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奇葩一箩筐

第11章老徐的困局

  • 作者:孤临易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02 11:21:19
  • 字数:9072字

这一年的中华大地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相继有称王称帝者,要知道,法统这个东西看似不重要,实力为上,为什么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在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那么重要。

其实按法统理法来划分正统王朝的继承顺序应该这么看,中国经历过第一帝国,和第二、第三帝国时期。

25岁时的朱八八到底是装了大运,还是他自己的努力成果呢?客观公正的分析,他两者都有,第一是他之前有一个靶子已经完蛋了,就是老徐的天完政权。

我们把视线切回小朱这里,娶了虽然是大脚但是温柔贤惠支持丈夫的马氏,马氏是郭大帅的义女,也就是说他小朱是郭大帅的半个儿子。如果郭大帅当了皇帝,小朱就是正儿八经的驸马都尉。虽然不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也是妥妥稳稳的荣华富贵对不对?

咱们每每读中国史,明太祖朱元璋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神人,他的人生是一个现实版的开挂逆袭,比任何网文读来都要让人热血沸腾,大呼过瘾。但是,细品之下你会发现他并非天生皇帝命,他的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

这一年的高邮之战看似对于老郭没有什么影响,然而这一年1353年顺帝至正十三年,在瑞州今天的江西省高安县,位南昌市西南之战中牺牲。还有一种一说他在至正十二年攻克徽州今天的安徽省歙县,位皖南屯溪市东北、浙江杭州时,因元将董搏霄之反扑,牺牲于杭州。所以说他很有可能没见到徐寿辉称帝。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年的泰州张士诚率起义军攻陷泰州及兴化县。

六月,小朱募兵得七百余人,郭子兴任命他为镇抚。

从秦朝灭亡后秦王子婴把帝国的国祚合理的传给了刘邦,那么汉帝国就是继承的秦帝国的法统,中间虽然经历过王莽的断代,但是要为王莽正名一下,他是合理合法的继承的汉的国祚,他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民选皇帝,是他自己理念过于超前复古,其实他就是个书呆子。把自己和他的短暂的新朝葬送了,他当皇帝的时候,全国是没有太多人反对他的。

是年,哈麻与脱脱亲信汝中柏争权。脱脱出哈麻为宣政院使,哈麻由是深恨脱脱。就是前面说的那个文物全才脱脱丞相。

同样是这一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呢高邮之战,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泰州人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李伯升等起兵反元,一举攻下泰州今江苏泰州,聚众至万余;元朝政府遣高邮知府李齐前去招降,张士诚接受招安,受任民职,且乞从征红巾军以自效。然部下诸将意见不一,相互攻杀。后元淮南江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移镇泰州,命张士诚治兵船,北征濠,这里的濠也就是老郭,小朱现在的根据地、泗,泗是指的山东地区泗水一带。张士诚不从,再次起义,破泰州,陷兴化今天江苏兴化,驻扎德胜湖。五月,张士诚攻下江苏高邮,元行省左丞偰哲笃出逃。高邮知府李齐再次劝降,被张士诚所杀掉了。次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建立了政权。张士诚突起高邮,占据要冲,阻绝南北,成为元朝政府的心腹之患。十四年九月,丞相脱脱在镇压了徐州芝麻李之后,总制诸王、诸省各路军马,号称百万,出征高邮。高邮被围三月,城中日益不支。张士诚准备投降,又恐“罪在不赦”,害怕投降还是被杀。在这危急关头,十一月,元中书右丞哈麻挟私忿,连上三章,弹劾脱脱“老师费财”。顺帝下诏削脱脱官爵,淮南安置,寻移置亦集乃路,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知枢密院事雪雪代领其兵。十二月,诏至高邮,全军闻之哗然,百万之众,一时四散。张士诚乘机出兵,大败元军。高邮之战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元军从此丧失了对农民军的优势,元朝政府转而主要依靠各地地主武装对付农民起义军;各地农民起义军利用元军的大失败,重新壮大自己,原已处于低潮的农民战争开始转入高潮。

