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称帝从拥有兵工厂开始

第三十七章 煮盐

  • 作者:忙忙碌碌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6-25 00:08:01
  • 字数:3664字

官,士,马,牛,刍,藁数字。

统一上计。

眼前是李文才和张简阳几个,由李文才看着账簿报帐。

这几个都是计司的人。

张仲铭坐在签押房里,神色从容的喝着茶。

仓储谷物数字。

就算是汉朝,也是有完整的财务上计报告体系。

两汉时的郡太守权力极大,但西汉和东汉不同的就是,西汉郡兵不常置,人数也少,而且郡尉可以抗衡郡太守。

县令报于郡守,郡守派上计吏报于丞相府,根据数字多少变化,确定地方官的功绩等级。

田亩数字与上年对比。

人丁数字,青壮年和老弱数字对比。

数字藏于相府计相官邸,年底上计,过程和内容都无比慎重和精细。

到了宋明,地方官员成了朝廷派出的使臣。

看似集权,其实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反而削弱了。

而且每到年尾时,郡中就要派出上计吏,将一年的变化上计中枢。

几万流民要安置,粮食和各种物资都是天文数字。

开荒也是极为烧钱。

更烧钱的其实是军队。

但胜在张仲铭能自己提供全套的军服,武器也就是长枪和少量盾牌加大量投枪。

暂且这个模式的军队够用了。

接下来要组建骑兵才是真花钱的时候。

一匹马最少二十两以上。

日常养马的费用可养五个步兵。

马铠加全套鞍具也得几十两银。

千人的骑兵队伍,等于六千人的步兵,按现在的模式能养一万人以上。

加上承诺的在两个月后就要发饷,财政压力还真的是不小。

到目前为止,张仲铭发展还不到两个月。

已经从一个一万多人的千户所城,发展到近七万人。

从一个兵没有,到有三千脱产的士兵。

发展太快了。

火器局的帮助至关重要。

但张仲铭现在的安排,也是在替奇山所夯实根基。

争夺天下,无非耕战二字。

现在的模式,完全能在将来推广执行。

分田,分户,就是秦汉时的耕战之制。

不同之处就是大明的银本位体系建立,日常运作,发展壮大,也离不开白银。

眼前这几个都是张仲铭在财赋上的助手。

财赋上的困难,他们也是相当清楚了。

“你们随我去海边,另外发布榜文,在民户中招一千名身强力壮又不愿种地的,咱们奇山所雇他们为盐工。”

“盐工?”李文才问道:“大人是要在海边大量煮盐?”

在场众人无不意外。

不知道眼前这位大人怎么把思路转到煮盐上头去了。

沿海的山东卫所都在煮盐。

国初时对盐茶专卖管制极严,朱元璋杀过贩卖私茶的驸马。

盐就更严格了,定盐纲,炉户,发下盐引,要有盐引才能购盐售卖。

私人制盐是必死的重罪。

私盐贩卖也是死罪。

毕竟元末时的几个大势力,张士诚和方国珍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黄巢也是私盐贩子,把大唐打了个稀巴烂。

所以明初时管制极严。

但到了明末,海边的军户煮盐卖钱已经成常态了。

根本无人来管。

盐价也一直在节节攀高。

从一斤五六文到七八文,再到十一二文。

如果是战乱时,到十七八文甚至二十文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的盐价就是在十八文左右,相当高了。

但煮盐也是辛苦,而且要成本。

要能装几百斤卤水的大铁锅,还要大量柴薪。

每煮几十斤盐都得十天半月的时间。

还要费大量柴薪。

这年头的柴薪也是要算钱的,地都大半有主,荒地上除了灌木,成材的树林要么有主,要么早就砍光了。

贫苦人家冬天取暖的柴都不够,何况煮盐的消耗。

这行当,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要雇用一千人去煮盐,光是海量的柴薪就吓死人了。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但已经开销了九千多。

库存银不足一千之数。

因为做不到精细化管理,地方的人丁数字,田亩,仓储,人力储备,完全一塌糊涂,根本做不到清楚上报,更谈不上使用。

这也是张仲铭重视计司的原因所在。

“本月卖出军靴,大衣,各种壶,饭盒,打火机,还有新出的锹,铲,都很好卖。共计三千七百余件,获得一万一千八百两。”

不光是眼前这样报帐,这只是此后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

没理由秦汉时华夏先人能做到的事,现在却反而做不到了。

一万多两银入帐,看似不少。

众人脸上都有些忧虑之色。

除了探闻司外,在眼下是计司最为要紧。

阅读大明:称帝从拥有兵工厂开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60647.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