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幻想小说网 > 其他 > 奔腾的洮河

第204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 作者:牧三斗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10-26 09:22:10
  • 字数:4696字

张岩摆摆手,说:“李总,您言重了!历史总要有人去记录,好的历史,好的人物形象更要被铭记,这便是一个写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对先辈的尊重和一种精神的传承!”

李文归点点头,笑着说:“说得很对,前辈走过的路,我们总要吸取点什么教训,好的坏的,都是历史的镜子,指导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何况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这些年,不仅发展了胜利公司,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产和增收。

除了他,还有谁更适合呢?

后来,还是他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灾难,挽救了二十来条人命。就凭这一点,谁人不信任李望宗老人的儿子?

“那些新生儿们,头一次听说了李家崖以前出现过一位大英雄,救了二十来条人命,他便是李文归的爹,李望宗老人。张岩,谢谢你,我为之骄傲和自豪。”

后来,在全体村民的帮助下,他带头捐了一笔钱,加上在政府专项治理项目的支持下,洮河两岸的防护堤最终修好了。

从今往后,两岸才有了今天这样牢固的水泥大堤,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洪水淹没了,也不用担心家园再被冲垮了,因为下游的所有人都搬迁上去了。

讲完,李文归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十一点二十分。也就是说,刚才叨叨不休讲了有两个小时。

爹是勇敢的,他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但到如今,他一直活在李家崖人的心里。那二十条被救的人们,至今提起那惊恐的一夜,他们因为爹的一声嘶喊,安然地活到了今天,那就是一个活菩萨啊!

“幸好有你,”他指着张岩说,“你的那篇《奔腾的洮河》在日报上发表了,当年的记忆之门再次被打开,爹的光辉事迹被人们重新提起。

李文归笑了,说,张岩,都中午了,走,我带你去街上吃饭。

张岩有些惊讶,不可置信地说:“怎么,都中午了?时间真快!谢谢李总给我讲了这么多素材,够我写几天的了。吃饭不着急,您先去,待会儿我去食堂吃一碗就行。”

“没事,走吧,故事讲到这里,重点事件大致要讲完了。你上去陪我吃饭,我再给你讲一些零零碎碎。”说着,李文归从衣架上取了一件大衣披在身上。

爹的英魂,从此,在奔腾的洮河里,得到了安息。他的坟就在韭菜湾附近的盐碱地里,爹在天有灵,一直镇守在洮河岸边,一次次击退了不安分的河神。

今日刚进入二九。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老一辈的经验是对的。虽然今日晴天,天边挂着一轮苍白的太阳,但在寒风里,的确感受不到阳光太多的温情。

到了饭店,李文归点了几个硬菜,要了几瓶啤酒。饭菜正在做,张岩打开酒瓶,给二人满上。

李文归先举起酒杯,他认真地说:“小张,十分感谢你,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去记录这一段尘封的往事。来,这杯酒,我感谢你!”

话音刚落,张岩受宠若惊,他连忙双手举杯,惶恐地说:“李总,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只是个文学爱好者,生怕没有素材,我还得感谢您呢!要不是您给我讲这段故事,我又怎能顺利完成这部书稿呢?”

两人碰杯,一饮而尽。

放下杯子,张岩满上酒。李文归说:“那些年,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比较少,为了鼓励他们,我给了村民一个承诺: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最低本科起步,第一年的学费将由胜利公司出了!”

村民备受鼓舞,对教育更加重视起来。孩子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心里也有了信心。要知道,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承担第一年的学费,并不是一笔小数字。

第二年,村里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是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我当即给他兑现了承诺,第一年的学费由公司承担了。

家属很感激,作为学子本身,深知这份资金来之不易,到了学校,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好好学习,求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建设家乡,报效社会。

说到这里,张岩插话了,他说:“李总,据我了解,这项帮扶政策到现在还保留着,是吗?”

李文归点点头,说:“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大学的逐年扩招,村里人对教育的重视,到现在,孩子们自学能力很强,都在努力考上大学,如今村里的录取率还是不错的。

“现在的政策是,只服务公司员工的孩子,还有,村里家庭困难的孩子,当然,一直向品学兼优的孩子倾斜。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阻力,我们尽力而为!”李文归说。

“李总,这些年,您为公司和乡亲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作为一名企业家,您做到了发展自身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村委书记,您做到了爱民如子,践行了一个G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张岩竖起大拇指。

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最终,在李总的强烈要求下,张岩只好跟着李文归去街上了。他们没有开车,而是一步步走上去的。

听到讲故事,张岩犹豫了。他说,李总,要不下午再说吧,今天就讲到这里,上午讲了两个小时,您累了,吃完饭好好休息一阵子吧!

李文归摇摇头,说,没事,闲着也是闲着,陪你聊聊天,时间过得快,本身,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期待你的大作早日被市文联的杂志刊载。

他想到了舍己救人的爹,这一生,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善事。担任村长以来,他处处用心,像个活菩萨一样,为村民的大小事务操劳奔波。

那一天,我很期待,这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李家崖所有父老乡亲的发展变迁史。

我希望新时代的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一段故事,或者是历史,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早早承担起一份责任,建设家乡的责任,改变贫穷落后的责任。

只有不忘过去,才能更好地正确地走向未来。这片多情的土地,需要一群热心的有识之士去建设,去发展,去传承。

说到这里,李文归站起来,走到窗前,他打开窗户,呼吸了一下外面的空气。他说,空气真好!

转过身来,他接着讲:爹是被洮河水冲走的,两岸的梯田被淹了,幸好二十条人命得救了!

阅读奔腾的洮河最新章节 关注https://www.smrhm.com/article/250183.html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