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6章联络阎宇粮督运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20 05:12:44
  • 字数:8552字

阎宇点头道:“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

罗宪道:“我相信没有不透风的墙,等姜维知道此事后,见将军没有任何行动,便不会怪罪你,反而会怨恨黄皓,到时再看看会发生什么?”

右将军阎宇收到黄皓的密信后,内心感到不安。想到以前自己主动巴结黄皓,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而如今自己治理巴东五年,基本达到目的。可黄皓突然主动联络自己,令他始料未及。于是一日晚上,他请副将罗宪到自己家中交谈。

阎宇把黄皓书信拿给罗宪,罗宪一看,感到惊讶,道:“黄皓想干什么,为何通知将军准备回成都取代大将军姜维。”说后将书信还于阎宇。

巴东白帝城。

罗宪道:“将军千万不能回信,以免落下把柄而被人利用。但礼物一点不能少,送礼之日,命使者只说好话,不谈具体。除了圣令,无论是黄皓还是诸葛瞻,或其他人的密信,只接纳,看过即毁,皆不予理睬。”

阎宇道:“我给黄皓送礼,是为了保住我的地位。而他现在让我去取代姜维,我是真没想到,也觉得自己并非最佳人选。”

罗宪道:“我想,黄皓是想拿你做牺牲品。”

听到这里,阎宇笑着道:“老弟你富有谋略且从容镇定,我果然没看错人啊!”

罗宪道:“黄皓没有权利让你取代姜维,谁有这权利,只有陛下。可陛下为何会让你取代姜维,目前来看,没有这个道理,只可能是朝中出了状况。我听说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早有取代姜维一统军政之志,只是缺乏时机。所以这很可能是诸葛瞻与黄皓密谋之后,决定让将军做出头鸟,让你与姜维相争,无论胜负,最后都由他获利。”

阎宇一听,瞬间明白,道:“看来我小看黄皓与诸葛瞻了。那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罗宪道:“谢将军抬爱。”

与罗宪交谈后,阎宇知道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

成都方面。

阎宇道:“牺牲品,此话怎讲?”

黄皓离开后,诸葛尚走到诸葛瞻身边,道:“父亲。”

诸葛瞻稍显惊讶,又冷静道:“怎么这么晚还没睡?”

诸葛尚道:“你与黄皓的对话,我都听见了。”

诸葛瞻盯着他,道:“来,你坐下。”

诸葛尚坐下后,诸葛瞻道:“你知道我为何要与黄皓接触?”

诸葛尚道:“儿愚钝不知。”

诸葛瞻道:“我是在利用黄皓,对付姜维。如果黄皓能帮我制衡姜维,到时候我就是朝中第一臣,对付小小宦官,自然不在话下。”

诸葛尚不解道:“可是黄皓为何会听你摆布,甘愿为你效命。”

诸葛瞻道:“很简单,因为我是丞相之子,我是行都护卫将军,我手下有八千羽林军,整个尚书台也都是我说了算。如果他不配合我,他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他手下还养着那么多小宦官,这些人的性命安危,他也不得不着想。再说陛下太老了,整日精神萎靡,说不定哪天就太子登基了。我是太子的妹夫,太子也一定会把军政大权完全交于我。所以诸多原因加在一起,黄皓也不得不帮我。”

诸葛尚点了点头,道:“父亲说得在理。若黄皓见机行事,两边皆不得罪,你又会怎么办?”

诸葛瞻道:“那不可能。我直接放出风来,说黄皓在陛下身边进谗言,诬陷大将军在汉中拥兵自重,或找人取而代之。姜维听后一定多疑,便会亲自处理黄皓。到那时,黄皓与姜维争斗,我再坐收渔利,岂不更美?”

听到这里,诸葛尚笑了,道:“父亲,儿现在明白了,黄皓也好,姜维也好,甚至包括阎宇,都是你的棋子。我诸葛家即将统领军政,恢复往日之荣耀,儿提前祝贺父亲。”于是诸葛尚行贺礼。

诸葛瞻将其扶起,道:“平时好好阅文习武,等成事之后,我上表天子,封你为将军。”

诸葛尚道:“谢父亲!”

诸葛尚离开后,诸葛瞻走到后院,看着天空,春季的成都,没有繁星皓月,只有阴雨沉闷。他盼望风和日丽、湛湛蓝天,早日来临。

几日后,尚书台。

董厥走到诸葛瞻面前,道:“都护,成都令吕辰发来文书。广汉太学生李毅,不学无术,性情豪放,奢侈无度,与李苾、何攀等人彻夜喧闹,惹得民众甚为反感,请求给与处置。”

诸葛瞻道:“这事也归尚书台管?”

董厥道:“太学生本质上应由太学管,也可以由郡县管,但李毅非普通学子,他祖父李朝,官至州别驾从事,他叔父李邵,官至州治中从事。他父亲李旦,官至光禄郎中、主事。所以李家在蜀中有一定影响,没人敢管,所以吕县令才发来文书请愿尚书台。”

诸葛瞻感慨道:“原来如此,门第之辈确实最难管教。”诸葛瞻又一想,道:“既然都是蜀人,那就请光禄大夫谯先生去管吧,告诉谯大夫,要严加管教,不要再让我听到这类消息了。”

董厥道:“领命,我现在就去找谯大夫。”董厥道后便离开了。

樊建走到诸葛瞻身边,道:“都护,国库与少府已经准备妥当汉中驻军的粮食及今年军饷,可以发往汉中了。”

诸葛瞻点了点头,道:“很好,终于把这事办妥了,明日你上奏陛下,陛下同意后即发往汉中。”

樊建道:“是,我现在就去写文书。”

见樊建欲走,诸葛瞻叫住道:“等等,想一想派谁去运送比较合适。毕竟这次运量大,又是千里迢迢,万一路上出问题可就麻烦了。”

樊建道:“这倒是个问题,都护心中有人选吗?”

