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仙侠 > 修行偶书

第210章捶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一

  • 作者:躺在树上的鱼
  • 类型:仙侠
  • 更新:2022-03-09 00:06:14
  • 字数:4968字

为了纪念这位武道初祖,六人将武道的越四境称为“大尊”,大尊托举宗师境,定鼎武道越千年。

这六人绝对称得上是惊才绝艳,不然也不会被猿公齐选做武道传人,完善武道修行之法,开辟稳定的晋升之境,也非只是拾前人之牙慧。

东山隐院这一劫的源头,还得落在宗师“东方显”的头上,前文也说过这位宗师是术法、武道双修,最终融奇门八卦入武道,得证宗师之位。

但是到了至高领域,武道底蕴不足的劣势就彻底显现出来,道途不明,无有触类旁通之机,只得自行摸索,就是在此过程中东方显出的修行出了岔子。

乱哄哄,妖魔鬼怪齐登场,本离心德,却又协力肝胆,只为元胎鼎中一泥丸。

破灭过后,武道新兴,气运充足,保得六人修行无碍,灭却劫消,水到渠成,这六位宗师只是整理了猿公齐与自身的修行心得,立下四境壁垒,便功德具备,成就宗师。

不过,这也不能怪这几位宗师,他们本是武道初祖“猿公齐”的弟子,这位武道初祖一生行事低调,境界也只达到了越四境,平时就在“桃李杏山”这一亩三分地修行,就算修行界顶级存在的那个圈子知道他的人都少之又少。

但是这位猿公齐死的却是惊天动地、干净利落,武道初祖临死破灭天道道礨,开辟武道道统,赤手空拳硬撼万劫,完全舍弃重修之机,拼至形神俱灭。

但他们六人也的确不是凌天之辈,称大尊有余,可却无有宗师位格,他们几乎没有留下多少关于宗师之境的记录,留下的也是谜语人一般的车轱辘话。

猿公齐登时力竭而亡,但其战意不灭,再度撼天斗地,本应在未来才会降下的灭却劫被其逼出,不灭战意与灭却劫纠缠三天三夜,双双散逝天地。

因此,第一代的这六位宗师等同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这六位宗师的前半生都在壮大道统,后半生为了武道气运四下奔忙。

最终这六位宗师与他们的师父猿公齐一样,慨然赴死,六老以身挡天关,为武道万世而亡,留下名为“武曲”的气运星辰。

天地二老、化外三王、初代武林盟主,这六位宗师真正的名讳恐怕没几个人知晓,就连承接武道的五方宗师也不甚清楚。

最后猿公齐击碎诸般谬劫得来“宗师之果”,为武道开辟出一条至高之路。

不过这位中央宗师断去的道途并未失传,当然这是后话了,在这儿提一嘴就是留个扣子。

无人可求,这就使得东方显的处境越发困顿。在晋升至高领域后,他所修的术法奇门道与武道的融合出现了裂隙,两者从根源法理上产生排斥。

在这种状态下,东方显始终被一种割裂感笼罩,对于世界的感知越发陌生,但是东方显在对敌之时,这种撕裂般的矛盾之力往往比寻常的阴阳和合、两极归元的威力还要强上三分。

他因此有了当世攻伐第一的美誉,世人只道东方显脾气好,非得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才会出手,那其实是他每次出手,那种割裂感就会增长,他对世界就越陌生,

到后来这种感觉甚至都开始影响他的记忆与认知,所以东方显才很少出手,这才误让人以为他的脾气好。

这个问题最终肯定是解决了,不然流传后世的就会是杀戮大魔东方显,而不是位列五方宗师的东方显。

他在机缘巧合之下从天师道的道主口中听到了“丹法”一说,竟然心血来潮、福至心灵,他隐约间看到了一些画面。

历经十年寒暑,东方显寻到了东山所在,不过早有其他人隐于东山四周,也在等着“丹法”出世。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当然是讲道理了,东方显当即祭出五字真言,一顿老拳之下,能走的就走了,不能走的就永远也走不了了。

接下来的岁月,东方显就隐居东山,一边参悟着此间天地之理,一边等待着丹法出世。

不过,他还未等到丹法出世,反倒是参悟天地,弄出了一些名堂,他发现整座东山都受到了丹法的影响,万象万物,合乎天道,有全有缺,生克循环。

就如同山中的那条老狼,明明已经达到妖王的层次,却还是不能化作人形,就连最基本的幻化都做不到,最终东方显用其所悟之理,指点李准斩杀青狼妖。

他也因此未得丹法便解决了两道排斥的难题,实力更上一层楼,后来更是为武道至高领域开创了“增减之法”,补全了武道在至高领域的短板。

从此以后他才有了“一气震乾坤”的尊号。

一啄一饮自有定数,他因寻丹法来至此地,得以消解自身烦忧,他不仅看清了自身,更是看清了丹法,除非日后是那人亲自取走丹法,否则万里山河旦夕亡。

因此,东方显设下迷境大阵,一来是隐藏丹法的真正所在,二来是一种威慑,是向那些心怀鬼胎之辈明示,此地有他罩着。

在生命的就快走到尽头之时,这位东方宗师、一气震乾坤“东方显”周身上下只欠一债,入了道门,出家天师道,走完自己最后的十年。

这一下武道彻底名传天下,就连妖族乃至海外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大块肥肉,最终无奈之下,中央宗师“钟离应寿”断去自身前路,吸纳溢散气运直入宗师之境。

而且其战力超凡(大概在97分),南征北战,东挡西杀,还真就让他守住了武道基业,但钟离应寿也走的是气运武道,对至高领域的修行依旧没有太大帮助。

他们从传道天下开始,便舍弃了原本的名姓,只有尊号传世,不再多占武道半分福泽,省得乾坤开,点燃万世火。

“无名之辈”,这四字便是六位宗师在留给下一代宗师的书信中,给予自己的评价。

东山逢劫,隐院遭难,这东边天起旋风,送来妖云半亩。西边天映日红,铺彻邪氛满地。南边天倒清闲,只人魔下世。北边天非等闲,魑魅魍魉四鬼还阳。

不论是初祖还是第一代的六位宗师都是去得潇洒,不如说这是武道领军人物的共性,但武道家大业大,像这样的撒手掌柜可要不得。

猿公齐好歹留下六位宗师,这六位宗师去的是真干净,他们的神兵也都随着他们摧折于天劫之下。

倒也不能说什么也没留下了,他们留下了武林盟没人约束的千万之众和堪称浩瀚的溢散气运。

武道第一代的六位宗师在那时已然暮年垂老,像是年龄最大的天地二老已经靠着闭气假死偷生,单武道气运一事就已经让这些老人焦头烂额、无力分心。

当时整个武道的状态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那就是大本钟下寄快递——上面开摆下面寄,爱咋咋地了属于是。

阅读修行偶书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1662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