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戏说龙鳞童

55章推荐小侠士去苏州

  • 作者:袁清义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7 16:27:16
  • 字数:13446字

闲言少絮,简单截说。待过了春节后,亲戚一走完,小英雄袁尚武即告别了爹娘,就带上周王千岁的书信,便离开了家乡,踏上去江南苏州的路程。但见他头扎英雄巾,身穿深蓝色衣裤,足登千层底布鞋。俗话说人需衣裳衬,马要鞍韂配,他的这身打扮,也正衬托了他的剑眉虎目,再说人又长得少年英俊,可讲从浑身上下都能够透出,一股英姿雄风。但见他他肩膀上挎着,用蓝色印花布包裹的小包袱,里面除了几件替换的衣服外,另外还有百宝囊,身后又背一对钢鞭。从他的眼角眉梢看,就能判断出他的心里所想,好象是蕴含着一种,特别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小英雄袁尚武离开了家乡后,甭用说,一路上都是风餐渴饮,夜住晓行,沿途虽然比较累,可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加上他的高兴心情,又及踔厉情绪,也把途中的辛苦都抛到了脑后。然而从中原到江南苏州,也是千里遥远,不仅道路较为生疏,他也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沿途经过的地方又很多,可说也稀里糊涂不清楚。所以,在途中也非止一日,而这天正往前行走,就见前面有一座城,远望城墙高三丈,城楼雄伟很壮观,他向路人一打听,方知那里就是扬州城。

却说周王爷高瞻远瞩也有个想法,他认为小英雄袁尚武有出息,将来一定是国家栋梁之材,所以,就暂且把他留在了王府里,跟着别人做一些琐碎事情,光阴似箭,时间荏苒!就这样,一转眼就大半年过去了,一天,小英雄袁尚武外出不在,当他一回来时就听说周王千岁要找他。不一会儿,王府里管事的就来告诉他,说周王千岁让他过去,于是,他就跟随那管事的来到了银安殿。待小英雄向周王爷见过礼后,那周王千岁便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原来,他是想为小尚武谋一事情干。

书中说过,这位周王爷本为世袭父爵,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多才多艺,不光文墨好,能赋诗作画,且还弓马娴熟,喜爱舞枪弄棒。且又虚怀若谷,宽宏大度,从不与人计较,是个温良恭俭让的人,其性情也和蔼,脾气温柔,又不摆官架子,与谁相处都能说到一块去,平时就爱结交各路朋友。甭用说人们都想巴结他,长期以来,他就结识了不少的社会名流和当代才子,而在他的知己朋友中就有一位最要好的,他名叫宋文卿。此人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后来就考取了功名,先是中了举人,随后又做了两任知县,因为政绩突出,又被上面提拔重用,现为苏州知府,正在任上。

江南风光无限美好

却说周王府为小英雄设宴送行,大家都是皆大欢喜!也正好快到年尾了,第二天一早,袁尚武起床后,先洗漱完了,就去向老姑奶奶、老姑爷,也就是王爷和王妃辞行。然后,就上路离了天花汴京,便回到了睢州老家,时间虽然不是阔别很久,但已经有大半年了,家里人也都非常想念他。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爹娘得知儿子回来的消息后,就不用说他们的心情了,而全家人都十分高兴也是一定的,特别是又被周王千岁器重安排他去苏当差,而且就连整个袁家人都受鼓舞。

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改观从前一些不良状况,宋大人也曾想过许多办法,并且还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最终都不行!后来就想让周王爷帮他。尤其前一段时间,他曾多次让人捎书带信,向周王千岁提及到此事,要周王爷给他悟色推荐一名得力人选。今天,周王爷又收到了他的一封书信,其内容还是催促此事,周王爷看完了书信后,马上就想到了小英雄袁尚武。由于他认为小尚武这个后生,无论是从人品或武功上,可以讲都是不错的,不光是个很好的孩子,而且也是栋梁之材。再说他又年轻有为,武功高强,而好苗子就需要培养,倘若是推荐他过去,相信他是一定能够胜任的,如果说,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历练,他以后做事可能会更加稳重,换而言之,就是定能成大器和为国家所用。

要说周王千岁的这种想法还确实有根据,常言说花红需得绿叶配,识别好马方得有伯乐,一个人要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说没有人扶持和提携,也是不可能成功的。若按过去人的说法,这就为一个人的时运,又称命运,现代人讲叫“机遇,”而笔者认为:前后两者都有道理,这就叫来得早不如赶得巧。再说小英雄袁尚武又是王妃娘家,同宗同族的远门孙子,有亲三分向,该照顾的就得照顾,要不像这样的好事也轮不到他头上。而周王千岁的一双慧眼,也早看出了他有出息,如果总让他在府里做事,又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和磨砺,还怕当误了他的前程,所以就正想着为他,谋一职业和找条出路。于是这位周千岁,便推荐小侠士袁尚武去苏州府当差,不过这个事情也是,周王爷和王妃娘娘事先已经商量好的事,现在,周王千岁就把他叫来,就是要争求一下他的意见,看他本人是否愿意去。

