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48. 第 48 章 刘据:我不能和扶苏一样……

  • 作者:来碗大米饭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09-25 17:58:55
  • 字数:17426字

刘彻还没有儿子,也不知道刘据到底有多仁慈“懦弱”,以至于让年迈的自己产生了,自己如此逼儿子,儿子也不会造反的想法。

要知道年老的刘彻在不久前就已经敲打过太子势力,把属于自己好大儿的一大波势力清空,加上还有尧母门的事件发生,多件事情叠加,已经让太子的安全感岌岌可危。

除了死,自己这个好大儿,估计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作为一个能把控朝堂贯彻自己思想的皇帝,刘彻对人心的把控,和对帝王之术的了解,绝对不输给任何人。

年轻的刘彻听着天音,脑袋里——大汉药丸!几个打字几个打字,同时浮现出的还有太子的结局。

但在年轻的刘彻看来,年老的自己简直蠢到家了。

现在的巫蛊之祸的局势,已经不是未来的他能控制得了的了。

根据之前天幕的消息,江充还有后来提到的苏文都和太子有间隙,刘彻完全可以想得到,他们会如何的针对太子,拉太子下马。

现在又来派和自己有怨,必定会想拉太子下马,换新皇子上位,为自己日后谋福利求生存的酷使江充来主持巫蛊事宜,还暗示对方可以对太子下手。

是的造反。

在年老刘彻看来他的计划合乎情理,是一箭双雕的好计策,既敲打了太子帮他把不需要的势力敲干净,又把用完的“刀剑”给清理掉了,自己干的棒极了。

但凡是个有野性的人都不会放过这个号机会,年轻的刘彻敢肯定,对方一定会怎么整太子怎么来,甚至因为事情全权由江充办理,其余三个人打下手,就算有两个中立的,也无济于事,因为中立就代表他们不会管这些,既不主动针对,也不主动去探察,只是静待事情发生,这是最能明哲保身的办法。

而太子求助无门,又被二次敲打,将心比心刘彻在心里把自己和刘据的位置调换一下,觉得自己老爹要是这样对自己,在安全感全无的情况下,自己反还是不反。

答案是:——反!

而太子又会怎么样被闭上绝境造反。

除此外,即使得胜刘彻也没有自满,而是充满战略眼光的和卫青,继续分析匈奴接下来动向,为下一次进军匈奴做准备。

只要卫青出战,刘彻都尽最大的努力备齐充分的粮草,将前方军政大权全权交给卫青处理,对卫青的才能和能力充满信赖,对于不懂的事情,刘彻绝不做多余的插手,放给有才能的人去处理。

能做到这样的刘彻已经是让众人拜服的君主了,即使他在做人上凉薄,让观看天幕的大家不寒而瑟,却也没人真的远离刘彻,为了权利是一方。

更多的是作为君王刘彻展现出了毋庸置疑的魅力,谁会不想辅佐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呢,即使他凉薄残忍,但不妨碍大家想成为卫青、霍光……说不准自己就是下一个他们呢。

反正古往今来也没几个君主是真的将感情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只想成为其中能善终的小部分人而已,不是什么难事对吧……

正是因为清楚刘彻的魅力,和认可刘彻的能力,所以卫青才不看好自己外甥的下场,失败是他唯一的结局,只是不知最后性命可否无忧,怕是只要死路一条了。

“仲卿老年的朕真是糊涂了,想来是无贤臣相伴,被奸人蒙蔽,你放心朕绝不会如他天幕中年老的自己一般。”

刘彻说的陈恳,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自家情绪“平稳”的大将军好战神,一方面也是真的觉得自己不会如同年老的自己那般做。

反正都不打算换太子,还把人家整破防了没必要,即使要削人,也可以慢慢来,反正根据天幕的说法,起码自己在砍死太子后,也还有好几年好活,慢慢来不用着急,软刀子割肉自己好大儿才不会应激。

“陛下——这是今日的新增的军需。”桑弘羊打断了,自家陛下对大将军的“含情脉脉”,将一堆需要刘彻批阅头疼关于钱的事情呈了上去。

他带着公文进来好一会了,但陛下却视他为无物,专注和大汉新上任的大将军卫青交谈,还说自己老年无贤臣相伴,他可是陛下的托孤大臣之一呢,怎么会没有贤臣,不过是陛下哄大将军,拿他们陪衬罢了。

桑弘羊心怀怨念,是谁在帮陛下辛辛苦苦筹钱,准备物质安置后方,调整经济,是他桑弘羊啊!

