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五百一十八章:朱标去燕京道歉

  • 作者:早餐羊奶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5-06 02:29:53
  • 字数:12530字

快速安顿好海军舰队的驻扎问题后,匆匆往东宫赶去。

胆大出城观看的百姓。

一名海军陆战队战士,猛地抖了抖马缰。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一行人,站在旁侧,看着马车从面前经过。

驾!

蓝玉、俞同渊相互对视。

吕珍身穿白色海军将服,肩扛着三颗金星,寸发满头花白,笔直端坐,连个眼神都没给他们。

朱允炆脸色渐渐漆黑。

看着河面上,十六艘铁甲舰,围城一个圆圈,炮口向外,将数十艘蒸汽运输船围在圈内。

“回宫!”

朱允炆黑着脸,压声怒道,甩手转身登上马车。

相互对视,松了口气,纷纷向城内狂奔而去。

“还好,没打起来!”

“刚才那位拒绝太子传召的将军,是谁?”

燕华的一个臣子,竟然如此猖狂!

东宫。

朱标站在书房门口。

看着一辆辆马车抵达,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黄子澄……

很快,就连匆匆追上来的蓝玉、俞同渊等人也相继走下马车。

始终不见俞靖时。

朱标脸上笑容凝滞。

朱允炆脸色难堪,带着胡惟庸、吕本快步来到朱标身边。

朱标看着朱允炆、蓝玉等人,“俞靖呢?”

目光看向俞同渊。

燕华海军会摆脸色,在他的预料中。

可俞靖,身为俞同渊的儿子,难道连俞同渊这个做父亲的面子,都要驳斥?

“父亲……”朱允炆抱拳,愤怒道:“统帅燕华海军回来的不是俞靖,是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孩儿把父亲的传召懿旨交给吕珍,吕珍不但没有接旨,更是过金陵而不入,直接去凤阳,拜见皇祖父了……”

朱标的脸渐渐变黑。

隐于宽大衣袖中的手,缓缓握紧。

无视他的传召。

过金陵而不入!

燕华海军部长吕珍,用这种方式,向天下人展现,燕华全体,对他这个太子的无视!

啪!

朱标猛地甩袖,在众人注视下,黑着脸离开。

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

数日后。

凤阳陪都。

数十骑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陆战队将士,骑马,拱卫着一辆马车缓缓入城。

凤阳城内百姓,好奇打量着。

“这是谁的兵,好威风啊!”

“俺从未见过这么威风凛凛的兵。”

“怎么军服奇奇怪怪的?”

“俺们东家说,这是燕王的兵,据说,是燕王麾下,海军中,啥子陆战队。”

……

凤阳的百姓,从未见过燕华军人,当燕华军人,第一次出现在凤阳。

新时代军人的气质、穿着,顿时引起凤阳百姓纷纷侧目。

车厢内。

随同吕珍来凤阳的叶开,从小出生在海外,好奇撩起帘子,打量着沿街百姓、以及建筑。

“大伯,凤阳百姓精神面貌看起来不差啊,刚才入城时,我远远的还看到了几个高高的烟囱冒烟,像是工业区……”

吕珍笑笑,解释:“自从陛下让太子监国,自己回凤阳后,太孙、太孙妃也跟着来了凤阳,太孙小夫妻,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凤阳办起了雇工身股制工厂,并且劝说凤阳的商人搞雇工身股制,还引进福建商贾……”

……

“根据王爷之前对我们讲述,这些年,在太孙、太孙妃的努力下,这凤阳雇工身股制商业,已经达到了五成!”

……

“看到街面两侧的路灯了吗?也是太孙、太孙妃搞出来的。”

“你们这些,出生在海外的年轻人,对咱们中原了解的太少了,本来,在王爷的设想中,如果大明和燕华,真正能友好和睦相处,会鼓励你们这些年轻人,回中原,走一遭寻根之旅,永远牢记,咱们燕华人的根来自哪里。”

“可惜……”

叶开听着吕珍叹息,无奈放下帘子。

可惜,太子根本不想和燕华友好和睦相处。

越让步,太子越是步步紧逼。

“来,帮我把肩章取下来。”

叶开不由诧异,好奇询问:“大伯,为什么要取肩章?”

