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情感 > 傅大炮传奇

第12章 黄门侍郎

  • 作者:实朴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9-30 18:21:02
  • 字数:4340字

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先河。宣统元年(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著作,以普及学术。

傅斯年因为学习成绩特别突出,深得黄侃、刘师培、陈汉章等国学大师的器重。傅斯年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气度,也使同学们敬而畏之

从1910年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开始,北大中文系名师辈出,林纾、鲁迅、沈尹默、刘师培、吴梅、周作人、黄侃、钱玄同、沈兼士、刘半农、胡适、罗常培、游国恩、杨晦、王力、冯沅君、俞平伯、魏建功、沈从文、岑麒祥、浦江清、吴组缃、杨伯峻、林庚、王瑶、阴法鲁、朱德熙、林焘等众多名家任教于此。

傅斯年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出于他对传统国学的热爱,想以此为自己的托身之所,毕生努力探索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全国中文学科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也是北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

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起,章太炎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

“我认识孟真,是在民国五年下半年,在北大上课的第一天。大约在一个上午,上什么历史,一位长胡子的教员来了,分到三张讲义,仿佛都是四个字一句。上课半小时,黑板上写满了讲义校勘记,感觉到乏味,于是开始注意班上的同学;发现第二排当中一位大胖子有点特别,因为教员的眼睛,老是注意他的身上。

“退了课,这位胖子同一位像阿拉伯马一样的同学在课堂的角落谈起天来了,围起一班同学来听,议论风生,夹杂些笑声。我就很欣赏他的风度,到他台子上一看,放了几本《检论》,上面有了红色的批点,却没有仔细去看他,下了课,回到宿舍,才打听到他就是山东傅斯年。”

黄侃个头不高,瘦瘦巴巴,却很精神,双目炯炯有神,目光敏锐、睿智。一眼看去,就觉得气度不凡。他常常身穿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子马褂,头戴一顶黑绒瓜皮帽,腰间露出一条白绸缎子。

傅斯年购得此书,随时带在身边阅读,上历史课他不感兴趣,便埋头读他的《检论》,因而引起历史任课教师的注意。由伍淑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就是傅斯年对《检论》一书读得特别认真,重点地方用红笔标出。自己有心得体会便用红笔批点,可见傅斯年对章太炎学说的重视。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 ,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著述甚丰。

黄侃长傅斯年10岁,他和鲁迅先生是同学,都是章太炎的弟子。

章太炎是有名的“章疯子”,黄侃也是有名的“黄疯子”。这二位“疯师疯徒”的相识相知出自一泡尿:那是在日本留学时,黄侃和章太炎同居一座二层小楼,章太炎住下层,黄侃住上层。一天晚上黄侃内急,又懒得下楼去厕所,就隔着窗子尿起来,章太炎在窗前夜读,一股尿液飞流而下,直溅书案,章太炎冲着楼上大骂起来,黄侃也对骂,一个章疯子,一个黄疯子,越骂越起劲。当互通姓名后黄侃才大吃一惊,原来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真是不尿不相识。黄侃连忙下楼道歉并拜章为师。

以后黄侃对章太炎毕恭毕敬。回到国内,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捕入狱,黄侃得知后冒着生命危险与老师同居,一面侍奉,一面与老师谈论学问。这真是千古之佳话。

伍淑所提到的《检论》,是章太炎当时刚出版的一部力作。一九一四年,章太炎在北京禁所因“感事既多”,遂取其早年的代表作《訄书》加以增删,更名为《检论》,全书共九卷,一九一五年出版。

黄侃不仅是语言学家,也擅长绘画。他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其父为清二品大员。黄侃自命风流人物,玩世不恭。北大学人中流传着他许多奇闻轶事。

他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过人,恃才傲物,放言无忌。他讲课天马行空,没有章法,也没有顺序,讲到哪里算哪里。但是,学生却很喜欢听他的课。

北京大学文科国学门,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

有一次,他去上课,教室里已坐满学生,他还在教员休息室坐着不动。学生一再请求他去讲课,他说:我的薪水没有按时给我,我怎么按时上课?学生急忙报告教务处,教务处赶紧派人送来薪水,他才走进课堂。

傅斯年和黄侃走的更近些,被称“黄门侍郎”。黄侃非常喜欢这位高足,器重他、赞许他,着实想把章太炎学派的经钵传授给他,使古文经学派的香火不绝如缕。

傅斯年也不负这些大师

傅斯年的同学毛子水记述说:他那时的志愿,实在是要通当时所谓“国学”的全体,惟以语言文字为读一切书的门径,所以托身中国文学系。….…当时北京大学文史科学生读书的风气,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

傅斯年升本科初期,努力攻读古文经学,尤其深入学习章太炎的著作,他的另一位同班同学伍淑的记述可见一斑:

阅读傅大炮传奇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49529.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