人们觉得稀奇,这都三十晚上了,哪来的痴子呢?

于是,不少人便出门看热闹,一个个一出门,便都打了一个哆嗦,不由自主地双手插进了袖口里,“这天,也太他妈冷了!”

一大群孩子围住两个人,一大一小,都蓬头垢面的,大的是一个女人,个子矮小,小的是个男孩,面黄肌瘦的。

这两人都衣服单薄,冻得瑟瑟发抖。被这一群孩子围着吼着,一副惊恐的样子。

尽管如此,那女人依然把孩子死死的搂在胸前,生怕孩子受到攻击。

“嘿,还真是痴子。”有人笑着说。

“这大冷天的天,哪来的痴子呢?”

“肯定是别处赶走的。”

“那可不能让他们待在我们这里,万一他们发起痴病来伤到孩子,怎么办?”

“对对对,还真是这么回事。”

“把他们撵走。”终于有人大声提议。

一听大人们这么说,那些孩子就起劲地喊起来:“滚开,滚开……”

孩子,大人们,边喊边向前,一堵人墙向前面压过去。

那个女人惊恐万分,一边护着孩子,一边向后退去。

此时,人群后面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却说了一句话: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听到这么大动静,一些忙碌的妇女也丢下手里的活计,出来看热闹。

一看这么个情况,不少女人开始议论起来。

“这两人哪来的呢?”

“这大过年的,不在家待着,跑我们队来干嘛?”

“莫非是被男人打出来的?”

“不管咋来的,这天寒地冻的,这个样子不冻死啊?”

“是啊,蛮可怜的,作孽啊!”

但各家男人说了算,女人们虽然同情,可没一个人敢出面阻拦的。

那个小女人突然跪了下来,终于开口说话了。

然而,她嘴里咿咿呀呀一通,谁也听不清她说的什么。

这下子,她是个痴子实锤了。

马上便传来了更大的吼声:“滚,滚……”

那女人爬起来,护着孩子向后退去,有人看到,她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慢着。”人群后边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不用回头,大家都知道,那是大队长童爱国。

童爱国今天30岁,部队退伍后没几年,便做上了大队长。

大家纷纷热情地跟童爱国打招呼,同时也给他让出一条路来。

童爱国没有搭理他们,径直走到那两人面前,“不用怕,我是这儿的大队长。”

那个女人点了点头,感激又疑惑地看了看他。

“你们从哪儿来呀?”

那女人嘴里又是一阵咿咿呀呀,就是说不出个清晰的话来。

童爱国又转向那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伢,从哪儿来呀?”

那孩子向女子怀里贴了贴,摇摇头。

童爱国一看,这也不是个事呀。“大家都散了吧,留下两个女民兵,帮我把他们弄到社房去。”

呼啦一下子过来七八个妇女,争先恐后的。

女人和小孩被带到了社房,准确地说,是被几个女民兵绑过来的。

童爱国也跟着到了社房,既然管了这事,就要管到底啊。

一路上,他在寻思,弄到社房了,又怎么办呢?

可是没想出一点办法,这大过年的,哪个愿意来陪这个突至的痴子呢?

社房有一间空仓库,原来是存粮的,春节前正好分完了粮,暂时空了出来。

童爱国决定,就把这两人安置到那里,至少让她和孩子不被冻死。

这边吵吵闹闹的,引得李国强也来看热闹。

看这一大一小两人可怜,他便问:“大队长,人从哪弄来的?”

“村里呗,还从哪弄来的,你以为这三十晚上我愿意操这份心呀?要你管?”

童爱国正烦这事呢,说话有点不好听。

说着说着,童爱国眼前一亮,这不正好有一个可以管的吗?

“哎,瘸子李,巧了,这事还真要你管。”

“别别别,我可管不了。”

李国强嘴上这么说,眼睛倒是又瞟了那女人和孩子几眼,觉得她俩也怪可怜的,动了恻隐之心。

“有什么管不了的?大过年的,反正你也一个人,有她俩在,你这还热闹呢!”

童爱国巴不得马上把这烫手的山芋给托出去,既像协商又像命令似的跟李国强说道。

“这……”

“有什么这那的,先吃你点粮,明年补给你。”

说完,童爱国朝那几个妇女使了个眼色,抬腿便走了。

一脸懵逼的李国强,看看童爱国他们的背影,再看看眼前这一大一小两人,双手一摊,“这,这……”

李国强不是不愿意帮这娘儿俩,只是自己一个大男人,很多不方便呀。

那几人早已消失在暴风雪中了,下面就是自己的事了。

看着一脸恐惧蜷缩在墙角仍然护着孩子的女人,李国强的内心有些痛。

自己是个瘸子,今天却接到了个痴子,作孽啊!

“大妹子,哪里人啊?”

没有回应。

“大妹子,这大冷的天,咋到了我们西山呀?”

那女人抬头匆匆瞟了李国强一眼,马上就又低下了头。

李国强看她不说话,感觉无处下手,便把目光移到了孩子的脸上,“伢,你家在什么地方呀?”

那小孩朝他眨巴了几下眼,朝女人的怀里挤了挤,摇了摇头。

李国强不由自主地骂了起来,“你个狗日的童爱国,自己做了好人,却把麻烦扔给我。”

站了一会儿,冷得直哆嗦。

“大妹子,先到我那儿洗把脸吧。”

说完,李国强径直走出了仓库。

他知道,自己不好上去拖她,毕竟男女有别嘛。

回到自己那个狗窝一般的家,看那女人孩子没有跟过来,一屁股坐到床上,点起一根用土烟丝自己裹的香烟,心里好生感慨。

好一会儿,李国强平静了下来。

这女人虽然带个娃,又蓬头垢面的,但看上去却像个小姑娘,落难到此处,对人有个防备之心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地还上了冻,一锹下去,只迸出个白印子,根本干不动。

还是农村大哥有经验,说是从下面有水的地方开始,先砸开冰块,从那里先撬开一个缺口,上面的冻土层就可以撬开了。

前两年冬天,李国强他们和大队的民工一起到三河闸挑河工。

那个冬天异常的寒冷,河里的冰冻能有半尺厚,他们百人立于上面都未崩塌。

江淮大地苏北平原一目千里,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

西山小队分得三锹宽的任务。

可别小看了这三锹宽,有了长度,有了厚度,可就有了惊人的土方量了。

就靠他们西山小队调来的这二十多人,肩挑人抬,按以往经验,他们得干上大半个月。

唯一外姓李,叫李国强,是一个知青,一个没有回城或者根本就不想回去的知青。

和他一起来的,多年前都返城了,可他仍然住在山脚下的社房里,好像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阅读火红年代大江淮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12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