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戏说龙鳞童

第8回奸佞献计要除根镇殿将军当先锋

  • 作者:袁清义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9-17 16:30:48
  • 字数:12836字

奸臣张番本来就是歪嘴和尚念邪经,而皇上非要听从他的,向他问计,所以事情就没有个好。再说张番老小子,更会见缝隙插针,见风使舵,他便夸大其词,危言耸听的说:“陛下!臣不是胡说,其实就有那么严重。你不想想那沈嘉禄老儿,在西宫院里死得不明不白,而且还株连了他们全家被满门抄斩,这事搁到谁头上能受得了呀!他的小儿子沈英杰又特别利害,他要是听说了还能不报仇。如果说现在不把他及早除掉,等到他举兵造反的时候也就晚了,到那时恐怕再想除掉他,与其说不能也要大费周折了!”

经过奸贼张番这么一说皇上的心又动了,就问道:“张爱卿!你的意思是什么?”

原来,那沈王府的小少爷也经常带些人出去狩猎,一来二去时间长了,他们就和守门的军兵们混得很熟,也不管他们什么时候出去,把守的军兵们都给他们开门。俗话说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他又是沈王府的小少爷,人们想巴结都巴结不上,谁还非要再得罪他?凑巧,今天一早他们出城的时候,把门的士兵问了他们家的一个奴仆,今天要到哪里去放鹰?那位奴仆告诉他说去青峰山。当张番得了这一消息后心说糟糕!杀了沈家一门这主意是我出的,可是却单单跑了沈嘉禄的小儿子,被他知道了还不恨死我。如果再找我算帐我怎么办?常言说送神送到底,打鬼不留情!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我要想独善其身,就得不择手段斩草除根,必须杀光斩净才行,就这么做。于是他便马上下令,停止搜查,让将士们都到教军场上集合待命,他要上金殿把这个事情,奏明皇上后再作定夺!那些军兵们都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也只好在此等候了,按下慢表。

再说奸贼张番,急急忙忙跑上八宝金殿双膝跪下,先向皇上把抄斩沈家一门的经过奏明后,又把唯独漏掉了沈家小公子,和二十几名家丁之事也向皇上说明了。同时,还把打听到的一条新消息,也就是今天一大早沈府的小公子,带着家丁去了青峰山围猎放鹰,就因此被遗漏才没有杀掉!则详详细细讲说一遍。

镇殿将军当先锋

张番的一席话则点醒了梦中人,结果也把皇上给吓坏了!也可以说他像惊弓之鸟,就不由得胆战心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唯唯诺诺,被吓得寒脸失色。这时候,皇上浑身立码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因为他人年轻,又刚登基不久,经验不够,也缺乏稳重,所以,他浑身上下只哆嗦!则是有气无力,可怜巴巴的。现在,谁说啥他都听,你咋说就咋好!原来,也这正是皇上心里无主张!又是心虚的一种表现,等过了一会儿后,那皇上便问起张番来:“张爱卿,你说的这个事会有那么严重?”

张番闻听后却吓了一大跳!心说我的妈唉!你不是犯神经病吧?怎么能出尔反尔!不行!我要饶了沈家我不能饶,得一鼓作气趁热打铁,必须把他们老沈家的人,全部斩草除根,赶尽杀绝才是!只有这样,才能解我的心头之恨。比如说,那沈嘉禄老儿在世的时候,我们俩就是砍一斧子锯一锯,总是不对茬口,他就好似我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管啥时候,只要我一想起他来,心里就感到不自在。如今,他死了也算除掉了我心中的病根,可是却留下了他的小儿子,看来又成了我的心腹大患,也终究会对我不利。常言说,斩草不除根必然是后患!就看张番老儿,眨巴住他那三角眼也诡计多端,他马上就有了坏主义,接着就说道:“启奏陛下,臣还有话要没说完”。

皇上问:“张爱卿还有什么话?你就快说吧!”

张番说:“臣以为:事情既然到了这种地步,那就是退则无路,进则有望!反正事不宜迟,不如现在就趁,沈英杰去郊外放鹰打猎未回之时,他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赶快派兵去青峰山捉拿于他,之后就开刀问斩。先给他来个斩草除根,让其再无后犯!方能确保安全,使大明江山如铁打铜铸,稳若盘石,国家则不致动乱,黎民百姓也不受战乱之苦了!否则的话!”……他托住长腔,却留着半句不在往下说了。

皇上问:“为什么?”