若要说起扬州,可是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古时候,则为九州之一,而且,也代表着东南和江南的意思。它原为吴州,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元朝称为路,明朝称为府,又被人们称作“天花扬州”。本地处长江下游的北岸,为京杭古运河经过的地方,也是水陸码头要冲。尤其是兴唐时期,这里则为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后来,则为盐运中心,自古又为淮盐总汇,其商业发达。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文人墨客和官宦人家,也是天下人向往和想要去游览的地方,故而风景幽雅,山水秀丽。较为著名的古迹风景,有大明寺、天宁寺、平山堂、瘦西湖和小金山等。

往常背时灾星绕,如今却是走了运;

多亏王爷提携他,一下变为人上人。

小英雄袁尚武自幼跟随父母亲,在涡口镇要饭时就常听人们讲说过,扬州乃为九州之一,天下名城,不光山水如画,风景美丽,而且,还有诸多的名胜古迹,非常热闹繁华得很。他心想俺这次路过,非得好好在此玩玩不可,主意已定,便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不多一时便到了近前。他举目抬头观看,但见城墙坚固,上面还有军兵把守。其城楼共有三层,上边两层匀是挑脊挂角,雕梁画栋,插有旌旗。下面的城门洞前,还有吊桥悬起,并且四周都是护城河,水面宽而深。城楼上挂有匾额,上写着“扬州城”三个大字。见人们都从城门里,有出有进来来往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前面说过,明朝时候外寇侵略,内乱频繁,灾荒连年,四处狼烟!故各地城池,都修筑得十分坚固。甚至有些地方,就连乡镇和一些大的村庄,为防战乱盗贼,也都深筑高垒,修了寨墙濠沟和炮楼,以防备在兵荒马乱时,可派上用场。特别是州府以上的城池,都修有东、西、南、北四门,外边还建筑了四关,如京城国都的城门就更多了。如北京城就有九门、九关,城墙一般都是外用青磚垒砌,内用沙子黄土夯实,在底层还用了石灰、沙土和糯米混合夯打。高有几丈,上边能跑马,并修有垛口,也方便于军兵守城防卫!城外挖掘了又宽又深的土堑壕沟,为护城河,若没有船筏或浮桥,一般是越不过去的。

城门楼又叫敌楼,上边日夜有人防守。城门口外设有吊桥,则用铁索、铁练拉住通往敌楼。白天放下让人们通行,夜晚悬起防范匪盗。一旦打起仗来,把吊桥悬起就是屏障,可说敌人就是有千军万马也进不去!这样一来,里边的人就可以死守城池,等待外部援兵。而直到现在,有些城市的古老城墙,还仍然存在。

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情,也关系小尚武的一生前程,所以得根据他个人自愿,别人谁也不能强求!如果他愿意去,周王千岁则从中给他牵线搭桥,若是不愿意去也就算啦,以后再为他想别的办法都可以。结果周王爷把事情一说,小尚武还停乐意就满口答应了,不必说周王千岁也很高兴!他当时就拍板,要给苏州知府宋文卿写一封回书。其内容不必多说,也是介绍小英雄袁尚武的身份与他的想法,以及他的推荐原因等,也就是说,周恭王要让宋知府放心,并且要大胆使用小英雄,说穿了就是要对他特别关照。虽说是一封个人推荐书信,实际上,也是一张介绍信,然后就让小尚武带上,同时,又吩咐他要抓紧时间再回睢州一趟,要先禀告了父母得知,等到爹娘的同意了之后,就赶快上路去苏州。老王爷安排完以后,当天晚上,王府里还专门摆酒宴,款待了小英雄,也是特为他送行!因为这对于小尚武来讲,也算是峰回路转,苦去甘来!有道是:

然而,要施放烟火更为五花八门,人们给起的名字也繁多,什么钻天猴、座底炮、大礼花、宫灯和十样景等,各式各样。就在灯火辉煌中,再把礼花烟火燃放!使之在天空中相互间交织辉映!让整个扬州城里火光明亮,烟雾腾腾,就像是一片火海。使黑夜变成了白昼,让天宫里的神仙们看了,都觉得扬州城里已经是燃起了大火,也以此瞒哄了天界神仙!有诗为证:

天花扬州不夜城,灯笼烟火瞒祝融;

上天神灵皆上当,救了全城老百姓。

据说,那日火神祝融也恰巧有事,一开始,他当误点时间,当他正要下凡来纵火时,则看到整个扬州城内一片火光!当时他就心想,这也让我省事了,就没有详查细问,事情就这样,算是不了了之的过去了。

斗转星移,从此以后,曾在一段时间里,由于战乱平息,天下太平,农耕发展,扬州城又仍然是生机勃勃,五谷丰登!一派繁荣景象。

有这么一天,王母娘娘又一次,在南天门里往下观瞧,却见扬州城风光依旧,景色如初,心中就纳闷了!她问太白金星和四大天师“这究竟怎么回事?”

