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1章时代治理地方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5 16:47:40
  • 字数:11850字

黄皓接过文书一看,道:“陛下,你准备重用驸马?”

刘禅道:“是的,董爱卿年纪有点大了,或许当不了几年尚书令了,而诸葛思远才三十多岁,吾让他做尚书仆射,为将来接管尚书台做准备,汝以为如何呢?”

遥远的梦想,难灭的灯火。

一座京城,一间宫室。

大汉万里河山,如今仅存西土。

刘禅点了点头,拿起一册文书道:“汝看这个有没有问题。”

此时,中常侍黄皓缓缓走到他面前,见他还在审阅文书,道:“陛下,天色已晚,你该入睡了。”

刘禅道:“老黄门啊,不,黄常侍,陈尚书令走后吾晚上赶到特别孤寂,或许只有汝能懂吾了。”

黄皓想了想,道:“老仆认为,诸葛思远年轻有为,可以把他培养成第二个陈奉宗。”

刘禅道:“汝的心思吾是知道的,不说这个了。如今所有宫中内官皆归汝管,怎么样,有困难吗?”

黄皓道:“请陛下放心,老仆一定把宫内所有人事,妥当安排。”

刘禅道:“聪明,吾也有此意。另外吾不仅要让他做尚书仆射,还要做军师将军,汝知道为何吗?因为他父亲诸葛孔明是吾父皇的军师将军,所以他必是吾的军师将军,吾只要这么一做,他就明白了。”

黄皓道:“陛下圣明,诸葛思远定会继承其父志向,鞠躬尽瘁,誓死报答皇恩。”

刘禅道:“好了,就这么定了。你再看这个。”

黄皓深情鞠躬,道:“陛下啊,老仆什么官都可以不做,只愿陪在陛下身边,为陛下解闷分忧,直到老仆生命之终结。”

陈术走进陈寿的房间,见陈寿正在写作,他从包里拿出一坛酒,一块肉,放在他旁边。

陈寿一看有酒有肉,大喜,立刻停下笔来,道:“老同学,怎么带这么好的酒肉来,你知道我馋这一口的。”

陈术见他开吃,道:“看你这吃相,我正准备夸你写作用功,可你一见酒肉就忘形了!”

陈寿乐道:“哈哈,你是了解我的,最近有什么新消息吗?”

陈术道:“你可知道王崇这个人。”

陈寿道:“知道,他也是谯先生的门生,是我俩的学长。”

陈术道:“他为东观郎,负责掌典文献古籍。我和他有一些交情,我想把你推荐给他,让你和他一起在东观任职。”

陈寿放下酒肉,疑惑道:“我去东观,这合适吗?”

陈术道:“当然,而我马上会收到新的官职任命,就要离开成都了,以后也难帮你了。”

陈寿道:“你要离开成都,去哪里任职?”

陈术道:“汉中。”

陈寿道:“什么?你要回汉中老家了!”

陈术道:“是的,今年很多臣工都有职位调整,可以说这是我朝的一次大调整,也包括了我。等我离开后,这宅子就交给你了。”

陈寿微微点头,道:“我明白了,既然已经决定好的事,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你让我去东观,那我可以去著国史了。”

陈术道:“那是好事啊,司马迁著《太史公书》、班固撰写《汉书》,而你才华卓著,为何不继承先贤,续修国史呢!”

陈寿继续饮酒,道:“哈哈,申伯你说笑了,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陈术乐道:“怎么样,答应我了?”

陈寿道:“这种事,你得让我深思熟虑。何况我二十多岁就去东观,未免是大材小用了。老兄啊,要不这样,等我想通了再过去。”

见他继续饮酒,陈术道:“你呀,好吧,不勉强你了,你慢慢想,想明白了再去。另外东观还有一个人才,叫郤正,写文章非常漂亮,你在那里可以见到他。”

陈寿道:“好!谢谢申伯,你对我太好了,我住你的宅子,吃你的酒肉,还麻烦你给我介绍工作,我一定会多写一点《益部耆旧传》,等你到了汉中任职,我就寄给你。”

陈术笑了,道:“算你还有点良心,好了,天色已晚,我先回房了,你吃饱喝足也早点休息吧。”

陈寿道:“你慢走,慢走哦!”

陈术走后,陈寿自言自语道:“听李令伯说很多人都要调整官职,今日陈兄也说了这事,看来今年国家变化不小。那葛侯呢?他的职位会升迁吗?”