张番说:“因为那沈英杰还活着,再说谁不知道他的武艺高强,我可以说,咱们朝中的武将,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如果要加上他们的亲朋好友和党羽,也就更不好对负了。倘若是消息一漏,让他们知道了,到时候他们要鼓动起来,进行联合造反就坏大事了,不如现在就趁沈英杰外出打猎,还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咱们就派人去把他捉拿回来,然后作以处置,才可免得麻烦。不然的话,就可能会有很多人要倒霉,甚至有千百万人头要落地!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就是后悔也晚矣!”

皇上听了就急切地问:“否则怎么样?张爱卿你快说!”皇上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是迫不及待,坐立不安!地还想听张番继续说下去。

由于奸贼张番特别坏,也就故意的拿捏着偏不往下说,要不人们怎称他“坏水!”在皇上催促下,张番又开口道:“陛下!如果你再心慈手软,犹豫不决,那就会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国家大乱,不堪收拾了。”

再说皇上也早已吓破了胆,他是六神无主了!他又刚登基不久,也确实没有经验,就相小孩子开始学走路一样,离不开依托和别人的帮忙!否则,就会摔跤和跌跟头。加上他本人缺乏主见,耳朵根子又软,就容易偏听偏信!而相他这样地昏庸君王,如果说离了正直的忠臣良将辅佐,让奸臣小人参政说了算,那就要坏事误国,国家就会出问题!所以古往今来都是君明臣忠,君昏臣奸,后人有诗曰:

张番道:“陛下!现在虽然说把沈家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刀问斩杀过了,但是还不能高枕无忧,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一套;

各抱葫芦不开瓢,也让皇帝没有招。

当今天子就再次问道:“众位爱卿,那沈英杰和他们的家奴出城狩猎,你们谁愿意为朕出力?要自报奋勇去捉拿他!”可是,大臣们听了一个个都不言语,这一下就把皇上气坏了。他也是真急眼了,则把龙书案拍得啪!啪!响,向大臣们发起了脾气!还气急败坏地训斥大臣们道:“难道你们一个个都是聋子哑巴不成?舌头都让狗给吃了。啥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目前国难当头,在此非常危难之际,你们都各打自己的小算盘,都不愿意为朕分忧,为朝廷出力?真让孤家感到失望”。

不管他怎样说和如何训斥,你发你的脾气,大臣们就给他来个软磨硬泡,是不吭声、暗对抗!哪怕你说一千道一万,反正就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这样也让皇上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有句话叫人心所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古到今,都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今的皇上也是拉屎没有擦屁股——是自个蹭的!既然说话没人应,就说明真成孤家寡人了。从历史上看,历代君王失江山,都是因为听信谗言,闭塞了贤路,脱离人民群众,使之最后灭亡!商纣王是这样,周幽王也不例外,隋炀帝更是如此,相他们这些君王,可说是举不胜举!……

这时候,皇上又怒冲冲地道:“张爱卿!”

“臣在!”张番答应着,就急忙跪到阶前。

皇上说:“你看到了没有?这麻烦都是你惹出来的!既然你是朕的忠臣,也只好辛苦你了,就由你率领人马到城外青峰山,去擒拿犯官之子沈英杰,不得有误!”

张番奸佞闻听就像吃了个不熟的馍,不知是喜、是悲、还是忧,就别提他心里是个啥滋味?也不由得暗暗埋怨起小昏王,心里说,我已经给你出了不少的主意,你不该还拿我作挡箭牌,让我去出征。然而,谁都知道沈英杰的武艺高强,天下无双,是不好惹的,别说是擒拿他了,闹不好我就要把小命搭上,这件事情就让他觉得麻烦棘手了。换句话说,他张番长了几个脑袋?别人都不敢去,他敢拿住自个的生命开玩笑!他比谁都聪明,清知道这事不好办要坐大罗卜,不是皇上指名道姓硬逼住他他才不说去呢。既然皇上已经说出来了,那是金口玉言说话算数,若要推脱不去,就是有违圣命抗旨不遵,该是死罪!他也万般无奈,就只好硬着头皮,跪到金殿上答道:“臣尊旨!”

奸佞张番是鸭子上架被赶上去的,他有一肚子委曲,也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接着又奏道:“陛下,既然你让我去,那你还得答应为臣我两个条件”。

皇上道:“你有什么条件就只管讲,孤王答应你就是了!”