其实,太白金星和四大天师早已经算出来了,原来是由东方朔在背后搞了鬼,他们也没敢直接向玉帝禀报!如今王母娘娘突然问起,则都是吞吞吐吐地,也只好如实禀告了!……

我想诸位都知道,那王母娘娘也是个好搬结事非的女人,就连玉皇大帝也怕她,她就立即去找丈夫告状。玉皇大帝一听勃然大怒!即派天兵天将下界兴师问罪,必须要找东方朔算账!天兵天将就问太白金星,“其人现在何方?”

太白金星老儿掐指叠纹一算,就对天兵天将说:“此人眼下正在扬州城内十字街头,摆起个卦摊给人算卦。”

天兵天将不敢怠慢,领了御旨就下天庭来到扬州。此刻,那东方朔也算出了,上界天庭要找自己麻烦。巳时没有到,他就在扬州城十字头,摆了一个地摊给人算卦。没人算时他就一边唱、一边喊,嘴里还不停地唠叨着:“都来算啊!都来算!官家算卦银五两,百姓算卦钱一文,说得对了给卦礼,如若有误不给钱。当官的要是问官运,我算他啥时衡通可升迁;生意买卖人来问卦,我能算出他几时赔本和赚钱;要是孕妇来问卦,我能算出她肚中的婴儿是女还是男”。反正他是自吹自雷,把自己说得神乎其神!并还说他懂天文、晓地理、辩阴阳、知天命,能算人间祸福。就连谁家生老病死和打架生气,他都能算得出来!真是吹起牛来不上税,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所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每天能吃几碗米饭。

眼看天将午时了,恰好就在这时候,却来了一对夫妻要他算命,小两口来到跟前坐下,要求东方朔老先生为他们算上一卦,看看最近家中是否平安。不用说,那东方朔也是装模作样的,就首先给他们合了八字,奉承了几句后便突然捂住肚子说:“不好!我方才喝了几口凉水,坏了肚子,现在需要马上去出恭方便,也就麻烦你们夫妻二人暂且稍等片刻,等我去茅房里方便完了,再回来给你们好好地算!”……

既然是这种情况那夫妻俩也不好说别的,就只好坐在那里等候了!怎等、恁等、则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东方朔回来。时间到了午时三刻,天兵天将们来了,一看卦摊前坐了两人,以为那男人就是东方朔,女的则是他老婆。天兵天将就不管青红皂白和三七、二十一,上去就先把那男的眼睛给剜了。他老婆一看就哭着嚎着喊叫!嘴里也不停一个劲地谩骂,并与天兵天将撕扯起来!结果,那天兵天将大怒!当时也把她的一双眼睛,一个不留的全给挖出,尔后就回天庭复命去了。

天兵天将刚走了之后东方朔就回到了卦摊前,岂不知,他刚才就躲在离此不远的地方,还偷偷地注意着这边的动静。他就像赖哈蟆躲避五月初五,明知道天兵天将是来找他算账,就故意让这夫妻二人替自己担了过,受到惩罚变成了瞎子。要说他也得感谢人家,随后,他便用好言好语抚慰二人说:“既然二位双目失明已经变成了盲人,肯定以后在生活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干脆我就收你们为徒,你们两口拜我为师咱们就是师徒了,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东方朔本是胸怀坦荡,刚强直正,他是天不怕、地不怕,连天王老子都不惧的性情中人。由于他心装正义,便决定甘冒风险,要为黎民百姓解难,于是他就泄漏了天机,让人们在城里奔走相告,使全城的黎民百姓都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到处都要点灯放烟火。就说点灯吧!也不光在房子里点,而且还要在自家门口和院子里,甚至是猪、羊、牛、马圈,及鸡、鸭、鹅等,家禽笼子旁边,都要点燃灯火蜡烛。却更有甚者,有的人就连野外坟头上,也去送了灯。另外,还使人们扎了各式各样的灯笼,里边插上蜡烛,让未成年的孩子挑着,到街上或院子里去玩耍,并且,还可以相互间进行碰撞!可能有人要问:“扬州城的市民,一时间上哪里去弄那么多的灯?”

