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戏说龙鳞童

11章迫于压力衙门放人

  • 作者:袁清义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7 16:27:50
  • 字数:13260字

关押无辜起民愤,英雄仗义施手段。

深夜发镖作警告,吓得二贼心胆寒;

书接上回,原来,他的这位朋友家住在城北方家庄,名叫方彦林,人称小孟常,也是位仁义君子很了不起!他自幼开始习武,就练成了一身的好武艺。不光能飞檐走壁,又有一身轻功,可踏雪无痕!平时,为人豪爽侠义,乐于助人,视金银如粪土,把仁义看得价值千金,又好管一些闲事,专打抱不平,为人伸张正义。只要是他觉得不公正的事情,就非要插手不可,为了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不惜生命!他结识的人,又都是英雄豪杰。可是就有一点怪毛病,那就是从来不巴结有钱人,所以,他平时善恶分明,虽然默默无闻,但也是韬光养晦,从不显山露水和张扬。他做事不声不响,有时候他把事情做完了,而别人还不知道,其实,他对于吴阎王家里的事情,知道得非常清楚,甭用说,也包括吴家父子的为人!你道:“为什么?”

我想,诸位都不会忘记,我在前边已经说过的话,因为,以往吴家曾连续多次,发生过被窃贼光顾的事,岂不知,就是方彥林的杰作,换句话说就是他作的案。而且他常以偷富济贫的方法,屡屡得手,盗窃了吴家的财物,并把偷盗来的东西分给穷人,救助了孤寡,以此手段惩治了吴家。要说他用这一手,来对付专喝百姓血,时常压迫穷人,吃人肉不吐骨头渣的吴阎王,这个黑心家伙,就不能说他做得不对,这就叫盗亦有道。再说吴家人丢了东西,吃了亏也查不到人,且又发现不了线索,要是说出去还怕别人笑话,所以吴财主就只好,干吃哑巴亏,简而言之,也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老袁家落脚涡口镇

要饭花子被诬告,从古至今都罕见;

坏人也怕有对头,遇了麻烦自己担。

常言说不吃鱼的怕腥,做贼的时常心惊!心里有鬼就怕鬼敲门。吴阎王虽然恶毒,郑县令贪婪狡猾,两人又相互勾结,狼狈伪奸,但是他们都心知肚明,各自都很清楚,自己干了啥?因为他们都是兔子胆。二人心想,如若再要心黑到底,把事情做绝,还继续树敌的话,要是惹恼了江湖道上的人,还真恐怕那些人要打抱不平。如果到了那时候,别人对自己进行暗杀报复,他们两个坏蛋还真象,小麻雀一下子飞进热油锅里,就要蹬腿缩爪没戏了。

迫使他们把人放,才让穷人出了监。

柘城县衙门朝南,来个狗官乱问案;

富人有钱就有理,穷人无钱白受冤。

要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这袁子明一家也就该有此刧难。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初那算命先生在给袁家算卦时,就曾指出过,让他们一家去东南乡逃荒要饭,一路上要顺河走,绕弯行,经乡下,少进城,可免灾避祸,云云!……可是他们一家人,没有遵守给违犯了,然而才惹出了麻烦。这次他们袁家人,在柘城遇此大难,虽然被解脱,却也多亏了社会腐败积暗流,民间时常有正义!让他们遇到了,像潘捕头和方彦林这样英雄侠士,否则的话,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了。

袁家人被释放以后,他们又找回了自己的东西,随后,便又继续上了路!而作为一家之主的袁子明,皆因为受刑过重,伤还没有完全好,所以就一瘸一拐地,推着红车子,迈着沉重的步伐,一直向东南方走下去。由于袁子明行动不方便,推车又很艰难,在前进中速度就慢多了,他们一家人走乡串村,一路上边走边要饭,见那里好要就找地方住下,要上几天然后再走。全家人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逃个活命!反正只要饿不死,走到那里都一样,所以也就无须着急了,一家人便走走停停,一直走了好几个月,不用说沿途也吃了很多苦。

这一天,他们便来到了一个集镇上,此处名叫涡口镇,为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处,两水由此结合汇在一起,又辗转朝东流向洪泽湖。由于涡河水在这里并入了淮河,往下游去也仍然为淮河了,而涡河就在这里成为了尾部末端,故而就有人说,此涡口镇也因此而得名,但是也不知是真是假。因为古时候的涡河,称为涡水,在这里它的南面是淮河,并且还与荆山、涂山相辉应。荆山前有汴和洞,亦称,抱璞岩或抱玉岩。

