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犁汉

第三百四十章:北伐

  • 作者:痴人陈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11 21:20:50
  • 字数:5148字

现蔡邕的意思就是这些人都纳贡了,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如果咱们故而伐他们,疑是向河北地的各势力表明自己的意图。</P>

那就是不容任何人!</P>

实际上这一次已经是本月第二次大规模军议了。</P>

第一次还是前两天,渠帅张冲召集众将及诸幕僚一并讨论是否要现北伐,目标就是邯郸以北的赵国诸地。</P>

此时,泰山军五部军吏及突骑、飞军将吏皆赶到了邺城北城区的幕府,准备参与今日的军会。</P>

所以就本年初的时候,遣使纳贡。</P>

“如今赵国北地早已输诚纳款,敬我泰山军甚恭。如今我故攻之,虽得之也不足为美。而如今,我纵北伐吞灭赵地诸城,但还是不能一举而得北地。倒是,我虽有小利,反使冀北四郡惊惧联合,此诚因小失大。”</P>

蔡邕说这话是有道理的。</P>

这种情况下,人家也不会坐以待毙的,联合起来攻击泰山军也不是不可能。</P>

但因为当时军力也虚,两军拿下邯郸后,对于赵国北部的诸县就并未采取行动。</P>

后面到了年初,随着京畿地区的两汉对立的消息传到河北,赵国北部诸县知道自己没有所谓的援军了,只能仰泰山军鼻息苟活。</P>

听着蔡邕的反对意见,上首的张冲还思考。</P>

但好战派的丁盛就已经忍不住站出了。</P>

他一出列,就对蔡邕反驳:</P>

原先泰山军之东征军并青州黄巾鸡泽之畔大败河北汉军,随后就乘势拿下了空虚的邯郸。</P>

“臣为渠帅献策,不如施恩于赵地诸令,使仁心大义布于北地,则北地不攻自服矣。如今汉室失德,天下大乱,众人皆惶惶,渴盼英雄再出,稳定社稷。只要渠帅自修仁德,使治下安居乐业,必能使远近咸服。可以兵不疲劳,坐收北地也。”</P>

如果是后世人,听到蔡邕一番暴论,必然要耻笑于他。</P>

谁会真觉得靠仁义就能得天下?当打天下是过家家吗?</P>

但从场的诸多幕僚们表情中可看,他们当中即便有不同意蔡邕的,也只是认为有更好的策论,而不会认为蔡邕此说是庸论朽论。</P>

为何?</P>

因为这天下从来不是一城一地打下来的。</P>

实际上,论是高祖还是光武,都是几次重要决战中胜利后,就决定了天下归属,其他地方都是传檄而定的。</P>

所以才有了高祖四十有八起兵,只花了七年就得了天下。而光武稍艰辛些,二十八起兵,打了十三年,他四十一的时候有了天下。</P>

之所以如此,就是古代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一个统一的政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稳定的政府才有能力修缮水利,也有这个意愿。</P>

因为农业是一个周期性的活动,只有春种才有秋收。但如果这个势力和农民们都觉得稳不到秋天,他们还会春天种地吗?</P>

完全不会,因为他们忙碌了一个周期,最后发现收获的却是别人,你说苦不苦?</P>

所以天下争霸中,一旦有某个势力展现出横绝天下的实力,那各地方也就传檄而定了。</P>

当然历史从来不绝对,人的因素总会让历史变得出意外,当然这是日后的事了。</P>

至于现,汉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中,统一就是主旋律,人心思安就是主流。</P>

所以,蔡邕才理所应当的提出了这样的王道模式。</P>

他看来,现河北地论战力最强的就是泰山军,泰山军先后击败过河南汉军和河北汉军后,河北地方的其他势力已经绝了能战胜泰山军的想法了。</P>

那这个时候,其他地区基本可以传檄而定了。</P>

但蔡邕不明白的是,张冲所发动的战争和以往的打天下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这不仅是一场恢复社会秩序的战争,更是一场改天换地的变革战。</P>

也因为此,张冲要的不是那种形式上的占领,而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变革。</P>

如果历史有此比,那就是当年秦法变周制的大革命,只是过去这用了百余年,而现张冲要的是他这一代完成。</P>

所以当蔡邕讲完这些后,张冲不说话了,因为他知道有人会替自己说。</P>

没出意外,蔡邕后面的董昭出场了。</P>

这一个黑胖子,此时郑重朗声道:</P>

“蔡公诚哉为纯儒,所论所言不是王者之路。但昭以为,蔡公有点不合时宜。”</P>

蔡邕也看了一眼这个佞人,反问:</P>

“哦,哪点不合时宜。”</P>

董昭认真道:</P>

“没有一点。”</P>

说完,黑胖子就不等蔡邕反驳,就对张冲道:</P>

“如今天下大乱,奸雄枭獍不知凡几。这些人畏威而不畏德,畏力而不畏义,畏兵而不畏仁。想以仁义施彼辈,以图归附,不异于缘木求鱼。所以,臣请附北伐,布武幽冀,早日结束这沦沉乱世,功成业着,此才为真正的大义。”</P>

说完就带头对着张冲重重一拜。</P>

而那边,早看出张冲心思的严庄、高升也出列,对张冲一拜,道:</P>

“臣等请附北伐,平定这乱世。”</P>

这时候,蔡邕的脸都黑了。</P>

他没想到这董昭以诡诈之术阿谀,曲解他的意思。他蔡邕有说只靠仁德吗?他蔡邕有说不平定四海吗?现被这董昭一曲解,他倒成了丑角。</P>

所以,蔡邕拿手指着董昭,气得发抖。</P>

但他边上的同僚,也是他的学生路粹悄悄后面拽了一下其师的的衣裳,才让蔡邕意识到形势。</P>

上首的张冲听完诸多意见,转而对军将这一列,问道:</P>

“蔡公,那如你意,这后面该如何?”</P>

蔡邕胸有成竹,慨然道:</P>

“蔡公是真的迂腐了。那赵国地的输诚也叫输诚?是送来的册籍舆图还是让我们驻兵遣吏?都没有!那就是虚应我们。”</P>

蔡邕不理丁盛,这是个粗人,听不懂他的意思。</P>

承天元年,共和元年,二月八日,邺城,军府。</P>

而边上,蔡邕的老搭档诸葛珪也上前谏道:</P>

“渠帅,如今春耕即,不能误农时,不然就是天大的事。而且,一旦我们现北伐赵国地,那此间百姓也没得春耕,怕是要饿死的。”</P>

张冲看了看蔡邕和诸葛珪,又看了后面一众的幕僚,若有所思,然后问蔡邕:</P>

当时与会的蔡邕就站出来明确反对于此时北伐。</P>

其理由是:</P>

阅读犁汉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1747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