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

32. 类比推理 大鹏一日同风起

  • 作者:尹七歌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9-29 13:43:50
  • 字数:7440字

至于再多一点的类型、生产工艺、化学反应这些,我也看不懂,相关考点我到是搜索了下,有可能会考到水泥的原料。

比如问一堆建筑材料里面,哪种是硅酸盐材料?那就是水泥。

“水泥是什么,水和泥吗?”

“你傻啊,水泥和砂石放一起之后还要加水呢,怎么可能是水和泥?你家的泥墙是什么样的,你心里没数吗?”

正在修长城的人各自停下了手头的活计,猛然抬起头。

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1]

不过,眼下最紧要的,还是那混凝土。

光是听到天幕的简单描绘,坚硬、牢固,但是会渗水。

一堆粉尘里面,不会引起爆炸的是什么?水泥粉。其他的,面粉自不必多说,奶粉、饲料、橡胶粉、肥皂粉这些,都会引起爆炸。】

那该是坚硬、牢固到何种的程度?

【如果非要问我水泥是什么的话,我可以把水泥的百科念一遍的。

南宋。

被金军用铁火炮乱炸的守军,此时正准备对铁火炮进行仿制。

一听到天幕的话后,眼睛骤然亮了几分。

听着虽然矛盾,但这物能叫后世之人放进题目中,定然是优多过劣,且是远远多过。

哦对了!和水泥相关的还有穿越三宝啊。

穿越后搞基建就是滑轮、水泥和机械。

经商的话就是肥皂、玻璃和精盐。行医的话就是牛痘、青霉素、金鸡纳霜。想一统天下就是望远镜、发电机、改良火药。

当然,以上都是在自带主角光环,不考虑物种原产地、生死两项性的情况下。

各位宝要是穿越了,请谨慎挑选!】

弹幕:笔杆子要着火了!石灰这一点,我还真差点以为是原材料!

弹幕:所以呢,水泥是什么啊。

弹幕:上面的你干什么!非要为难主播是吧!真以为主播只知道水泥是胶凝材料是吧!快,主播给她秀一手!

弹幕:我有一个室友,她马上就要穿越了,想要听主播讲一讲上面这些三宝要怎么生产,急!在线等。

唐朝。

“石灰岩是水泥的原料。可石灰岩又是什么?龟酸岩(硅酸盐)又是什么?”

对于这些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原本还对混凝土激动万分的人,渐渐地也冷静下来不少。

紧接着,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宝”。

房玄龄忽的想到:“陛下,由辩机执笔,将玄奘在西域所见编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2]中似有写道,天竺造白肥皂。”

南宋。

守军苦笑不已:“是啊,火药可用来一统天下,但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

【关于这些东西在古代到底要怎么生产出来,了解的宝子请在弹幕上打出制作流程,告诉这位即将穿越的有志青年。

不过肥皂这些还有戏,水泥、改良火药什么的,就得看缘分了吧?

看看这张《水泥工艺流程图》。】

何夏夏点开资料中的一张图,将平板凑近到镜头前。

原本还因为她一口气讲出的这些宝贝而激动不已的诸朝,瞬间鸦雀无声,全都自发地开始描摹天幕上的图片。

虽然他们并不怎么看得懂。

但是没事,到时候可以去弹幕上找。

【这CAD唤醒谁的记忆了?我不说。

嗯……这边是石灰石,经过破碎后传送到这里,和那边原料堆的粘土、铁粉、萤石、煤按比例混合之后磨碎、煅烧、烘干,然后再和石膏、新的原料按比例混合之后,磨碎成粉就成了水泥。

这个流程看着是不是还算简单?

但身为一个半吊子的材料系毕业生,我看了这份资料里面写的文字流程。】

何夏夏将图片缩小,手指划拉了下材料,好几页密密麻麻的文字。

【只能说,窑的控温、原料的获得以及打碎成粉、烘干,搁古代都比较难。

感觉不好量产。

不过穿越归穿越,其实古代有自己的“水泥”,叫糯米砂浆,长城上用的就是这个,导游当时有专门讲过。

我还自己查过,关于糯米砂浆还有个小故事。

说的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世子孙里,有一位的的墓室是用三合土加糯米砂浆建造的。因为太过坚硬,普通的铁铲根本挖不动,考古队出动挖掘机之后也是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挖开。

而且因为糯米砂浆可以隔离潮气,而三合土里的某种东西,貌似是石灰,可以杀菌,所以这个墓室就保存的非常完好。】

几乎同一时间,所有帝王都想到了自己陵寝的建造。

秦朝。

嬴政有些意外,没想到长城一直留存到了后世!

