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穿心莲

井水不犯河水

  • 作者:九宫飞灯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12-12 16:15:24
  • 字数:8240字

藏锋仔细观察建筑形态,模特神韵,再综合气候、光线等因素,捕捉最佳拍摄时间和拍摄角度。他不只满足一个角度,还会通过建筑的远景、近景、组照、特写,并通过模特不同姿态的摆拍,充分展示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

中途休息。

陈氏书院,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修建历时六年,全国各地的陈姓族人到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都可以免费居住在这里,可见这支陈氏家族的繁荣。巧的是,在修建的过程当中,其中一位发起人被钦点为探花郎,整个族人喜不自禁,心想:建祠堂果然灵验,于是投入了更多资金,把祠堂的规模修建得更加宏大,这位族人就是陈伯陶,后来任职翰林院。

天晴气爽,藏锋和王静怡来到陈家书院拍摄封面照。

与周围的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相比,陈家祠显得沉稳端庄、不染浮华,若聊它的前世今生,还要从陈氏家族说起,在百多年前,陈姓家族在广州相当显赫,是岭南第一大姓,家族中人才辈出,有学者、名臣、乡绅名流。

说到底,穿衣服穿的是气场,是气韵。旗袍一来是挑长相,二来是挑气质,女人才是衣服的灵魂呀!不仅仅要貌美如花,还要才华横溢,锦衣配美人,相互成就。好的气韵,源自于美好的灵魂,内心清澈纯净,气韵便如潺潺清流,温柔的笑脸,慈悲的目光,阳光一般温暖着心田,如沐春风一般的温婉,所以撑得起那些繁杂的造型,甚至越是华贵越能彰显她的端庄。芳华今犹在,疑是古典来。旗袍便越走越修身,女人便越来越曼妙多姿,衣裳越来越花样百出,女人越来越美好悦目。

镜头下的王静怡像朵俏芙蓉,胭脂透肌,冰雪妆容。清秀瓜子脸,细长柳叶眉,漆黑桃花眼,樱桃小嘴,眼睛里有明亮的水光,唇上有灿若星辰的笑容。

高盘发髻,纤细素手,兰花指轻抚,头上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六枝发笄,材质是白玉、玳瑁、金、银、象牙、翡翠,这批云凤纹发笄光洁无暇,花纹精美,线条流畅,琢磨精细,首部透雕凤鸟卷云纹,笄身线雕卷云纹,末端刻鱼首,有圆孔。佩戴时,她时而将发笄在发髻上依次排插,时而将笄横带于头两侧,还将发笄为配饰,插于主冠之两旁。

藏锋慨叹:西式教育培养出来的,除了一批技工贸以外,还有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圆融,世故,老成,他们以高智商行事,上下迎合,八面玲珑,在各种场合如鱼得水,他们善于钻漏洞,打擦边球,以达成自己的目的。正是这群“商界精英”,运用“资本的力量”,改变着如今建筑的风格,荒诞和滑稽到,就连美与丑都分不清。

这件旗袍,镂金错彩,华贵无比,气势如虹。首先是色彩,松石色、孔雀蓝等鲜艳翠色,像太平洋海水一样鲜艳的翠色,又珍稀,又美丽。只能说翠色,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微妙的颜色,在蓝与绿之间,既有蓝色,又有绿色,既有青色,又有紫色。浓烈、鲜艳却又低调雅致。再次是布料,丝绸那种闪光的色泽、平滑而柔软的质感,产品特有的质感与光泽,闪着荧光,又柔软,又硬挺。最后是款式,采用了眉形立领与对襟,设计师最天才的做法是,采用连肩袖的裁剪方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裁剪方式,不是在肩部接缝一只袖管,而是在同一块面料上,直接裁出衣服的前后襟,以及部分袖管,非常费料子,但它特别适合中国人溜肩的体型,让肩部呈现为完整的流线形。南国风经典款式,放弃了西式的泡泡袖和厚垫肩,又彻底去掉了清代服装敞大、宽松、闲逸的风格,因此具备改良旗帜特有的,款式简整大方,廓形洗练清晰,贴身且利落的气质。

