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汉末子珪

第71章淮南鲁子敬东莱太史慈

  • 作者:菜愚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2-11-20 02:45:48
  • 字数:4658字

刘备见得鲁肃至此,引其入堂中坐定,向其问计:

“子敬,如今汉室倾颓,诸侯并起,我虽有匡扶汉室之心,却力有不逮,于天下奔波十余载,不能建功,不知子敬可有妙计相助?”

时有淮南人刘晔,字子扬,为宗室,其被刘勋征辟为从事,正居于舒县城中。

刘晔见刘勋身死,舒县为刘备所得,又知刘备亦为宗室,且被朝廷拜为扬州牧,便上门拜见,愿为刘备效力。

故此,刘备命关羽收拢城中降卒,又派简雍携书信去与刘表结好,自去城中拜访本地大族,以免重蹈徐州之覆辙。

于是,鲁肃携家小及百余青壮南迁庐江投奔刘备。

“主公,我有一好友,名为鲁肃,字子敬,为临淮东城县人,其才略甚高,为不可多得之大才,故欲引荐与主公。”

刘备闻言大喜,与刘晔各自书信一封,命人送去与鲁肃。

鲁肃一笑,问道:

“袁术为天下共敌,诸侯尽皆来攻,只恐东城亦难以独善,必被战火波及,已然非存身之地。

刘备素以仁义著称,声名颇盛,再者,其以宗室之身,握扬州牧之大义,今已夺得庐江在手,或可重现光武旧事。”

“肃有一问,不知使君欲匡扶之汉室,为高祖之汉,或是光武之汉?”

刘备闻言,心中一惊,鲁肃此问,颇为诛心。

所谓高祖之汉,乃西汉,为刘邦所立,后为王莽所覆。

鲁肃见信,暗想:

大汉十三州,已去其九,其余四州,并州、交州地远人少,不足为根基。

故此,使君若欲成就大事,则须得扬州、荆州。

若得其一,足以自保,可坐观天下之势,然则,若要与群雄争锋,唯尽得两州之利,方可为之。”

刘备自黄巾从军,随波逐流,奔忙十三载,凭借的是百折不挠之志,及关羽、张飞之勇。

其身边简雍、孙乾、糜竺虽各有才华,却不精于谋划。

故此,从未有谋士为其这般讲述天下之势,登时便如醍醐灌顶一般,只觉心神荡漾,激动之意不可方物。

鲁肃又道:

“曹操虽强,却阻于袁绍南下之途,二人数载之内必有一战,无暇他顾。

蔡瑜势大,却有刘表相阻,使君暂不会与其为敌。

刘表于荆州耕耘七载,颇有民望,其势不容小觑,又有阻蔡之大用,使君与其同为刘姓宗室,可为友而暂不可为敌。

因此,若欲图谋天下,必当先取扬州,此乃不二之选也。”

刘备闻言喜形于色,忽而却又忧道:

“孙文台昔日于江东素有威望,待孙文台身死之后,其子孙策收其旧部,数载间便攻下吴郡、丹阳、会稽,豫章亦近乎为其所有,我今方得庐江,仅凭一郡之力,如何能夺扬州?”

鲁肃哂笑一声,说道:

“孙文台昔日之威望已为其子孙策败尽矣。

孙策自奉袁术之令攻入江东,自恃勇力,好杀戮,而不修仁政,江东之民多有怨言。

若非程普、朱治等孙坚旧部鼎力支持于其,孙策安能得下四郡之地?

使君虽不如孙策兵强,仁义之名却著于四海,再者,使君乃宗室,又为朝廷委任之扬州牧,名正言顺,合乎道义。

这般情形之下,使君举大义而取扬州,江东之民岂不顾盼若渴?”

刘备大喜,问道:“当如何为之?”

“其一,当以贤德善言者前往四郡,结交对孙策心怀不满之人,来日可为内应。

其二,设法取下九江,积蓄实力,待羽翼丰满之时,合两郡之力夺下丹阳、吴郡。

孙策如今为广陵太守,如此一来,可将其与扬州割裂,各个击破。

此间,使君可将豫章许给刘表,一则可借此与刘表结好,来日或能得其相助,二则若刘表欲得豫章,则可借刘表之力分孙策之兵。

待来日孙策败亡,扬州平定之时,使君再与刘表计较豫章归属便是。”

刘备听罢,甚是敬服,立时拜鲁肃为军师,将其引为心腹。

其后,刘备依鲁肃之策,派刘晔、孙乾去丹阳等四郡结交与孙策有怨之人,并为刘备招揽贤士,又命关羽、张飞领军,平定庐江各处贼患。

或许扬州果真是刘备之福地,不至一月,又有一人领数千兵马前来相投,名为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为青州东莱郡黄县人,其极有勇力,射术精湛。

昔日孔融为北海相时,为黄巾军将领管亥困于都昌,太史慈为报其恩义,孤身杀入重围,求见孔融,欲相救于其。

不想孔融不敢出兵杀贼,又派太史慈去请刘备来救。

彼时,刘备为平原相,太史慈用计,再次孤身冲出重围,至平原请来刘备,孔融方才得救。

兴平二年(195),太史慈投奔扬州刺史刘繇,刘繇虽与太史慈乃旧识,却不知其能,仅用其作探马。

其时,孙策正攻刘繇,太史慈与其在神亭偶遇,两人大战一场,不分胜负。

其后,刘繇大败,逃至豫章,太史慈未能相随,因而遁入山中,自称丹阳太守,有数千人依附于其麾下。

近日,太史慈探知刘备被拜为扬州牧,已自袁术手中夺下庐江,遂领兵投奔。

刘备自是大喜,命其为中郎将,独领一军,与关、张同列。

兖州、徐州已为曹操所有,其眼下又与张杨决裂,张杨非成大事之人,豫州堪称曹操囊中之物,其亦将独据三州。

又有益州、凉州、司隶为蔡瑜之地。

光武之汉,乃东汉,为光武帝刘秀所立,正是当今朝廷。

鲁肃此言,看似怪异,实则直指刘备本心,乃是问其欲为忠臣,或是志在天下。

刘备虽得庐江,却知孙策兵强,其初来乍到,能有庐江安身已然知足,并不欲与孙策决裂。

刘备虽明鲁肃之意,却着实难以答复,皆因其眼下尚未思虑分明。

鲁肃见刘备不怒亦不言,心中有数,不再言及此事,说道:

“当今天下,冀州、青州已为袁绍所得,其平定幽州之日不远,可谓独据三州。

刘备喜出望外,岂有不愿之理?当即与刘晔认亲,长谈数个时辰,自其口中尽知庐江之事,收获颇丰。

数日后,待城中稍定,刘晔进言道:

阅读汉末子珪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196292.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