仅此一点,就足见糯米砂浆的牢固性了。

只是现如今蒙恬他们应当还没发现糯米砂浆的用法,不过也不必久等了,就算天幕不说,弹幕中也肯定会提起。

嬴政不禁想着:要是最后再用三合土和糯米砂浆,将陵寝封上一层,是否就能够让后人再难打开朕的陵寝,肆意进出了?

明朝。

徐达在一众同僚的视线中侧过了身,异姓生前不得封王,他这个中山王定是死后被追封的。

不过有此追封,想来也是得了个好下场。

只要——他一如既往下去。

这般想着,徐达摆了摆手:“不要问我墓室要怎么修,我也不知道。你们啊,还是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吧,有些东西瞧着虽好,但未必能用哇。”

【弹幕有宝子补充说,始皇那时候修的秦直道,虽然不是混凝土工艺,但是基建技术也已经很不错了,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有些地方还是寸草不生。

还有宝子说古人有“灰作六艺”,石煅解方工固。

嗯……关于这些,感兴趣的宝子就自己了解下吧,主播现在就不去找资料延伸了。毕竟咱们老祖宗那时候就已经是基建狂魔了,这方面的东西要是再说下去,到明天也说不完。】

西汉。

刘彻直接就指了个人:“记下来,有新的回放后,就即刻将这部分记下来呈给朕。尤其是三合土和糯米砂浆。若是有水泥的具体制作方法,也记下来!肥皂这些,也全部记下来。”

说着,他又顿了顿:“若有涉及朕及先祖之事,另行记开。”

南北朝时期。

一群工匠看着自己手上的东西,互相对视着:“天幕所说的三合土?”

“嗯。”

“原来天幕离我们,也不是那么的远。”

【接着看C项,法规和地方性。

法规不一定具有地方性,属于或然属性,地方性法规才必然具有地方性。

超小声说,万不得已,不知道写啥的时候,申论里其实是可以套上一套的。

只要中心论点不跑偏,什么制定因地制宜、适用性的法规政策之类的,顺便还可以再展开说一下政策宣传方面是可以怎么做,巴拉巴拉就能啥都扯上一点。

要是你真能记住自己省市的地方性法规,说不定还能算是结合现实,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我有次申论拿到了自己考编以来的最高分,就是这样写的来着。

当时考完还觉得完蛋了,分数一出来吓我一跳,也是蛮……离谱的。

当然,我这个说法没有啥支持,大家可以听过算过。】

天幕之下。

各朝的学子们听着,都觉得有些耳熟。

“论点?”

“针对性和操作性?”

“因地……制宜?地方性法规?这岂非就透露了……”

个别学子若有所思。

【D陶瓷,延展性,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

瓷器也算是我国的一张名片了,丝绸之路有它,下西洋也有它,我第一次知道它的英文是a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就跟下面这题一样,让我很惊呆。

题目是《将进酒》:《静夜思》

A、《望岳》:《春夜喜雨》

B、《长恨歌》:《山行》

C、《示儿》:《登幽州台歌》

D、《对酒》:《上李邕》

这道题目出的十分狡诈,我反正是分分钟就掉坑了。】

唐朝。

才写完《将进酒》没多久的李白,一眼就看出了正确的答案,是第啊。

同时,也不由得令他回忆起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3]”李白念着,心境却已与当年截然不同。

南宋。

仕途不顺的陆游难得的心情不错,他听天幕说,秦桧会活到六十六岁。

岂不就是明年。

而且还是人走茶凉,父子俩全部致仕。

其实从今科殿试,秦桧之孙秦埙仅被点为探花,就可窥见一二了,只是没有想到,秦家倒台的竟这般快。

陆游饶有兴致地做起了天幕给出的题。

“除了《示儿》不知为何人所做,皆是大唐的名家之作了。李太白、杜子美,是第四项啊。天幕为何会说掉坑呢?”

陆游有些想不通,不过很快就抛之脑后了,他缓缓地吟诵起了李白的《将进酒》来。

相信他的抱负、他的用世之心,很快就能得以施展了。

且今日的天幕透露良多,想来北定中原之日,也已不远矣。:,,.

石灰:水泥。

那两者就是同为无机胶凝材料的并列关系,不是原材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了。

“爆炸?这些个粉就能爆炸吗?”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回放了,弹幕中一定会有人说起,怎么做才会爆炸吧!若是方法简单,他们定能出其不意,重新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

秦朝。

要知道,金人现在用的铁火炮,老底子曾是他们宋人的东西。

【还有就是对应关系。

石灰岩:水泥,这就是原材料和成品的对应关系。但如果题目变化一下,把石灰岩改成石灰。

蒙恬也是心潮澎湃,从天幕出现到如今,短短三次,却已然为大秦趋吉辟凶了不止三次。

他远眺着咸阳,希望这回公子扶苏被召回之后,能明白陛下之良苦用心。

阅读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9158.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