想到这里,他用袖口摸了摸嘴角,继续开吃,等吃好后,便去睡了。

第二天。

还有一个时辰就要上朝,中常侍黄皓召集一群小宦官开会。

黄皓站在众人中间,道:“本官现在责任重大,陛下把整座皇宫的内臣都交给了本官。如果各位不能伺候好陛下、皇后、太子及其他人,哪里出问题了,是谁的问题,本官定不会轻饶他。”

一个小宦官道:“黄常侍一手把小人带大,小人的一切行为都会按黄常侍的要求来做。”

另一个宦官道:“黄常侍在宫中三十余年,被陛下称之为老黄门,更是我等的老黄哥,老黄父,后辈定当为黄长辈马首是瞻。”

众宦官皆表态,愿意服从黄皓的一切安排。

黄皓让众人安静,道:“我记得先帝时期,保护先帝,最有功劳的将军有这么几位,关张马黄,对吧。”

一个宦官补充道:“还有个常山赵子龙。”

黄皓道:“赵云?他不行,先帝称霸汉中时一共就封了四个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和后将军黄忠,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哪里有赵云的事。”

那宦官一听,赶紧缩回头去,不敢说话了。

黄皓想了想,接着道:“先帝有先帝的关张马黄,那么现在,宫中也应该有宫中的关张马黄。”

众官宦唏嘘不知何意。

黄皓得意道:“不明白吧,我点四个人出来。”说后他快速点了四个他最喜欢的宦官,让四人站在所有人的最前面。

那四人站好后,他分别道:“你,叫小关。你,叫小张。你,叫小马。你,叫小黄。记住自己的名字了吗,不要忘了,”

于是他喊道:“小关小张小马小黄。”见四人反应迟钝,他道:“我再叫一遍,谁再记不住自己的名字,我可是要惩罚了。”

“小关小张小马小黄。”他喊道。

“到!到!”四人皆答应道。

黄皓心满意足道:“这就对了,这样宫中除了我,还有四大内官服侍陛下了。”

黄皓望着天空,又回头看着众人,道:“以后其他内官有问题,不是特别紧急,可以先找四大内官解决,四大内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找我解决,听明白了么?”

众人道:“听明白了!”

这时,听见有人在招呼自己,应该是上朝时间到了,于是黄皓散退众人,赶了过去。

上朝。

黄皓宣读诏令,以诸葛瞻为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其他臣工职位也有相应变动。

新任尚书仆射诸葛瞻等人于是感谢皇恩。

刘禅看着众臣,道:“吾昨晚又做了个梦,卿等能猜到吾梦见什么了吗?”停顿片刻,见无人回复,他接着道:“梦见吾一个人走到尚书台,发现各位臣工都在繁忙,竟无一人招呼吾。吾很神奇,再往里面走,见陈尚书令一脸是汗,审阅文书之勤,令人惊叹。吾上前一步,劝他动作慢一点,可他专一,竟未理吾。吾见况又满意又心痛,稍微眨眼,却发现他不在了。吾惊讶,正此时,忽然惊醒过来。”

听他说完这个梦,姜维明白其意,出列道:“陛下,陈尚书令服侍陛下长达十二年,日理国事,劳苦甚多,是臣等学习的标榜。但陛下一定要尽快从伤痛中走出,你是一国之君,当以国家臣民为重,不能总伤感,这会让臣民感到担忧。”

董厥道:“是啊陛下,臣相信在朝所有臣工与老臣一样,都希望陛下龙体健康,心情愉快,臣也一定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公务,为陛下分忧。”

刘禅点了点头,道:“那好吧,既然大将军和尚书令都这么说,也罢了。今日有事奏否?”

姜维道:“陛下可知流民。”

刘禅道:“当然。孝愍皇帝(汉献帝)时,关中战乱不断,百姓憔悴,流亡中原、荆州和益州。入蜀者多达几万户,昔日益州牧刘璋因此收编数万人,为东州兵。”

姜维道:“这是巴西太守刘干今日发来的文书,关于流民问题,请陛下过目。”姜维道后将手里文书呈上,黄门官交于刘禅。

姜维继续道:“我国几十年前是暂时解决了流民问题,却没治根,很多没有编入兵者和老去不再为兵者,这些人的生活逐渐得不到保障,又没有土地,没有进行妥当管理,很多人因此而饿死。”

刘禅看完文书后看着董厥,道:“看来流民问题又逐渐严重了。尚书令,巴西太守刘干,这人如何?”

董厥道:“刘干是荆州南阳人,先帝平定益州

时他随先帝来到成都,当时盐府校尉王连招纳良才,于是选取刘干担任典曹都尉,他在职勤勉,被人称道,如今已官至巴西太守。”

刘禅道:“那么刘太守上书请求朝廷给予帮助,卿如何看待?”

董厥道:“臣认为刘太守上书所述问题应该得到国家重视,流民也是国家的子民,国家应该给予救助,给其安顿,使其安居乐业,稳定生活。”

刘禅道:“那这些人应该如何安顿?”