张番说:“第一,臣需要多带些人马!”

“噢!你需要多少兵将?”皇上问。

张番说:“至少三万!”

皇上道:“你怎么需要那么多兵马?沈英杰和他的家丁只不过才有二十几人,他们就是铁又能打出几根钉?你又何必要兴师动众?”

张番说:“陛下!你有所不知,那沈英杰小儿确实利害得很,就这些人马恐怕还不一定够,我若是带人少了也根本拿不住他,如果再被他跑掉了也就前功尽弃,后患无穷!到时候再后悔都晚了,要说我这也是为朝廷所想,以国家社稷为重”。

皇上道:“你说三万朕就依了你,那第二条呢?”

张番说:“陛下!你还得给我配备一员大将,也就是武艺比较高强的人当先锋。”

皇上说:“可以!朝中的文臣武将,无论是国公王爷皇亲国戚,不管是谁都任你挑、任你点,你看中了谁就让谁去好吧!”

张番说:“陛下!臣还暂且不挑不点”。

皇上不解的问:“这又是为什么?”

张番说:“为臣我还想请陛下您再问一下,大家有没有自愿报名的?如果说没有我再点名也不晚!”你还别说他小子还真耍起了洋蛾子。

皇上一想也对,刚才让人挂帅就没有谁去,这回让人当先锋总不会还没有谁去吧?遂问道:“众家爱卿,朝廷派兵捉拿钦犯,现在还缺少一位武艺高强和勇猛搦战的虎将去当先锋。你们谁愿意前往,去为官军打头阵?”他这一问也于上回不同了,皇上的话音刚落,就看从武将队中走出来一员大将,高声叫道:“末将不才,愿领圣旨!”

众人举目观看,但见此人有二十几岁,面黑如同鏊底,两条眉毛就好似两条豆青虫,是大环眼,狮子鼻,大嘴巴,身高九尺挂零,肩宽胸厚,虎背熊腰。头带乌金盔,身穿乌金甲,外罩紫罗袍,足蹬英雄战靴,手里提住两条紫金鞭,犹如天神一般,是昂首挺身,威风凛凛!但见他走上前去,双膝跪倒阶下。皇上一看十分高兴!就在心中暗暗地称赞,他真不愧为是朕的忠勇之士也!……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此人怎么在金殿上还携带有兵器?”

原来,此人姓陈,字进忠,为御林军头领,镇殿大将军,要不说他怎么能在金殿上携带兵器?他的职责就是专门保卫,皇宫内院和皇上安全的。他出身于将门,父亲陈诚原为边关大帅,一生忠心耿耿,保卫边疆!就因为他忠厚老实,才赢得了先帝的信任,调他回京任九门提督,又兼兵马司总管,负责京城里的一切安全防务。而陈诚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边关为将,这陈进忠是他的小儿子,也是上界黑虎星下凡,到后来众将星联手,共破二妖摆下的“混元八卦魔鬼阵!”还非得由他配合不行,但这都是后话,咱们先暂且压下不表。

单说这位陈进忠,自幼习文练武,熟读兵书,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在军中生活,经历了戎马生涯,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其武艺高强,勇冠三军。因为作战勇敢,一打起仗来就不顾生死,曾在战场上立下过,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他是先帝看中了的人才,就封他为三品带刀护卫及镇殿大将军,兼御林军督指挥。他二十几岁这么年轻,就官居要职还真少见!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爹是京师里的兵马司总管,兼职九门提督,儿子又统帅御林军,是正三品带刀护卫,常常跟随皇上身边,可以说北京城里,及皇宫内外,都是由他们父子说了算!正所谓:

老子英雄儿好汉,总揽京城重兵权;

如若想知后来事,且看下回接着谈。

其实,也是由于他太相信了奸臣张番的话,朝中的文武百官又都知道奸佞张番是个,刁钻诬赖和投机奸诈的小人,因为他为人不地道谁不愿意和他沾边,而且见了他都是躲得远远的。再说对于沈王爷的死,有不少人都有看法,并且又诛连到,他们一家老小被抄斩!常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是人都有怜悯心,老王爷名又那么大,人们同情沈家人也是自然的。特别是和沈家有点关系的,都在心中暗骂张番奸贼,是个恶毒阴险的家伙,不该在人家倒霉的时候,你又在背后捅人家一刀!且还要踏上一只脚,一点也不光明磊落,你这还算是人吗?……

