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戏说龙鳞童

89章苏州府奉旨察疑案

  • 作者:袁清义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7 16:29:39
  • 字数:13316字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就在半年前,朝廷科考,又经当今皇上御笔亲点,封了一位名叫李文才的新科状元!后经吏部委派,要他到湖州任知府。他去吏部领了官凭后,就带着家眷随从一行二十多人,离了京城去上任!因为是从通州坐船走水路,经由京杭大运河进入长江到了扬州,一路上还算平安无事,一帆风顺。据说,还在扬州停留了几日,他们观赏了风景之后,才过江要去湖州去!结果就在船到江心时,却被一伙水上强盗打劫。水贼们不但掳掠了财物,还杀死了船上的所有人员,人死后还把头割下来,抛入江中,而且新科状元李文才全家,及所有随从都无一幸免。劫匪们作案后怕东窗事发,又杀人灭迹把尸身全抛入江中,企图想让这一凶杀大案成为无头案。后来湖州地方上总不见,新任知府到任就上报了朝廷,当今皇上一听说就十分震怒!便传下圣旨,让苏州府捉拿凶手,并还限期侦破此案!有诗为证:

要做官的不自由,对上就如一条狗。

书接上回,等到清理完战场后,徐元锴一面派人把东西装船运回营地,一面下达命令辙军!并且让人放火焚烧了山寨。把火一点燃,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真可说是大火吞草场,一片大燎荒!火光照亮了太湖,映红了苏南半边天,使原来的整个山寨都焚为一炬!后人有诗曰:

官军打西山,湖匪全玩完;

袁尚武救人遇危险

实际上,二人还真是苏州府的衙役,那身后背鞭的人正是小英雄袁尚武,腰中挂刀者名叫王义良,两人是奉了知府宋大人之命,要去南京金陵向上级呈报一份,非常重要的公文案卷。然而,也是发生在苏州地面上的,一期有关江洋大盗在兴风作浪的事情,案件就发生三月前,由于金钱利益的驱使,一伙强盗图财害命,劫持官船,杀死了新科状元一家的,重大抢刧凶杀案件。若要说起此事来,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我请诸位不必着急,须得耐心听我慢慢从头说起。

官府实残忍,最终失江山。

却说朝廷官军占领了西洞庭山以后,于是也就有了水战经验,接下来,他们又对太湖中的其它岛屿,都是如法炮制,大同小异,几个月以后,一个个全被官军相继攻破。然而,都以官军大获全胜,湖匪残败灭亡而宣告结束。后来,就把剿匪的一切经过,向上表奏给了朝廷,皇上得知后龙心大悦!便传下圣旨,让缇奇回京,官军将士受封,尔后要全部辙军,有关一些情况,在此就不一一细表了。

让你咬人就得咬,不然位子就要丢。

如果说,这次官军剿匪大战能取得完全胜利,也确实与苏州知府宋大人紧密配合,派出衙役官差暗中对其岛上进行侦察打探,以提前摸清底细,把获取的有用情报,提供给官军密不可分。所以才让大军有机可乘,他们组织了精兵强将,对湖中岛屿发动进攻,实行各个击破!以彻底干净地消灭了匪寇。而在这次剿匪平寇中,小英雄袁尚武和苏州府的衙役们,他们都是有很大贡献的,特别是小英雄和衙役方书平,二人打进匪巢获取了可靠的情报!并且还作为内应配合官军,一举捣毁和端掉了匪徒老窝,他们都是立了大功的。而袁尚武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也给苏州府争得了面子露了脸,最后获得了荣誉,宋大人也特别表扬了他,而且还在功劳薄上为他和方书平记了功,又根据他们每一个人的立功大小,分别给予了表彰和奖励。知府宋大人本来就很赏识小英雄,这次配合大军又有突出表现,则充分证明了他办事能力很强,所以,从此之后知府宋大人对他,就更加器重和放心了,还任命他当了捕快头目。

斗转星移,光阴如梭,时间过得也快。一年后,这日就看从苏州城里,一行走出来两位年轻人,每人肩上都背个小包袱,他们其中一人,腰间挎刀;另外一个背后斜插两条钢鞭。看其穿戴打扮就能知道,他们既不同于普通百姓,又不象是江湖豪客,岂不知二人都是在官府里混饭吃的,换句讲就是办事当差的衙役。而且不用问就能知道,他们两人是要外出公干,或去执行一项什么重要任务,可能还要去很远的地方,因为他们都带有行李和包袱呢!可能有人不相信,会疑问,单从外表面怎么能看出来,两个人是要出远门?我想如果你细心琢磨一下,就能从他们的穿戴打份上,就可发现出问题使你明白过来。

