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奥特传奇之雷迦奥特曼

第三十章 反重力装置的局限(求收藏!)

  • 作者:白鸟望实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9-23 04:18:52
  • 字数:4784字

MEGA粒子,不可思议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还有一个重大运用。由于米洛夫斯基粒子间的排斥作用,把粒子们压制成I-力场的晶格结构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能提供足够的能量,I-力场就会成功地形成,米洛夫斯基粒子最后形成了具有很大质量,不带电荷的MEGA粒子。被用来形成MEGA粒子的能量以速度和质量的形式表现了出来。MEGA粒子不再维持I-力场的晶格结构,而从I-力场中爆发出来。这个高速运动的重粒子流不像传统的荷电粒子光束,它不能被磁场阻挡。在UC0070年,吉恩的研究员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成了可怕的MEGA粒子加农炮.......”

“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剧情,但是还真的有科学家通过这种概念成功的制造和投入使用了反重力的装置,但是能够支撑起这么巨大基地的反重力装置,地球上目前还没有做过这么大的,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资金和时间,为此只能够先退而求其次了。”

“咳咳......那是因为一个叫做高达设想的概念提出,让一切有了新的展开。在高达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都建立在一个科技奇迹的前提之下--令人惊奇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这个世界性的科学体系以它的发起者,T.Y(有时也作Y.T)米洛夫斯基博士来命名。尽管最初的一眼你或许会认为这整篇文章都是废话,但20年来在高达的作者和众多爱好者的努力下,神秘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有了令人吃惊的详细内容。

米洛夫斯基物理学领域的发现是从一个开发有实际意义的核融合炉开始的。这项研究在UC0047年由Side3的米洛夫斯基物理学会进行,在米夫斯基博士核他的同事们的多年努力下,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终于完成了。与传统的只能由多层混凝土阻挡其放射性的融合反应堆不同,这个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是一个不具有任何放射性的“干净的“反应堆。

“哦?说说看~”凤琉璃笑着点点头,这也是佐藤第一次看到对方笑起来的样子,感觉真的像仙女一样的让人着迷,竟然会失神了两秒。

然而由于I-力场防御屏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且发热极高,故它没有被使用在普通的机动战士上,它一般装备在机动装甲像MA-08大扎姆和MRX-009精神力高达上。即使是装备在足够大的机动装甲上,散热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大扎姆只能维持这个屏障15~20分钟。另外,由于I-力场防御屏的原理与米洛夫斯基飞行系统的原理基本一致,从而很容易结合这两种系统,所以一般装备了其中一种系统的机动装甲同时也装备了另外的一种。

米洛夫斯基粒子有着接近0的静止质量,以及,像其他粒子一样当动能增加时它的质量也增加、可以携带正负电荷的特性。当把这种粒子散布到空气或空间中时,带有电荷的米洛夫斯基粒子会由于之间的排斥力自发地形成成空间的格状结构,这种粒子散布状况被叫做I-力场。I-力场能造成干涉的效果,叫做米洛夫斯基效应,可以阻挡低频率的电磁波例如雷达核微波的传递--甚至连红外线都可以影响,但不能完全阻挡。I-力场自己是不可见的,只能检测到它的存在。随着多鲁滋·扎比的统治下的吉恩公国的崛起,吉恩军很快开始了这个发现的军事运用研究。在UC0070年,及吉恩军的研究员证明,大量地散布米洛夫斯基粒子可以暂时地使雷达和无线电联络失去作用,这样,在视野内的近战就不可避免了。米洛夫斯基粒子的散布能力是高达世界中空间战舰的标准特征,但机动战士没有这个能力。

在UC0071年,吉恩的研究员们建造了超小型的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替代了传统的磁场,这个改进型的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使用一个I-力场来限制和压缩反应燃料,从而触发热核反应。作为helium-3反应堆副产品的米洛夫斯基粒子从而也被回收使用来保证反应堆的运行。米洛夫斯基粒子形成的I-力场格也起到了热核反应的催化剂的作用,与真实世界中1950年发现的核反应中的介子的催化作用一样。这个高效率的设计的大小只有同样出力的旧米洛夫斯基核融合炉的五分之一。

佐藤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反重力的事情都给凤琉璃列了出来,而听完了佐藤的介绍后,凤琉璃也陷入沉思当中。

I力场的另一个运用,也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I-力场防御屏。屏障发生器在自己周围产生一个浓密的I-力场形成一个可以抵御米洛夫斯

基物理学光束武器的攻击的屏障。这个屏障对于激光和类似导弹的物理攻击不起作用,而在屏障内,光束武器还是可以发挥它们本来的致命效果。

I-力场的其他运用,只要一带电荷,I-力场就不能透过金属、水、地表、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导电的物质。然而,在贴近地面的地方,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地面和战舰的底部之间产生一种I-力场的垫子,构成一个反重力的浮力场。这个原理被用作一年战争中米洛夫斯基飞行器系统的基础并最终成为所有宇宙战舰的标准配置,但后来几十年内还是未能实现能够装备在机动战士上面的米洛夫斯基飞行系统的小型化。

“不过后来的技术理念,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佐藤喝了口水后继续说道。

2He3+1H2->2He4+p(释放出:18.35MeV),这个反应堆使用一种稀少的氦同位素helium-3,它能和氘原子融合成普通的氦。这个反应也会产生质子,但这种带电荷的粒子很容易被磁场阻挡住。仅有的问题就是helium-3非常稀少;在地球的大气中氦不少,但helium-3只占其中的1/700,000。然而,在路纳的土壤里发现了大量由太阳风带来的helium-3,由此,人们转而向行星中去寻找helium-3。高达世界里核融合炉的helium-3主要靠外太阳系的木星能源船队来供应。

在UC0065年米洛夫斯基物理学会的研究员在研究米洛夫斯基型反应堆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电磁波现象,这个现象完全不能用传统的物理学来解释。在随后数年中,他们找出了原因:在helium-3反应时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粒子,这种粒子随后被命名为米洛夫斯基粒子。

阅读奥特传奇之雷迦奥特曼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9988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