被自家钱袋子盯着,刘彻淡定的转身,收回观看天幕的心思,一本正经的转移话题,把事情的中心从观看天幕转移到了,继续讨论进攻匈奴的事情上。

未来的事情虽然好,但距离太久远,也没有介绍农业经济相关的事情,只是一些朝堂政治的争斗,在怎么样也不会改变刘彻现在的局面,给刘彻带来好处了。

反而是坏处不少,除了大家对他时近时远的态度,和拼命嫁女儿儿子外,还属匈奴和安抚民生最难,刘彻最近因为巫蛊之祸的播出,安抚民生忙的嘴角都要出泡了。

要不是匈奴单于打了过来,又被卫青锤了回去,损失还不大,鼓舞了士气,也让百姓们分清楚了,自家陛下和天幕里就不是一个人,指不定怎么闹呢。

总之先感谢匈奴为安抚大汉百姓做出贡献,为了感谢他们刘彻决定再接再厉。

【俗话说好事多磨,计划总是在开展前最为美好。

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江充那么大一个人。

得了刘彻的密令,江充自觉自己完全了解了刘彻的心意。

开始装模作样的在宫内寻找起来,现从一些不受宠好编造理由的妃嫔开始,随着搜索的渐渐深入。

江充来到了皇后和太子的房间。

为了避人口舌,被旁人说自己是假意诬陷太子,江充做戏做全套,不止把细心这种优秀品德挂在行动上,也把就是要整你们这样狂妄表现在态度上。

在搜索皇后太子宫中时,各处的地面都被纵横翻起,皇后和太子连张放床的地方都没留下,当然这一部分出自资治通鉴,说不定有夸大说法。

汉书对这一段,只明确记载了江充从太子的宫内,发现了一个诅咒用的木头人。

太子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吓得抓住江充唾骂他:“赵国的奴才,陷害赵王父子犹不足,而今又害吾与父王。”语罢便抓了江充。

这里相关记载甚少,其中并没有真的记载或下定论说刘据一定诅咒过刘彻。

但不管刘据到底有没有诅咒过他老爹,哪怕他有过,作为一国太子,他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尤其是江充大兴行狱,且时间不短的情况下。

这明显是一场关于政治的风波,随时可能烧到任何人身上,有罪是肯定会死,无罪也可能获罪会死。

在这种情况下,刘据除非上赶着投胎,或觉得自己是爸爸最重要的小宝贝,老爹杀谁都不可能杀自己,加上脑袋生锈了,才会犯下这种严重的错误。

而刘据是脑袋不好的人吗?

当然不是,在汉书中关于刘据的记载。

有比起武帝所喜爱的《公羊》更喜欢《谷梁》多一点,有说他性格仁善、温和谨慎,为政仁德。

在汉武帝晚年间,武帝经常出游宫外,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重大需要刘彻进行裁决的事情,等刘彻回宫后再交给他。

此外,在刘据执政的期间,汉书也没有记载过,他执政出过乱子。

只说比起武帝喜欢法律重用酷吏,处罚过重,而太子性情虽然宽厚,但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太子会将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情,进行平反,这样虽然得到了民心,执法的大臣却对此不满,让皇后担心长此以往会引来祸事。

每每见太子都要劝他,顺从武帝的意思,不应擅自纵容宽恕罪人,皇后的话武帝听了不以为然,反而任务刘据做的很好,对他的执政非常赞赏。

由此可以看出,刘据这三十年太子真不是白当,人家要本事又本事,要能力也是有能力的,不说和刘彻一样强到开疆扩图,打破皇帝排行榜上有名。

但做个守成之君,开创平和的治事,修养生息刘据坐起来绝对没问题。

所以这样的刘据,怎么可能会犯下,将巫蛊常在宫殿内的错误,这妥妥是江充自导自演。

既然是自导自演了,刘据面对这种直接栽桩陷害的状况,那就是赵高指鹿为马,有理也说不清。

说不清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抓他的人只是区区江充一个衡水都尉,要紧的地方在于,甘泉宫距离刘据的位置太远,刘据没办法传信给武帝让他在查这件事,只能任由江充摆布。

而江充作为酷吏,皇帝的第三只手他的所作为为,是很难和武帝本人意愿分开看待的,所以时候的江充的权限,就不仅仅是衡水都尉那么简单了。

加上在古代通讯一旦截断,双方达不成一致的信息,是件很要命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让刘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首先说江充的视角和他掌握的信息。

江充认为,武帝想要打压太子,甚至可能有废太子的心思,而江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未来要做的,就是抓住武帝的这点心里,尽可能的将太子的罪名定的大,定的太子没有翻身的可能,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武帝去世后活着。