摇头摆尾像孙子,对下常常下狠手。

然而,这也是一桩无头案是非常不好查的,可苏州知府宋大人也不敢不接收任务,因为他的饭碗也是朝廷让端才能端,不让他端就端不成。所以,就须要看上边的眼色行事,如果说怠慢了则可想而知,又是个结果?所以这个理,就是不说大家也明白,最终肯定要被摘掉乌纱的。知府宋文卿本是一位,严于律已和过于谨慎的人,他接受了任务以后,就从细微入手,自源头查起,便就顺藤摸瓜,对过去的一些犯罪团伙,逐一进行摸底排查。后来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微服私访和多方侦察,最后,才全面了解事情真向,彻底查明一伙江洋大盗,做案经过和全部事实。

原来,这伙案犯就在扬州至江阴的水面上,他们本是一帮罪大恶极的水贼,长期就在那一带江面上活动,袭截过往船只,杀人越货,图财害命,是为所欲为,无恶不作!为一伙十恶不赦的坏蛋。为首的头领有两个,一个叫韩坤,另一个叫欧鹏,长期以来,他们就像幽灵一样,时常,就在这百里战线上流动作案,今天在这里打劫一下,明天再到别处捞一把,是专门打劫过往商船,并派眼线盯稍商家富户和有钱人。他们组织得很严密,作案非常灵活,既没有规律性,又让人很难发现,组织中的成员,个个心狠手辣,一惯做了案不留活口,所以长期以来,就没被官府衙门发现。

却说,自从官军歼灭了湖匪之后,也使太湖沿岸的黎民百姓,又有一点安全感了,如果要说大地欢歌,人民喜气洋洋!也是胡说八道,因为巢匪吃苦受害的都是老百姓。不过在此之后,老天却连续下了几场大雨,也湿润了江南大地,则解决了干旱已久的旱情,而且还汤涤了尘土污浊,让空气更加清新。同时,则使战场上的那种弥漫硝烟,厮杀呐喊,人马咆哮,以及撕心裂肺,震耳欲聋的炮声、喊杀声,就再也听不到了到是真的。虽说大自然又恢复了平静,但黎民百姓的生活也与以往没有什么两样,大多数人还是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下里,又是春天,在此江南大地上,本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二人往前行进但见两边尽是群山,他们走着走着就进入到一条山沟里,此处是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这时候,小英雄肚里咕咕乱响,接着,就感觉腹内一阵疼痛。小英雄袁尚武心说坏了,则暗暗叫起苦来!心想可能是方才在小镇上,吃的腐烂霉变食物,才不适要闹肚子,就觉着马上想拉稀需要解大便。反正也在野外处处都可以方便,于是,他便把身上背的小包袱,交给了伙伴王义良看管,自己则进到了路边林子里去出恭了。

由于,两人每天赶路十分辛苦,衙役王义良也感到非常劳累,他就趁着小英雄去方便的当儿,就停下来坐在路边石头上休息。咱们先不说王义良坐下来歇脚,单讲小英雄袁尚武进了路边的树林子,往里面走不多远就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当他出恭刚一褪裤子,就呼啦!一下子把肚里的污浊物,飙出去老远去。接着,又一连拉出几股子稀屎,及放了一串地虚屁后,才似乎好像倾巢解囊,如释重负,则把腹中的粪便臭物全都排完腾空了,而且也顿感舒服痛快多啦!……

这时候,忽然听到林子深处有人喊叫:“救命啊!快救命!”他细辩声音后,就觉得好像是一女子的呼救声。小英雄袁尚武在高山学艺时,就常听师父讲:“若能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若要见死不救,冷漠不管,则是非君子也!”再者说,人们大都同情怜悯弱者。小英雄也是很踯躅的一个人,就心忖,我不能袖手旁观和无动于衷,倘若不去施救也不是男儿所为!为人排忧解难,乐于助人,才是一个人的美德。小英雄也本是天生无邪,纯朴善良的正人君子,平常都是忠厚为本,善意为怀,他想既然有人在难中求救,那有见死不救之理。如果俺若不去援助和帮别人一把,心中就有愧了,于是也顾不得擦屁股,便提着裤子,寻着救命的呼喊声跑了过去。当袁尚武跑进树林深处时,就见前方不远有棵大树,而在上边挂住一个人,一看表面就知道是位女子,见在那棵树杈上拴了一幅,挽住死节的白绸缎,而女子寻死自缢,已经把头伸了进去。