“快点!”吕珍瞪视一眼,催促:“问那么多干嘛。”

叶开撇了撇嘴,帮吕珍小心翼翼取下肩章。

吕珍接过肩章,轻轻抚摸着,全金色肩章上的三颗金星,感慨道:“当初败给朱皇帝后,我和你父亲,我们这些结义兄弟,一来,不服气,二来,担心被陛下秋后算账,所以携家带口流亡海外,做起了海盗,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来,还是以一国之海军部长的身份回来拜见陛下……”

叶开看着吕珍眼中流露出缅怀之色。

忽然,仿佛从吕珍眼中,看到了曾经,元末时期,大伯他们争雄天下的峥嵘一幕。

许久。

吕珍回神,笑着摇头:“说起来可笑,我们这些人,当初思维眼界,到底太短浅了,在中原,自家的土地上,杀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只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光眼界鼠目寸光,就连心胸也狭隘的可笑,庆幸,遇到了王爷。”

话中,抬头看着叶开,“我们终究老了,遇到王爷时迟了,有幸能跟随王爷创业,开创燕华这个国家政权,但恐怕没机会,看到王爷,站在巅峰的那一刻了。”

……

“王爷要走的这条路,和中原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同。”

“一旦做成了,王爷的光芒,必将横压万世,即便千年后的子孙,都要感激王爷。”

“小子,好好跟着王爷走,不要为名利所扰,忘了自己的初心。去见证,那个我们看不到的伟大时代吧。”

叶开郑重点头,笑着宽慰:“大伯肯定能看到,王爷登临巅峰的时刻。”

吕珍含笑瞪了眼。

他也想。

可……

他现在都六十了。

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了。

吕珍收起思绪,将旁边的小行李箱打开,把肩章小心翼翼放入箱子内,一个布制小兜里。

从箱子里,拿出一件大明样式的衣服。

叶开看着吕珍,坐着在车厢内,套上衣服,不由好奇问:“大伯,伱这是做什么?”

吕珍边整理繁琐的衣服,边说道:“这次见陛下,大伯想以一个流落海外的中原人身份,拜见陛下。”

……

叶开拧眉,搞不懂吕珍的心思。

吕珍也不解释。

……

陪都行宫宫门外。

徐达、汤和、李善长、刘伯温站在一起,远远看着马车靠近。

四个小老头,全都满头花白。

徐达声音有些苍老,笑道:“吕珍这家伙,当初可是咱们的手下败将啊。”

“此一时彼一时,这老家伙,现在可是老四麾下的海军部部长,燕华海军舰队,如今可是独步天下呢!”汤和笑道。

……

四个小老头瞬间全都笑了。

眼中,流露出缅怀之色。

眸子中,仿佛倒映闪掠着,元末,群雄并起,应运而生的人杰,效忠不同的诸侯。

战场上,两军对阵,旌旗飞扬,呼喊中,敌我双方的将士,宛若洪流碰撞在一起。

出神中。

马车靠近。

吕珍推开车门,走下来,扯了扯衣服,看着面前的四个糟老头。

哈哈……

顿时爽朗大笑,“徐达!汤和!李善长!刘伯温!没想到,你们四个祸害还活着,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哈哈……

徐达四人也爽朗大笑,指着吕珍,笑骂:“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追随陛下,得天下,证明我们得民心,我们是正义的,相反,你吕珍失败,流亡海外,证明你这老家伙是不正义的,你才是祸害!”