但注意在武帝没有明确想要杀太子,或者表露想杀太子的意图之前,江充是不敢下诏杀太子,或者伤害太子,除非他想提前去世。

所以他能做得只有逼迫太子,以上报武帝为由头,不断让太子从心理上感到压力,最后崩溃认罪。

他确实成功压迫到了太子的心灵,让太子处于崩溃边缘了,但却和他认同的认罪截然相反。

俗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太子刘据温和的性格,一直让人认为他会是走向灭亡的那种人。

可真的会是这样吗?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据的性格和传记所写的内容。

太子作为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又是嫡长子。

他的出从出生后就备受期待,武帝给他选了自己认为最好的老师,和所以的父母一样,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教授给刘据。

比如《公羊》刘彻喜欢认可这一类学说,就派了德高望重的人去教授儿子,而被教授了父亲喜欢的《公羊》后,刘据是怎么做的呢?

他没有同一般的孩子一样,父亲教什么便学什么,父亲喜欢的我也喜欢,而是在通晓了《公羊》之后,有自己思维的喜欢上了另一种学说《谷梁》,还悄悄给自己老师瑕丘江公学习《谷梁》。

可见刘据本来也不是一个完全一板一眼,完全不敢出格,违抗自家老爹的乖乖仔,人也是有自己思想,并敢于去实现(虽然是偷偷的)

虽好是刘据的成年礼,刘据作为太子行了冠礼,就可以亲政,武帝本人是个讨厌臣子结党营私,结交结交宾客的性子,这点卫青和霍去病都做得很好,因此他们君臣的感情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但面对太子,刘彻却一反常态,没有忌惮自己这个成年的儿子,而是十分爱重的给自家的好大儿,修了博望苑让他专门用来结交宾客。

同时也允许刘据根据自己的思想,兴趣爱好来行事,因此不少被视为“异端”的学说能人,都来攀附刘据。

刘据这个人爹说了可以做,他也真敢做,在用人上和自己亲爹很像,不问出身问才华,既和织鞋贩履之辈相交,门下也有如信陵君的上宾,在退秦上立下汗马功劳类似朱亥的游侠。

除了博望苑,随着时间的迁移,因为皇后年老容颜不复,汉武帝的儿子有多了起来,太子和皇后常常感到不安。

为了让他们安心,刘彻让卫青去对太子说:“汉家尚在草创,为威震外族,朕如果不用严法,变更制度后代便无依靠,朕不出师,天下不定,因此只能疲苦百姓,但若朕之后代如朕一样做,恐重蹈秦祸。太子稳重敦重好静,定能治国安天下,若寻文治君主,诸皇子中谁能比肩太子?又何必不安。”

听了刘彻的话,刘据果然不在忧心。

即使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也没有担心过自己老爹想要换掉自己,当时许多官员动不动就喜欢弹劾他。

宫内的小黄门苏文、常融、王弼等人更是经常寻找刘据的过世,刘据在皇后宫中待得久了一点,都要被举报调戏宫女,为此皇后常恨得牙痒痒。

不过好大儿可一点不怕,自信满满的说:“圣上盛名,我若不做错失,陛下怎么会因为小人之言归罪于我。”

刘据的信赖得到了回报,自己老爹果然没有听信谗言,在某次常融构陷他后,刘据照常做事,为父亲生病而悲哀,入了宫刘彻见到他,也知道太子被陷害,处死了常融。

随后是刚刚提到的太子宽厚,但有自己的意见,是个固执的人,即使刘彻的命令,他也不是不敢违抗,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结合以上种种来看,刘据都不是一句宽仁柔和就可以概括的太子,他有手段有眼光,他能不问出生的任用臣子,他的执政水平史书中虽然没有记载很出彩,但也不是属于差的那一档。

他拥有自己的偏好,敢于为了自己的想法顶撞老爹,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从刘彻连年打仗开始就不断进言。

逼的刘彻说:“儿啊,由朕把辛苦的事情做了,轻松的事情留给你不也挺好的吗?”