以后的位面之子刘秀得了天下,然后就是东汉末年杀猪将军何进听了袁绍的忽悠,把董卓搞进京城一通乱搞,把自己搞死了。然后就是董卓忽悠吕布的那句千古名言,奉先呐,我要是当了皇帝就立你当太子。明显就是哄骗他安心的胡说,当然历史上他到底有没有这么说过,还有待考证。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分天下归一统,老曹家合理合法的从老刘家得了天下,逼得人家禅位,然后又是司马家逼得老曹家禅位。法统就是这么一步步继承过来的。第一帝国的完结有一种说法是元兵把南宋的小皇帝逼在了崖山,然后末代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崖,其中就带着传国玺。

在这里元朝是没有传国玺的,所以他的法统不正,即便是威加海内的大元在法统问题上来看都得位不正,那么更何况你们这些个草头天子呢?

十二月,徐寿辉部退入黄梅山中及沔阳湖中。王善破罗源,攻入福州。时泉州大饥,死者无数,能行动之人都扶第携幼,就食永春。泉州从五代后,日益繁荣,南宋与元时,尤为发达。《岛夷志略》一书说至正十年张翥序,记与泉州贸易的亚非国家、地区,不下一百多个。自经元末丧乱,遂告衰落。

从李渊称帝到安史之乱爆发有137年,从安史之乱到唐朝灭亡有152年。

然后,是梁唐晋汉周五代,然后赵匡胤兄弟结束乱世,统一了除燕云十六州外的所有国土。

后来宋辽对峙,辽和北宋相继灭亡,南宋在南方偏安一百五十二年,最后被元朝所灭。

历史沿革: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南宋。

历史沿革:辽,金,元,明,清。

第三帝国从辽开始,金灭辽,蒙古灭金,它们中间在制度和文化上有一定的继承关系。然后明朝推翻元朝,继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并加以改良,清取代明朝,并继承了明朝的制度文化。

主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斗争与融合,游牧民族的兴起,农业社会高度稳定,趋于保守,皇权登峰造极。

三大帝国时间上有先后,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有一定程度的借鉴。

如果简单来看,粗暴的划分。就只有两个帝国的传承。

秦传汉传新再到汉,然后就是三国归晋,之后就是一路传承到宋,因为跳崖了,传国玺没了。所以元的合法性就有问题。

然后就是明和清相传承,虽然明朝的皇帝没有一人投降清朝,但是明朝的拥有继承权的皇族都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就连台湾郑氏的延平郡王一脉也消灭得干干净净。简单粗暴。

清朝有没有传国玺是存疑的,很多人都相信南宋崖山以后传国玺就不存在了。

因为有传说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人在海里打鱼,捞出来了传国玺,送去南京领取了丰厚的赏赐。朱元璋龙颜大悦,希望帝国安宁长治久安。

然而老朱想不到的是他的宝贝儿子太子朱标死得早,皇长孙朱允炆当了皇帝,是为建文皇帝,紧接着四叔就造反,朱允炆生死不明,就连那颗传国玺也就在南京紫禁城的冲天大火中随着这个失踪少面无影无踪。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有编剧用浪漫的大团圆的手法描写了朱棣和朱允炆在佛塔里相见的表面,并且送还了传国玺的场景。这一切都是文人的臆想。

历史上关于建文帝和传国玺的去向迷雾重重。正史里的记载,野史里的记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证明,我们只能期待未来的考古发现能解开这两大关于明朝的千古迷题。

讲了这么多关于传承法统的事情,还有传国玺的政治意义。

《大明风华》里孙若微说得好,这一方小小的印可以决定千万人的生死,可是他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这个东西岂不是很无用?