诸葛瞻走到众人中央,道:“诸位先暂停公务,请六位尚书过来。”

他所说的六位尚书分别是卫继、张遵、向充、文立、程琼和刘武。

六人走来后,诸葛瞻道:“刚才诸位也都听见了,送往前线的粮饷已经准备到位,下面需要一位督运官,我想在诸位之中选择。”

张遵道:“我看还是向尚书吧,以前他就做过这类工作,置办得非常妥当,由他负责必然万无一失。”

见他人不语,诸葛瞻走到向充身前,道:“向尚书,那这次还是辛苦你了。”

向充道:“向充领命。”

诸葛瞻道:“需要副官吗?”

向充想了想,道:“希望步兵校尉习隆与我一同前去。”

诸葛瞻道:“习校尉与你皆为襄阳人,他部下七百人,足够护送。行,就这么定了,就由你二人负责。”

向充道:“是!”

到了第二日,上朝。

樊建将运输粮饷及人员安排事务上奏皇帝刘禅,刘禅当即批准。于是向充与习隆领命于二日后启程,前往汉中。

向充与习隆在离开成都的前一日,一起到国库做最后的检查。

习隆,荆州南郡襄阳人,官职步兵校尉,掌校秘书,领士七百人。此人因与向充为同乡,亦是好友。习隆的父亲叫习忠,祖父叫习祯,初为刘表帐下官员,后投奔刘备,官至广汉太守,活跃于季汉初期。

此时国库,习隆看着一车车的粮食,整装待发,走到一处,打开一口袋,检查质量,对旁边向充道:“国库提供了粮食,少府支援了军饷,明日即将上路,你都准备好了吗?”

向充道:“本来现在已经到达汉中,你我皆准备返京了。”

习隆淡淡一笑,道:“是啊,国中形势复杂,所以运送粮饷的问题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对了,有听到什么小道消息吗?”

向充道:“有一些。我听说宦官黄皓与都护诸葛瞻有来往,我为此感到忧虑,不知如何是好。”

习隆道:“我作为天子亲兵,经常听到宫中消息。说是黄皓打算召右将军永安都督阎宇回成都,等大将军返回成都后,取代其职务。”

向充震惊,道:“还有这种事,作为步兵校尉,你果然比我消息灵通。”

习隆道:“北军五校尉,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屯骑校尉负责重骑兵,越骑校尉负责轻骑兵、步兵校尉负责保卫天子宫苑、长水校尉负责胡骑、射声校尉负责弓箭战车兵。所以我这个步兵校尉离天子更近,便能得到更多消息。”

向充点头道:“原来如此。对了,若这事是真的那大将军可就危险了。你想,黄皓这么干,背后一定有主使,那会是谁,便是诸葛都护。都护让黄皓与阎宇出头,最后使自己获利。”

习隆道:“这消息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考证,但是防备必不可少。你我此次去汉中,便要将此事告之大将军。”

向充道:“是的,现在必须要做好防备。”

习隆道:“如今尚书台的情况是不是也很复杂?”

向充点头道:“蜀人卫继、文立、程琼可为一派。诸葛瞻、张绍、张遵、樊建、董厥大致可为一派。可愿为大将军服务的,只有我一人。而我力量弱小,时常感到郁闷。这次离开成都,才能做有意义的事。”

习隆道:“原来如此,确实如狭缝中求生存一般。”

二人检查完毕,便离开国库。

新一日,向充、习隆带领粮饷运输队,从成都北门出发,去往汉中。

黄皓联络阎宇,使得国中形势复杂化,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姜维又将如何应对,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走东观黄门陈郎。

诸葛瞻道:“那就好。若能制约姜维,我将获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黄皓起身鞠躬道:“祝都护早日一统军政。”

又一夜,黄皓与诸葛瞻进行密会。

诸葛瞻道:“黄常侍,上次你来我家,说是要帮我联系右将军阎宇,那如今联系上了吗?”

季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春,季汉宫中问题诸多。先是西河王刘琮去世,造成皇帝刘禅、太子刘璿心情降入极点。另外汉中姜维部粮饷问题,还未解决。再然后宫中大树自折,这一幕让光禄大夫谯周看到,他受到启发,在柱上写出:‘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预示汉国将亡,曹魏将一统天下。而谯周的言论,得到蜀中人士的共鸣。那么这样的局势下,这个国家又会发生哪些事?

黄皓道:“我已经密信阎宇,让他做好返京的准备。”

诸葛瞻道:“那他回信了吗?”

黄皓道:“目前还没有。不过你放心,阎宇那就是我的人,每年他都会派人送珍宝玩物讨好我,他一定会派人当面与我沟通。”

阎宇即燃炉烧之,并道:“这就是我请你过来的目的,说说你的想法。”

看着燃烧中的书信,罗宪道:“在下认为,这事不简单,将军需要深思。”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