如果再仔细打量,此女子约有三四十岁上下,也正为中年,其面皮白嫩,透出红润,虽是半老徐娘,却不失青春般的美貌。再看她的着装打扮,上身兰、下身青、足登绣花鞋,根本不像是农家妇女,也不知道为了何事,她非要在这里上吊寻短见。其下巴颏挂在套子里,脖颈已经被勒住,身子吊在半空中,双脚离地约有二尺高,四肢下垂,身躯稍微摆动,好似还在颤抖晃悠似的,犹如吊在树枝上的一只鸟雀。人已经是不再呼喊了,而此时此景,让谁看了都会觉得心神不宁!时间就是生命,现在又是火烧眉毛,关键时候要救人则是刻不容缓。小英雄袁尚武人很年轻,心底纯正,他也是救人心切,又没有经验,就没有多加思考便急忙赶过去,对那一女子进行施救。

常言说,世间有些事情往往就是因为,麻痹大意而是非要出事不可,甚至会对人造成终生意撼!然而正当小英雄将要用手,搂抱上吊人的两腿想把她从树上摘下来时。说时迟、那时快,也特别邪门了真是奇怪!却被那女人冷不丁地,突然双脚连环踢向了,小英雄袁尚武的面门和胸部!其速度,不及迅雷掩耳!犹如闪电一般之快。并且两只脚分为上下,一脚朝着小英雄的面部太阳穴,另一只脚直奔胸部心窝,真乃匪夷所思,情况万分危急。从而就不难看出,这一女子在此假装上吊,骗得小英雄上当,是包藏祸心故意设下的圈套,以要达到她不可告人地罪恶目的。

由于事情来得突兀,此刻,袁尚武就是想躲也已经来不及了,就看他用双手一护头,哎哟!一声大叫,随即就后仰倒地了,好像是被女子踢中,小英雄也似乎背过了气。原来,那上吊人是极其恶毒的,她使出的这一招连环鸳鸯腿,也为武中最歹毒的一招,并且又是突如其来的,专对别人要害处攻击,也叫攻其不备,让人始料不及!这就叫:

金风未动蝉先觉,死到眼前都不知;

谁要遇上必倒霉,阴曹地府去新鬼。

要说起来,小英雄袁尚武和这女子素未平生也不认识,如果没有血海深仇,为什么对方要对他这样地惨酷下绝情?就连袁尚武自己都不得而知。如果这之前,小英雄要是有经验的话,在对那女子施救时,应该首先认真地去想一下,或许就能会发现一些疑点和破绽,他就不致与上这个大当了!此乃是其一。其二,这女子既然想死到处都可以自杀,她为么不在自己家里,偏偏要跑到野外山区树林子里来上吊。再者说,要寻短见也不光是这一种方法,比如说还有什么服毒、投水、手刃自裁等,都可以。其三,小英雄袁尚武应该想到,她既然要寻死为什么还要喊救命?这不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贼喊捉贼,不打自招。其四,大家都懂得要是上吊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里往房梁上拴条绳子,只要高度和身体适宜,然后就可站在桌椅或板凳上,把头伸进套子里后,蹬翻了下面的东西就算成功了。而在这荒山野岭之间,没有桌椅板凳垫着做支撑,起码也得用石块什么的垫住,不然的话,套子绑低了吊不死,绑高了又无法上去。最后,按说这女人上吊身体悬在空中,离地又那么高,而下边又没有垫东西,若没有很高的武功、诀窍,她是怎么上去的。所以,她是早有预谋和准备好的,故而才在此设下圈套,引小英雄上钩让他往套里钻。上述这些疑点,小英雄若是有经验的话,就不难识别出来,可是他涉世不深,所以就上当受骗了。

俗话说有智谋的人不会轻敌,轻敌的人必然遭暗算,慎重的人时时都要防止着敌人,敌人在远处,要防止他进攻,敌人在近处,要防卫他偷袭。小英雄袁尚武碰上这样的蹊跷事也是第一次,所以他就始料不及!故而,就让人觉得咋舌!小英雄倘若是被对方的两只脚踢中一下,就是不呜呼哀哉丧命,恐怕也够他呛!哪怕他就是能躲过去那第一脚,可也躲不过去第二脚。可是小英雄又是何等的人物!说时迟那时快,在当时也不容许他有,任何地犹豫和思考的,就要关键时刻,只见他把头一偏,随即又下腰身子往后仰,一下就躺倒在了地上。我这里虽然说得罗唆,但一切动作都是连环紧扣,就在一瞬之间完成的,也错不了是小英雄袁尚武,如果要换了别人非得必死无疑了!正所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若英雄没两下,此番必然大玄乎。