俗话说官不与匪斗,郑县令和吴财主两人,虽然都很猖狂,可他们都是外强中干,胆小如鼠,明知道自己做的事见不得人,所以心里就发虚!因为弄不好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那郑县令,他虽然有后台,但是官场却很黑暗迷茫,事事难以预料,而他的主子也怕翻船!。再说他又比较狡滑,就跟河里泥鳅一样,心想我不能为了这事,替吴家受连累和担风险。所以,他就只好让步妥协,改变了主意,后来,就不得不释放逃荒要饭的袁子明一家人,有诗为证:

光阴似箭,时间荏苒!一转眼就三四年过去了。锅口镇上有家姓梁的财主,也是当地的最大富户,家里雇了许多佣人,如今袁家的女人李氏也不去要饭了,她每天就给梁家洗衣或干些杂活。他们的儿子小尚武现在也已经四五岁了,长得既聪明又乖巧,非常听话,母亲为财主家干活,他也经常跟着出入梁家。梁府里老掌柜叫梁裕宽,人称员外,又很慈善,也算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好人,他梁家是当地的大户,光好田地就有上千顷,可说是家财万贯。不但在涡口镇有商号码头,且就连淮南、凤阳一些大城市里,也有他们家的店铺、作坊和生意买卖,家业财产很多,也实为巨商富户。

那梁员外又是心底仁慈善良,胸怀若谷,还屡屡助人,经常做些善事,所以他不光是位好财主,还常在当地修桥铺路,翻盖庙堂。而且夏舍单冬舍棉,时常救济穷人,一旦遇到灾荒年成,他们家还对逃荒要饭的人,常年施舍粥饭,其行为做法远近闻名,所以也被世人称道和尊敬。他们梁家又是儿孙满堂,人财兴旺!老员外梁裕宽,一共有五个儿子,现在孙子、孙女又一大群,为了让后辈人能出人头地,家里请有教书先生,专门教授儿孙们读书识字。然而那时候,别说是官办学校,就连私立的学堂也很少,再说穷人家都生活困难,甚至连饭都吃不上,那还有条件上学?也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够念书识字。

另外,官家财主有钱人还可以,把先生请到家中办学,教肓培养孩子上学读书,到长大以后求取功名,而梁家就是这样情况。因为他们有优越的条件,把教书先生常到家里,每天都可把孙娃们集中在一起,关在房子里,由先生教授孩子们读书、学习、写文章。

古人云:“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尚武本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跟着母亲平常就在梁家里玩,梁府的院落又很大,前后有好几节院子,其房屋有数百间。梁家的孩子读书学习,全是集中在后面一个小挎院里,小尚武既老实又很乖,也不被人们注意,所以他就时不时的不断跑到,梁家孩子读书的地方,趴在窗台上听教书先生讲课。由于他年纪小,只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别人也没有太理会,都以为他是好奇看热闹,可谁能知道他是一个既有心计,又有理想抱负的孩子。对于读书学习,小尚武很心灵!他看过以后都能记住,也有过目不忘本领,其理解能力又强,而且一教就会,一学即懂,就像是秃当和尚天生的材料。

教书先生给梁家孩子上课,辅导和讲述如何写文章的道理,小尚武更是聚精会神在外面注意听讲,并把先生讲过去的课程,都能牢牢记住,也真可说是位奇才。由于小尚武经常在外面听课,结果时间一长,也被先生注意了,教书先生见他爱学习,又心灵不笨,便觉得这孩子是块好材料,今后定能成大器。教书先生就非常赏识小尚武,他认为这孩子是可造之材,从此就对小尚武有了兴趣,并且还有心关照栽培他!原来,他也是慧眼识真金。后来,教书先生就私下里,给孩子开小灶,进行单独辅导!同时,还专门给他出些作业题考他,小尚武天资聪慧,即便是很难的题目,他都能做出来。要说也真怪,接下来,小尚武不光很快,能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同时就连《诗经》、《史记》、《春秋》及五经四书也全读了一遍,并还知道和理解了里边的内容。然而就使得先生很惊奇,后来还给他起了个学名,也算是他的字号,则叫“袁淮昱”。

淮,是淮河的淮,昱为日下立,单解字意就是日光、光明,也与河南代称的“豫,”是同音异写字。曾有人对他这个名字,做过认真分析后认为:其寓意就是说他,是出生在豫东睢州,属黄淮平原,意味着人立在太阳下,沐浴阳光,为前程锦秀。不过笔者却认为:或许这些都是胡连八扯,及瞎猜乱想而已!究竟对错与否,咱们先不去研究它。再说梁府里的孩子,一般都比他大点,众人又都熟悉他,可说对小尚武也不错!比如说,梁员外有两个最小的孙子,一个叫梁文,一个叫梁武,也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弟兄俩就与小尚武很要好,譬如每当上课时,他们就硬拉小尚武进到里边,仨人坐在一起听先生讲授。小尚武学习没有书,梁文、梁武就把自己的书给他看,就连笔墨纸砚学习用具,也给他使用!由于他们的照顾,也给小尚武提供了条件,则使得小尚武,在学习方面进步很快。