王静怡颈项间一串顶级珍珠圆珠项链,耳上佩戴红珊瑚耳饰。她将双臂抬高,将双手合十,身体扭成了S型,朝着藏锋浅笑嫣然,眼睛水灵灵像藏了两汪清泉,水一般的风情万种,笑容甜蜜蜜似榴花初绽,花一般的赏心悦目。他仿佛看见清晨的精灵,赤足在林间漫步,溪水澄澈如镜,倒映出婀娜旗袍身的影子,发梢上的露珠,折射着彩虹般的朝霞光芒,美到无法形容。

王静怡有同感:对此,北京“老炮儿”们都看不下去了,架不住要开怼,“过去咱们汉族可没这么不着调,东方审美也不是这景象。咱能自信点儿,朴素点儿,雅致点儿吗?不是把所有建筑材料都堆一块儿,搞个大铜钱竖起,弄只大金龟趴着,钻进“福禄寿”神像里面,就代表好看,美丽,漂亮,威风。”

化妆师接腔背诵:“那叫臭美,臭显摆。洋人们很阴险,把平稳雅正的形状,留给自己,然后让咱们不着调,愣说大圆大扁非常中国。其实意思是说,一帮洋人奴仆,一群混血魔王,他们丫哪儿懂东方审美呀,他们要懂了,就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咱们有一部分人,还真听不出这是损你呢,还顺杆爬,把寒碜当特色,把挤兑当美誉了。”

王静怡说:高楼大厦,千篇一律,就像唐代的雍容华贵,就像宋代的素雅端庄,还有像明代的精致简约,到哪里去找影子啊?看书呗!

杨柳细腰,裹在绣金红锻女旗袍里。旗袍是贴金花的翠绿色半长袍,把宋朝流行过的“蜂赶菊”纽扣儿加以提炼,去掉中间的纽扣,转化成一对超大号的金箔蝴蝶,贴在袍襟上,“一路三溜”金对蝶,两两相对,环环相扣,太美了。橘色缎面织着折枝竹纹本色花,石青盘襟绣着一朵又一朵白莲,还有松石色挽袖儿,绣着粉红牡丹与彩蝶的蝶恋花。

藏锋叹气:作家只擅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并期待别人的认可。书卖得好,就窃喜,卖不动就郁闷。读者喜欢,也许是情感的共鸣,也许是经历的共鸣,也许是情怀的共鸣,反之亦然。

王静怡说:那家面馆,味道不错,羊肉烩面,还有牛杂汤,大饼卷大葱,羊肉泡馍,每次去吃,我都吃不厌。

藏锋说:这是拉客吗?你拿多少回扣?

王静怡说:一晚上,几十元。我不要,非要给。

藏锋说:拿了,双方心安,才有更多可能。交情容易变质,惟有利益最长久。

王静怡说:可交情仅仅靠利益维持吗?财富仅仅是指金钱吗?人一生的追求,若只有金钱和效率,就太肤浅。

藏锋说:这不是抬扛吗?我就事论事,专指帮工与雇主的关系,都是为了挣钱嘛。

王静怡说:有空,来玩啊!

藏锋说:我早睡早起,养成习惯了。年纪大了,熬不动,一熬夜就头疼。任何事情,都会给写作带来灵感,因为写作就是描绘这个世界。

王静怡说: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充满着不可预料和种种惊喜,所以际遇的神秘莫测,不可掌控,才是生活最吸引人,最激动人心的魅力之所在。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生命,你不接触,永远不知道能看到怎样的生活,由此决定了每一件作品的不可复制,所谓“七分人力,三分天意”绝不夸张。

