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3章元顺帝的郁闷

  • 作者:孤临易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02 11:21:12
  • 字数:2626字

这里是说的元顺帝的苦恼。

实事求是心平气和的说,元顺帝他并不是那种亡国的昏君。他也是有所作为的,私以为他的谥号里的顺字有顺应潮流的意思。他的主要成就至正新政,说个一直被历史迷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顺帝放弃大都一路跑回了草原并未有抵抗,直接就放了朱明大军进了大都。要知道元大都可是当时国际化的大都市,对比明朝的于谦死守北京城的战例来看,负隅顽抗也能对明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元顺帝应该是郁闷的,因为相对于其他元朝皇帝来讲自己算是勤政爱民的。元顺帝是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国第十五位大汗。因为前文提到过第一位蒙古国大汗是成吉思汗,第二位是窝阔台第三位是贵由汗,第四位是死在钓鱼城下的蒙哥汗,第五位是忽必烈也是元朝的定都大都今天的北京的开国皇帝。那么顺帝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淮河被灾,下令赈济;法治不完善,颁行《至正条格》;黄河决堤了,听从宰相脱脱的建议去修治,真是你还要我怎样,要怎样?拨了款你们就老老实实地修黄河过日子嘛,哪来那么多事?

淮河流域在闹旱、蝗、瘟疫,北边就比较简单了,只是黄河决堤了,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历代的经验证明,黄河决堤绝无小事,经过朝堂上的一番争论之后,开始了修缮黄河河堤的工程,这一修,出岔子了。

注意了,上一章上说的小朱的时间线是元至正四年,也就是我们的老朱同志还没有出家当和尚。

在元末有这样一首元曲流传甚广:“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要说反抗暴元的统治其实一直都有,可是等修黄河挖出石人的时候,事情大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

为什么顺帝跑了呢?这是为什么呢?

运用这种封建迷信活动短时间内凝聚人心的计策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造反的鼻祖陈胜吴广早就用过了,什么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什么高祖斩白蛇起义,自称是赤帝子转世等等不胜枚举。但是人民群众在看不见希望的时候,这种口号,就是一面凝聚人心士气的旗帜。

其实为什么明朝会叫明朝,和明教又有什么关系?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后面在大明开国的时候会说到。

早先流传有一条谶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黄河工地上这个石人的出现,刚好印证了这个谶谣,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聚众起义,由于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出色,四下云集响应,声势浩大的红巾军起义爆发了!

老朱家的遭遇的确悲惨,然而在元代统治之下,像朱元璋一般凄惨的农民,又何止几家而已?

正如喜来乐所说:“这就好比一个人饿了,想吃窝头,吃一个,不饱。连吃了八个还是个不饱,吃到第九个,饱了。你能说他就是吃第九个吃饱的吗?”

顺帝倒霉就倒霉在他就是那第九个窝头了,前几任皇帝太能造,惹得民怨沸腾。正如前文介绍的朱八八出生的那一年,就换个好几个皇帝,蒙古族有武力争夺汗位内斗的传统,这是内斗人祸再加上各种天灾。帝国内部的问题已然是积重难返,靠顺帝亲政后几年的努力实在是于事无补,尤其是朝堂上的顺帝还无法掌控底下的官员,政令出不出得了大都都很难说。

阅读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358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