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存亡之秋

第10章郤正解惑说北伐

  • 作者:学者凤鸟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19 09:16:18
  • 字数:9758字

陈寿道:“我也没有。”

黄皓道:“那就好,你二人安心工作便好,若有意打听什么小道消息,甚至关于老仆与都护的消息,若被老仆知道了,定不轻饶!”

寿良、陈寿转头一看,是黄皓,自然停下脚步。

黄皓走到二人身前,道:“你二人在忙什么?”

稍晚,黄皓离开北宫,走在路上,遇见走来的陈寿、寿良二人,于是道:“站住!”

寿良道:“真没有?”

寿良道:“这正是谯大夫发给尚书令的整治方案,尚书令修改后,令我二人交于陛下过目。”

黄皓将文书还给他,道:“那好,你二人去办吧。”

寿、陈皆道:“不敢!不敢!”

寿良、陈寿面面相觑,皆道:“没有。”

黄皓道:“真没有?真没打听过一点小道消息?”

见二人态度还行,黄皓道:“去吧,陛下在后花园。”于是寿良、陈寿这才允许离开。

二人远离黄皓后,又小声议论起来,寿良道:“什么情况令黄皓火气这么大?”

陈寿道:“大将军回来了。”

二人欲走,黄皓又叫住,道:“等等,你二人经常出入禁中,有没有听到什么小道消息。”

二人坐下后,郤正道:“伯约突然返回成都,欲杀黄皓不成,肯定内心十分复杂。”

姜维道:“是的,郤先生。陛下不仅不杀黄皓,还让黄皓向我赔罪,这到底是为何,我不太明白。”

郤正道:“黄皓陪伴陛下四十年,陛下应该是不忍心杀他,又不想得罪大将军你,所以让黄皓向你谢罪求饶。”

姜维道:“杀也不成,不杀也不成,使我内心难以安定。成都我没办法继续停留了,我已向陛下请求出兵,明日上朝陛下便会决定。”

郤正叹了口气,道:“离开成都,避其锋芒,也属正确决定。只是对手可谓强悍,此时出兵,可有把握?”

姜维道:“对手邓艾可以说是非常强悍,我未有必胜之把握。”

郤正疑惑道:“那你为何执意?”

姜维道:“这也是我想请教先生的,若此行不能取胜,我又将何去何从。”

郤正思索片刻,道:“以黄皓在宫中的权势,若要对你下手,你兵败归来便是最好之时机。到时候不仅是黄皓,甚至满朝文武都不会放过你。你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超过段谷之败。”

姜维道:“若真失利,我该怎么办?”

郤正道:“建兴十二年,丞相率军北伐,军屯五丈原,与司马懿进行长达百余日的对峙。丞相选择屯田,以此长期在前线,不必返回成都。大将军也可以效仿丞相故事,若事不顺,可在北方屯田,长留前线。”

姜维大悟,道:“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姜维拿出地图,平铺开来,看着地图道:“这是前线地图,先生认为,我在哪里屯田较为合适。”

郤正一看,指着道:“陇西以南,阴平以北,有个地方叫沓中。沓中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江水充足,地形又与汉中接近,非常适合驻兵与屯田。你可在那修筑关隘、粮仓等,若邓艾来攻,你占据地利,他必无法取胜。且附近是阴平道,补充兵源及全军撤退皆便利。屯田沓中,你就可以长留于前线。”

姜维仔细观察沓中周围环境,于是道:“真是个好地方,伯约谢先生相助。”于是姜维拜谢郤正,郤正将他扶起。

今夜,姜维听从郤正之谋,决定当北伐不利时,选择屯田沓中,不再回成都。

今日姜维回来,诸葛瞻整日在尚书台等候消息,又命李球随时准备增援宫中。然而等来的消息却是姜维未杀黄皓,这让诸葛瞻很不理解。

入夜,诸葛瞻返回家中。此时的他,戎装在身,面容冷峻,又与诸人商议对策。

见诸葛瞻一身戎装,张绍道:“都护你也太紧张了,姜维这次是冲着黄皓来的,确实没有冲着你。”

张遵道:“是啊,姜维这次请陛下杀黄皓与讨论北伐之事,都没有提起都护你的名字。”

见二人这么说,诸葛瞻于是拿下头盔、铠甲,搁于一旁。

诸葛瞻返回座位坐下,黄崇道:“这次姜维向陛下提起北伐,不如就让他去好了。”

诸葛瞻疑惑,道:“为何让他去?”