然而,小尚武每天除了把先生,所教的内容消化完外,一有空就借些闲书看,他看了一本又一本,就这样几年下来,他不光读完了五经四书,同时,还读了其它很多杂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过得也很快,不知不觉,他们袁家已来涡口镇有七八个年头了,如今小尚武也已经八九岁了。他与梁家的小孙子梁文、梁武,经常在一起学习,一块儿玩,不说是同窗好友,可就像亲兄弟一样。特别是夏季,他们经常一起到河里,去洗澡,摸鱼、捉虾,一天到晚都是玩得十分开心。

一日,小尚武又同梁文、梁武到河里去洗澡,他们就在涡河与淮河的两水汇合处,那里本是一个好大的深水潭,三个小家伙就在深水窝中,凫水、仰泳、潜游和打狗泡,也玩得非常开心。他们玩着玩着,就听梁文叫喊起来!他说他踩住了一条大鱼,自己拿不了,也不敢挪动脚,因为只要脚一动,鱼就会跑掉。他让弟弟梁武,与小尚武两人商量,便决定一起扎猛子,潜到水下去擒拿!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几分把握,又不至于让脚下的鱼跑掉。

人们常说不是打虎将,休得上山岗,没有擒龙手,不要下东洋!梁文、梁武和袁尚武三人的水性,又都很好不相上下,对各种游泳姿式都会,在水里也一般难不倒。特别是在水下进行潜游,一个猛子扎下去,他们都能游出好远。那梁武和小尚武,可以说都不敢怠慢,就立刻拧身扎进水里,二人在水下一人拢鱼头,一人抱着鱼身!等到梁文腾出脚来,又伙同两人把鱼,携出水、抱上了岸。小尚武和梁文、梁武仨人,他们不看则已,一看全被惊呆了!便齐声喊叫:“我的妈也!”结果三个孩子,全被吓得惊魂出壳,目瞪口呆!原来,他们捉到的并不是鱼,而是一只水中怪物!有诗为证:

此水怪,很凶恶,张牙舞爪难琢磨。

大口一张似簸箕,两眼如灯闪光灼。

嘴边胡须如钢丝,头上长的还有角。

身长细腰托尾巴,下边又长四爪脚。

浑身鳞甲亮闪闪,腾云驾雾不必说。

兴风行雨它都会,世间稀罕没见过。

倘若想知后来事,下回书里接着说。

农村人都知道,只要手里有了土地,就算有了指望和生存的条件,可说今后对一家人生活,也多了一份保障!再说作为种地的农民,袁子明也是种庒稼的好把式。他的妻子李氏,又更加勤奋爱劳动,他们在空闲时,不光耕种了别人给的地,同时,一有空又抓紧时间,去开挖了一些河荒地,故而一年以后,他们家里生活,就有了很好的转机。袁子明两口子都是种田人,他们都勤劳能干,不惜力气,连人家给的,再加上自己开垦的河滩地,一共拉巴了十多亩。这样一来,每年都打不少粮食,家中就得到了补缺,如果遇到了,刮风下雨或恶劣天气,也不必再到处跑了。比方说冬天下大雪,就可以在家里休息,稍稍喘口气,就这样,他们还是长年累月地,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简单截说,后来袁家的男人,就光种地不出外要饭了,除此以外,每到农闲时候,他还做起了小买卖,干上了别的营生。因为在涡口镇这里,距离凤阳和淮南都较近,旱路交织如网,又为涡水淮河交汇处,也是水旱两路码头,商家店铺及各种买卖也多。时常,从这里也少不了,有中转贩运的货物,就需要很多人工搬运,可以说,年轻人只要你有力气,肯吃苦不怕累,自然就能挣到钱。袁子明刚好四十来岁,也算是年轻力壮,加上也有把子力气,他只要得闲有空,就去码头上找零活,当起了搬运工。这样每天又可以,挣到一点钱,为家里买些米面,他妻子李氏,还是仍然抱住儿子,手拉女儿,每天到四外村上讨饭。