“可不嘛,所以我都六十了,还活着。”

哈哈……

吕珍话落,五人同时仰头爽朗大笑。

笑过后,看着彼此,均都满脸感慨。

其实,这些年中,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

但都没有这一次见面,这般感慨。

他们都经历过,自己人相互厮杀。

可现在,大明、燕华正在向着他们曾经做过的,经历过的发展。

每个人的内心中。

其实都不想这种事发生了。

“咱们别在这里干站着了。”许久后,李善长率先打破沉寂,笑着邀请:“吕部长,咱们入宫吧,陛下听说你这个昔日老对手回来,很高兴,已经在宫内,备好了御膳,就等你呢!”

吕珍动容,含笑点头。

最终,五个小老头,竟然一起挤入了,定额乘坐四人的马车内。

叶开看的满脸错愕,挠了挠头,迅速单独上了马车。

……

马车通过行宫宫门,缓缓向内驶去。

吕珍坐在汤和徐达中间。

刘伯温、李善长对面。

汤和笑着掰开吕珍衣领,“怎么穿这身衣服?听说,你这个老小子,现在都是肩扛三颗金星的海军上将了,来,给我们看看你的上将肩章。”

徐达也笑着催促,“对对对,快拿出来,给我们看看,谁能想到,你这老小子,当初混的最差,现在老了老了,就你混的最好。”

刘伯温、李善长含笑看着三人互动。

吕珍笑着推开徐达、汤和的手,笑骂:“你们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贵为国公,怎么还动手动脚,像十八九的毛头小伙子,这不是为了顾忌你们两个老东西的颜面,担心你们嫉妒嘛,我拆了。”

切!

汤和、徐达同时嘁了一声,回击道。

“给你颁发肩章的那个,是咱女婿!”

“是咱侄子!”

……

车轴吱呀轻微作响,车厢内,斗嘴声不时传出。

……

行宫,御书房门口。

朱元璋、马秀英在朱雄英、采绿、朱允熞陪同下站着。

朱元璋双手举着望远镜,眺望远处,唇角露出笑容,“来了,咱看到了。”

很快,马车抵达。

众人从马车相继下来。

吕珍抬头,看着台阶上方,御书房门口站着的朱元璋。

深吸一口气。

提步。

快步沿阶而上。

来到朱元璋面前后,单膝跪地,“元末败军之将,吕珍!拜见陛下!”

叶开身穿军服,从后面赶上来。

看着吕珍跪拜。

他忽然明白,大伯为何要摘掉肩章,在取下肩章的军装外,穿一件大明衣服了。

燕华的军规中。

带上肩章的一刻开始。

只能跪父母!

这是王爷定下的规矩。

而且燕华也没有跪拜之礼。

大伯穿上大明的服饰,对陛下行跪拜之礼,意味着,此番回来见陛下,更多要以一个老朋友,老对手的身份,面见陛下。

朱元璋、马秀英等人微微愣怔。

朱元璋率先回神,“免了!”

爽朗说着,亲自弯腰把吕珍扶起,抓住吕珍的手,拍了拍,看着吕珍,感慨道:“没想到,咱们这些从元末幸存下来的老东西,敌对过、打过仗,现在还能面对面,手握手。”

马秀英、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全都露出缅怀之色。

这一握手。

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代表着,一代人的和解。

代表着,老一代人对年青一代的期盼。

至于年轻一代人,能不能理解,他们这老一代,打生打死,时隔数十年,再次握手,希望传承给年轻一代人的智慧。

他们无法判断。

但在这一刻,身为即将离开的上一代人。

他们都力所能及,希望携手薪火传承。

他们都很清楚,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民族,能延续数千年,就是靠这种薪火传承。

“走,今天陪咱好好喝几杯!”朱元璋回神,拉着吕珍快步往里走去。

……

午膳后。

叶开、雄英他们这些年轻人被赶走。

行宫内的一处凉亭。

朱元璋一群老一辈们,围着一张石桌品茶。

闲聊片刻。

吕珍放下茶杯,“陛下,王爷不想打,但此番,王爷给我们燕华海陆军的命令是‘立足战争,针锋相对’……”

朱元璋认真倾听,默默点头。

等吕珍说完后,询问:“我们家妙云丫头没事吧?”