然而,小英雄袁尚武面对敌人突然袭击,能够随即应变反映迅速,化险为夷,安然无恙,而且没有被伤害也确实不容易,就正说明了他的功夫十分了得。接下来,就看那女子又一提气,则身轻如絮地把头从套子里抽出来了,尔后腰肢一拧,一个燕子抄水,嗖!地一下就从上面下来了。并且咬牙切齿地骂道:“我看你这条衙门里的走狗,死心塌地的甘当朝廷鹰犬,也是作恶多端,丧尽天良,曾引领官军大破太湖中诸岛,害得众多的人都无辜地死于非命。尔等可没有想到吧!你今天遇上了姑奶奶我,俺非要于那些死难者报仇不可!只有让你去阴间见阎王,也才能解我的心头之恨”。她一边说着,一边从腰间拔出了,两件奇异的兵器,看形状长不足一尺、宽寸许、两边都是刃,说是匕首又没把、有人说是双面刀,有人称之峨嵋刺,一般人们都很少见过,反正是一种稀有地独特兵器。据说,它是始创于道家,传承于峨嵋派,故叫峨嵋刺,也为峨嵋派的杀手锏!如果与敌人相搏又可以,当一种暗器突然脱手掷出去,让对方防不胜防!有道是:

独门兵器加偷袭,一招致命很出奇;

如若想知后来事,下回书中说仔细。

却说小英雄袁尚武自从上次帮助朝廷剿匪,作为内应打进匪窟卧底破了西山岛,消灭了太湖里一帮最大的匪徒后,就被重用提拔为衙役班头了。这一回由于任务特殊,责任又是良重大,知府宋大人才派了,他和另外一名能干的衙役王义良,让他们二人同出这趟差!……

杨柳青青着地垂,百花盛开迎春晖。却说小英雄袁尚武和衙役王义良,他们两人离开了苏州后,就顺着大道走无锡、经常州、穿丹阳、途中全是徒步行走。是饥歺渴饮,夜住晓行,不辞劳累,一路行来,历尽多日的辛苦,这日就快要到金陵了。但是,小英雄袁尚武和衙役王义良两人,也不敢放松警惕和松劲!就在天到中午时,他们就在一个小镇上,吃完了饭又继续往前赶路了。然而二人还在计划,准备明天到了南京以后,进城去第一件事就要先到衙门里,去投递公文案卷材料,等到交割完拿到批文后,到那个时候,才真算是把任务完成。也就是说,两人才能可以把心装进肚子里,然后,想怎么玩就可以怎么玩!换而广之,哪怕就是多耽误几天也不要紧,因为,在来之前宋大人也都交待过了,而二人盘算得也很好,所以,这几天两个人就只顾得,急切地往前赶路。

常言说用石灰灌缝也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世间从来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不报,时间未到,倘若时辰到了,必定要报!这也是佛家的因果定论。他们这伙强盗也是作恶多端,要说早就该倒霉了,结果也就该栽到,苏州知府宋文卿手里!因为这位宋大人也是破获疑案、奇案的能手,他就从案件的一点一滴中查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排除了层层干扰和阻力,就像缕乱麻一样从中缕出了头绪,则被他发现了一些线索,与蜘蛛马迹,最终才把这期无头案,一下告破了,这就叫:

树高千丈叶归根,头发再乱能理顺;

八十九章苏州府奉旨察疑案

有些案件虽难办,就怕碰上认真人。

宋知府把事情真相查清后就果断做出了决定,随即又动用了江南提督徐元锴的兵马,采取了分进合击的办法,一举抓获了主要犯罪者归案,把他们绳之以法。接着,又快刀斩乱麻很快就审理完结,一一定了案,把所有涉案人员都压进了南监!随后便向上司行文,要一并案卷副本,都报往到南京去。

你道:“为什么要把这么重大的案件材料,往南京金陵呈送呢?”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就在那里建都!换句话说,明朝一开国,南京金陵就为帝都!到了第二帝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还是接着在此坐天下。后来由于皇家内讧,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为了防止蒙古人入侵,就另在北方的大都立国重建,可讲也叫从打锣鼓另开章,所以自那时起,便称原来的大都为北京。把原先的南京叫南都,又称为南城。为了便于军事上的管理和指挥,还把开封汴梁作为中都,也叫中城。后来不管是谁当政,都在中都和南都封有王爷在那里镇守,同时,还在此设置了隶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办事机构。如兵部、户部、工部、礼部等,为了便利管理,从军事到财政,朝廷在南京都建立有,各部门机构和联络处,而且还设立了中书省,也就相当于分片大区域,可直接管理江南的各州府县。所以凡是从下边,呈报上去的方方面面情况,都由对口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转达,如重大事情不能处理的,才要上报朝廷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少打了折扣,尽而又便利了南方各省。

最后放起火,太湖一缕烟。

山寨化灰烬,烈焰映红天;

阅读戏说龙鳞童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73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