黄崇道:“因为姜维请陛下杀黄皓不成,这样即惊扰了陛下也得罪了黄皓,所以他不敢久待成都,怕有危险。而他去北伐则前途堪忧,因为邓艾、司马望有十万人等着他。

等他北伐无法成功,甚至大败而归,到那时便会彻底失去陛下对他的信任,那时就是都护不制衡他,他也没好日子过了,他必会被陛下贬官,再无出头之日,到那时,陛下便会重用都护你了。”

诸葛瞻思索片刻,觉得黄崇说得有理,可依然不放心,道:“若姜维在前线立功,又该如何是好?”

黄崇道:“邓艾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经营陇西数年,兵强马壮,附近羌、胡皆支持他。另外以前洮西之战、段谷之战、长城对峙,以邓艾的表现来看,皆好于姜维。司马望亦如此。对于姜维北伐,都护可表面支持,实则不再支援粮草,没有粮草的大军在前线仅能支持二、三个月。就算姜维能在战场取得优势,当粮草耗尽却拿不下最终胜利之时,便只能回国,只能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成都。”

诸葛瞻大喜,道:“这么看来,姜维这次北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了。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便会取而代之了!”

费恭道:“还是稳妥一点,先请陛下以阎宇取代姜维,然后再过数月或一年,由都护代替阎宇,这样便是兵不血刃,获取成功之万全之策。”

诸葛瞻道:“妙啊!我怎么差点把阎将军忘了,就先用阎宇代替姜维。”

于是诸葛瞻集团,很快商议出下一步对付姜维的计策。

此时,宫中黄皓住所。

今日受惊的黄皓,还在气头上,于是他叫来他最信赖的小关张马黄四名宦官,商量对策。

黄皓对着四人道:“今日姜维太过分了,居然让我出丑,我入宫四十年,除了董允,谁敢这么与我说话,我非要整他不可。”

小关宦官道:“那还犹豫什么,不如学十常侍杀何进,我等也杀姜维。”

小张宦官道:“我去准备几十名刀斧手,等明日姜维入宫,乱刀砍死,以解黄常侍心头之恨。”

小马宦官道:“不可,杀姜维容易,之后若姜维部下反杀,你我也将死无葬地。”

小黄宦官道:“是的,直接杀姜维,而其他人反杀我,反而成全了诸葛思远,他会坐收渔利,直接上位。他表面与我等合作,实则并非一条心。”

见四人这么说,黄皓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小马宦官道:“我听姜维说,他要去北伐,不如让他去好了。”

黄皓不解,道:“此话怎讲?”

小马宦官道:“姜维去北伐,全力对付邓艾,便不会留于成都,黄常侍必然安全。”

黄皓道:“那姜维北伐,会击败邓艾吗?”

小马宦官道:“这可能吗?他与邓艾打了十几年了,每次都失败,没占过任何便宜。而这次也会如此,定会大败而归。”

小关宦官道:“另外我等可以联络都护,让都护不再支援粮草,姜维没了粮草,便会加速失败。”

小张宦官道:“他若失败而归,到时候陛下便不再信任他,再请都护等人上奏陛下,陛下便会降旨惩办姜维。”

小黄宦官道:“到了那时,姜维不是贬官就是流放,说不定会流放到汶山那么远呢。”

小马宦官道:“从此黄常侍在朝中再无敌手,什么诸葛瞻、董厥、樊建,谁敢不顺从,或许整个皇宫或国家都将由黄常侍来主持了。”

黄皓听到这里,大喜过望,道:“你四人很有进步,我虽然没有子孙后代,可你四人便是理想的接班者,若计成,我一定重赏你四人!”

四人见况,连忙叩拜,不再叫黄皓为黄常侍,而改叫黄常父。众宦官笑作一团,感觉胜券在握。

于是宦官集团,也商议出下一步对付姜维的计策。

新一日,上朝。

姜维将连夜准备好的表文上交皇帝刘禅,决定再度北伐。

刘禅看过表文,道:“诸位爱卿,大将军这次回来就是向吾上表请求北伐的,他准备了四年,若再不北伐,就真的老了,吾想也是,都六十岁的人了,多不容易,不如再给别人一次机会。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呀?”