“没,王妃恢复的很好,我率领海军北上离开前,王爷带着王妃前往祖义省巡视去了。”

“其实,我这次回来,是请陛下、娘娘去燕京,看看三殿下。”

“顺便,请陛下去看看火车,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在吕宋中央地区,建造了一条,贯穿吕宋中央地区的铁路路线,王爷说了,要让陛下看着羡慕,然后和燕华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

老四还惦记着大十字铁路计划。

这就是老四根本不想开战的最好证明!

当然,不想打。

不代表不会打!

老四‘立足战争,针锋相对’的决心也是真的。

如果,不是标儿害怕了,在太子卫率,通州大营被覆盖式炮击后,及时收手。

这场兄弟间的战争,一定会爆发。

至于标儿收手的原因。

他也能猜到。

这场战争,大明水师不占优势下。

标儿根本没有赢得可能。

一旦失败。

标儿在民间威望将会荡然无存!

一个百姓不信任的皇帝。

能依靠的,也只有皇权的神秘感,勉强维持。

这样的皇帝,是一个跛脚皇帝。

其统治,就必须依靠将权力纷纷给臣子来维持。

标儿不想当这样的皇帝。

若到了这一步。

他也不会把大明皇位,传给标儿了。

他就是再喜爱这个儿子,也不会用大明江山,用无数百姓来表达自己的父爱。

他是个君王!

君父。

君在前,父在后!

朱元璋回神,点头道:“是应该去去了,这次,不但咱要去,太子也去看看吧,不然,在中原,他只能坐井观天。”

吕珍微微错愕诧异。

太子去燕京?

去给王爷道歉吗?

太子肯吗?

……

半月后。

朱元璋带着吕珍返回金陵。

金陵。

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御案后,看着垂手而立,站在面前的朱标。

朱标被朱元璋看着,渐渐羞愧低下头。

某刻,朱元璋眼神缓和了一些,“此番你跟着父皇去燕京看看,让雄英留下来监国吧。”

朱标蹭一下抬头。

嘴唇动动。

“不想去?”朱元璋发问同时。

啪!

手猛地拍在御案上,“你是觉得这回输了,不想去见老四,还是没脸去!亦或是,你不敢去看看,老四燕京的先进和进步!”

都有!

朱标低下头,不敢和朱元璋对视。

这次,他输了。

输的很彻底。

他不想以一个失败者去见老四。

……

可……

“孩儿遵旨!”

“去吧,回去准备准备,陆仲亨,父皇就不杀他了,但这种人,你也绝不能再启用了!”

此番,标儿的威望受损已经很大了。

如果他再把标儿受到很大损失,都保全下来的陆仲亨赐死。

那么,恐怕大明的精英层,都会对标儿失去敬畏。

如果他要废了标儿的储君,杀陆仲亨倒也没什么。

可不废标儿的情况,想杀,但为了标儿的威望,不能杀。

雄英还太年轻了。

大明,还需要标儿,再在前面顶一段时间。

要不然……

总之,这些年,他对这个,受帝王心术影响太深,却对新事物,因为老四这个优秀弟弟,越来越抵触的儿子,真的越来越失望了。

只希望。

此次带着他去燕京,能用老四燕京的冲击,让标儿醒悟。

至于标儿,那死抓着,放不下的兄长尊严、颜面,他不管。

而且,在他看来,这分明就是走火入魔了!

……

很快,‘太子朱标要去燕京’的消息,便在金陵城内传开……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吕珍不假颜色拒绝朱标传召的消息,在朱允炆一行人,赶回东宫报信时,便插上翅膀,迅速传遍整个金陵城。

……

“这都不知道?燕王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

“太牛了,太子传召,直接连圣旨都不接,过金陵而不入!这位部长,这是无视太子啊!”

马车门关上。

“接下来会不会打起来?”

“不会!这位吕部长不是说了吗,要去凤阳见陛下,有陛下在,肯定打不起来。”

……

透过一尘不染的车窗玻璃。

车厢内。

阅读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3694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