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历史就像一个不断轮回重复的圈子,秦皇汉武常被相提并论。

他们的被认为最可继承大统的孩子,也或因言行,或因举动,都被认为是宽仁柔和之辈,被认为是懦弱之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柔和宽仁绝不等于懦弱,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在太史公的评价是:“为人仁,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由于下场不好,得不到什么评价,可从他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其实要评价,除了和扶苏一样的仁,他还很自信,很认可自己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屡次顶撞自己老爹。

他老爹什么性格,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他就是敢说自己认为刘彻不对的地方,这是刘彻给刘据的底气,是刘彻教导培养的结果,刘彻想要的太子,绝对不是一个懦弱毫无主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太子。

如果刘据真的懦弱无能,太子也轮不到他做了,好歹有六个儿子,在什么样,刘彻都会给自己养个备胎,可他没有,可见他对自己的太子是满意的。

所以刘据绝不是大家印象里,和刘彻一点也不像,弱小无助不会反抗在沉默中死亡的小可怜。

正好相反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未来,刘据绝对敢铤而走险,为自己和母亲搏一个出路。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卫子夫,她作为刘彻的皇后,作为卫青的姐姐,刘据的母亲在历史中的记载寥寥无几,除了早年歌女被临幸介绍的详细了一点外,后面就直接生了太子被立为皇后有一些介绍外,再无什么介绍。

只能从一些零碎,其余人的边角传记中找到与她相关的事情。

在这些记载中,卫子夫一直是稳重、妥帖的,她会为太子和刘彻作对而忧心,教导刘据听从刘彻的,会谨小慎微的在宫内生活,从不做下任何错失。

即使失去了强大可以依靠的弟弟外甥后,也依然伫立中宫,被刘彻以礼相待。

这些足以证明卫子夫本人也是个机敏、聪慧的人,但如果仅仅如此她也只是一个柔和大气,不敢反抗刘彻的皇后。

可在最后刘据造反的时候,需要皇后的权柄相助换的力量,解决自己的死局时,卫子夫毫不犹豫支持了刘据,没有她的支出,刘据连最开的监斩江充都做不到。

可见卫子夫也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性格,她心中也有着自己的估量。

在父母双方都不是弱懦,都是精明人,接受正统帝王术教导,得到母亲支持的刘据,反抗根本不足为奇。

说到反抗,这里就要着重说一下刘据的视角。

先前说过,江充是想逼刘据认罪,实际上是不敢对刘据做什么的,他没能力也没本事能对刘据做什么。

他实际上连刘彻具体会对刘据,做下什么样的处罚都完全不清楚,他手中握着唯一一个能威胁太子的事情,只有自导自演的木偶人。

按在最初刘彻的设想,即使他收到了江充的上报,他最多也敲打太子周围势力,随后把太子放了,根本不会对太子本人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上好。

但在刘据的心里却不是这样的。

先前说过刘据的自信来自刘彻对他毫不掩饰的爱和信赖,因为刘彻的爱重,刘据才能随性的顶撞刘彻,不怕他人的诟病污蔑。

可这几年刘据的自信心大幅下降,本来被外面到处抓小辫子就够痛苦了,可自己老爹非但不帮自己,还把自己的姐妹外家,大批势力全部处理了,并且没有任何安抚措施。

这怎么可能不让刘据惧怕,所以在巫蛊之祸发生的前半段,刘据基本上都是个小透明,没他什么事,要换做早几年,你看刘据敢不敢去和刘彻哭自己委屈。

人的安全感无非两个,内心的强大自信,外在的强大势力。

作为古代皇权至上,想要不受皇帝的影响,拥有强大的自信是件很难的事情,上至宰相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那个敢说自己能不在皇帝的威严下“瑟瑟发抖”,不被皇帝的思维所摇摆。

刘据曾经真的被刘彻真心的爱重过,他是过过好日子。

刘彻对他的态度,就尤为重要,那是他内心自信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失去了刘彻曾经那份真挚明了的爱,刘据就知道自己不能再如从前一样了。

他变得敏感,做事要比从前更小心谨慎,使者驾车马行驰道这种事不会在发生。

这时候外在的支持,就是刘据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其中公孙贺位高权重,又是亲戚能给刘据带来的安全感,绝对不低,然后刘彻就咔——的一下把他们全嘎掉了。

刘据势力大减,朝堂又明目张胆的排挤他,谁都想拉他下面,陛下会不会……也想拉他下去。

刘据无法抑制主自己这样的想法,所以刘据小心谨慎不敢犯错,只有不犯错他才能高枕无忧的坐这自己的太子之位。

而现在江充却说他犯下巫蛊的重罪,要上报陛下。

刘据还联系不上刘彻人自证清白,这时候刘据难道敢赌这些小人,不给这件事添油加醋迫害自己,敢赌刘彻听信了江充的一面之词后会放过自己吗?