有句话叫“死不记仇!”既然人家已死,又是那样残,就应该一了百了!可你不但不饶,还要斩草除根!你要是真英雄,就在人家活着的时候,和人家当面鼓、对面锣,或拿真枪真刀的干都行。而别在人家死了以后,你还要赶尽杀绝!也就不合情理和太坏良心!你这样还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不过,这些个都是闷在大家心里边的话,可谁也不敢在当面讲出来!这就叫:

奸侫得势不饶人,得寸进尺害忠臣;

无中生有献毒计,斩草除根灭人伦。

第八回奸佞献计要除根

然而,朝中一切大事,过去都由沈王爷给皇上出谋划策,也就是出主意和分忧!现在老王爷不在了,他要听奸臣张番的摆布。而是人都知道,茅坑里的粪便是臭的,可是绿头苍蝇却不嫌弃,也总是要往里面飞,这到底为什么?我想不难理解!说穿了就是臭味相投。如今的皇帝和奸臣张番也是一样,他们一拍即合!从古至今,无论到啥时候,无道的昏君和奸臣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和红花配绿叶一样,相互衬托离不开。当今皇上已经把奸臣张番当成了知已,其言行都是为他好,就觉得张番是最大的忠臣,一切全是为了国家着想,谁也比不上他。他相信张番的成度已超过了任何人,这就像是一个人谁若对谁相信了,要改变他的理念和想法是很不容易的。比方说对于事物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观点,这就叫脾气难改,秉性难移!要不,总有一些人是老犟筋、认死理,摸住一条道走到黑,都不回头是一样的。

皇上这会儿也全忘了先帝的教侮和临终遗嘱,当初,他父王在世的时候一再告诫他,今后凡国家大事,一定要多听你老皇爷的意见,有事多和他商量,千万不能够独断专行,听信奸臣小人之言,要多操心国家大事。并希望他勤俭节约,杜绝奢侈,励精图治,赏罚分明,近贤臣、远小人,做个政治开明和有道的明君!可谁知他把这些话全都当成了耳旁风,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才刚登基不久,就先拿沈王爷开了刀,把他们沈家人全处治了!现在是一瓢水泼到了地上,要想收都收不起来!他想既然如此,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所以,他还要一错再错,一直错到底。

当下,皇上就问大臣们:“众位爱卿!你们谁愿意领兵出征,去城外青峰山,擒拿犯官之子沈嘉禄的小儿子沈英杰?”他不问还好,有些人还在交头接耳地,私下里小声说话议论。可是他这一问,整个金殿上全都鸦雀无声了,一些胆量小的人就闭着了呼吸,连大声喘气都不敢了,所以,他一连问了好几遍,都没有人答话接腔。

此时,皇上也正心乱如麻,心里就好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原来,他正在思前想后扪心自问,对于从早晨到现在发生的这一切,就好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似的,一会儿觉得对,一会儿又觉得错,心里一直是很矛盾。换而言之,就是感到不塌实,甚至是后悔!当他听了张番的禀报后,就更加彷徨,心里有点不定由,也使他嗟悔无及!然而大家都知道,沈王爷劳苦功高,德高望重,又是三朝元老,要论辈份,还是皇上的爷字辈。所以皇上就心想,我父王在晏驾前也特别有过交代,还把这大明江山托付了他,让他来辅佐朕,而今在后宫里发生的这一事情,细细想来还真有点蹊跷!换句话讲,就是让人琢磨不透。也许,真的是老皇爷吃醉了酒,说了几句醉酒的话,我那爱妃就当了真,便添枝加叶夸大了言辞!而且也怪我,在盛怒之下不够冷静,就相信了我那爱妃,又传圣旨把老皇爷给处决了。并且,还派人抄斩了他沈家满门!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恶梦一样,也许是真的错了,或者说不妥当,不过就是后悔也晚了。

要说皇上这样想也说明,他还没有完全丧尽良知,可说也似乎有点醒悟,但是他又优柔寡断,东说东流,西说西淌,耳朵根子软,缺乏个人主见。这就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人年轻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他也确实不够成熟!这会儿,他气也消了,头脑又清醒了许多。他听到张番奏说后,那沈家的小少爷和二十几名家丁,今天一大早出去打猎漏了网,如今一个个还都活着,皇上就没加思索地随口说道:“杀过的就算啦!没杀的就拉倒!活就活着吧!也无须再继续追究”。

阅读戏说龙鳞童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734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