据说,为了办好这件事情,东方朔又给出了个主意,他让百姓们用面粉捏合,或用红薯和罗卜刻灯碗。比如说,先用刀把萝卜削成平面,然后就在上边挖个窑,往里边加入动、植物油,再用布条或线绳做灯芯。反正只要能使用就成!而且用完以后还可以吃,这样以来,既省事又节约。

要说人的一生能有几回拨?小英雄袁尚武还没有进城,就已经对扬州城有着一种好感了,他便随着路上的行人走了进去。进城以后,他行走在大街上,但见一街两行的商家店铺,是一家挨一家,做小买卖和摆地摊的,也是到处举目可见。有卖米卖面,卖葱卖蒜,针头线脑,百货杂物,及旅馆饭店,卖吃、卖喝、洗澡、割脚、侍候人,吃喝玩乐,烟花柳巷,应有尽有。

大街上人来人往,人群中有男有女,扶老携幼,丑俊俱全。有骑马坐轿,推车担挑,赶猪牵羊,背篓扯孩子的。及一些歪戴帽子、趿拉鞋,斜住眼睛看人,及少数拎着鸟笼子的家伙,他们往往不是富人和纨绔子弟,恐怕就是地皮流氓了。可以说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五色杂人,什么样的都有。另外,还有说书、唱戏、测字、算命、观麻义相,及卖大力丸、老鼠药、修鞋、补衣服,或补锅、锔盆、锔碗、星秤、焊茶壶、耍把式、玩场子的,叫卖吆喝人声嘈杂,五花八门,热闹非凡。

五十五章推荐小侠士去苏州

眼下,马上就到正月十五了,既是小年又为元宵灯节,旧时称之上元节。据说,在民间从唐代起,就成了传统节日,黎民百姓要在这一天,用糯米粉包上馅,再揉成小圆球的食品叫汤圆,可以煮着吃。到了晚上再观灯,这天又为元宵灯节。所以,扬州城里这几天,市民欢欣鼓舞也特别高兴!都正为赶制烟火灯笼而忙乎。

然而,若要说起元宵灯节来,不光历史悠久,而且说法也不一!那么,我就曾听到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正在灵霄宝殿上闷坐,一时间觉得无聊,他们便漫步来到了南天门外。当他们从上往下俯视时,却无意中发现了扬州这里,不光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而且还有长江运河环绕,是青山苍翠,山水相依,风光秀丽,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看过之后,就非常忌妒,心里很不平衡。则心忖,真是怪事,怎么能让下方民间,胜过我神界天堂呢?看来是得给那里一点颜色瞧瞧才行。于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俩人一商量,就决定让火神祝融在年后正月十五晚上,来这里放火烧掉扬州,准备把整个扬州城,毁于一旦,化为灰烬。

那时的扬州城里,却居住着一位能人,他的名字叫东方朔。据说,他是鬼谷子的徒弟,曾跟随师父学道多年,早已修成了半仙之体。起先还做过官,在汉武帝时,曾任常侍郎及中大夫,后来辞官归隐,就在扬州城内定居下来,时常就在十字街头,摆一卦摊给人算命。这天,他在卦摊前坐着闭目养神,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生意,则让他突然间心血来潮,是左眼不跳右眼跳!右耳不轰左耳鸣。他先用铜钱占卜,则摇了一卦,结果是课注大凶!不由得大吃一惊!心说不好要坏菜,随后,又掐指叠纹一算,原来是天庭做了决定,要在正月十五晚上,使整扬州城都遭到天火刧难。

而在他上任之前,那苏州地面上是盗贼猖獗,社会治安混乱,杀人越货的事情屡屡发生。自他到任以后,虽经努力惩治和打击了一些不法分子,但是还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然而,又通过经验和教训,使知府宋大人很快就醒悟了。也就是说,他对一些实质问题有了深刻地认识,使他觉得当前的主要环节,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人之事,因为他手下缺少得力干将,没有很可靠的人为他所用和出力。

比如说,一些公差衙役不光办事不力,有的人还吃里爬外,甚至又与坏人匪寇勾结,相互私通作案。而他又是个文官,要说出谋划策,运筹帷幄,论其计谋和断案问官司他都是内行,可是,若要拿人和抓差办案,捉拿罪犯,须得实施武力时,他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果说其他方面的人,对某一案件不作配合,有时他就孤掌难鸣,独木难支!所以他身边就迫切需要,有一位得力应手的可靠人。并且,这个人既要有胆识,又需要有能力,同时还能脚踏实地的,帮助和支持他的工作才行。

阅读戏说龙鳞童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73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