刘据不敢,不止不敢。

他还非常害怕,害怕刘彻会挺行一面之词,剥夺自己的太子位,害怕刘彻会想因为巫蛊,而像杀死公孙一家一样杀死他。

所以急得像无头苍蝇一样想找老爹自证清白的刘据,听了自己老师的话:“上疾在甘泉,皇后史官皆不得报,存亡为之,而奸佞当道,太子不知秦扶苏时耶。”

觉得太傅说的对,自己不能和秦扶苏一样坐以待毙,等着刀落下来,遂迅速行动起来抓捕江充。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事,刘据这时候并不是想要造反。

石德也没有教唆太子,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以走,不造反咋们就一起玩完。

石德的计划很完善,首先抓捕江充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是,让江充承认自己,用伪物污蔑了太子。

而接着说,刘彻可能是病故,太子要想想秦扶苏的事情,不能抱着圣上还活着,能为我们伸冤的心思去求那些酷吏,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自救,决不能跟着他们走。】

天幕下,秦朝。

扶苏觉得自己的膝盖中了好多箭,为什么说汉武帝的太子要提起他啊!

他父皇何等的威严、英明神武,他听从父亲的难道有错吗?

再说了蒙家兄弟是父皇留着驻守边关的将士,父皇也没说可以给他掉用。

他有什么本事敢起兵造反,沉默中死亡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又没有一个皇后母亲,也没有被立为太子,拥有正统继承权,他起兵能有几个人响应他。

扶苏的顾虑有很多,但说一道到一万,现在被嬴政训了一顿的扶苏,也理解不了当时自己的想法,所谓一念之间不过如此。

因此对反抗的刘据,扶苏心情颇为复杂,他做了自己没做的事情,他们的父皇还常被拿来并列,两个人还颇有相似之处,就像镜子的正反两面一样。

他们实际上做出的那个决定都是错误的决定。

和扶苏负责的感情负责的感情相反,嬴政觉得刘据敢反确认真香的魄力还算不错,也没那么子不类父,比自己的扶苏还好上那么一点点吧!

虽然嬴政换位思考了一下,发现如果自己还活着,发生这种事,扶苏敢造反,估摸着也是死路一条。

但区别也在这里了,他和那刘彻一个是真的死了,一个是还活着,甚至能在活好几年,所以他们的朝代的结局截然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属意的继承人,明明做了截然相反的决定,却走向了一样的终点。

不过这样想着,嬴政也觉得晚年的刘彻脑袋有包,怎么能自信成这样。

“酷吏”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最高者的权利象征而出现的。

所以他们可以不惧怕王公贵族,敢得罪任何人。

因为他们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维护皇帝、维护王的尊严和最高权柄。

犹如当年商鞅变法,变法是商鞅的主意,但也不止是商鞅的主意,更是秦孝公的意志。

但没有会敢找秦孝公的麻烦,只会在秦孝公死后,随便找罪名处死商鞅。

如商鞅这般有才有的人,都会因为此而死,会畏惧死亡而逃离秦国。

后世既无商鞅才干,又无商鞅功绩的人,怎么可能会不为自己谋求生路。

在没给够利益,明示自己目的,还不把通讯搞好的情况下,指望所以人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本身就不现实。

嬴政不能理解刘彻的自信,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幸灾乐祸,反正汉朝倒霉,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纯属看个乐呵,就是自己的傻儿子扶苏,总被拉出来溜溜,让嬴政很不爽。:,,.

要知道不管天幕在怎么吹他,他不久出战匈奴单于前叶没有实际的功绩,但刘彻依然力排众议,只让卫青一个人率领大军按计划奇袭匈奴军,其余将军为卫青殿后。

这份果决和勇气,让卫青得以大展拳脚,击败匈奴单于,让其颜面大失,换会了大胜的战果,也让大汉第一次真的见识到了卫青的本事。

在刘彻看来,不反是死,反也是死,反还有一线生机,只有搏一搏才有几分获胜的可能。

但——“陛下神武,太子必败。”

大汉药丸!

卫青忍不住开口,他的拳头微微篡紧,声音却平淡。

年轻的卫青和公孙贺等人交情不多,对于他们的死亡没有多么大的感慨,只是到了刘据,虽也无多少情感,但到底是外甥是家人,颇有点唇亡齿寒,和对自己外甥的必遭死局的不忍心。

作为刘彻的臣子,卫青是感激刘彻的提携之恩,认可刘彻并为对方倾倒的。

他从不小巧一个人为了向上爬,为了权利家族,和自己的生命能付出多少,刘彻敢玩弄人心,使用平衡之术,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压住他们,把事情控制在了一个可控的度内。

刘彻想杀一个人,就绝不会留情,只一击毙命,如果他只是想敲打一个臣子,那他会将这个人逼入绝境,又适时放松,让人喘口气,而不是连续不停的敲打,扩大对方的不安感,除非刘彻想杀了对方。

阅读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7634.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