虽然如此说,但是要知道无论在那个时代,法统的承认。都是一个政权能不能存在延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就得有大多数人承认你。

现在的老徐是很风光了,老郭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老徐当了皇帝,老张张士诚也没闲着,元兵不会闲着,而他老郭现在官不官。民不民匪不匪的夹在中间很难受。

上文用大量的考证和文献资料证明了法统的重要性,那么老郭郭子兴现在该怎么办呢?事情是这样的。

当初,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有孙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兴为五人,各称元帅,互不相让,典型的没有大局观的思想。孙德崖等四人刚烈而鲁莽,经常打劫抢掠,郭子兴有意要削弱他们。四人为此不悦,便合谋想推翻郭子兴。郭子兴因此便经常住在家里不管事。小朱有一次乘无人在身边时对老郭说:“他们越来越与下层士卒合起来,而我们却越来越背离,时间久了必然会被他们所控制。”

然而当时郭子兴对朱元璋的劝告听不进去。

当初元军攻破徐州时,徐州守帅彭大、赵均用率余部投奔濠州。孙德崖等因为他俩以前是有名的强盗首领,便一同推举他俩,使他们的地位居于己上。彭大很有智谋,郭子兴便厚待彭大而轻视赵均用。于是孙德崖等趁机挑拨赵均用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将军,而不知道有你赵将军啊。”赵均用大怒,乘机捉拿郭子兴,将他幽禁在孙德崖家中。

朱元璋从其他部队回来后,大吃一惊,急忙带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将此事告诉彭大。彭大说:“只要有我在,看谁敢伤害你们的父亲。”然后与朱元璋一起冲到孙德崖家,砸破械锁救出郭子兴,将他搀扶回家。”

直到元军围攻濠州时,双方才排解以前的不满,共同守城五个多月。城围解除后,彭大、赵均用都自称为王,而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却仍然是元帅。不久,彭大死去,其子彭早住统领父亲的部队。赵均用一天比一天专横,挟持郭子兴进攻盱眙、泗州,并企图加害郭子兴。

此时朱元璋已攻取滁阳,便派人对赵均用说:“从前大王穷迫之时,郭公开门接纳你,恩德非浅。大王不但不报恩,反而听信小人之言要杀他,这样的话,大王将会自剪羽翼,失去豪杰之心,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而且郭子兴的部队仍然很多,杀了他,你不会后悔吗?”赵均用听说朱元璋的军队十分强大,内心惧怕;朱元璋又派人贿赂他的左右,郭子兴这才得以幸免一死,于是率领他的部队一万多人靠近在滁阳的朱元璋。

与诸军不和,无处栖身的老郭投靠女婿小朱以后的结局是怎么样,我们下回分解。

主线:从儒学的独霸到旧儒学部分衰落后佛教道教的并立,权力从贵族向士族转移,政治中心的东移与南移。这是中华第一帝国的划分。

第二帝国从北魏开始,然后西魏、北周,在隋唐时期走向星球兴盛,安史之乱让第二帝国走向分裂和混乱。

书归正题,按照权威的划分,不按传国玺的继承法。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里的傅斯年在《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中说“今吾断言曰,自陈以上为‘第一中国’,纯粹汉族之中国也。至隋至宋亡为‘第二中国’,汉人为胡人所挟,变其精神,别成系统,不蒙前代者也。”

我们说明太祖朱元璋。25岁加入起义军开始义军活动,41岁就在南京定都称帝,这一过程历时仅仅16年,他就从一个饥不果腹的乞丐和尚变成全中原权势地位最高的人。遍观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历史,起家之快,起点之低,成长之迅猛,权术之精,除了汉高祖刘邦,无人能敌,而且他执政30年,享年71岁,也是皇帝这个高危职业中罕见的长寿者。

“如上所云,‘第一中国’、‘第二中国’者,皆依汉族之变化升降以立论者也。“

历史沿革: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

秦朝首创统一帝国,两汉发扬光大,魏晋短暂复兴,然后南北对峙,最后的陈朝被隋朝统一。

那么老郭现在混得怎么样呢?

他混得并不怎么样,要知道正是这一年公元1353年,现在已经改名叫朱兴宗,字国瑞的小朱正式投奔明教。其时天下大乱,元王朝摇摇欲坠。

阅读大明奇葩一箩筐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358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