董厥道:“臣认为,巴西本是一个好地方,一来有嘉陵水,滔滔不绝可以哺育百姓。二来当年张飞将军镇守巴西阆中,修缮有可观的城镇。三来巴西地位位置优越,向北支援汉中,向南拱卫成都,向东可抵达巴东,可谓四通发达。所以安顿流民,选在巴西境内即可!至于具体安顿事宜,陛下可选一位朝廷栋梁,前往巴西督办此事。”

刘禅道:“那就依卿之言,卿认为谁去比较合适。”

董厥看了看身后,看到了诸葛瞻。他想到诸葛瞻刚得到升迁,应该给予锻炼和立功的机会,于是回过头来道:“陛下,臣认为尚书仆射诸葛瞻可以胜任,另以侍中樊建为副。”

刘禅听后有些惊讶,转眼看着诸葛瞻,道:“诸葛爱卿啊,董尚书令之言,卿认为如何呀?”

诸葛瞻见尚书令钦点自己,又见皇帝面色喜悦,不好推辞,出列道:“陛下,臣诸葛瞻愿意前往巴西,安抚当地流民,臣一定尽职尽力,办好此事!”

樊建站出来,道:“陛下,臣樊建亦愿前往。”

刘禅点了点头,道:“那好,就选汝二人前去。”

姜维道:“陛下,臣认为可以让镇军大将军宗预协助尚书仆射和樊侍中,一同前去。”

刘禅感到不解,道:“大将军为何要推荐宗老将军呢?”

姜维道:“宗将军以前是张飞将军的部下,随其平定诸县,对巴西环境,了解甚多。后来又长驻永安,对于如何维持地方安宁,颇有心得。他戎马多年,如今升任镇军大将军加兖州刺史,臣相信,他一定还能为国分忧。”

宗预听后出列,道:“臣虽老,但非朽木枯骨,还可以振奋精神。宗预愿随尚书仆射、樊侍中前往巴西,请陛下准许。”

刘禅听后满意,道:“那好,我即刻下诏,尚书仆射诸葛瞻、侍中樊建、镇军大将军宗预三人共同前往巴西,治理当地流民。”

三人即领命谢恩。

这天下午。

东观。

王崇和郤正正在整理书籍。

王崇道:“好友陈申伯推荐陈寿来东观任职,好像他还不愿意来。”

郤正道:“人各有志,不必勉强。”

王崇道:“据说他想成为葛侯麾下之人,所以才不想屈身。”

郤正停下整理,盯着他道:“是吗?那他能成功吗?”

王崇也停下来,想了小许,坚定道:“或许能成功。”

此时在锦官城的益州州学。

陈寿近日在这里教书,此时刚放学,只听见有人叫自己名字,再一看,是陈术来了。

见陈术走来,陈寿道:“申伯,你怎么来学堂了?”

陈术道:“承祚,昨日你我提到调整官职之事,今日任职文书就下来了,你看好快。”

陈寿接过他的任职文书一看,果然朝廷要把他调到汉中,于是道:“那你什么时候走?”

陈术道:“明日就走。”

陈寿道:“明日?这么快吗!”他说后将文书还给陈术。

陈术拿回后,道:“这是国家的命令,一刻也不可迟误。”

陈寿叹了口气,道:“那好吧,既然已经定了,那就去吧。”

陈术道:“对了,我给你说一个你感兴趣的事。”

陈寿道:“请说。”

陈术道:“今日陛下下诏,派诸葛瞻、樊建、宗预去巴西治理流民,巴西可是你老家,看来你有机会。”

陈寿惊讶,道:“没人比我更熟悉巴西了,申伯啊,你这消息太及时,太感谢你了!”

陈术乐道:“哪里,葛侯准备之后便会前行,想想如今朝中众臣都老了,而葛侯才三十余岁,我观他将来绝不简单,你仰慕他已久,这次一定要珍惜机会。”

陈寿道:“一定,我一定珍惜这次难得时机。”

陈术道:“那好,话带到了,我先回去收拾了。”

陈寿道:“行,你先回去,我随后买酒回来,晚上一起畅饮。”

陈术止住道:“酒就免了,万一醉了,明日上路迟了,被人批判,那就不好了。”

陈寿道:“好吧,就不买酒了,我买肉回来一起吃总行吧。”说到这里,两人皆笑了。

季汉景耀二年,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朝廷对内部官员的职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诸葛瞻成为新任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朝廷又派

他前往巴西治理流民,看来这个国家对他期望颇高。那么今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宗室刘永难相见。

刘禅道:“今日就先到这吧,扶我回寝宫休息。”于是刘禅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此时,成都陈术家。

黄皓再看一册,道:“陛下,也打算重用樊建?”

刘禅道:“樊长元是尚书令董厥的义阳同乡,在外能出使吴国,在内能处理政务,此人为人善良,又颇具雅兴,我希望他能协助尚书令董厥和尚书仆射诸葛瞻。”

季汉景耀二年(公元259年)。

黄皓把文书还给刘禅,道:“老仆明白了,樊长元比董尚书令年轻几岁,又比诸葛思远年长,正好能做个过渡者。”

刘禅道:“明日,这文书就由汝来宣读吧。”

黄皓道:“老仆遵令。”

一位老者,正在忙碌。

他是谁,便是五十三岁的季汉国老皇帝刘禅。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