尚书令樊建出列,道:“听闻大将军昨日归来,今日便上朝要求北伐,军国大事,非同小可,还请陛下慎重而行之。”

刘禅道:“是要慎重,那到底行不行呢,几位老将军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于是刘禅盯着张翼、廖化、宗预。

张翼出列,道:“臣认为,现在并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虽然我朝休息四年,但魏贼亦是如此,我朝恢复了国力,魏贼或更盛之。所以此时大将军前去北伐,臣认为机会不大。”

宗预出列,道:“我听闻大将军联络羌、胡之众,协助汉军北伐。但是这些人不懂大义,只为谋利。若你非真正强大,他不会完全臣服,随时都可能倒向敌国,这些人都是靠不住的。”

廖化出列,道:“用兵如果不能加以节制,就如同自焚。这句话就是说给伯约听的。若智慧不能超过敌人,兵力又少于敌人,还总想着去作战,如何能成功?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这里意思为:《诗经》上说,苦难不会提前或太晚,就在此时落在我的头上,这句话就是形容出兵北伐的困局。

三人这般言论,使得朝廷之上,气氛格外严肃。

刘禅很为难的看着诸葛瞻,道:“诸葛爱卿,卿看如何呢?”

诸葛瞻出列,道:“大将军想北伐,也不是一二日所决定的,他在前线屯兵一年,肯定是发现了时机,所以这次才亲自回朝上表请愿。我国休养四年,兵容齐整,器械充足,去试一试,实在不行,捞点好处或人口回来也还可行,并非完全没机会。”

董厥出列道:“只是成都到陇西,千里县粮,非常困难。还希望大将军多与羌、胡联络,就地解决粮草问题,这样便宜持久作战。”

见这二人不支持也不反对,刘禅心里稍感欣慰,又看着黄皓,道:“奉车都尉如何看待此事?”

黄皓道:“陛下,大将军这次回来就带了几十个人,可谓从容不迫,心中有数。国家养十万兵是为何,不就是为了军事上取得胜利,消灭更多敌人,恢复疆域。而大将军已经决定好了,还请陛下裁决。”

光禄大夫谯周正准备出列,只见刘禅抢先发话,道:“吾看不如给大将军一次机会,汉军此时突然进攻敌国,敌国定准备不及,便大有可为。”

姜维出列,拜道:“臣姜维谢陛下!臣这次北伐,一定会击败强敌,拿下陇山以西全部郡县,壮我国威,早晚必克复中原,歼灭汉贼。”

刘禅道:“好!有志气,吾下诏由大将军为帅,出师北伐!”

谯周听到这里,按捺不住,出列道:“陛下,陛下使不得啊!为何又要北伐?为何知其不可而为之?”

见是谯周,刘禅笑道:“谯大夫啊,吾知卿之意思,但这事已经决定好了,不容更改了。”只见刘禅站起身来,道:“北伐一事已定,退朝!”

谯周见况非常不满,还想发言,身边同僚死死把他拉住,阻止了他。

于是退朝。

今日上朝,无论支持或不支持,好意或暗藏玄机,姜维成功拿到了想要的北伐诏令,于是他可以离开成都,返回汉中,开启北伐事宜。那么这次北伐能否成功,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别亦难汉魏谋略。

入夜,受姜维相邀,郤正来到姜家。

姜维为何在此时邀请郤正,因为郤正为人正直,不惧黄皓。且郤正为秘书令,经常出入宫中,为皇帝近臣,非常了解宫中变化。另外郤正也是姜维儿子的先生,是姜维在成都少有的知己。

寿良惊讶道:“什么?大将军回来了,什么时候的事。”

陈寿道:“就是今日。”

姜维突然返回成都,虽然黄皓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又与诸葛瞻进行了商议。然而姜维的举动却出乎黄皓的意料。姜维直接请求皇帝杀黄皓,还好黄皓服侍皇帝四十年,皇帝不忍心杀掉,便命黄皓向姜维谢罪,这样一来,黄皓又死不了,但这着实令黄皓惊吓不轻,冷汗直流。

寿良道:“你消息还挺灵通的。”

陈寿道:“你我入宫前见到门口那几十名骑兵,那都是大将军的部下,且宫门卫兵精神比往日更加严峻,我就猜是大将军回来了,我更猜测此时大将军正在陛下身前。”

寿良点了点头,道:“有道理,去看看便知。”于是二人继续去往后花园。

寿良道:“黄常侍,这是尚书令交于陛下的文书。”

黄皓一把拿来,看了看,道:“原来是整治太学生的事。这事不是交给光禄大夫谯周了吗,怎么又归尚书令管了。”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21550.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