相传,为春秋时,此为楚国人汴和采玉处。依山还有白乳泉,因水甘白如乳而得名,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涂山顶有座禹王庙,又名“涂山祠、禹王宫。”始建于唐代之前,它与荆山隔河相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人们传说,当年大禹会集诸侯,计划治水,就住在涂山以南的禹村岗。可说此处有山有水,真是个好地方!从古至今,均有历代名人来此,游览凭吊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诗文铭刻。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百姓富庶,丰衣足食,也是鱼米之乡!然而袁子明一家人,就在镇东不远的下余庄村头,搭了一间窝棚子住了下来。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而出外逃荒要饭的人就更难了,他们袁家来到此地以后,一开始,全家人每天都得靠走村串户,挨门要饭生活,可是,光以此谋生也不行啊!还需另想办法才是。然而,此处又河网交织,并与山岗相连,到处都是沟坎和岗坡地,在历史上,这里又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战场,一直都属于是穷乡僻壤。而中原从长江以北,除了黄河就数涡河、沙颕河,及淮河等几条水流,其淮河也是比较大的一条水路。众所周知,沙颕河和淮河都是起源于,豫西和豫西南山区,涡河则是起源于,东京汴梁之南,朱仙镇西北,杏花营附近的黄河岸边。然而几条大河,所经过的广大地域,大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其流域面积广阔,支流也颇多纷乱,也渗透了很多地区。

十一章迫于压力衙门放人

岂不知,这些河流都是随着,自然环境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每当雨季时,水量就充足,河水就上涨!如果再遇上涝天下大雨,洪水就会猛涨。有时因流淌不及,河水可能还要泛滥成灾!常常要把一些沃野平地,变成了大海一样的湖泊。要是干旱天,河道则就断流没有水,所以,人们都称这种河流为“害河”。

据说,古代的鯀和禹父子的治水战场,主要是在中原,尤其是大禹,他虽然治水有方,功绩不可抹!但千百年来,中原的黎民百姓,还是世世代代不断遭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与困扰。比如说在涡口镇一带,由于河网交织,都属河套地区,每年的雨季一到,河堤里边,都是种不成庄稼。而秋后的冬春至夏初,雨水较少时,河里滩头及岗坡上,就是最好的种收时机,只要种上庄稼,一般都能收获一季,较好的庄家。所以开天辟地,由始以来,凡居住在沿河两岸的人民,他们都深知道只要能掌握着,这一季节的规律,就可不误农时,经过劳动耕作,就可获得大丰收。袁子明一家人从豫东睢州,到涡口镇这里也是千里遥远,他们沿途要饭,也历尽了千辛万苦,人人都是饱尝了风霜。因而他们在路上,所看到和经过的一切,在全家每个人的心里,都感触颇深,便打下了深刻地烙印。

特别是来到这皖北的淮河岸边,这里既是平原,又临近丘岭,其沟河也多,弯弯曲曲,相互交织,现在又经历了,干旱灾荒的环境,其状况虽然比别处要强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可以说,如今到处都是一片疮痍。再说这里都是河套荒滩,要是哪一年不遭水淹,庄家收成就好些,人民就能丰衣足食,若要遇上雨水一多,也准是水涝灾荒之年。他们袁家也十分倒霉,一家人在柘城县,也无端地受了很大冤屈,袁子明和他妻子都非常痛心!自来到涡口镇以后,他们就和当地人慢慢的混熟了。有些好心人也可怜他们,就把自家不好的地,或者是种不过来,就给了袁家一些让他们去耕种。

当衙门里潘捕头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的好朋友以后,那方彦林只气得三煞神暴跳!顶梁穴奓开,头上火星子直冒。于是,他便同潘捕头商量,二人经过周密合计,结果就使用了上述方法,来威胁、恫吓、那郑县令和吴财主。如果说这一招不灵,还救不了那逃荒要饭人,他们还准备再换别的套路,反正直到把人救出算完,要不然,到最后就给他们来个,使用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正好就在这天晚上,那狗官与吴阎王又在密谋定计,却被潘绍绪得到了消息,他便马上通知了小英雄方彦林,二人相互配合,就趁机暗中行事。当时,也正为夜阑人静,方英雄便发镖打出了那张字条,以警告郑县令和吴阎王两个坏蛋!好让他们两个孬种,心中有顾忌,并从今以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收敛。结果这一方法还真灵,马上就奏效了,让那狗官和吴阎王见了,还真是鞋子里长草——荒了脚!二人心里十分害怕,当天夜里,两个人谁也没睡好觉,可说一直到后来,有很长时间,他们都是惶惶不安!有诗为证:

心中有鬼神不定,树敌太多睡不安;

阅读戏说龙鳞童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73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