藏锋说:天意结合,仍不可违,讲作品是反映生活,不如说是与生活合作。无论社会经验,和写作技艺如何超群,都断绝不了世道人心的干预。那还挣扎什么呢?接纳吧,拥抱生活!生命伟大而坚韧,总是以各种形象出现在生活中,经历无数的淬炼,洗礼和升华,终于岁月留下了痕迹,看一眼,便是万年。

王静怡说:无限的可能,才有无穷的魅力,所以心存感恩,尽力回报,因为你能做的,也只是开写前进行一次虔诚的敬香祷告,一书之成,必聚万众之相,之力,必取万里之态,之声,已经是生活给予的最大方的赏赐。

藏锋说:理解万岁,包容第一。不要企图控制,要顺其自然。有没有“旁听”到特别有意思的事?

王静怡说:有,还忍不住插个嘴。不过人家是一脸厌恶地瞪我一眼,嫌我这外行人碍事。

藏锋说:要明白你的位置,你的身份,就一帮工,去给老板上课,想当导师,去给客人添乱,假冒领导,不挨整治才怪。

王静怡说:我悄悄的来,悄悄的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藏锋说:作家是一种状态,不是一个身份,只在你写作的时间段里,你才是作家。在童话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但在现实中,能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要因为写作,处处竖敌,时时较劲,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王静怡说:做人要知足,钱是赚不完的。

藏锋说:我在上下城,美食街的路边摊,看见你了。高声大嗓地吆喝,招揽生意,老板娘似的。

王静怡说:作家一定要是杂家,三教九流都知道一点,可以不精,但一定要博。遇到瓶颈了,就不写了,唯有亲身体验生活,才能感受到那种人间烟火,热腾腾的气息。我是不是有点疯?反反复复地琢磨,一直玩到灵感回来为止。

藏锋说: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都和美国,没有区别。中国人的特色呢?中国的标志呢?民族的典范呢?

化妆师说:满人进城,不骑马了,改坐抬轿了,不睡账蓬了,改住宫殿了,不打猎了,改吃米饭了。被汉人当金丝雀,养在笼子里,做宠物呢,当玩具呢。

在广州人来人往、寸土寸金的中山七路,有一座闹中取静的古老建筑,仿佛时光的老人,默默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多年更迭与进步,这座古建筑就是陈家祠,原来也叫“陈家书院”,始建于一八八八年。

藏锋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韬光养晦在隐遁,井水不犯河水,风物长宜放眼看。

大伙哄堂大笑。

对于在珠江两岸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复制与照搬,中看与中用,大家只会在与友人会聚中慷慨陈辞,论证从复古到创新的浴火重生,可能的建议及可行的措施,但不管是革新派的欢呼,还是守旧派的反对,在圈子外,在讲坛上,在论著中,都是绝对不提这种话题,闭口不谈时政的。真正的文化人不是不得好死,就是终生遭受压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大家不想落下话柄,惹火烧身,自讨苦吃。因为在社会上普遍地流传着一个来自官方的小道消息,有人暗进谗言,说清谈误国,理论上正确的,实际上却行不通,过度的思想自由会造成信仰的混乱,影响到经济的根基。书生毕竟是书生,专权的独裁们表面上按照法律办事,背地里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家不能让著作没地方发表,不仅审查通不过,还被禁止发行,甚至会牵连自己的亲人,波及周围的友人。

工作室借书院的楼堂庭院,亭台檐阁,做背景,陈设摆件,园木盆景,作衬托。不谈建筑艺术,单论书院的楹联,大门上的彩绘门神,屋顶上的灰塑,厢房里的彩绘壁画,廊柱和栏板的铁铸装饰,中堂的二十扇双面镂雕的屏风,大厅的十一座八米高的木雕神龛罩,就不是现代公司能搭配的,还有供桌家具,御用瓷器,根雕香几,大漆彩柜等,也不是寻常百姓家能买得到的。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与美女神采和拍摄艺术相组合,互融洽,塑造出一张张充满诗情画意,如仙境,似神女,亦梦亦幻的相片。

阅读穿心莲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1937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